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孔子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1]既没,文不在乎?天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②孔子适郑,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 , 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狗。”子贡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③佛肸为中牟宰。赵简子伐中牟。佛肸 , 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2]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瓜也哉,能系而不食?”

    ④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1]文王:周文王,姬姓,名旦。曾制礼作乐,奠定了西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基础。[2]磷:磨薄,损伤。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不在兹                          兹:此,孔子自指

      累累若丧家之狗                    累累:憔悴颓丧的样子

      ③佛肸畔                            畔:通“叛”,反叛

      ④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之      易:轻易

      ⑤“拘五日”和“能系而不食”中,两个“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⑥“天将丧斯文”和“丧家狗”中,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⑦“弟子相失”和“鸟兽不可同群”中,两个“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⑧“然自要下”和“子贡实告孔子”中,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A . ①②③④ B . ⑤⑥⑦⑧ C . ①③⑤⑦ D . ②④⑥⑧
    2. (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匡人其如予何

      匡邑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B .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

      他的额头像圣君唐尧,他的脖子像贤臣皋陶

      C . 不曰白乎,涅而不淄

      不是说过洁白的东西,再怎么染也染不黑

      D .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还不如跟从开辟新世界的人呢

    3. (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匡人把孔子误认成了曾欺凌自己的阳虎,围困了孔子师徒多天。 B . 子路对孔子欲应召佛肸之事表达了不满,孔子对此进行了反驳。 C . 长沮、桀溺认为孔子明知故问,因此不愿意告诉子路津在何方。 D . 孔子屡遭困窘却从未妥协,司马迁于字里行间流露了崇敬之情。
    4. (4) 某知名大学中文系立了一块大石,上刻“斯文在兹”。请解说该中文系刻此“斯文在兹”四字的丰富寓意。要求:写出两种不同的寓意。
    5. (5) 第②段中,孔子对郑人评价的反应是“欣然笑”,这说明孔子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结合具体文本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