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德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楚伐宋))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 , 能无战乎?”公 , 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 , 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晋侯次于城濮,子玉战,楚师败绩。

    (摘编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注】①公:指晋文公,后文“晋侯”也指晋文公。②怒顽:恼怒楚国的固执。③畀:赋予,给。④楚子:指楚成王,晋文公重耳流亡时曾得到楚成王帮助。⑤允当则归:适可而止。⑥间执谗慝:间执,堵塞;馋慝,邪恶,罪恶。⑦三国:此处指宋、曹、卫。⑧携:离间。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公 , 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②王 , 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桓晋文之事》)

      B . ①非敢必有功也,愿间执谗慝之口

      ②为国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 . ①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

      ②阙秦以利晋,唯君之(《烛之武退秦师》)

      D . ①子玉怒,晋师,晋师退

      ②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 B . 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 C . 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 D . 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国向晋国告急求援,晋国君臣聚会谋划对策。先轸从两个方面运筹,使晋国掌握了对楚斗争的主动权。 B . 楚成王认为晋文公是个不可轻视的对手,又引用《军志》说明晋、楚对比的形势,这是富有战略眼光的。 C . 楚将子玉是个蛮勇之夫,抗拒王命,不肯退兵。楚成王盛怒之下只给他少数兵力,听任其独断孤行。 D . 子玉向晋国挑战,先轸提出策略,“复卫封曹”离间曹、卫关系,扣留楚使激怒子玉,谋略上占了上风。
    4. (4) 面对晋国军吏关于退兵的质疑,子犯是怎样反驳的?请简要概括。
    5.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