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唐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奏王谓公子他曰:“昔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一军临荧阳,一军临太行。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

    上党之守冯亭曰:“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如?”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今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乃使赵胜往受地。

    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

    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赫以兵遇赵于长平。

    (摘编自《战国策·赵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昔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B . 昔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C . 昔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D . 昔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入谢于秦”和“谢汉使曰:‘武等实在'”的“谢”字都是道歉的意思。 B . 平阳君中的“君”是古代的一种封号,文中平阳君指赵豹,他受封为平阳君。 C . “臣闻圣人……”中的“圣人”指孔子,意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D . “敝邑之王”中“敝”,指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如:敝人、敝处、敝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秦昭王向公子他介绍了秦国和楚国交战的历史,诉说了韩国追求私利,不守盟约的情况,为进攻韩国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并派兵逼近韩国的领土。 B . 冯亭坚守不住上党,但并没有把上党献给秦国,而是找了个借口,把上党送给了赵国,赵王十分高兴,这说明赵王目光短浅,被眼前的利益诱惑。 C . 平阳君赵豹坚决反对赵王接受上党,他对比了秦赵的国力,客观地分析了形势但他的建议惹怒了赵王,赵王还是派遣赵胜前去接受了上党之地。 D . 冯亭面对赵国国君的封赏,流下了眼泪,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认为已经自己处在三不义的境地了。说明他是一个有远见、有智谋、有忠义之心的臣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

      ②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

    5. (5) 冯亭派使者把上党之地送与赵国,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