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武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王介甫书(节选)

    司马光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谏议阁下:

    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大政,岂非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释】王安石接到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后,回复了此篇。

    ①曩:以往,从前,过去的。②胥:全,都。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B .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C .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D .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谓介甫不起则已”与“群贤毕至,少长集”(《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咸”含义相同。 B . “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与“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两句中的“闻达”含义不同。 C . “不若而待之”与“副有罪,当相”(《苏武传》)两句中“坐”字含义不同。 D . “冀君实或恕也”与“而燕国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见”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表面上向司马光解释上次书信简短而此次“具道所以”的原因,但他着意强调的是“所操之术多异”。 B . 从以上两篇中可知,司马光给王安石的信中提到王安石执政才一周年,责备他的人很多,并从几个方面针对刚开始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提出反对意见,王安石逐条反驳,言辞诚恳而理性,心胸坦荡而率性。 C . 王安石早就料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势在必行,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 D . 王安石表示尽管对方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使老百姓受益,但自己会一如既往,继续推行新法。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

      ②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