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攻韩。韩恐,使阳成君入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黄重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阳成君以上党入和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题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王乃使冯亭代靳重。

    冯亭守上党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王大怒,赵豹出。

    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对曰:“用兵逾数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谓曰:‘请以三万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闻之,怒,令公孙起、王畸以兵遇赵于长平。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 B . 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 C . 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 D . 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谢于秦”的“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哙拜谢”的“谢”相同。 B . 蚕食,像蚕食桑叶一样,比喻逐渐侵吞。现代汉语中仍沿用这一词义。 C . 户,即住户,古代一家谓一户。文中的“万户”“千户”是指赏赐的食邑。 D . 爵,指爵位,我国古代爵位分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韩国受到秦国的攻击,不敢与之抗衡,于是派阳成君前去讲和,并表示愿意将上党之地割让给秦国,后来又派遣冯亭替代靳趣任上党太守。 B . 冯亭驻守上党三十天后,秘密派人向赵王进言,表示上党百姓不愿意成为秦国人,愿意投奔赵国,并愿将十七座城池献给赵王,赵王听了非常高兴。 C . 平阳君认为上党地区从中间割裂了秦国,使其两边不能相互联通,因此秦国对上党虎视眈耽,势在必得,一定不会坐视赵国平白地从中获利。 D . 赵王派赵胜去接收上党之地,并且赏赐冯亭,但冯亭以自己向赵国进献上党有三点不义为由拒绝封赏返回韩国。这是冯亭用心良苦的计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

      ②用兵逾数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

    5. (5) 在对待上党的问题上,赵胜、赵禹的观点和赵豹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3高三上·河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吴明彻传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秋而大获,足充葬用。起家梁东宫直后。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太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就汝南周弘正学天文,略通其妙,高祖深奇之。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五年,明彻总统众穿十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王琳将兵拒守。琳至,与刺史王贵显保其外郭。明彻以琳初入,众心未附,乘夜攻之,中宵而溃,齐兵退据相国城及金城。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摄甲胄,四面疾攻,一鼓而克,生擒王琳。景和惶惧遁走。诏遣谒者萧淳风,就寿阳册明彻,明彻登坛拜受,将卒莫不踊跃焉。

    初,秦郡属南兖州,后隶谯州,至是,诏以谯之秦、盱眙、神农三郡还属南兖州,以明彻故也。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连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避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侯景寇京师     寇:侵犯 B . 会朝议北伐       会:适逢 C . 知事不济         济:充分 D . 寻以忧愤遘疾     寻:不久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乃勤力耕种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B . 高祖深奇之    冀幸君之一悟 C . 明彻以琳初入  蹈其背以出血 D . 卒于长安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连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B . 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连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C . 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连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D . 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進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4.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宫直后,太子侍卫官;太子居东宫,故东宫代指太子,直后为官名。 B . 粟麦,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粟去壳后叫小米,麦是粮食的统称。 C . 郭,古代内城外围加筑的城墙称为“郭”,古代内城墙叫“城”。 D . 甲胄,铠甲和头盔;胄又称盔、首铠、兜鍪,多用来保护将士的头部。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明彻幼年而孤,生性至孝。他感慨亲人去世却没有好好安葬,家中穷得无力筹办,勤力耕种,秋天获得大丰收,满足了安葬之用。 B . 吴明彻救济邻里,仁慈爱民。天下大乱,他见乡亲挨饿,将家中粮食分给他们,盗贼听闻后也到他这里避乱,许多人靠这些粟麦生存下来。 C . 吴明彻涉猎广泛,略通天文。他涉猎一些书史经传等典籍,还曾去汝南向周弘正学习天文,大略地掌握了其中的奥秘,赢得了高祖的赏识。 D . 吴明彻面临强敌,当机立断。进攻寿阳时,他分析形势,看准时机,突袭王琳,带着数十万援军赶来的皮景和惊惧逃走。
  • 2. (2022高三上·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七年,郑与晋盟鄢陵。八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曰:  “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  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听。”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后舍。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庄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庄王闻,还击晋。郑反助楚,大破晋军于河上。十年,晋来伐郑,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许。于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  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  楚庄王大怒,将杀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庄王曰:“若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扬使归。晋爵之为上卿。

    (取材于《史记·郑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B . 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C . 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D . 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救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却三十里而后舍”中的“舍”字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字含义相同。 B . “令宋趣降”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趣”字含义不同。 C . “三要乃许”与“虽与府君要”(《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要”字含义不同。 D . “若之许我”与“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庄王围困郑国三个月,郑以城降楚,郑襄公肉袒掔羊出迎并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B . 楚群臣不满庄王“得国舍之”,楚庄王解释讨伐郑国是为了使不驯服的国君屈服。 C . 解扬答应庄王的要求,登上楼车叫宋国投降是为了让楚王放松警惕,迂回完成任务。 D . 解扬理解的“信”,即想尽办法完成君王的命令,与庄王理解的“信”是相同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

      ②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

  • 3. 文言文阅读

    蔡齐,字子思,其先洛阳人也。曾祖绾,为莱州胶水令,因家焉。齐少 , 依外家刘氏。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顾宰相寇准曰:“得人矣。”诏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驺,自齐始也。

    钱惟演守河阳,请曲赐镇兵钱,章献太后将许之。齐曰:“上新即位,惟演外戚,请偏赏以示私思,不可许。”遂劾奏惟演。太后大出金修景德寺,遣内待罗崇勋之,命齐为文记之。崇勋阴使人诱齐曰:“趣为记,当得参知政事矣。”齐久之不上,崇勋谗之,罢为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

    太后崩,遗诏以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裁制军国事。阁门趣百官贺,齐使台吏毋追班,乃入白执政曰:“上春秋富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宜使女后相踵称制乎?”有飞语传荆王元俨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者,捕得系狱,连逮甚众。帝怒,使齐按问之。齐曰:“此小人无知,不足治,且无以安荆王。”帝悟,遽释之。

    蜀大姓王齐雄坐杀人除名。齐雄,太后姻家,未更赦,复官。齐曰:“果如此,法挠矣!”明日,入奏事曰:“齐雄恃势杀人,不死,又亟授以官,是以恩废法也。”帝曰:“降一等与官可乎?”齐曰:“以恩废法,如朝廷何!”帝勉从之,乃齐雄罪。钱惟演附丁谓,枢密题名,辄削去寇准姓氏,云“逆准不书”。齐言于仁宗曰:"寇准忠义闻天下,社稷之臣也,岂可为奸党所诬哉!"仁宗遽令磨去。

    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文忠。

    齐方重有风采,性谦退,不妄言。有善未尝自伐。丁谓秉政,欲齐附己,齐终不往。少与徐人刘颜善,颜罪废,齐上其书数十万言,得复官。颜卒,又以女妻其子庠。所荐庞籍、杨偕、刘随、段少连,后率为忠良。

    (节选自《宋史・蔡齐传》)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处的字母,断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

      上春秋富A习B知天下C情伪D今始亲政E事F岂宜使女G后相踵H称制乎?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孤,指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与“孤家寡人”的“孤”意义用法不同。 B . 主,指主持,与《陈情表》中“臣以供养无主”中的“主”意义和用法相同。 C . 抵,指犯罪受惩处,与《高祖本纪》中“伤人及盗抵罪”的“抵”用法相同。 D . 伐,指自夸、夸耀,与成语“自矜功伐”中的“伐”的意义和用法并不一样。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蔡齐考中状元,而且仪表俊伟、举止端庄。宋真宗对他高度赞赏,恩宠有加。 B . 对于钱惟演镇守河阳的奏请,蔡齐坚决反对并弹劾他,为此被太后罢免官职。 C . 对于荆王自称兵马都元帅的传言,蔡齐的建议使皇帝幡然醒悟并释放连坐者。 D . 契丹举办祭天仪式,屯兵边境。蔡齐正确予以研判,认为契丹不会背叛盟约。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崇勋阴使人诱齐曰:“趣为记,当得参知政事矣。”

      ②寇准忠义闻天下,社稷之臣也,岂可为奸党所诬哉!

    5. (5) 蔡齐死后,谥号“文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蔡齐“忠”的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