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天问”出自《楚辞》,以之作为工程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易于广大群众接受,便于记忆和传播,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想情怀。

    专家表示,研究火星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启示。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火星不仅有大气,也有适宜的温度,还和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研究火星与地球的异同,互为参考,是极具价值的基础研究。

    (摘自冯华《“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人民日报》2020 年 04 月 25 日)

    材料二: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今年 7 月搭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次探测的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目标,开展对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的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进行精细巡视勘察。一次发射同时要完成环绕、着陆、巡视3 种探测目标,实属“少花钱,多办事”。一举多得的背后,是复杂的技术和较高的风险,国际上也鲜有先例。

    “火星是人类未来移民的首选地”毋庸置疑,人类“第二家园”这一诱惑实在太大。不仅如此,研究火星地质、表面成分的长期演变过程,岩石和空气、水的相互作用等,有助于我们理解火星生命可能存在和消失的原因,进而分析和预测地球的未来。4000年来,火星也从最初的遥不可及,到遍布人类的探测器,火星探测的任务次数甚至已经超过了同期的月球探测项目。然而,至今全球火星探测成功率大约为40%,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在于“恐怖7分钟”——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7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2万千米降低到零。这需要融合多种减速手段才能实现,包括气动外形、降落伞和反推等,也需要自主导航控制技术来保证。

    (摘自于紫月《天问一号:在探火路上来一次“后发先至”》,《科技日报》2020年5月22日)

    材料三:

    面对跨越式突破带来的各种难题。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简称北京中心)的任务型号团队勇闯难关、赢得挑战:

    采用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技术——压缩地火时空距离。为了突破因地火距离太远而产生的信号超长延迟的“瓶颈”,北京中心采用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技术,设计了全新的超远距离测站捕获模式。

    采用地火空间精密定轨与预报技术——全面掌握“天问一号”位置。型号团队设计了首次火星任务轨道动力学公用库和精密定轨原型软件,以仿真打靶的方法完成全过程定轨预报精度分析。

    采用火星车遥控操作任务规划技术——精准遥控、科学开车。火星车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它要前往的目的地、选择的路径以及路途中的各种动作,都需要地面工作人员提前告诉它。在这方面,操作团队就要扮演好“先知”的角色,通过对当前火星车所处环境的掌握、分析和规划,预测路径的安全性,否则石块、沙丘都可能对它造成“致命伤”。

    (摘自宋星光等《“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解放军报》2020年7月10日)

    1. (1) 下列对“天问系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问”出自《楚辞》,“天问系列”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天问一号”则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任务名。 B . 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是因为它易于群众接受,便于记忆和传播,彰显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C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和综合性的探测,并且对火星表明重点地区进行精细的巡视勘察。 D . 今年“天问一号”一次发射要同时完成环绕、着陆、巡视 3 种探测目标,风险较高,需要复杂的技术作为支持。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火星周围遍布人类的探测器,火星探测的任务次数已经超过了同期的月球探测项目,说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怀有高度的热情。 B . 火星探测难点在于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融合多种减速手段才能在 7 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 2 万千米降低到零。 C . 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地火空间精密定轨与预报、火星车遥控操作任务规划等技术合力保障“天问一号”完成相关探测任务。 D . 火星车具有自主能力,如果地面工作人员提前告诉它要前往的目的地、选择的路径和途中的动作,它便能顺利完成探测任务。
    3. (3)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火星?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