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二上·南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宋代是一个商业经济空前繁盛,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的历史时期。人们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产生了奢侈浪费现象:日常饮食生活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为常态,饮食制作过于求精求新,贪图物质享受、耽于宴乐者十分普遍。对这些现象,时人有所警觉,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和劝诫,提倡饮食节俭观念,以期“戒奢从简”,重塑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风俗观念。

    ②宋人王栐在记述世风世俗时指出,赵宋立国之初,崇尚俭朴作风,少见以金银等贵金属制作日常器用,文人士大夫也少有以侈靡相互夸耀逞胜者,公卿之间以清俭为高风亮节。然而到北宋中期,国家承平日久,社会风气逐渐发生改变,饮食奢侈浪费成风。

    ③面对宋代社会饮食日益严重的奢侈浪费现象,呼吁节俭饮食、倡导清俭食风者不断涌现。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群体,以笔为器,以文为据,对此类不良饮食风气从各个角度进行劝诚和警示,力图使节俭饮食不仅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且也作为一种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根植于社会各阶层的内心深处。

    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文人多从“俭以养德”的角度出发倡导节俭、反对奢侈。罗大经指出“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并从节俭“养德”“养寿”“养神”“养气”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特别强调“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大力倡导“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以俭立名,以奢自败”,节俭是立德之根本,也作为评判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逐渐深入人心。南宋大臣李纲功勋卓著,但私藏颇丰,饮食生活奢靡,“每飨客,肴馔必至百品;遇出,则厨传数十担”,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世人认为他奢侈浪费过度,有德不配位之嫌。

    ⑤时人认为帝王饮食习惯不仅事关个人德行修养,而且与国家治乱兴衰相关,以饮食节俭规谏帝王的现象相当普遍。北宋名臣范祖禹认为,“古之圣帝明王莫不以俭为美德,侈为大恶”,规劝帝王俭以养德,避免奢侈靡费。南宋大臣胡铨在《经筵玉音问答》中记述了与孝宗饮宴对话的情形。宴席间孝宗提及“子鱼”味道鲜美但需节俭食用,受到极口称赞:“陛下贵极天子,而节俭如此,真尧舜再生”。

    ⑥随着对节俭理念、戒奢意识的逐渐认同,宋代士大夫不仅将其视为建立个人良好品德形象的要求,而且强调家风节俭朴素是子孙后代福泽不衰的重要保障。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列举了诸多奢侈浪费而导致家道衰落的事例,明确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在劝诫后人谨守节俭之道,避免沉湎于奢侈浪费的生活风尚,这句话逐渐传播开来并成为后世宣扬节俭理念的警句名言。不仅如此,他在生活中也厉行节俭,以身作则,讲学期间亦只“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饮食相当简朴。

    ⑦总体来看,面对饮食奢侈浪费现象,宋代士大夫从个人、家庭、乡里社会乃至国家兴亡的角度进行阐释,宣扬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努力营造“俭以养德”的社会氛围。经过不断的宣扬与倡导,广大民众逐渐接受“节俭为美”的德行规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信服遵循的至理名言,时至今日依然发人深省。

    (摘编自纪昌兰《“戒奢从简”宋代饮食风气与节俭观念的提倡》,《光明日报》2020-12-14)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代经济繁盛,物质丰盈,产生了奢侈浪费现象,且人们普遍未引起警觉。 B . 赵宋立国之初,崇尚简朴,人们不以金银等贵金属来制作日常生活器具。 C . 南宋大臣李纲,抗击金兵,功勋卓著,但德不配位,因此饮食生活奢靡。 D . 文人士大夫群体,利用自身优势,呼吁节俭饮食,培养了民众节俭意识。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先从宋人面对奢侈现象欲重塑节俭观念入手,接着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最后点明写作意图。 B . 文章以奢侈浪费有害家国为立论前提,然后列举了司马光等宋代士大夫为宣扬节俭所做出的大量努力。 C . 文章主体部分,纵向展开,阐述了宋代“节俭为美”的德行规范是如何一步步为民众所接受的。 D . 文章举胡铨与孝宗的饮宴对话的事例,意在证明大臣规谏帝王行节俭的现象在当时很普遍。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济发展,物质生产水平提升,必然带来奢侈浪费,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B . “节俭之益非止一端”,现在谈节俭,看似老生常谈,实则很有现实意义。 C . 节俭既可以“修身”,又可以“齐家”,很多古代名人身体力行,堪为典范。 D . 节俭观念最终深入人心,这与宋人对节俭多角度反思和多层面的参与分不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