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洛阳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们心目中,孔子似乎是循规蹈矩、严肃的老学究,其实这是一种刻板印象。读读主要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孔子言行的文本,就会发现孔子并不呆板拘泥,相反他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很是权变灵活、机智辩证,特别善于审时度势,因地制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体现出鲜明的灵活与变通的特点。

    推崇孝,却不提倡愚孝。孔子非常重视孝道,将孝视为为人之本,认为对父母孝的人也会忠君爱国,如果人人为孝,则天下大治。但是孔子并没有将孝绝对化、极端化,为人子女不见得要无条件服从父母,如果父母无理要求也可以不服从。《荀子•子道》记载鲁哀公与孔子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一连问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因为他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后来跟子贡说,国家如果有敢于谏诤的臣子,那么就不会出现大问题;父亲有直言规过的儿子,就不会做出不合礼制的事情。孔子认为,不能一味盲从父辈,置大是大非、大义大理于不顾,单纯为了成就孝名,有可能陷父于不仁不义之中。正确的做法是据理谏争,以合乎道义为准则。

    重友情,却不主张过分亲密。孔子很重朋友与友情,《论语》开篇即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对朋友的要求首先是正直,其次则诚实,再次是见闻广博,交到这样的朋友就会得益。他还提到“乐多贤友,益矣”,以拥有很多德才兼备的朋友为乐事。还有,孔子认为朋友之间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不分你我,取消界限,甚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朋友。“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就是说要尽心尽力为朋友提供必要的忠告,引导他向善,如果他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讨没趣。朋友是五伦之一,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劝善规过,是朋友的道义责任,但如果朋友听不进忠告,也就适可而止,否则有可能伤感情,甚至会自取其辱。

    好勇却不主张无谓的莽勇。孔子毫无疑问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同时孔子也是一个十分有血性的人,他有许多令人激情澎湃的话语激励鼓舞了后世多少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无畏,奋斗牺牲。但孔子对勇的态度非常冷静理性,他时常提醒弟子们不要意气用事,而要仔细谨慎,做到有勇有谋。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他这番话是针对子路说的,子路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他曾给予子路很高的评价,说他颇具治国之才,但子路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好勇逞强,伉直鲁莽。对此,孔子不以为然,经常批评子路“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可见,孔子不赞成莽夫之勇,凭一时头脑发热,不讲智慧不计后果,极有可能造成无谓的牺牲,这样的人与行为不可取。

    不鄙视财富,也不刻意追求。孔子向来不重物质利益,名利心淡泊。他将对待义与利的态度视为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对感官享受看得很淡,认为作为一名君子应该“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主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但他绝不反对物质利益与财富,认为求富求贵、嫌贫恶贱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他特别注重获取富与贵的手段,一定是正当的、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与汗水付出得来的,否则坚决不会去占有享受,所谓“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他还义正词严地宣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总之,正如《论语》所言,“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用今天的话说即是孔子不凭空臆测,不绝对武断,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其实,灵活变通、不拘泥、不古板之特点体现在孔子思想与行为的方方面面。

    (节选自《学习时报》)

    1.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认为为人子女不应该无条件服从父母,一味盲从父辈,因为这样虽然能成就自己的孝名,却会陷父于不仁不义之中。臣子对君王也是如此。 B . 孔子重视友情,把交朋友视为快乐的事。但他认为只有正直、诚实、见闻广博的人才值得深交,交到这样的朋友才会让自己受益。 C . 孔子反对有勇无谋,意气用事。像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盲目冒险、连死都不怕的行为,孔子是不认同的。 D . 孔子尊重人的独立思想意志,认为朋友之间也仅限于有劝善规过的责任,而没有勉强对方的权力,体现了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贯主张。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先指出一种长期普遍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成见,强调其似是而非,继而旗帜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常中见新,给人启迪。 B .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多角度证明了孔子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权变灵活、机智辩证的特点。 C . 文章讲述孔子和鲁哀公谈论忠孝的故事,直接有力地证明孔子主张儿子面对父亲、臣子面对君主时,要敢于劝谏,据理谏争。 D . 文章明确反对认为孔子是一个循规蹈矩严肃刻板的老学究的看法,并用孔子对孝、友、勇、财的态度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献记载中的孔子,是一个既坚持原则又善于审时度势、灵活变通的人,他虽然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又认为机械遵循“言必信,行必果”者不过是“小人哉”! B . 孔子推崇孝,认为对父母孝的人也会忠君爱国,如果人人为孝,则天下大治,这种思想影响了众多封建王朝实行“以孝治天下”的国策。 C . 孔子认为子路有治国之才,却经常不满他冲动鲁莽的行为。孔子反对无谓的牺牲,这和鲁迅不赞成刘和珍们徒手请愿的观念是相近的。 D . 孔子不鄙视物质利益与财富,但也不去刻意追求财富,而是视其为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志,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