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三上·泉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以父补秘书省校书郎。进士及第,授知伊阙、任丘县。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 , 擢知制诰。其妻父陈尧佐为相,改龙图阁待制。尧佐罢,以兵部郎中复知制诰,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前一日,吏有驰报者,举正方燕居斋舍,徐谓吏曰:“安得漏禁中语?”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时陕西用兵,吕夷简以宰相判枢密院,举正曰:“判名重,不可不避也。”乃改兼枢密使。迁给事中。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皇佑初,拜御史中丞,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固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又曰:“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感赖焉命前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思泽所以未宣民族所以未瘳者职此敌也。”居半岁,免位复为宣徽使。家居凡七上疏。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帝称其得风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文章雅厚如其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

    (选自《宋史.王举正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B . 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C . 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D . 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指王举正凭借父辈功劳做官。 B . 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 . 知制诰,文中是指我国古代的官名。一般负责起草诏令,不同的朝代其职权有所不同。 D . 礼部,我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军需、俸禄等事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举正严守规则,批评属吏。王举正再次担任知制诰,同时授予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有属吏提前一天骑快马来通报消息,王举正批评属吏泄露宫中消息。 B . 王举正公正严明,一视同仁。昌夷简以宰相身份兼管枢密院,王举正认为不合适,建议政任枢密使;御史台举荐李徽之,王举正没有因为他是友人的女婿而通过。 C . 王举正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王举正指责张尧佐才能平庸.攀附权贵,身居要职,使贤良土大夫无法得到激励;张尧佐复任宣徽使,王举正闲居在家七次上疏。 D . 王举正格守职责,为文雅厚。王举正力谏狄青不可担任执政而未果,请求免除自己谏官职务;人宫侍读时借前代治乱事例委婉劝读;文如其人典雅纯厚,著作颇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

      ②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

    5. (5) 皇帝为什么赏赐王举正白银三百,并升任其官职?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