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
  • 1. (2017九上·建邺期末)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为原料值得来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其生产流程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赤铜中主要成分Cu2O的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加热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①ZnCO3 ZnO+CO2↑;②2ZnO+C 2Zn+CO2↑;③(赤铜和木炭粉反应)
    3. (3)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反应生成的气体A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玻璃管中的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欲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图3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实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其化学方程式为,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上述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4. (4) 另一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反应生成的固体成分进行了研究.

      ①甲同学说是铜、锌合金.乙同学说可能是金.

      其他的同学否定了乙同学的猜测.其理由是

      ②为测定该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盛有2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19.8g,则: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0.1%)

      ③有的兴趣小组用图4装置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液漏斗与试管间的橡胶管仅有使液体顺利下滴的作用

      B.若实验中稀硫酸不足,可以拔下分液漏斗上方的橡皮塞添加

      C.该测定还需要的数据是样品质量和此温度、压强下氢气的密度

      D.实验结束时,需冷却至室温并将量气管缓缓下移至两侧液面相平再读数

    5. (5) 拓展延伸

      ①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5所示,则:

      a.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b.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c.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d.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②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提取Cu,并得到ZnSO4溶液,主要流程如图6,(已知:①反应条件已略去;②2Cu+2H2SO4+O2 2CuSO4+2H2O).

      a.溶液A和固体C都含有两种元素,过程Ⅱ、Ⅲ中的分离操作是

      b.请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