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5-29 浏览次数:224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奇妙的物质世界在不断变化,下列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光合作用     B . 使用稀盐酸除铁锈 C . 节日燃放礼花     D . 白炽灯通电发光
  • 2. 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关系正确的是(   )
    A . 棉花、蚕丝、塑料——合成材料      B . 纯碱、小苏打、硫酸铜——盐 C . 氮气、氨气、臭氧——单质          D . 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
  • 3.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遵义盛产茶叶,茶叶中含有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茶氨酸由碳、氧、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 . 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C . 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 . 茶叶中茶氨酸属于有机物,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5.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无色且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 Ca2+ , K+ , Cl , NO3- B . Na+ , Cu2+ , NO3- , SO42- C . Fe3+ , Na+ , OH , NO3- D . K+ , H+ , SO42- , CO32-
  • 6. 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 甲:水不能从杯中溢出,说明水和纸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 . 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燃火点 C . 丙: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NH4NO3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 . 丁: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 7. 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因此不同碱变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B .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C . 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 . 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 8. 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和AgNO3溶液中,发生如下实验现象:

    金属

    a

    b

    c

    稀盐酸

    a溶解并产生气泡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AgNO3溶液

    a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无明显变化

    c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a>b>c    B . c>b>a    C . b>a>c    D . a>c>b
  • 9. 下图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 在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 B . 将等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 .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生成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 H2还原一定质量的CuO,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 10. 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A . 气体的体积    B . 沉淀的质量 C . NaCl的质量    D . 混合溶液的pH
二、<b >填空题</b>
  • 1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 (1) 根据遵义市环境质量公报报告,2017年全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2天。从环保角度看,你认为下列行为不利于空气质量改善的是 (填序号)。

      ①居民燃煤取暖   ② 退耕还林    ③ 燃放烟花爆竹   ④ 焚烧秸秆

    2. (2) 某同学洗衣服,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 (3) 饮用酸、碱性过强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4. (4) 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活性炭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还能除去水中
  • 12.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下所示:

    1. (1) 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 (2)  (选填(“T1”、“ T2”或“T3”)℃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3. (3) 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选填“甲”或“丙”).
  • 1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工业上生产尿素[ CO(NH2 )2] 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1. (1) 从微观角度看, 上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构成。
    2. (2) 从宏观的角度看, 上图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 填字母序号) 。
    3. (3) 写出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4. (4) 锂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 化学式为 Li, 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写出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b >综合题</b>
  • 14. 第30届东盟峰会4月底在菲律宾的首都拉下帷幕,南海问题成为本次峰会议题的焦点之一,南海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南海含有丰富的石油等自然资源,又是航运的“咽喉要道”,试回答:
    1. (1) 海水含有等物质(填一种),举例说明物质的用途
    2. (2) 2017年5月我国成功开采海底“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CH4)和水形成的一种水合物,试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 (3) 我国曾在南海整体打捞“南海一号”古商船,在发现的文物中,真金制品完好无损,铜器锈迹斑斑,铁制品锈蚀非常严重,据此判断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写出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答一点即可)。
    4. (4) 我国古代已经掌握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公元1世纪,从丝绸之路运到欧洲的铁制品非常受欢迎。写出焦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焦炭在其中的性质为;某炼铁厂用1000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可以提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为吨。(保留一位小数)
四、<b >推断题</b>
  • 15. A~J均为初中常见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省略。已知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类,C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须的物质,E是厨房重要的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物质F,H(用化学式表示)。
    2. (2) 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①~⑤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4. (4) A和J反应可生成两种不同盐类,两者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但其比例不同,则A何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b >实验题</b>
  • 16.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1. (1) 图中标识① 仪器的名称是:
    2. (2) 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 , 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在A一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 . NH3      B . H2       C . O2        D . CH4
    5. (5) 如B装置分液漏斗改为长颈漏斗并增加多孔塑料板来制取氢气,其优点为:
    6. (6) 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气体;② 然后, (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 17. 某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钙,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1. (1) 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结论: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

      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由色变为无色.结论: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大家认为乙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对甲的实验继续探究.

    2. (2) [提出问题]甲实验后的溶液中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有CaCl2和Ca(OH)2;猜想三,有CaCl2和HCl.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丙同学设计了方案1和方案2,并按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编号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甲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实验现象

      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CaCl2

      [实验结论]丙认为猜想三符合题意.

      [实验评价]丙的实验操作和方案中有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是

      大家讨论后通过方案3即证明了猜想三符合题意,其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3. (3) [实验拓展]为节约资源和避免实验废液对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方案1和方案3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现象),并对混合液中的盐分离回收,请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要分离的盐

      所用试剂

      主要操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