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八年级下册 3.2 燃烧和氧化

更新时间:2018-04-05 浏览次数:14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 .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 B .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 区分硬水和软水   ​​ D . 配制氯化钠溶液​​
  • 2.

     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 . 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 . 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 . 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 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 3. (2017九上·海宁开学考)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 .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 .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4. 如果X+Y→Z的反应是按①X+M→N;②N+Y→Z+M的过程进行的,则可作为催化剂的物质是(   )
    A . Y B . Z C . M D . N
  • 5. 质量相等的两份KClO3 , 一份混有少量MnO2 , 分别同时加热,放出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m表示质量)(b中混有MnO2)(   )
    A . B .    C . D .
  • 6. 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1)2Na+C12 2NaCl(2)2Mg+CO2 2MgO+C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2)属于置换反应  ②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③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其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①② B . 只有① C . 只有①③ D . ①②③全对
  • 7. 通常状况下,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得到的实验事实如下:

    ①实验Ⅰ、Ⅲ中,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常温时1、2号试管内的白磷、红磷不燃烧;③热水中的1号试管内白磷燃烧,2号试管内红磷不燃烧;④实验Ⅲ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变鼓;⑤实验Ⅳ中,倒扣在热水中的3号试管内的白磷燃烧.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相关事实是(   )

    A . ①和② B . ②和③ C . ①和④ D . ①和⑤
  • 8. 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    )

    A .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B . 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 C .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D . 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 9.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 .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 .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 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10.

    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

    主要原因是()



    A . 缺乏可燃物 B . 缺乏O2 C . 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 . 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二、填空题
  • 11. 水能灭火,但有时也能生火.例如: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固体用棉花包裹,再滴水,发现棉花会燃烧起来,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氧气和另外一种含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且该反应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从而达到着火点;将反应后的化合物加入到酚酞溶液中,发现酚酞变红了,说明另外一种生成物可能是
  • 12. 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

    ①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填“偏多”、“偏少”或“不变”,下同).

    ②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读数为10mL,实际量取水的体积比10mL

  • 13. 将24.5g氯酸钾和8g二氧化锰共热,完全反应后得残渣22.9g,残渣中含二氧化锰g,它在反应中起作用.
  • 14. 小凤又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于是她迫不及待地做起了这个实验(如图),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①根据这个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这个实验还引发了我们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了新的发现.你认为新的发现是(填序号):

    A、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B、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

  • 15. 新华网成都8月27日电(记者党文伯)记者27日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了解到,26日23时20分,宣汉县上峡乡柳茂村一非法煤井发生瓦斯事故,目前已致2死、3伤、2人被困.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事故处理专家在处理瓦斯爆炸现场时,提出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你觉得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
  • 16. (2017·宁波)

    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 (2) 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

    3. (3) 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三、解答题
  • 17.

    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请你参与完成

    1. (1) 【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2. (2)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c中 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c所示),结果 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

    3. (3) 【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四、实验探究题
  • 18. 实验探究题

    (a)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①将3.0克氯酸钾和1.0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②将3.0克氯酸钾和1.0克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氧气的快慢.

    【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氯酸钾

    580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1:1)

    370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1. (1) 问题一:由实验①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b)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温度/℃

       二氧化锰用量/g

       氧气体积/mL

       反应所需时间/s

       5

       12

       20

       0.2

       125

       11

       30

       12

      20

       0.2

       125

       2

       30

       12

       40

      0

       125

       148

       30

       12

       90

      0

       125

       82

      问题二:写出以上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2. (2) 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有关;通过对比实验③和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有关.
    3. (3) 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序号
    4. (4) 本实验中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如图)应该选择:.(填字母)

       

      问题三: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硫酸铜、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 19. 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 (1) 写出有标号仪器名称:①,②
    2. (2) 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3. (3) 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4. (4) 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收集方法是(填字母代号);也可用于制取气体,化学方程式是
  • 20. (2016八下·浙江期中)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 , 各收集一小试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 (2)

      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3. (3) 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4. (4) 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 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将带火昨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3)题a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