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18-02-27 浏览次数:2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中国外交部有关人员对印度侵占我国领地问题的责问,印度方面相关人员语言闪烁,竟至于顾左右而言他

    ②中国的经济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搞一时污染、一世治理的那一套,对于违反相关法规发展经济的人,我们要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 打击他们绝不手软。

    ③吴京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Ⅱ》票房大卖,这大大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其实,主旋律加上精良制作,才让这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电影赚得盆朝天,碗朝地

    ④近日,交通部等10部门出台了一份指导意见,但一些共享单车的经营者却依然只致力于扩展地盘、扩大市场,忽略了共享单车的用户体验,致使一些共享单车成了银样镴枪头 , 中看不中用。

    ⑤高考结束后,一些经济方面存在困难的考生虽然经过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解决了学费问题,但他们目无全牛 , 缺少人生的总体规划,这难免会给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困扰。

    ⑥有关垃圾分类的法规和条例已经出台不少,但在我们身边的小区里,乱扔垃圾、不按照标志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的状况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

    A . ①④⑥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⑤ D . ③⑤⑥
  •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进行诊断、检查、治疗等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对于患者就医、医生看病,都十分重要。 B . 据国家发改委官员透露,201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2.3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老龄人口可能达到4.8亿。 C . 陈雨露、马勇编著的《大金融论纲》从一个长期视角全面地审视了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演变趋势,构建了“大金融”命题下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氛围。 D . 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亲切会见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祝他们健康幸福。
  •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今天下午,我有事外出,但你还可以按照约定到我家来,令爱会热情接待你。 B . 我们公司以诚信为先,保证产品质量,赢得了诸多荣誉,欢迎来电垂询。 C . 您赠送我的这本书,内涵深刻,对世界大格局有透辟地的阐发,我已雅正过。 D . 感谢您在忙碌中依然抽时间来奉陪我,我会把您对我的情谊牢记心间。
二、<b >现代文阅读</b>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筵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早朝之后,皇帝在大汉将军二十人的保卫下首先驾到。在这文质彬彬的场合中,大汉将军也免除甲胃而穿上袍服,但仍携带金瓜等等必不可少的武器。皇帝在文华殿面南坐定,传谕百官进入,行礼如仪。至此,鸿肿寺官员将书案一张摆在御座之前,专供圣鉴;另一张摆设在数步之外,为讲官所用。参加听讲的官员鱼贯而入,分列书案左右。。

        万历元年正月初五日,小皇帝传谕内阁提前举行日讲。经筵和其他所有的仪式一样,必有其目视耳听的对称均衡。先一日用楷书恭缮的讲义此时已经陈列于案几之上。在赞礼官呼唱之下,两员身穿红袍的讲官和两员身穿蓝袍的展书官出列。他们都是翰林院中的优秀人员。讲官面对皇帝,展书官在书案两侧东西对立。接着是讲官叩头,叩头毕,左边的展书官膝行接近书案,打开御用书本讲义,用铜尺压平。此时左边的讲书官也已经趋前,站在中央的位置上,开始演讲。讲完后,书本盖覆如前,讲官及展书官退列原位,以便右边的同僚履行任务。左边讲官所讲授的是“四书”,右边讲官所讲授的则为历史。此种节目,历时大半天只有讲官可以口讲指划,其他全部人员都要凝神静听,即在皇帝亦不能例外。如果当今天子偶然失去了庄重的仪态,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之上,讲官就会停止讲授而朗诵:“为人君者,可不敬哉?”这样的责难不断重复,决无宽贷,一直到这个为人君者突然发现自己的不当而加以改正,恢复端坐的形态为止。

        这种繁文缛节乃是当日国家中一种重要制度。经筵的着眼点在发挥经传的精义,指出历史的鉴戒,但仍然经常归结到现实,以期古为今用。称职的讲官务必完成这一任务,如果只据章句敷衍塞责或以佞辞逢迎恭维,无疑均属失职,过去好几个讲官就曾因此而被罢免。

        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讲官可用极委婉的言辞,在不妨碍尊严的条件下对皇帝作必要的规劝。皇帝在经筵上可以提出问题,甚至说明他不同的观点,但是责问或指斥讲官,则属于失礼。即便讲官准备不充分,讲辞前言不对后语,皇帝感到不快,也不能当场流露,而只能在事后间接提出。执行任务时讲官所受的优礼乃是长期历史的产物;即在正德皇帝,那位大有离经叛道意味的人君,也没有废止这种优礼。这位不平常的皇帝,他对讲官接二连三地影射批批评自己,另有报复的妙法,即“一脚踢到楼上”——这些尽忠的讲官经常被升迁;其所任新职,则十九又在边区远省。

    (节选自三联书店《万历五十年》)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早朝后,皇帝要在二十个大汉将军的保卫日下首先到达文华殿面向南方坐好,准备参加经筵仪式。 B . 经筵的讲官和展书官都应出身于翰林院,并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开讲前分列书案两侧。 C . 两个讲官的讲授内容是不一样的,其他人员只能凝神静听,连皇帝也不能例外。 D . 经筵的讲授要从历史中发掘鉴戒,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所以经常归结到现实。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文章第一段中鸿胪寺官员摆放书案一事来看,掌管礼仪等事务应是他们的职责。 B . 经筵的仪式繁琐,也证明了万历年间朝廷的各种礼仪讲求一种目视耳听的对称均衡。 C . 讲官如果发现皇帝有不庄重的仪态,可以加以责难,故而繁文缛节已成经筵时的一种制度。 D . 文章对明代的经筵内容做了清楚说明,指出了皇帝在举行经筵时也不得不遵守一些规定。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讲官停止讲授而朗诵:“为人君者,可不敬哉?”那必然是皇帝听讲时把腿叠放了。 B . 讲官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可用委婉的方式对皇帝进行不妨碍尊严的规劝。 C . 正德皇帝也没有废止对讲官所受的优礼,可以想见历史的惯性确实很强大。 D . 明代举行的经筵仪式,,某种程度上带有君臣之间互相制衡的意味,皇帝和大臣各有分寸。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早上,孩子朝门内张望,他正熟睡着。风刮得正猛,那些漂网渔船不会出海了,所以孩子睡了个懒觉,跟每天早上一样,起身后就到老人的窝棚来。孩子看见老人在喘气,跟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没声儿地走出来,去拿点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

        许多渔夫围着那条小船,看着绑在船旁的东西,有一名渔夫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根钓索在量那死鱼的残骸。

        孩子并不走下岸去。他刚才去过了,其中有个渔夫正在替他看管这条小船。

        “他怎么啦?”一名渔夫大声叫道。

        “在睡觉,”孩子喊着说。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都别去打扰他。”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叫道。

        “我相信,”孩子说。

        他走进露台饭店,去要一罐咖啡。

        “要烫,多加些牛奶和糖在里头。”

        “还要什么?”

        “不要了。过后我再看他想吃些什么。”

        “多大的鱼呀,”饭店老板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捉到的那两条也满不错。”

        “我的鱼,见鬼去,”孩子说,又哭起来了。

        “你想喝点什么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叫他们别去打扰圣地亚哥。我就回来。”

        “跟他说我多么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拿着那罐热咖啡直走到老人的窝棚,在他身边坐下,等他醒来。有一回眼看他快醒过来了。可是他又沉睡过去,孩子就跨过大路去借些木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把这个喝了。”他倒了些咖啡在一只玻璃杯里。

        老人把它接过去喝了。

        “它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把我打败了。”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可没有。”

        “对。真个的。是后来才吃败仗的。”

        “佩德里科在看守小船和打鱼的家什。你打算把那鱼头怎么着?”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了,放在捕鱼机里使用。”

        “那张长嘴呢?”

        “你要你就拿去。”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来商量一下别的事情。”

        “他们来找过我吗?”

        “当然啦。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非常大,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老人说。他感到多么愉快,可以对一个人说话,不再只是自言自语,对着海说话了。“我很想念你,”他说。“你们捉到了什么?”

        “头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

        “好极了。”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不会交好运了。”

        “去它的好运,”孩子说。“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

        “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经常放在船上。你可以用一辆旧福特牌汽车上的钢板做矛头。我们可以拿到瓜纳巴科亚①去磨。应该把它磨得很锋利,不要回火锻造,免得它会断裂。我的刀子断了。”

        “我去弄把刀子来,把钢板也磨磨快。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也许三天。也许还不止。”

        “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大爷。”

        “我知道怎样保养它们的。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把这个也养养好,”孩子说。“躺下吧,老大爷,我去给你拿干净衬衫来。还带点吃的来。”

        “我不在这儿的时候的报纸,你也随便带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你吃了多少苦?”

        “可不少啊,”老人说。

        “我去把吃的东西和报纸拿来,”孩子说。“好好休息吧,老大爷。我到药房去给你的手弄点药来。”

        “别忘了跟佩德里科说那鱼头给他了。”

        “不会。我记得。”

        孩子出了门,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他又在哭了。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旅游者,有个女人朝下面的海水望去,看见在一些空气酒听和死梭子鱼之间,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地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晃来晃去。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on , ”侍者说,“Eshark。”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注】①西班牙语:鲨鱼。②这是侍者用英语讲"鲨鱼"(shark)时读别的发音,前面多了一个元音。③他想说这是被鲨鱼残杀的大马林鱼的残骸,但说到这里,对方就错以为这是鲨鱼的骨骼了。

    《老人与海》梗概: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硕大无比,老渔夫在与它搏斗三天两夜后才将他杀死。归程中,老渔夫的帆船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回港时,那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一名渔夫用钓索量死鱼残骸的情节,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人们对老人行为的惊叹与赞美。 B . 老人说要把鱼头给佩德里科,说明老人除了具有凶猛、强悍的品格,还有善良、敦厚之美。 C . 全文多用对话的方式来叙说故事,语言简洁,明快,显示出海明威小说电报体的独特风格。 D . 小说结尾写老人梦见了狮子,这具有鲜明而深刻的寓意,能引发读者的无尽想象。
    2. (2) 孩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 (3) 作品结尾写露台饭店来的旅游者与侍者的对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推动“媒介生活”

    马凌

        不久前,中国记协发布的2016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指出,“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态势。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原来以新闻为核心的“媒体生活”,将全面进入以信息为导引的“媒介生活”。

        有人读报、有人读屏,信息的载体虽然多样,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没有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智能手机不再是单向度传播的信息载体,而是“个人移动终端”“人机互动的交互界面”乃至“身体的延伸”。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媒介生活”,意味着手机等媒介开始进入人和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发挥中介作用。更进一步说,媒介之“介”,在于它允许多元主体的共存,在于它可以跨越旧有的藩篱,融合各种手段、激发人们生活与想象的诸多可能。

        即将到来的科技革命,势必将“媒介生活”推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以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社会。比如依靠智能算法的信息精准推送技术,腾讯、阿里巴巴和今日头条三家互联网公司,都开展了“寻人”公益项目。从2012年底至2017年初,腾讯发布走失人口信息1444例,成功寻回437人;阿里巴巴协助公安部于2016年5月上线“团圆”系统,一年中发布失踪儿童信息1317条,帮助找回1274人;今日头条2016年2月启动“头条寻人”项目,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成功找到2500人,最快1分钟找到北京一位离家出走的女孩,找到的走失时间最长的一位已经离家57年。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在寻找失踪人口方面有望做得更好。百度宣布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99.7%的识别率,如果智能机器人通过海量数据库的深度学习,掌握了跨越年龄的人脸识别技术,比如根据一个失踪孩子3岁时的照片推算他成人后的样子,精准寻人无疑会更上层楼。而应用算法服务于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又一个例子,是诸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正在开发应用的网络辟谣功能。例如,今日头条于2016年底上线了辟谣功能,腾讯网在2017年上线较真事实查证平台,微信也在2017年6月推出辟谣助手小程序,用户可以主动搜索查证,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鉴定为谣言,也能及时收到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推进后,这些新应用有望对互联网空间的清朗化、信息筛选的高效化产生作用。

    (节选自2017年8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当今社会媒介技术革新从未止步,媒体边界不断消失,功能综合、多样的视听媒介接连出现,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需求。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比如,电脑控、手机控、游戏控等群体不断出现,人们每天被各种无用信息占据大量时间,网络中人的非理性冲动增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薄等。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早就指出,大量的信息媒介是“时间的窃贼”,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甘愿让这个窃贼盗走时间。如很多人痴迷于各种娱乐信息,他们关注各种娱乐动态,搜索明星八卦,如饥似渴地期待娱乐头条,沉迷其中乐此不疲。在媒介生态越来越复杂、技术越来越精密的现代社会,信息沟通交流的便利不仅没有拉近人们的距离,反而使我们变得更孤独更隔离,更容易紧张和焦虑。因此,身处信息海洋之中,我们如何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有用的信息,避免被各种杂乱无用的信息占据宝贵的时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理性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各种变化,在信息海洋中获得主动权、选择权,使新媒体更好地为人服务。

    (节选自2017年8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1. (1) 下列关于媒体生活、媒介生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媒体生活以新闻为核心,而媒介生活则以信息为导引,后者在某种意义上将全面取代前者而成为民众的新生活方式。 B . 智能手机是“媒介生活”的代表,它允许多元主体共存,把“媒介生活”推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 C . 腾讯,阿里巴巴和今日头条三家互联网公司开展的“寻人”公益项目,借助了智能算法的信息精准推送技术。 D . 视听媒介的功能综合而多样,满足了人们多方面需求,但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2. (2) 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揭示媒介生活发展的趋势,并用实例证明了媒介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材料二则论证了媒介生活存在的一些弊端。 B . 媒介生活的出现,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发生变化的一种必然。它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必然让人们生活的更加便捷。 C .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人工智能在寻找失踪人口方面已经给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还有潜力发展的更好。 D . 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正在开发应用的网络辟谣功能,已经对互联网空间的晴朗化、信息筛选的高效化产生作用。 E . 信息时代,我们更应该理性地看待新媒体带来的发展变化,不能让生命耗费在无边的信息海洋里。
    3. (3) 通读全文,面对新媒体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b >文言文阅读</b>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畸,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痔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改和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B .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C .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D .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策,汉代应荐举、科举的人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义的策问叫“对策”。后代也有用这种方法取士的。 B . 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亦谓以文书征召、晓喻或声讨。文中用前者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勃才华横溢。他年幼时就善写文章,曾挑出颜师古所注《汉书》的错误,上书刘祥道后得到表奏推举。 B . 王勃喜好医学。他被逐出沛王府后,曾请求补授虢州参军;后来还跟长安人曹元行医学习。 C . 王勃缺少政治的敏锐性。他出于戏谑之心写了《微英王鸡》,还因为害怕私藏官奴曹达之事暴露而将其杀害。 D . 王勃的文学才名颇受赞许。膝王阁宴会时,都督后来很欣赏他;而杨炯等评议者也非常认可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福畸,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痔而卒,年二十九。

      ②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四、<b >诗歌鉴赏</b>
  •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翠微:青的山。②信宿:再宿。

    1. (1) 以下对诗歌相关内容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江楼独坐所见之景,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表现了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少有的平和心境。 B . 颔联中,渔人再宿而捕鱼不止,燕子仍在眼前飞来飞去。“还”、“故”二字,使日常景象注入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情绪。 C . 颈联把匡衡和刘向之事化入诗中,巧妙自然,委婉含蓄,却又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D . 尾联中“自”字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昔日同学自鸣得意之态,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之气。 E . 整首诗有较大的空间跨度,由眼前的山郭景象写到长安城的人物生活,将现实与回忆融为一体。
    2. (2) 这首诗使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请结合全诗逐条分析。
五、<b >情景默写</b>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中,而无需有所待。
    2. (2)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巨大的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 (3) 《师说》中,韩愈用“”一句说明了教师的职责。
六、<b >语言表达</b>
  •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含10字)。

    学校是否有效地教过学生如何阅读母语?可以说是,①。五六年级之前,大致地说,②。在这之前,我们发现阅读的学习曲线是稳定而普遍上升的,但是过了这一点之后,③

  • 11. 下面是《红楼梦》中有关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一段描写(已做改动),有五处不合情境或人物性格。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哈哈大笑。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静静地呷了一口茶。林黛玉笑岔了气,禁不住拍着桌子大叫“快活”。王熙凤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迎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探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①刘姥姥鼓着腮帮子逗大家,且两眼直视,无法也不应该哈哈大笑。

七、<b >材料作文</b>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芳华》中,何小萍的形象塑造很成功。她倔强勇敢,但命运悲惨,充满了无奈。可贵的是,在经历了种种黑暗冷漠之后,她还怀着善意和感恩来对待这个世界。她说:“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对于何小萍的这种人生态度,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