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届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语文卷

更新时间:2016-12-26 浏览次数:10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状(zhèng) 纶(jīng)     文件(jiā)     前后恭(jù) B . 揄(yē)     果(qí)     骨眼(jiē)     心泣血(chuí) C . 鱼(guì) 养(huàn) 梁骨(jí)     喁私语(yú) D . 油(kā)     曲(quán) 母菌(jiào) 果实累(léi)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导致原始材料缺乏真实性,或是编辑校对疏忽造成新闻失实,而网络论坛的兴起,个人即可在网络上发布转载新闻信息,更加大了出现失实新闻的机率。 B . 如果“中国制造”依然停留在贴牌等简单的加工层面,满足于凑和,中国最终将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 C . 浙籍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讫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D . 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
  •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前,欧盟委员会已发布声明表示,鉴于德国大众汽车造假丑闻的恶劣影响,欧盟要求各成员国政府展开全面调查,亮明了对欺诈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B . 当今社会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WAP平台越来越及时、越来越立体化地为人们提供着各种资信 C . 如果真的是把“小土鸡”冒充“夜游鹤”卖给食客,则属于明显的欺诈。正如举报人所说的:该店光明正大卖野鸟,抑或是“挂羊头卖狗肉”,拉高价格欺骗消费者都是不妥的。 D .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的经济状况都如履薄冰 , 有些国家甚至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B . 近来,“小猿搜题”“作业帮”“快作业”等能解题的手机软件风靡中小学校园,用手机对着题目拍张照上传,马上就能得到答案和解析,被学生们称为“解题神器”。 C . 《琅琊榜》根据海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搏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D . 朱永新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指出,阅读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 5.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国学”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就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必须对“国学”内容作辩证理解。

    ①其外延很广,内涵很深。

    ②更不是单指儒学或孔子。

    ③但它又是通过某一家、某一派或某一人所具体表现出来的。

    ④“国学”不是单指“五经”、“六经”或“十三经”,也不是单指诸子百家或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家某一派,

    ⑤它虽然不是单指某一家、某一派或某一人,

    ⑥“国学”是一个集合性很强的概念,它应该是指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积淀的思想文化的总和。

    A . ④②⑤③⑥① B . ⑥①④②⑤③ C . ④②⑥①⑤③ D . ⑥①⑤③④②
二、<b >现代文阅读</b>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从有鉴宝节目以来,古董市场开始热闹起来。一些鉴定古董的门道和术语,诸如“掌眼”、“打眼”、“蚯蚓走泥纹”都变得妇孺皆知。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广大群众对古 董的热情与日俱增,但对真赝古玩的鉴识能力,却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

        古董这个行当,水很深,需要长年累月的实践经验加理论知识,任何一门类想搞明白,没几十年功夫下不来。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给咱们这些外行人留了一条活路,叫做知识盲点。

        所谓知识盲点,是指一些文史上的小常识、小细节。这些东西大家耳熟能详,实际上却和想象中不一样,形成了一个知识结构的盲区,不留神就会犯错误。如今市面上假货很多,大部分都 是低仿品,造假者水平不高,做工粗糙,经常会露出一些常识性破绽。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知识盲点,就能够觉察到这些相对醒目的破绽,不致上当受骗。

        比如说吧,李白有一首诗,叫《静夜思》。这诗大家小时候都背过,而实际上,这首诗的原文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版本。在宋代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里,原诗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 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到了明代,《万首唐人绝句》被修订了一下,第三句“举头望山 月”改成了“举头望明月”。到了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改成了“床 前明月光”。到了蘅塘退士编撰《唐诗三百首》,把这两句修改综合到了一起。如果有人要卖给你 件屏风,说是明代的,上面刻着《静夜思》全诗。你过去一看,发现它起头第一句是“床前明月 光”,那就可以直接把这假货扔出门去了。

        再比如说,陆游有一首《示儿》,也是众人皆知。它开头一句“死去原知万事空”,其实最初的版本写的是“死去元知万事空”,因为在明代之前,“原来”、“原知”都是写成“元来”、“元知”,元字做本来、起初意。后来朱元璋嫌恶元朝,连元字也看不得,遂下令将“元来”改为“原来”,才成为现在通行的用法。了解了这个知识盲点以后,若有人给你看一样南宋的古董,里面出现“原来”字样,不用再做别的鉴定,一定是假的。

        还有一个成语,叫“纸上谈兵”,说的是赵括夸夸其谈,在长平被坑杀了四十万赵军。可仔细想想,赵括是战国时候的人,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西汉年间刚有纸的雏形,到了东汉蔡伦,真正意义上的纸才出现。实际上,“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最早出现,要到晚清那会儿,和赵括联系到一起,差不多是民国时期。如果你看到一件古玩古书里提及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直接扔开就是,假的无疑。

        此前古董届出现过一对明代青花暖水瓶,很精致,所有者宣称是郑和用过的,着实唬住不少人。可当这对暖水瓶的题款一亮出来,连我这样的外行人都乐了。那提款写的是“明成祖朱氏棣 皇帝皇宫御用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稍微有点文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明成祖是庙号,皇帝死了才有,怎么可能在永乐六年就出现呢?

        有人兀自强辩,说庙号说不定是皇帝生前就准备好的?这又是一个标准的知识盲点。实际上,朱棣死后的庙号是明太宗,一直要到一百多年以后,嘉靖皇帝在位时,才把朱棣的庙号改为明成祖。后世的人习惯叫成祖朱棣,但当时的人可绝对不会这么称呼。

        所以说,如果造假者胆敢在永乐六年的御用瓶底写下“明成祖朱氏棣”的话……恐怕下场比方孝孺还惨!人家方孝孺只诛了十族,这个造假的恐怕连微博关注的人都得被株连吧?!

    (选自马伯庸《外行人的古董鉴定法》)

    1. (1) 下列关于“知识盲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造假者往往不留神犯“知识盲点”错误,因而他们制作的仿品能轻易被人识破。 B . 知识盲点是指一些大家耳熟能详却容易弄错的文史上的小常识、小细节。 C . 我们一旦了解一些知识盲点,就能够扫清仿品上的破绽,成为文化专家。 D . 广大群众缺乏积累“知识盲点”是他们缺乏对真赝古玩鉴识能力的主要原因。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普通百姓懂得一些鉴定古董的门道和术语并非好事。 B . 《静夜思》大概在清代以后才形成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版本。 C . “纸上谈兵”的故事是后人杜撰的,赵括并非夸夸其谈之人。 D . 通过基本的文史常识可以判断那对所谓的郑和用过的暖水瓶是赝品。
    3. (3) 简要说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 7.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清粥

    王岫榕

        ①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傍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有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

        ②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 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朵。厨房里就会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的融入米的世界。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

        ③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地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

        ④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返回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洗衣机里转动着衣服,或者摘一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为了配菜,再切了 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⑤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水,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在这样的不受关注与注视下熬成的粥,只不过是填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香气。

        ⑥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

        ⑦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得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经历,总会有抗 争和激烈,慢慢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并不干扰。

        ⑧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只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帖,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

        ⑨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作《食粥》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⑩被鸡鸭鱼肉和各种添加剂刺激的味蕾回归敏感,清香满口,余味不绝,清粥带给世人的福泽,是人如神仙。

        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清粥的好处不仅仅是简单、养生、清香。

        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清粥一碗,可养身心,可助药力。”

        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正的清粥。便常常用稀饭代替,哄骗的,终究是自己的身体和心。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的过程便慢慢平复了心境。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和味蕾都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身体的熨帖和糯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地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1. (1)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

      ②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2. (2) 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

    3. (3) 文中为什么要写朋友“煮粥”?

    4. (4) 简析第⑧段“喝粥”的细节。

    5. (5)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理解。

三、<b >文言文阅读</b>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宋•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 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的南面 B . 三宿而至其下宿:夜 C . 则跬步市朝之上       跬步:行走出入 D . 舟车冠盖之冲     冲:要害之处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中汴之余浸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 与其子孙游   剑赀财送其行 C . 深可以隐 孰能讥之乎 D . 信其用力多且久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B . 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 C . 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 D . 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4. (4) 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

      于 以 养 生 治 性 行 义 求 志 无 适 而 不 可 故 其 子 孙 仕 者 皆 有 循 吏 良 能 之 称 处 者 皆 有 节 士 廉 退 之 行 盖 其 先 君 子 之 泽 也

    5. (5)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②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四、<b >默写</b>
  • 9.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不违农时, ,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夕阳古道无人语,。(王实甫《长亭送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 一朝选在君王侧。 ,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五、<b >诗歌鉴赏</b>
  • 10.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答张十一①

    唐•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的一种。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1. (1) 赏析颔联的“竞”和“闲”二字的妙处。

    2. (2) 分析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b >语言表达</b>
  • 11. 一本书的目录是书籍的另一张脸,目录的正标题往往充满了艺术性,副标题则是对章节内容的概括。下面是一本书名为《拒绝的艺术》的目录。参照示例,补写目录的正标题或副标题。

    示例:生活方向盘你掌握——如何拒绝频繁饭局

    玫瑰再美终有刺——如何拒绝身边的谎言

    1. (1) 糖衣炮弹听不得——

    2. (2) ——如何拒绝他人干涉你的私生活

  • 12.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作答。

        近日,支付宝在“我的保障”中新增了若干险种,其中包括一项“扶老人险”,用户支付3元,一年期间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并提供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

    据支付宝方面透露,自10月15日晚间上线“扶老人险”仅三天,就有2.6万人参与投保。支付宝官方微博在上线当日转发就超过4000条,点赞3000。

    针对支付宝增设“扶老人险”这一做法,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00字)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1. (1) 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

    2. (2) 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

七、<b >作文</b>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 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