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春季】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03 真情留露

让真情在笔尖留露

更新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14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元主题阅读
  • 1. 阅读。

    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①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②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③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1) 读文中画线句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亲这样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B . 虽然儿子已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却永远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2. (2) 画线句③正确的含义是(    )
      A . 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 . 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 . 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 . 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3. (3) 文中画线句②采用了描写,结合第二段和画线句③,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4. (4) 这段文字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详写的是
    5. (5) 第5段中,“我”的两次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阅读

    时间(节选)

    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

    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却看不见,摸不着,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

    远古的人大概是很幸福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即使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只在依稀隐约之间。后来,他们聪明了,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把时间称作光阴。再后来,人们的聪明才智更提高了,从古代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到近代人类发明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其实,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大自然早已把虚无缥缈的时间用具体的东西暗示给了人们。比如用日出日落标志出一天,用月亮的圆缺标志出一月,用四季标志出一年。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时间具有另外的意义。他们说,大千世界,人类万物,都生长在时间和空间内,而时间是无头无尾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随着座钟秒针的一跳,我自己就长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那么一点点儿。同时也就是向着死亡走近了那么一点点儿。不但我是这样,现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儿。不久前还是冰封的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波光潋滟,水色接天。岸上的垂杨,从光秃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再一转瞬,就是一片嫩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小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一夜东风送春暖,满山开遍二月兰”。今年是二月兰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隙,二月兰必然出现在那里,座钟的秒针再跳上多少万次,二月兰即将枯萎,也就是走向暂时的死亡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逆转的。

    人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我觉得自己是想明白了。现在照样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但是我的心却不跳了。我觉得这是时间给我提醒儿,让我知道时间的价值。

    (选自《一花一世界》,有删改)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焉:

      虚无缥缈:

    2. (2) 第3自然段中作者围绕人们感受时间流逝的方法的变化作了描写,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

      ②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感受时间的流逝。

      ③远古的人们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依稀感受时间的流逝。

      ④发明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3. (3)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描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并完成填空。

      ①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联系上下文我们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是这样匆忙啊!

      白天黑夜不停地流。作者在这里其实是想提醒人们

      ②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

      作者运用了的手法,一连使用两个问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和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发出的

      ③人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我觉得自己是想明白了。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来表达情感,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认识:

    4. (4) 读文章中画线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填写表格。仿照画线句子或朱自清先生《匆匆》中的第3自然段写一写你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这几句话抓住本段中“”这句话来展开描写。岸上的变化写的是生命成长的过程,也是时间流逝的过程;写的是生命凋零死亡的过程,也是时间流逝的过程。作者以的心态面对生与死,感叹时间的流逝是

      仿写:

  • 3. 课外类文阅读。

    光明

    赵丽宏

        他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使锃亮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旧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你(    )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惜他,他(    )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1. (1) 在文中(    )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即使……或是就由于 B . 不管……还是便因为 C . 尽管……尽管便因为 D . 即使……即使就由于
    2. (2) 请用四个词语概括“光阴”的特点。

                  

    3. (3) 用一句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不超过10个字)
    4. (4) 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5. (5) 你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写。
  • 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做时间的主人

        卡尔·华尔德是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他在给我上课的时候,忽然问我:“你每天练琴要花多少时间?”我说:“大约三四个小时”“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我想这样才好。”“不,不要这样。”他说,“你长大之后,每天是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要养成习惯,一有空就弹几分钟,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后,或在工作疲劳的短暂休息时间。五分钟、十分钟也练习,把你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这样,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当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也搞一些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白天晚上的时间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年多我没写什么东西。我的理由是没有时间。后来,我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对我讲的话。

        到了下一个星期,我就照着他的话实验起来。只要有三五分钟的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写上几行。出乎我的意料,在那个周末,我竟写出了许多页稿子。

        后来我同样用积少成多的办法创作长篇小说。我的教学工作虽然一天比一天繁重,但是每天仍有一些可以利用的短暂的时间。

        利用短暂的时间,其中有一个诀窍:你要把工作进行得迅速。如果只有五分钟时间给你写作,你切不可把四分钟消磨在咬笔杆上去。事前要有所准备,一旦开始做这项工作,就要立即把思想集中到工作中去。

        卡尔·华尔德对我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他使我发现了短暂的时间也有价值,使我学会充分利用一点一滴的闲暇时间。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短暂

      繁重

      迅速

      集中

    2. (2) 卡尔·华尔德对于“我”的一生有什么重大的影响?

    3. (3)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做时间的主人。

    4. (4)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 5. 《外婆的银针》写出了作者与外婆间的血脉亲情,请阅读短文,完成对话。

    外婆的银针

    ①随着时间流逝,那些银闪闪的金属已不再吸引我,但唯有一样在我心中历经沧桑,目睹尘世。

    ②那是外婆的银针。//

    ③外婆的手很巧,但凡我的衣服被什么东西勾破,她都会用各种法子将衣服补得几乎完好如初。

    ④她总是从那个陪了她大半辈子的铁盒中取出线与银针。银针一闪一闪的,十分好看。她吮一吮那根细线,再举起银针,对着光源,将细线穿入孔,再打一个小结。我很喜欢看外婆穿细线的样子。她眯着眼,地盯着那银针的针眼,细线轻盈地穿过那个针眼,在针眼的另一端,在耀眼的灯光下飘动,好像是一位灵逸的女子在光下飞舞。细线飞舞之际,像是闪上了全部的光芒,吸引着我。为此,我向外婆请教如何穿针。

    ⑤柔和的灯光下,外婆手把手地教着我。她用那双遍布老茧的手抓住我的小手,将银针对着光亮处举高。我眯着小小的眼睛,无论怎么穿,那细线都在针眼处扭着腰,奈何穿不过那个小孔。外婆慈爱地笑道:“别急,以后就好些了。慢慢来,慢慢来……”她那微微泛黄的手抓住我的手,从容地,稳稳地将线的这头带到了那头。

    ⑥那时,我觉得外婆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⑦我在慢慢地长大,而外婆却在渐渐老去。她的皱纹多得让我数不过来,眼中的混浊开始渗透蔓延。她的行动有些不方便了,走楼梯时常要有人来扶她一把。她总是听不清我们在讲什么,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误解我们的意思。有时候我会被她的不断询问弄得不耐烦,懒得与她多说。时间一久,她便很少问我问题,如果有什么没听清,也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继续忙着自己的活。她不再坚持很多事。也不再为一些小事与我们争执。

    ⑧我以为她这是老了,懒得理这些琐事。//

    ⑨然而我错了,那天一打开家门,就看见客厅灯火通明,外婆坐在正中央,举着银针,穿着线。她不停地在吮那根细线,不停地试图将线穿过银针,而她身边放的,则是前些天被我磨损的一双袜子。我走上前,许是挡住了她的光线,她皱了皱眉,脸上的沟壑全挤在一起,像一棵沧桑的古柏。她见到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来啦。我想帮你补一下袜子,扔了多可惜。可惜了,穿了老半天,线都穿不上。唉,老了老了……

    ⑩我凝视着她那已经举得颤抖了的左手,心中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我握住外婆的手,在灯光下,慢慢移动着细线,直至它穿过针眼。细线在那一端移动着,像一个新的生命,在柔和的日光灯下,倾吐着生命的飞逝。

    ⑪“真厉害,你瞧,你一穿就穿过了,真好,真好……外婆推了推老花镜,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和着她的皱纹,像一棵老树的年轮,一圈又一圈。

    ⑫我握住外婆那只布满老茧的手,眼眶微酸。人往往在一瞬间老去,而我,也在外婆老去的那个瞬间长大了。

    ⑬在银针心中,也许我们都算是厉害的存在。//

    (选自《北方人(悦读)》,2016年08期,作者是杜泱霆,有删改)

    1. (1) 小琳:你觉得“六神无主、全神贯注、神气十足”这几个词语中,哪个最适合填入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

      小美:我认为应该填 

    2. (2) 小美发现,在这篇文章中,随着不同事件的发生,作者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以上是她梳理的导图,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3. (3) 小琳:我觉得第⑦和⑧自然段可以删去,因为题目写的是《外婆的银针》,可是这两个自然段都没有提到银针。

      小美:我觉得,因为

    4. (4) 小美:我发现,作者很善于通过外貌、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琳:是的,第⑤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就用了描写和描写,让我感受到了

    5. (5) 小琳:作者在外婆老去的瞬间长大了,在生活中,你也有瞬间长大的经历吗?写写你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吧。

      我:

  • 6. 阅读理解。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1)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2)又悄悄地过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好吧,就明天。”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了。她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3)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喜出望外:

      诀别:

    2. (2) 第1自然段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语段中最能表现“无常”的是“”和“”两个词。
    3. (3) “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儿为什么都死了?
    4. (4) 母亲为什么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
    5. (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含义是
    6. (6) 文中加横线的三个句子反复写母亲的“悄悄地”动作,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7. (7) 阅读短文后,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古诗赞颂伟大的母亲。
  • 7. 阅读文学作品,完成练习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⑦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⑧“老了,还不死?”

    ⑨“死了就怎么了?”

    ⑩“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⑪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⑫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⑬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⑭“怎么呢?”

    ⑮“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⑯“干嘛变成星星呀?”

    ⑰“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⑱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⑲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⑳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象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1. (1) 作者讲述了和奶奶发生的一些平凡的小事?请按照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联系文章语境,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

      ⑴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⑵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3. (3) 第⑱自然段是描写,这一段描写的作用是
    4. (4) 请你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5. (5) 文章题目“奶奶的星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请你从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谈一谈你的理解。
  • 8. 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 (1) 写出近义词。

      思忖          虔诚

    2. (2) 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3. (3)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4. (4) 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5. (5) 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6. (6) 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
  • 9. 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 (1)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人心脾      零       静

    2. (2) 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3. (3) 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

            扬      若      严

    4. (4) 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 (5) “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6. (6) 《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