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 14 分,每小题2 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uó) 窠巢(kē cháo) 黄(yūn) 人声鼎(fèi) B . (sǒu)憔悴(qiáo cuì) 干(sè) 刻骨心(mín) C . (liǎn)缥缈(piāo miǎo)样(mó)人听闻(hài) D . (chè)坍塌(tān tā) 抽(yē) 畏罪逃(qián)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粗拙           严竣                通霄达旦       迫不及待 B . 覆灭           禁锢                刨根问底       拈轻怕重 C . 妥帖           萎靡                兴高彩烈       截然不同 D . 渲染           诧异                提心掉胆       哄堂大笑
  • 3.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镇樟树村的小河旁,生长着一棵一半枯萎一半青翠的千年樟树,我要____古樟树下的脚印,____炮火硝烟的战场,去____贺龙手中的小烟斗,____红旗漫卷过雄关的悲壮。

    A . 踩着           走近                凝望           回忆 B . 踩着           走进                瞻仰           品味 C . 跟着           走近                瞻仰           回忆 D . 跟着           走进                凝望           品味
  • 4. 下面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向老师请教。 B . 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博眼球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C .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D . 欣赏青衣江水的浩渺,便想蒙顶山的灵秀;探寻龙苍沟的神秘,就思碧峰峡的清幽。雅安风光美如画,怎能不让人见异思迁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B . 风靡一时的淄博烧烤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当地特色美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喜爱,人们纷纷为其美味和独特的烹饪风格所倾倒。 C . 近日,大熊猫花花“火出圈”,先后多次登上热搜,“去成都看花花”已成为时下潮流。 D . “一带一路”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在双赢、多赢、共赢中造福各国人民的美好画卷,展现了“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力量。
  • 6.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B .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 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唱出了古诗词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了磅礴的现代风范。 D . 大量事实证明:沉迷手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使用手机。
  • 7.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围棋有“三得”,即“得好友、得人和、得心语”。

    ②围棋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不仅如此,围棋还常被人们称作“头脑体操”,能使头脑得到锻炼,促进健康,可“得大寿”。

    ④也就是说,围棋可以使人们广交朋友,教人与人和谐相处,让人们能够进行心灵的沟通,同时,对人们的健康长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⑤因此,围棋也成为了一项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A . ②①④③⑤ B . ②①③④⑤ C . ④③②⑤ D . ①②④⑤③
二、名著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理解(共30分)
  • 8.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下面试题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诺道:“那取经人在哪里? 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世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叫我等他,这几年不闻消息,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只倚凶强,上门打我?”……

    1. (1) 下列关于《西游记》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释道三家学说在《西游记》中都有所休现,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 .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无论是取经师徒,还是各路妖魔人物,都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C . 《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部分。 D .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是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给他的本领。
    2. (2) 那怪要请行者引见取经人,是为了“将功折罪”,他犯了什么罪被贬下天庭? 与他有关的典型情节还有哪些? 请举两例。
  • 9.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各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定走。”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火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妖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户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题目《秋天的怀念》富有深刻的含义、绵长的情思。它不仅点出了文章叙事的时节,而且包含着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 B . 本文的艺术手法,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直抒胸臆。作者内心情感汹涌澎湃、痛彻心扉,诉诸笔端,使行文酣畅淋漓、感情奔放一泻千里,有强烈的感染力。 C . 本文通过写“我”在瘫痪后与母亲之间的几件小事,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同时也表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D . 当“我”脾气暴怒、砸碎玻璃、猛摔东西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可以看出母亲的包容、理解、隐忍、慈爱。
    2. (2) 将第③段加横线的词语“央求”换成“期盼”好吗? 为什么?
    3. (3) 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记叙顺序上属于哪种方式? 请说说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4. (4) 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 10. 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各小题。

    春风过处

    王畔政

    ①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 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 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抚摸过。春风过处,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②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 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③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

    ④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家园。 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 春风中,家雀在墙头嬉闹,鹁鸪鸟在屋脊上追逐,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灰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在春风中摇曳。

    ⑤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 紫叶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灿烂,碧桃俏丽,紫荆花争艳……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⑥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 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 河边垂柳依依,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

    ⑦柳笛一声天下春。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笛喇叭比赛。 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得绿意盎然。

    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 找一片空旷的场院,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而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天上的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尽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万里春光。

    ⑨刚从坡里回家的邻家大伯,背上的蜡条筐里盛着刚割下的鲜嫩韭菜。走在大街上,只听他远远地喊着,头刀子韭菜——无公害的! 上前一闻,泥土的气味弥漫开夹,正好可做晚饭的菜肴。 隔壁院子里两棵香椿的枝丫上,早已冒出红绒绒的芽头。 女主人轻轻掰下几枝嫩芽,用刀切成碎末,再打上鸡蛋搅匀,热油烧锅,下锅翻炒,香椿芽炒鸡蛋的香味飘向四方。

    ⑩一片云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会儿春雨便下起来,斜风细雨,不疾不徐。 春雨贵如油,老天知道村庄的心事。 拾掇完农具刚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也不急于赶路避雨 , 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仿佛在享受甘霖。 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池,浇灌着村庄的根系。 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个丰盈的村庄。

           ⑪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 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 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 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灭,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 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 真是一派人间好景致。

    1.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开篇点题,写了春风过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 . 第⑧段描写大人小孩在春风里放风筝的画面,意在表现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C . 第⑪段通过对落日、炊烟、小街等景物的描写,突出了村庄安详静谧的氛围。 D . 本文从大自然写到人物再写到村庄,思路清晰,表现了春风给万物带来的变化。
    2. (2)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

    3. (3) 第⑩段中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为什么“不急于赶路避雨”?
    4. (4) 本文从视觉、嗅觉、听觉描写春风,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效果。
三、古诗文积累与理解(共 16分)
  • 11. 用原文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4. (4) 《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12.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去(委托)  元芳入门不(回头看) B . 四十而不(迷惑,疑惑) 博学而志(坚定) C . 非淡泊无以志(明确,坚定)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D . 少时,一狼径(离开) 国人之(讲述)
  • 13.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夫君子行                    因往晓 B . 博学笃志                    学时习之 C . 其一犬坐前                  非得一人井中也 D . 人不堪忧                    人曰:“奈地坏何?”
  • 14. 课内文言文阅读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 (1)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 (2) 课文最后一段的“止增笑耳”作者仅仅是嘲笑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作文(40分)
  • 15. 根据要求写作。

    鼓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自信、鼓舞,是一种友好的表现。 如果说为自己鼓掌是一种鼓励、自信,那么为别人鼓掌是个人素质的表现,更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也会获得生命的喝彩。

    请以“为    ▲     鼓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书写在作文卷第一行的中间位置;②叙事清楚,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影响作文评价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④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 600字。

五、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运用(共 6分)
  • 16. 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将举行“校园诗歌节”活动,请按要求参与下面的活动。
    1. (1) 如果你是组委会的主要成员,请你围绕活动主题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2. (2) 在诗歌朗诵活动中,请你拟写一句富有诗意的宣传语。
六、古代诗文理解与鉴赏(共14分)
  • 17. 文言文理解

    徙木债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愤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债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债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 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释】償(fèn)表:放倒标帜。

    1. (1)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五十金(给) B . 有一人徙之,辄金(就) C . 吴起(拜见) D . 鞅本魏人(说)
    2. (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试往债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3. (3) 商鞅徙木和吴起愤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18. 古代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 . 颈联既是黎明时分江上美景的生动写照,又是时序交替的形象表现,富含哲理。 C .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 .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江景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 (2)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阔”和“悬”字,炼得极妙,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