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提...

更新时间:2024-04-07 浏览次数:2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下·仙居月考)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
    A . 热觉、味觉、痛觉 B . 听觉、嗅觉、冷觉 C . 视觉、嗅觉、味觉 D . 触觉、听觉、味觉
  • 2. 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烛焰,现保持小孔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若内筒位置不变,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 . 若内筒位置不变,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 . 若向右拉动内筒,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 . 若向左推动内筒,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 3. 如图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简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 )

    A . 白纸比较亮,是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B . 镜子比较亮,是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C . 白纸比较亮,是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 镜子比较亮,是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 4. 如图所示为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透镜的示意图,其中近视眼及其矫正透镜的示意图分别为( )

    A . 甲、丙 B . 甲、丁 C . 乙、丙 D . 乙、丁
  • 5. 在一个透明玻璃罩内放-张会闪光的音乐贺卡,在贺卡闪光播放音乐时,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该过程中( )
    A . 既看不到闪光,也听不到音乐 B . 看不到闪光,但能听到音乐 C . 能看到闪光,但听不到音乐 D . 既能看到闪光,也能听到音乐,但音乐声越来越小
  • 6. 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时( )
    A . 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呈白色 B . 玫瑰花仍然星红色,水仙花呈蓝色 C . 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 D . 两朵花都呈蓝色
  • 7. 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 B . 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C . 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虛像 D . 运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
  • 8. 如图所示为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摩擦盆的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相传,众多“鱼洗”同时发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体现出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鱼洗”发出的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C . “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的水传入人耳 D . 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 9. 小红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以正常速度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
    A .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 .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 10. 下列声源发出的声音中,人耳能听到的是( )
    A . 医院里的“B超” B . 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赫) C . 蝴蝶飞行时扑扇翅膀(2~3赫) D . 地震来临前发出的声波(10~15赫)
  • 11. 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的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图示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 12. 如图所示,小科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O是入射光线 B . 反射角等于60° C . 将激光笔对准O点并靠近N时,光线OB也会靠近ON D . 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 1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并排立着两支不同高度的蜡烛,蜡烛正前方放置一个盛满水的烧瓶。小丽透过烧瓶的球体部分观察蜡烛,她可能看到的像是( )

    A . B . C . D .
  • 14. 下列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B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 C .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投影仪 D .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
  • 15. 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均在同一平面内 B .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之减小 C .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 .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 16. 光从空气斜射入三棱镜,下列光路图中,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7. 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示意图:

    1. (1) 具有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平衡的结构是图中的[③]
    2. (2) 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形成听觉。
  • 18. 人在阳光下看到一朵黄色的花,是因为这朵花反射光,此时进入人眼的色光(填“能”或“不能")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若透过蓝色玻璃纸看红色的花,则这朵花呈色。
  • 19. 汉语博大精深,有许多成语蕴含着关于声音的科学知识。
    1. (1)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意思是听到他的声音,就像见到他本人一样,说明可以通过声音的这一特性来判断是谁发出的。
    2. (2)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科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 20. 据预测,2034年3月20日将在我国境内发生日全食。日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在发生日偏食的时间里,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依然能在地面上形成光斑,则此时的光斑(填“仍然”或“不再”)是圆形的。
  • 21. 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入射角为度,若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了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

  • 22. 如图甲所示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了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胶片到透镜的距离u与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要使银幕上的像更大,在放映机远离银幕时,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填“大”或“小”)一些。白色银幕是为了(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 23. 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m² 的圆柱形容器装满水,一光束沿 AO射向水面,方向保持不变,反射光线在水平光屏EF上形成光点 Q。打开水阀 K,水流出,水位下降,光点在光屏上移动,当光点移动了20cm时,容器中的水已流出kg。

  • 24. 某人身高1.5m,站立在离河岸3m处,往水中看去恰好看到对岸河边一根电线杆在水中的“倒影”;已知水面低于河岸0.5m ,河宽15m,则电线杆的高为m。
三、实验探究题
  • 25. 为了探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不变,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点光源的高

    度/厘米

    20

    30

    40

    50

    60

    影子的长

    度/厘米

    30

    15

    10

    7.5

    6

    1. (1) 实验中短木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2. (2)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影子长度L(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3. (3) 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探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那么应保持相同的变量有
  • 26. 小明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所示)。调节支架的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如图乙所示的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 (1) 图甲中,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镜。
    2. (2) 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如图乙所示的光学显微镜的(填序号)。
    3. (3) 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 27. (2023七下·东阳期末) 为了寻找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所示),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 , 结果如下表。(已知: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紫光最慢)

    红光光源

    黄光光源

    紫光光源

    实验

    序号

    入射角i

    (度)

    折射角r

    (度)

    入射角i

    (度)

    折射角r

    (度)

    入射角i

    (度)

    折射角r

    (度)

    1

    25

    16.4

    25

    15.7

    25

    15.1

    2

    50

    30.7

    50

    29.4

    50

    28.2

    3

    75

    40.1

    75

    38.3

    75

    36.6

    1. (1) 为了顺利完成本实验探究,入射角的角度不能等于
    2. (2) 比较实验数据,得出规律:

      ①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

      ②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玻璃砖时,

  • 28. (2023七下·柯桥期中) 在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同学用玻璃杯和笔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

    小柯先把笔放在空杯子后一定距离处(如图甲),然后向杯中注入水,看到了如图乙的现象。

    小桥看到后很感兴趣,也进行了小柯的实验,但把笔放到注水玻璃杯后,却看到了如图丙现象,思考后经过某一操作后,终于看到了和小柯注水后相同的实验效果。

    1. (1) 小柯实验中,出现图乙的现象是因为注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从而形成了一个“倒”像。
    2. (2) 请分析小桥进行的操作是,从而也达到了与小柯相同的实验效果。
    3. (3) 若将笔斜插入装水的玻璃杯中,从侧面看,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 B . C . D .
  • 29. (2023七下·金华期中)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请回答: 

         

    1. (1) 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平板玻璃,应选择mm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比较合适。 
    2. (2) 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 (3) 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丙所示;他应分别测出(填“a、b”、“b、c”或“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进行比较。 
    4. (4) 如图所示,小科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平板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最好选用____(填字母编号)。 
      A . B . C . D .
  • 30. (2023七下·金华期中) 小科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 (1) 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影子的高度随之。 
    2. (2) 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 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cm。 

       

    3. (3) 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31. (2023七下·北仑期中)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硬纸板上挖孔进行了多组实验,探究“不同情况下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形状”。实验记录表如下:

    小组成员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得出了一些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时,地面上的光斑形状与小孔的形状(填“相同”或“不同”),这不是太阳的像。
    2. (2) 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 (3) 当小孔形状为“☆”时,小孔到地面80cm时,地面上的光斑形状为“〇”。则小孔到地面120cm时(填字母序号)     
      A . B . C . Δ D .
  • 32. (2023七下·兰溪期中)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 (1) 小明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 1 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cm;
    2. (2) 小明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 (3) 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C , 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移动距离s′s。(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4. (4) 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 .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 像仍然完整,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四、解答题
  • 33. 超声波加湿器通电工作时,其雾化片产生每秒1.7×10⁶次的高频率振动,将水抛离水面雾化成大量1~5微米的超微粒子(雾化),吹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润,改变空气的湿度。
    1. (1) 该加湿器的振动频率是赫兹,加湿器工作时主要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
    2. (2) 将同一音叉三次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相同的示波器中,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两个波形图的音调相同;两个波形图的振幅相同。

  • 34. 如图所示的简易仪器能够直接测定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能力的强弱。使用时,调节可调支座,使水平液泡处在中央位置。向球壳内注入待测液体至图中的水平虚线处。闭合微型激光发射器开关,激光通过液体射向球心O,经液面折射后射向刻度尺上的P点。

    1. (1) 为便于刻度的划分和标注,将激光与竖直面的夹角设定为30°。经液面折射后,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
    2. (2) 若另一种待测液体的折射能力更强,则激光经液面折射后会射向刻度尺上的(填“R”或“S”)点附近。
  • 35.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进行了如下实验:安排小明在一根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击,让小华在铁管的另一端仔细听(已知在当天的气温条件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米/秒,在水中为1500米/秒,在空气中为300米/秒)。
    1. (1) 若敲击后小华只听到一次声音,则他得出结论: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他的结论是(填“正确”或“错误”)的。
    2. (2) 小张通过翻阅资料查出,人耳区分出两种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秒。若只需对实验进行略微改动就能听见3次声音,则他的改进措施是
    3. (3) 若要让小华区分出声音是从水中还是在空气中传播过来的,则铁管的长度至少应为米。
五、作图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