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月期...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Ⅰ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勃兴于元明的古典戏曲几经历史演化,逐渐形成并突出了两种美育功能:和心悦性之“陶情”与礼乐教化之“风教”。

    “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激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并将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的媒介,完成了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以“美风化”为文化使命,古典戏曲也完成“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

    通过文本呈现、声律传唱以及舞台传播,古典戏曲借“陶情”与“风教”功用,提供了一个理解戏曲审美文化的模本,使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

    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变者,指依时代语境而适时更新的美育内涵。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封建王朝时期,戏曲美育的路径选择是高台教化。在抵抗外辱和寻求民族出路的抗争时代,戏曲美育观则立足思想启蒙立场,宣扬“启蒙”与“救亡”精神。20世纪80年代以降,以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已经被提升为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尤为注重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

    戏曲美育如何通过弘扬民族文化使命的合法性,在新的时代语境里焕发新的生机?通过“回头看”,我们可以从戏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获得文化自信,但最根本的美育任务,还在于“向前看”,即植根传统而在成就上总结,在总结上批判,在批判上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中国文化美育体系建构的需要。简单地说,“回头看”和“向前看”分别指向古典戏曲的自信与创新问题。

    古典戏曲流传下来大量经典作品,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保护和传承这些经典戏曲作品,一则可明确与坚定戏曲文化自信的方向,二则可凸显传统伦理价值观,恢复泛审美时代日益消融的人文精神,从而承担起育新人、展形象的美育使命。当今社会,考量并重估经典戏曲作品的当代价值,还应具有反思意识,充分考虑到戏曲美育传统能否被容纳进新经验中进行传递,过去的现实关怀能否在这个时代引发共鸣等现实问题。在经典作品既往道德评判的价值标准上融入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正是“文化自信”命题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求。

    (摘编自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

    材料二:

    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也许可以类比汉赋到唐诗,唐诗到宋词,宋词到元曲,虽然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学高峰,但是各个时代之间又有一种文化精神的血脉流淌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戏曲”是否也有可能转化为具有当下审美品格的“现代戏曲”呢?历史地看,无论文学艺术的哪一个门类,转化就是发展,创新就是继承。

    形态有变,基因永恒。

    我们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同时,还应该强调文化自省。自信是底气、是根基;自省是扬弃、是创新。在社会形态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转变之际,提炼于过去生活生产方式与情感交流方式的传统戏曲,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不是简单地批评时代、抵制创新,而是在承认传统戏曲程式系统于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存在局恨性的同时,想方设法完成创作思维的转变,通过实践,实现中华戏曲艺术发展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古典音乐可以转化为现代音乐,古典舞蹈可以转化为现代舞蹈,西方的古典歌剧可以催生出现代音乐剧,中国传统戏曲也有可能孕育出现代戏曲。

    (摘编自罗怀臻《文化自信与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声腔和形象作为中国古典戏曲主要舞台表现形式,因其有着重要的美育价值,既可愉悦感官心灵,又可感化人心。 B . 戏曲的教化意义能持续地被激活,是因为它在演进中既有千古不变的精神传统,又能依时代语境适时更新美育内涵。 C . 在当今时代,要想使戏曲美育弘场民族文化的使命焕发生机,一方面要“回头看”,一方面要“向前看”,缺一不可。 D . 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可以类比汉赋到唐诗,唐诗到宋词,宋词到元曲,也能转化为具有当下审美品格的“现代戏曲”。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典戏曲勃兴于元、明时期,几经历史演化,逐渐形成了陶情、风教的美育功能。 B . 进入数字化时代,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 C . 古典戏曲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我们既要保护和传承,又要带着反思意识去考量并重估经典作品的当代价值。 D . 古典与现代可以相互转化,古典舞蹈可以转化为现代舞蹈,西方的古典歌剧可以转化为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也能孕育出现代戏曲。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因变则通、因通则久”观点的是(    )
      A . 《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因传递出是非、爱憎、善恶的道德价值而盛传不衰。 B . 新中国成立后改编的戏曲《天仙配》在思想艺术上加入了歌颂爱情、追求自由的主题。 C . 唐诗、宋词、元曲皆为一代文学高峰,只有创新,才能有文化自省。 D . 春节联欢晚会上,常有许多小朋友同唱一段戏曲,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5) 学校戏曲社团为传承戏曲文化,决定举办一场大型舞台演出,假如你是导演,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演出节目内容的要求。
  • 2. 现代文阅读Ⅱ

    品石做人

    曾宪涛

    小区是新小区,新上房的邻居们还都不熟悉,只能以貌取人。老孟皮黑,貌丑,便都瞧他不起,甚至爱理不睬。

    老孟是灵璧人,来彭城已三十多年。灵璧石天下闻名,被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老孟虽离开家乡,但对家乡的石头情有独钟,且很有研究,造诣很深,被圈里人称为赏石专家。

    彭城距灵璧很近,当地人都喜欢灵璧石,搬新居的邻居,不少人都想买块灵璧石摆在家里,所谓时(石)来运转。当知道了老孟的能耐,便转变态度与他套近乎,想请他帮忙买石。老孟也不计前嫌,来者不拒。

    高老师跟老孟一个单元,从没嫌弃过他,态度一如既往,只是对石头不感兴趣。倒是老孟主动找他,要帮他选块好石,说:“室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还说了番品石做人的高论:灵璧石无论深埋山中,还是尊坐厅堂,都镇定自若,不卑不亢,豁达从容,宠辱不惊,这也是做人的境界。

    高老师年轻,很容易被说动,双休日,两个人开车来到灵璧,老孟领着进了一石农家,满院皆石。

    “老主顾来了,有新采的好石吗?”老孟高喊。

    石农看起来跟老孟很熟,忙过来引他们到一块满是泥土的石旁,指着说:“才送来的,看像不像麒麟?”

    高老师看半天也没看出麒麟,只轮廓像老虎狮子或什么怪兽。

    老孟问价钱,石农道:“老主顾了,别人一万,给你五千,这是块五彩石,稀有,品相质地都强,整好了能值几万。”

    高老师不太情愿,心说一个四不像咋值这么多钱。老孟看出他的心思,对石农说:“我们再看看,回头再谈。”

    石农便去招呼别人了。待石农走后,老孟对高老师神秘地道:“这石头你横过来看。”照老孟的指点,高老师果然看出一只凤,特别是老孟手指的凤头,简直惟妙惟肖。老孟悄悄说:“他是没看出,不然,甭说五千,五万也不卖,玩石头靠的就是眼力!你刚好又有个女儿,这只凤往厅里一摆,真是没得说了。”

    老孟叫来石农,讨价一番,又便宜了五百。高老师对老孟感激又佩服。

    石头买回来,清洗打磨,做好底座,往客厅一摆,形神兼备,一只凤凰,栩栩如生,谁见了都赞叹不已。

    高老师有个初中时的同学自远方来,还带来个赏石高手朋友,是要去灵璧淘石头的。高手一见凤石,先是惊叹,细细端详后问:“什么价买的?”高老师说了价钱。高手摇头道:“不值,石头是动过手的。”指着凤头,“这是人工做出来的。”

    高老师一惊:“你看值多少?”

    “动过手就不值钱了,权当工艺品吧,也就两三百。”

    高老师脸色难看,半晌才说:“回头我问问老孟。”便说了老孟带他买石的经过,高手说:“玩石头靠的就是眼力 , 他不具备,也不能怪他。”高老师想起老孟也说过眼力的话,他帮好多人都买了石头,难道只自己这块看走眼了?他提出去看看别人家的石头,朋友和高手都同意了。

    先去了对门小成家,小成的石头花了三千元。高手看罢也说是动过手的。小成顿时拉长了脸,一块儿又去看其他几家,没想到高手都说是动过手的。大家就起了疑心,这就不能说是眼力问题了,怀疑老孟与石农有勾结。

    事后高老师见老孟几次想问,因为有了猜疑,反倒不好意思了。想起他那些品石做人的高论,感觉真是讽刺。

    邻居们从此不再找老孟买石,又跟先前一样白眼对他。还说人是一面相,咋就会信他呢?自认倒霉吧!

    看来玩石头靠的就是眼力 , 识人更要眼力。

    不知老孟知不知道这事,反正人不找他,他不解释。对别人的白眼,他似乎也习惯了,仍和当初一样,泰然处之。

    过没多久,小成带来一位外地客商,熟人介绍的,客商说公司修建花园,需要采购一批奇石,只要石头好,愿出大价钱。小成把他带到家里,没想到客商一眼看中了他的石头,愿出更高的价钱。小成当然答应,又带他来看高老师那块凤石,客商竟出价一万。

    高老师想,碰上冤大头了,心中有些不忍,暗捅小成:“我想原价让给他算了,不亏就行。”小成摆手挤眼,事后说:“还有你这样的,愿打愿挨,玩石头全在眼力,咱又没骗他。”

    邻居们那些动过手的石头,竟全被客商以高出原价买走了。老孟还是帮他们赚了钱,但大家依然总不肯原谅他,因为这不是他眼力的问题。

    那以后,高老师一直感觉做了亏心事,对不起冤大头,见老孟就来气。老孟却还跟原来一样,这天在门口遇见,硬塞给他一张报纸。

    高老师进了家门才打开报纸,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京都奇石拍卖会,一块酷似凤凰的灵璧石,竟拍出百万天价。他惊呆了,因为照片上的奇石咋看都是他那块凤石,而拍主就是同学带来的那个赏石高手。

    他打电话给同学,同学在电话里说:“老同学,你不也赚了吗?有赚就行,想赚大钱,要有眼力呀!好啦,我叫朋友再给你些补偿。”

    高老师冷冷道:“不必!”便挂断电话。他在心里感叹,要看透这世界的人和事,真不知该要有怎样的眼力。

    再见到老孟,他就像啥都没发生过一样。

    他又想起了老孟那些品石做人的话。

    (选自《小说选刊》2022年第2期)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老师因为从未嫌弃过老孟、对老孟一如既往的信任而受到老孟的认可。老孟为了感谢高老师对他的知遇之恩,主动带他去灵璧买石。 B . 老孟带着高老师去灵璧买石,老孟是石农的老主顾,他经常带着朋友去照顾石农的生意,可以看出老孟是一个热心友善、扶危助困的人。 C . 高老师和小区邻居们一样轻易就相信了赏石高手的话,除了反映出他没有眼力外,也是先入为主的印象在作祟。 D . 赏石高手在看到高老师及其邻居家的石头后,说石头都“动过手”,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了赏石高手身份存在问题。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品石”为线索组织材料、串联人物,情节集中,以短小的篇幅展现了世间百态,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B . 小说抑扬结合,富于变化,在老孟对高老师及邻居情感的变化中,展现了老孟这一平凡人物的闪光点。 C . 小说情节起伏,一波三折,从老孟被嫌弃到被套近乎,从老孟识石到高手骗石,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 . 小说语言朴实,贴近生活,在生活化的语言场景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反映人间百态,耐人寻味。
    3. (3) 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玩石头靠的就是眼力”,但含意有所不同,请根据文意,谈谈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
    4. (4) 小说以“品石做人”为标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高老师,有人说是老孟,你认为是谁?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伏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曰当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修独以为不。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 , 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尝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亦先审知其可举邪?是偶举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若偶举之,犹宜一请介之所言,辩其是非则后已。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而执事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以为不能,则亦曰不能,是执事自信犹不果。若遂言他事,何敢望天子之取信于执事哉?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

    (选自《文忠集》) 

    [注]台:即御史台,是御史所居官署。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 B .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 C .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 D .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
    2. (2)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中的“而”字与“风乎舞雩,咏而归”中的“而”字用法相同。 B . “因言事见罢”与“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句式不一致。 C . “必亦择贤而举也”中的“举”字与“举地千里”中的“举”字意义不相同。 D . “修独以为不然”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两句中的“以为”意义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最近他听说主簿石介因上书谈论赦免的事情被罢官,他觉得杜中丞这样的举措不妥,为他感到可惜。 B . 石介是下层士人,任用他与否虽然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但作者认为他为人刚直果敢,有气节,喜欢明辨是非,是好义之士,被罢官实在可惜。 C . 欧阳修引述赵中令荐官的事例,以三次“复以进”突出表现赵中令坚持原则、不避威权的可贵品质,这正是欧阳修在此处最想劝杜中丞做到的。 D . 欧阳修认为执事向朝廷荐官不能随着皇上的个人喜好或者厌恶来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而应根据被推荐者的才干决定他们的去留。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曰当罢。

      ②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

    5. (5) 为劝说杜中丞挽回石介的官职,欧阳修陈述了哪些理由,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 4. 古代诗歌阅读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

    苏洵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

    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彩船狞。

    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注释】①台省:中央政府机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虚实结合,通过想象友人去潭州的场景来表达对友人“得郡”的心情。 B . “稳”写人心无挂碍的安眠,“狞”写风吹船行的气势,用词生动,韵味无穷。 C . “细雨满村莼菜长”一句由点到面,由近到远,写出了一幅雨中乡村图。 D . 苏洵的诗语言明朗,这个特点在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中有明显体现。
    2. (2) 本诗的诗眼是“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唐太宗在大兴土木前应该做到“”;杜牧则在《阿房宫赋》中暗讽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君因奢靡苦民自食恶果的教训,否则将“”。
    2. (2)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3. (3) 《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10分)

    当年轻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将来做点什么时,我会给他们两个建议: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每个人都要做好改造社会的准备,但一个人如何能改造社会呢?通常,我们听到最多的回答是个人 ①  , 无法与社会抗衡,谈改造几乎不可能。而我认为,若是把人的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个人是可以而且能够改造社会的。

    这个时代不是被夸耀:虽然这个时代还有不好的很多东西,但总还是有很多事情我们值得去做。有一句话不是说,你的价值在于你的敌人的分量。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价值在于我们有多大的改造社会的决心与勇气,以及在此基础上减少这个时代苦难的分量。

    就个体而言,你是社会的一分子,当你发生改变时,意味着社会也随之改变。虽然这种变化很微小,但不管有多小,它在客观上都是真实的。就社会影响而言,“蝴蝶效应”积聚。社会 ② 不在运动,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次微小的改变或者介入,都有可能引发一场 ③ 的小风暴。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正确。
    3. (3) 简述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复句,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5字。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最近大火的ChatGPT让人们切身意识到,机器可以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智能行为。在一些领域,____。例如在2016年,电子计算机程序AlphaGo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领域,人工智能仍远远比不上人类智能。例如,人类可以立即分辨出猫和狗,____。在情感认知等方面,人类大脑具有难以比拟的能力,这与大脑在进化时形成的大量神经元有关。因此,如何复制这种能力,____,这些科研人员中就包括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托马斯·哈通教授。哈通和自己的科研团队构想,以“类脑器官”为硬件,有望开发出“生物计算机”。通常源于干细胞的类器官是在实验室内培育的、与某种器官功能相类似的组织。而“类脑器官”指的便是一种笔尖大小的细胞培养物,其中就存在具有类器官功能的神经元。

    1. (1)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3个较短的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一下·长沙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纪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小视频会让人更快了解新鲜事物。有人认为,小视频会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也有人认为,刷多了小视频之后,人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去读一本书,不能精心去思考某一件事情。还有人认为,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了。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班同学写一则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