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

更新时间:2024-04-14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群体性孤独”:21世纪的网游玩家画像

    【摘要】网游是由算法驱动叙事和体验的算学文本。算学文本的狭隘性决定了玩家只是依从算学文本的操作员而非创作者。为了战胜对手,玩家们就要让算法成为自己的思考,其游戏操控行为须服膺于现代社会的效率要求。玩家不是被可见的“他者”剥削,而是向内自我剥削,体现出特有的“群体性孤独”的特征。

    【关键词】网络游戏算法/竞争群体性孤独

    21世纪流行的网游是一种算学文本,即由算法驱动叙事与体验的文本。一般而言,算学文本是文化层与计算机层的双重构造,分别对应着符号秩序和算法秩序。文化层是算学文本的表层与视听装置,包含网游的图文、场景、情节、音声等表征现实世界的象征性符号;计算机层是算学文本的深层与逻辑结构,包括像素、类型、图片规格、压缩标准等基于计算原理的比特(bit)。二者一体两面,共同构织网游的意义世界。

    算法秩序作为0/1的二进制语言,在被数字元件转换为十进制语言后,生成了具有可计算性、强制性的比较逻辑,如《飘渺西游》中的装备“精金剑”(物理攻击162;法术攻击203)比“正道剑”(物理攻击81;法术攻击101)更强大。比较逻辑传导为玩家的互动关系,就形成了向上流动或向下压制的玩家间竞争,并发展出等级性、秩序性等现实特性。算法秩序把一切意义统归于强与弱的功利判断,而缺乏伦理性的正邪之别。

    在此意义上,算学文本展现出其狭隘性,即玩家无法从中获得超越计算原理的情感体验与想象空间,而只能基于计算结果作出条件反射式的反应,以至于被内在地压制了否定性、批判性与超越性的思考可能。换言之,玩家并非主导“算学叙事”的“作家”,而是依从算学文本的操作员。玩家在操控算学文本的过程中,往往自视为参与竞争的“经济人”,以“创业者”的勤勉态度尽可能地获取更多、更强的数字元件,其最佳方案就是让算法成为他的思考,从而在算学叙事中壮大自我、战胜他人。

    当然,算学文本也在不断迭代。21世纪初,电竞网游的崛起,代表着与现实社会心态更吻合的“竞争”逐渐成为显在的游戏意识形态,网游世界里从此仅剩与0/1二进制对标成功或失败两种可能。在具体的游戏机制里,这两种可能就是网游对“死亡”的聚焦与变奏:杀死敌人意味着成功、被敌人杀死则是失败。但由于玩家操控的游戏角色可以反复“死而复生”,所以游戏中的“死亡”只可被理解为一种否定性体验,而非生命或叙事的真正终结——在一个渴求与充满肯定性的“点赞社会”中,这样的否定性本身就是受否定的。可是,电竞网游的世界里却充斥着过量的否定性——“死亡”。玩家时刻处于受攻击的高压环境中,为避免否定性体验,他们只能主动发起攻击、否定否定性。由是,玩家必须接受迭代的算学文本所提出的高级律令,即为了战胜对手,他们的游戏操控行为须服膺于现代社会的效率要求。例如,APM(即“手速”,每分钟操作游戏的次数)这种衡量玩家游戏水平的效率性指标,就是电竞网游对游戏提出的新要求。玩家须更快、更准、更稳,因而更强地操控算学文本。网游的游戏属性开始被剥夺,玩家彻底被生产性的效率指标捕获与掌控。正因如此,如今玩家个体的作用才进一步受到关注并被无限放大。例如,电竞网游之所以频出明星玩家,恰在于电竞使玩家对游戏本身的关注转向对操控效率的崇慕,换言之,电竞冠军就是网游世界里的“劳动模范”。

    许多人认为电竞网游发展中最瞩目的改变在于更强调团队精神,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电竞网游的确在游戏机制方面依赖团队配合,且以团队表现作为判定胜负的基本模式。但玩家们只是暂时被统合在共同的“管理目标”之下,一起效率化地操控算学文本。这并不能为他们提供充裕的情感交流的可能,无益于结成稳固的集体性关系。而且,电竞网游的基本评价单位仍是玩家个体:游戏中的责任、义务,甚至荣誉,皆以数字元件私有化的方式下达给个体,一个优秀玩家须努力提高游戏效率以武装自己,而团队胜利不过是其必然结果。换言之,在电竞玩家组成的“数字群”中,他们的眼界首先被引回自身,其次才是团队。例如,在网游《穿越火线》中,如果负方的某位玩家“拿下ACE”(该玩家在本局中表现最优),团队失败的事实就不会将其引向失败者的自我认知,该玩家反而会隐秘地认为自己受到团队的拖累。

    总之,过度追求效率的电竞网游玩家可以说是自私与自恋的。玩家们“无须臣服于一个剥削和约束自己的‘他者’,因而是自由的主体,但这并非真正的自由,因为他将自己分解为无数自由的零部件,然后向内剥削自己并获得瘾性快感”。这种剥削不仅是身体性的,即对身体的过度使用,更是精神性与社会性的,即个体始终与整体保持距离,体现出特有的“群体性孤独”的特征。当下流行的逃杀类网游,正是算学文本对这种普遍的“群体性孤独”的极致推进。这类以延长个体生存时间为目标的游戏,竞争模式已从敌我对抗过渡到“绝地求生”。玩家虽仍置身于竞争框架中,但目标不是将自身扩张为替团队争取胜利的积极构成要素,而是向内回缩至守护自我的惶恐消极个体。玩家被抛在孤立无援又相互竞争的逻辑中,一面无止尽地“自我投资”(在游戏中获取装备武装自己),一面极力避免耗散性的无谓对抗,由此构成一种现实社会心态的隐喻,即内卷社会中悲观的生存哲学。

    (摘编自邓剑《算学文本:21世纪网络游戏的文化逻辑》)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1世纪流行的网游由文化层与计算机层双重构造,两体一面,前者是其表层与视听装置,后者是其深层与逻辑结构。 B . 在网游的算学叙事中,游戏角色只有强弱之分,无正邪之别,玩家只基于算法作出反应,无法获得情感体验与想象空间。 C . 电竞网游使“竞争”成为显性游戏意识形态,玩家要么“杀死敌人”,要么“被敌人杀死”,网游的游戏属性开始被剥夺。 D . 电竞网游有依赖团队合作一面,但这只是为了提高游戏效率,彼此间并无充分的情感交流,无助于结成稳固的集体性关系。
    2. (2) 文中对游戏玩家有多种称呼,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家”是与“操作员”相对而言的,指可以主导“算学叙事”的人员,能对游戏内容进行否定性、批判性与超越性思考。 B . “经济人”“创业者”是指通过努力获得更多、更强的数字元件以便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玩家,“算法”是他们致胜的法宝。 C . “劳动模范”是指电竞网游中的明星玩家,他们毫不关注游戏,只崇尚操控效率,是手速最快、攻击最准、发挥最稳的玩家。 D . “数字群”是指电竞网游中的团队组织,在团队里,网游的基本评价单位仍是玩家个体,玩家须努力提高游戏效率武装自己。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
      A . 《完美世界2》中,玩家可以脱离升级打怪的竞争性主线叙事,成为一名单纯畅享游戏世界美景的游戏“观光客”。 B . 《热血传奇》中没有游戏结束的时间概念,玩家可以自行决定何时离开游戏,且游戏并不会因玩家的下线而结束。 C . 《绝地求生》中同队的伙伴之间也有可能在游戏初期寻找资源时发生冲突,这是该游戏核心机制中很重要的一环。 D . 《英雄联盟》中的ADC(一种攻击性职业)与其他玩家聊天,游戏效率就会大幅降低,游戏竞技的意义被解构。
    4. (4) 论文关键词是指从论文的题目、正文和摘要中提取出来的,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或短语。作者在“算法”和“竞争”这两个关键词选择上出现困难,你会怎么选,阐述理由。
    5. (5) 湖州将举办“2024中国网游发展研讨会”,大会向网友征集意见,请结合材料,说说如何促进中国网游健康发展。
  • 2.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余光中

    ①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那时正当抗战,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一寸铁轨也没有。不知道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万岭的重围之中,总爱对着外国地图,向往去远方游历,而且觉得最浪漫的旅行方式,便是坐火车。每次见到月历上有火车在旷野奔驰,曳着长烟,便心随烟飘,悠然神往,幻想自己正坐在那一排长窗的某一扇窗口,无穷的风景为我展开,目的地呢,则远在千里外等我,最好是永不到达,好让我永不下车。那平行的双轨一路从天边疾射而来,像远方伸来的双手,要把我接去未知;不可久视,久视便受它催眠。

    ②乡居的少年那么神往于火车,大概因为它雄伟而修长,轩昂的车头一声高啸,一节节的车厢铿铿跟进,那气派真是慑人。至于轮轨相激枕木相应的节奏,初则铿锵而慷慨,继而单调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韵。过桥时俯瞰深谷,真若下临无地,蹑虚而行,一颗心,也忐忐忑忑吊在半空。黑暗迎面撞来,当头罩下,一点准备也没有,那是过山洞。惊魂未定,两壁的回声轰动不绝,你已经愈陷愈深,冲进山岳的盲肠里去了。光明在山的那一头迎你,先是一片幽昧的微熹,迟疑不决,蓦地天光豁然开朗,黑洞把你吐回给白昼。这一连串的经验,从惊到喜,中间还带着不安和神秘,历时虽短而印象很深。

    ③坐火车最早的记忆是在十岁。正是抗战第二年,母亲带我从上海乘船到安南,然后乘火车北上昆明。

    ④来台之后,与火车更有缘分。什么快车慢车、山线海线,都有缘在双轨之上领略,只是从前京沪路上(注:南京到上海)的东西往返,这时变成了纵贯线上的南北来回。滚滚疾转的风火千轮上,现代哪咤的心情,有时是出发的兴奋,有时是回程的慵懒,有时是午晴的遐思,有时是夜雨的落寞。大玻璃窗招来豪阔的山水,远近的城村;窗外的光景不断,窗内的思绪不绝,真成了情景交融。

    ⑤萨洛扬的小说里,有一个寂寞的野孩子,每逢火车越野而过,总是兴奋地在后面追赶。四十年前在四川的山国里,对着世界地图悠然出神的,也是那样寂寞的一个孩子,只是在他的门前,连火车也不经过。后来远去外国,越洋过海,坐的却常是飞机,而非火车。飞机虽可想成庄子的逍遥之游,列子的御风之旅,但是出没云间,游行虚碧,变化不多,机窗也太狭小,久之并不耐看。哪像火车的长途,催眠的节奏,多变的风景,从阔窗里看出去,又像是在人间,又像驶出了世外。所以在国外旅行,凡铿铿的双轨能到之处,我总是站在月台——名副其实的“长亭”——上面,等那阳刚之美的火车轰轰隆隆其势不断地踹进站来,来载我去远方。

    ⑥饿了,买一盒便当充当午餐,虽只一片排骨,几块酱瓜,但在快览风景的高速动感下,却显得特别可口。台中站到了,车头重重地喘一口气,颈挂零食拼盘的小贩一拥而上,太阳饼、凤梨酥的诱惑总难以拒绝。照例一盒盒买上车来,也不一定为了有多美味,而是细嚼之余有一股甜津津的乡情,以及那许多年来,唉,从年轻时起,在这条线上进站、出站、过站、初旅、重游、挥别,重重叠叠的回忆。

    ⑦在台北,三十年来我一直以厦门街为家。现在的汀州路二十年前是一条窄轨铁路,小火车可通新店。当时年少,我曾在夜里踏着轨旁的碎石,鞋声轧轧地走回家去,有时索性走在轨道上,把枕木踩成一把平放的长梯。时常在冬日的深宵,诗写到一半,正独对天地之悠悠,寒颤的汽笛声会一路沿着小巷呜呜传来,凄清之中有其温婉,好像在说:全台北都睡了,我也要回站去了,你,还要独撑这倾斜的世界吗?夜半钟声到客船,那是张继。而我,总还有一声汽笛。

    ⑧在香港,我的楼下是山,山下正是九广铁路的中途。从黎明到深夜,在阳台下滚滚辗过的客车、货车,至少有一百班。初来的时候,几乎每次听见车过,都不禁要想起铁轨另一头的那一片土地,简直像十指连心。十年下来,那样的节拍也已听惯,早成大寂静里的背景音乐,与山风海潮合成浑然一片的天籁了。那轮轨交磨的声音,远时哀沉,近时壮烈,清晨将我唤醒,深宵把我摇睡,已经潜入了我的脉搏,与我的呼吸相通。

    ⑨香港的火车电气化之后,大家坐在冷静如冰箱的车厢里,忽然又怀起古来,隐隐觉得从前的黑头老火车,曳着煤烟而且重重叹气的那种,古拙刚愎之中仍不失可亲的味道。在从前那种车上,总有小贩穿梭于过道,叫卖斋食与“凤爪”,更少不了的是报贩。普通票的车厢里,不分三教九流,男女老幼,都杂杂沓沓地坐在一起,有的默默看报,有的怔怔望海,有的瞌睡,有的啃鸡爪,有的闲闲地聊天,有的激昂慷慨地痛论国是,但旁边的主妇并不理会,只顾得呵斥自己的孩子,如果你要香港社会的样品,这里便是。此情此景,总令我想起杜米埃的名画《三等车上》。只可惜香港没有产生自己的杜米埃,而电气化后的明净车厢里,从前那些污气、土气的乘客,似乎一下子都不见了,小贩子们也绝迹于月台。我深深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

    (1984年,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幼时在未通火车的四川,却对火车充满了向往,如萨洛扬小说中的那个男孩。 B . 作者把乘坐飞机想象成列子御风,自由出没云间,唯其机窗过于狭小,不如火车。 C . 在香港旧火车上可见世间百态,这与杜米埃在《三等车上》所描绘的场景相仿佛。 D . 作者在写坐火车的诸多经历时,中外典故,信手拈来,将乘车经历写得妙趣横生。
    2. (2) 下列选项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照例”一词表明这是作者的习惯性动作,暗示其丰富的乘车经历,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B . “甜津津”是指由零食的风味所引发的甜蜜的思乡之情,以此来形容抽象的“乡情”,别有新意。 C . “唉”是一声沉重的叹息,看到这些零食,自年轻时起不断奔波的辛酸苦楚不由涌上心头。 D . “进站……挥别”意味着台中站给作者留下了丰富的回忆,是后文“重重叠叠”的具体化。
    3. (3) 文章第7、9段画横线句都提到了“汽笛”,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不同含义。
    4. (4) 余光中说“我所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的……”,请从遣词造句和内容等角度赏析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散文的“有声”。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嗜欲使行亏,谗谀乱正心,众口使意回。忧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污辱难湔洒,败事不可后追,不深念远虑,后悔当几何?夫侥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谩谀者,穷辱之舍也;取虐于人者,趋祸之路也。故曰去侥幸,务忠信,节嗜欲,无取虐于人,则称为君子,名声常存。

    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故不比数而比疏,不亦远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

    鲁有恭士,名曰机氾,行年七十,其恭益甚。一食之间,三起不羞,见衣裘褐之士,则为之礼。鲁君问曰:“机子年甚长矣,不可释恭乎?”机氾对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学恭以除其刑。对君之坐,岂不安哉?尚有差跌;一食之上,岂不美哉?尚有哽噎;今若氾所谓幸者也,固未能自必。鸿鹄飞冲天,岂不高哉?矰缴①尚得而加之;虎豹为猛,人尚食其肉,席其皮;誉人者少,恶人者多行年七十常恐斧质之加于氾者何释恭为?”

    成回学于子路三年,回恭敬不已。子路问其故何也,回对曰:“行者比于鸟,上畏鹰

    鹑,下畏网罗。夫人为善者少,为谗者多。若身不死,安知祸罪不施?行年七十,常恐行节之亏,回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稽首曰:“君子哉!”

    (节选自《说苑·敬慎》)

    材料二: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节选自《孔子家语·观周》)

    [注]①矰缴:古代射鸟用的箭和绳。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恶人者多行年七十常恐斧质之加于氾者何释恭为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伐,指损害,与“自伐者无功”“平伐其功”中的“伐”含义相同。 B . 数,与文中“疏”相对,指亲近的人,在本文中具体指恭敬忠信的人。 C . 裘褐,指粗陋衣服。机氾看见穿粗布衣服的人都行礼,可见其恭敬谨慎。 D . 稽首,是一种隆重的跪拜礼,子路行此礼表明对成回恭敬态度的赞赏。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认为,自身的嗜好和欲望、别人奉承的话、众人的言论,都可能带来祸患,因而需提升修养。 B .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恭敬忠信”,不但可以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甚至还可以治理好国家。 C . 机氾和成回都善于借常见事物说理,以虎豹或飞鸟喻指文中的“誉人者”“为善者”,读来振聋发聩。 D . 从材料二看,一个人温和谦恭,谨慎修德,会使人心生仰慕;持守柔弱,保持谦卑,则不会被人超越。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

      ②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

    5. (5) 材料一,孔子和机氾都主张恭敬,两人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夜坐二首(其二)

    【清】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①,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②,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③考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①老子曾任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②“拜将”指韩信获登坛拜将的宠遇;“成仙”指张良功成后,学神仙修炼之术。③“禅关”,喻指清王朝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清规戒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沉沉”表明作者心情之沉重,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北南东”即东西南北,与后句的“海内”呼应,道出心事的根源。 B . 颔联写诗人到壮年只能在国史馆工作,是因为他早年堕入晋贤狂放不羁的遗风,“惜”字表达了他对自己年少无知的懊悔。 C . 颈联用典,表明自己希望建立高出韩信、张良的功业,如今却只能将才华消耗在回肠荡气的诗文之中,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D . 尾联写如果束缚人们思想的关卡能被打破,将出现天下英才大展宏图的局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美人”喻指才智之士。
    2. (2) 本诗与作者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都表达了对朝廷重用人才的期望,但角度各异,请结合诗歌分析两者的不同。
  • 5.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表达对《离骚》言辞浅近、立意深远的赞赏。
    2. (2) 张孝祥认为自己在岭外一年的官宦生涯内心坦荡,在《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比喻的形式来写自己内心的高洁。
    3. (3) 语文老师在点评作文时,面对学生毫无修饰或过于浮夸的语言,引用了《论语》中的两句话:“”,引导学生写作要文质兼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它的名称也是有由来的。“云锦”一词最早来自民国南京的《工商半月刊》,“云”是形容词,①____,“锦”是指豪华贵重的丝帛。四大名锦分别是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其中宋锦产于苏州,因源起北宋南迁带来的织锦技艺,故后世谈到锦,必称宋;蜀锦自不必说,是专指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提花织锦;壮锦虽然也源于宋代,但它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手工织锦,故以民族称号名之。唯独云锦怎么会叫云呢?云锦,名称既跟技艺源头无关,②____,云锦出自南京,南京简称“宁”,那为什么不叫“宁锦”呢?原来因为云锦实在是太漂亮了,其华丽的色彩灿若云霞,因此人们送了“云锦”的雅号。

    云锦的绝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在于它的价值,③____。织造云锦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织手和拽花工两人相互配合,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下面负责妆金敷彩,即便是有经验的老师傅,一天只能生产五六厘米。每一根丝线都要由人工来确定经纬线才能完成织造,但凡中间出现错误就要重新来过。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至今仍无法用理代,机器来替代。

    1. (1) 请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一组排比句。

      宋锦之名源于其时代,因为源起北宋南迁带来的织锦技艺,故称宋锦;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好奇多疑,卑污狭隘;有的宽宏大量,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他包容着新旧两派,但他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

    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北平却不理这回事。胡须苍白的画家,住在大学生公寓的对面,北平也不理这回事。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北平也不理这回事。

    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他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

    1. (1) 比较画横线的句子和修改后的文字,指出原文表达效果的好处。

      改文:不管是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或者是胡须苍白的画家,住在大学生公寓的对面;还是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北平都不理会。

    2. (2) 作者把北平比作“魁梧的老人”,比喻奇特,简析它的奇特性。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用两个“就是”,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网时,我们观看某种类型的视频后,常会被推荐更多该类型的视频;点赞某种类型的评论后,就能经常看到相似的评论;转发某种类型的文章后,就会经常收到这种类型的文章……

    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信息的便利;也让我们接收到的消息可能变得越来越单一。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