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3 /3.2 *蜀相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官(jǐn)       开(jì)       大关(sǎn)       不及防(zú) B . (bìn)       千(zǎi)       空音(hào)       上长城(sài) C . 堂(cí) 让(chán) 森森(bǎi) 暴天物(tiǎn) D . 除(fú)       率(pín)       伯间(zhòng)       泪满衣(jīn)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是一位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 真正踏上政治舞台的日子 ① 。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杜甫都始终保持着渴望君臣遇合的君子理想。在杜诗中出现最多的古人形象是诸葛亮,在《蜀相》《咏怀古迹五首》《武侯庙》《八阵图》《古柏行》等诗作中出现了30多次,并且很多诗都是单独为他写的。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于世,但杜甫所称道的却不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而是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对他的反复吟咏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君子理想,既是托古抒怀,也是自我激励。杜甫有仁者情怀,使杜甫对人民的遭遇 ②  , 体察入微。杜甫客居夔州时,曾写下《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诗人甚至注意到,那无助的老妇人来打枣时,其实是充满无奈、惭愧和恐惧的。正是这种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细腻与体贴,使杜甫的诗歌总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 ③  , 新婚即别的夫妇,老无所依的征夫,颠沛流离的百姓,杳无音信的亲人,面对普通人的命运,杜甫的君子之心是那么柔软;而对那些泡着温泉品着驼羹的权贵,杜甫的君子之心则是无比的激愤:“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君子之心不是小人儒的为己,不是乡愿儒的附势,而是君子儒的大庇天下苍生。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B . 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C . 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D . 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 . 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 .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 D . 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 , 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二、古代诗歌阅读
  •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诸葛武侯书台①

    宋·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 , 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典午:指司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 本诗开篇交代了诸葛武侯祠的地点、环境,渲染出萧条的气氛。 B . 诗中写司马懿不敢自称王师,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 C . 诗中运用拟人修辞,回忆诸葛亮的往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D . 诗中以《出师表》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
    2. (2) 本诗与《蜀相》都是咏史怀古诗,并且主要人物都是诸葛亮,但表达的情感有异同,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蜀相》首联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 B . 《蜀相》尾联两句承接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一切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 C . 《书愤》颔联作者选用意象组合,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抗金经历,洋溢着豪迈的爱国热情。 D . 《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2. (2) 《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说说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天·赋莫愁①

    [宋]周密

    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

    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

    【注释】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人,名莫愁,聪明美丽,能歌善舞,楚顷襄王把她召进宫中做了歌舞侍姬。②周密:南宋词人,宋亡后隐居不仕。③郢:楚国之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市。④两桨:出自古歌谣《石城乐》中“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三句描写了莫愁女的发式特点以及眉梢上郁积着的忧愁。 B . “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两句用典,化用屈原的《招魂》,以期待有人能将莫愁女招回到故国。 C . 最后两句写江南江北的哀愁、日暮风急中的石城,透露出词人羁旅行役之愁。 D . 整首词笔触清丽,情感深挚而绵渺,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楚感慨,实属上乘之作。
    2. (2) 词中“垂杨自碧”和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对这两首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都属于七律 B . 都有四个韵脚 C . 中间两联都用对仗 D . 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2. (2)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蜀相》首句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 B . 《蜀相》全诗结构紧凑,感情深挚,充分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C . 《书愤》中“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描绘了一次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D . 《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3. (3) 两首诗虽然都写了诸葛亮,但抒发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