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潜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 11-15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2023九上·东海月考) 潜江有很多特色美食,如油焖大虾、三江锅盔、焌米茶、手打柠檬水等。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油焖大虾 B . 三江锅盔 C . 炒焌米茶 D . 手打柠檬水
  • 2. 下列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 二氧化碳用于供给呼吸 C .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 .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 3.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和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 铁、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空气 B . 红磷、液氧、氯化钾、过氧化氢溶液 C . 铜、二氧化硫、氢气、稀有气体 D . 液氮、水、氯酸钾、矿泉水
  • 4. (2024八下·期末) 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四种装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可制取O2 B . 可制取CO2 C . 可收集CO2 D . 可收集O2
  • 5. (2019·邵阳)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6. (2023·福建)  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 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 . 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C . 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D . 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 7. 根据下列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氧原子:O2;②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③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2O5;④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⑤一个氢氧根离子:OH-。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 8. (2023·北京) 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 自备购物布袋 B . 按需取餐不浪费 C .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D . 教室人空未关灯
  • 9.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温度降低,分子不再运动 B . 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分子变大 C .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D .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物质分子构成不同
  • 10. (2019九上·永登期中)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 . ②的粒子符号为Na C . 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 ④中x可能为8
  • 11. (2023九上·东海月考) 阿奇霉素是一种治疗敏感细菌所引起感染的药品。阿奇霉素的无水化合物的化学式为。下列有关阿奇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阿奇霉素由个原子构成 B . 阿奇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 阿奇霉素中含有氮分子 D . 阿奇霉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9:36:1:6
  • 12. 下列归纳或总结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应用与生活

    B.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②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

    ①煤炭取暖:关闭门窗可能导致中毒

    ②活性炭:可用来吸附甲醛

    C.物质用途与性质

    D.实验数据与记录

    ①金刚石制钻石:雕琢后璀璨夺目

    用于灭火:不支持燃烧

    ①用量筒量取盐酸

    ②托盘天平称的食盐的质量为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1·南开模拟) 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里的O2源自电解水,同时所得的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B . 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22 C .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变化 D . 上述反应中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 14. 如下表,欲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对应的正确的是(  )

     

    X(杂质)

    Y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 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和丁是该反应中的反应物 B . 图中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 .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 48:23 D .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第16题-20题,每空1分,第21题4分)
  • 16. 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1. (1)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 (2) 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在实验中,与电源(填“正极”或“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高铁酸钾()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水处理剂,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则的化学式为
    4. (4) 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海河水污染的是____(填序号)。
      A . 坐海河轮船时,将垃圾自行带下船并妥善处理,不要扔进海河中 B .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河中
  • 17. 化学在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外文明中均彰显了它的独特魅力。

    1. (1)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了解茶叶的组成和作用,学习小组查得某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图1所示:

      ①茶多酚具有强血管、降血脂的作用。某种茶多酚的化学式为 , 其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 (填“元素”或“单质”)。

      ③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 (2) 央视栏目遇鉴文明展现了人类文明魅力,其中有许多中外文明主题互鉴。

      ①瓷器瓷器是火与土的结合。烧制瓷器所用的普通玻璃中所含钠离子的符号是 

      ②国画与油画国画气韵生动,油画抽象浪漫。珍贵名画时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 

      ③茶与咖啡中国茶清香四溢,西方咖啡醇香浓厚。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18. 走进“碳村庄”,“碳村庄”的格局如图所示。

    1. (1) “碳村庄”的居民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2. (2) “碳村庄”中的部分居民可以相互转化,转化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碳村庄”的居民中,可作“灭火小能手”,原因是 
    4. (4) 写出“碳村庄”居民转化中一个分解反应 
  • 19. 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中,一些常用于制备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 (1) 图中仪器的名称是
    2. (2) 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 , 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反应方程式为
    4. (4) 图是用“碎碎冰”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来制取气体,药品加入完毕后(药品量如图),为了使反应发生,接下来的操作是
  • 2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木炭燃烧实验后,对木炭燃烧需要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他们用如下装置进行了探究。 

    【实验原理】

    1. (1) 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2) 【检查装置气密性】 

      在连接好装置后,小娜将锥形瓶置于冰水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 (3) 【实验步骤】 

      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保持弹簧夹关闭,将纱布袋伸入双氧水中

      木炭不燃烧

      ②提起纱布袋,打开弹簧夹,挤压氮气袋

      目的是

      ③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

      木炭不燃烧

      ④保持酒精灯燃烧,再将纱布袋伸入双氧水中

      木炭立即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4) 【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请完善下面表格。

      对比

      结论

      步骤  

      说明木炭燃烧需要氧气助燃

      步骤①④

      说明木炭燃烧需要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

    5. (5) 【实验反思】 

      小兵发现将布袋中二氧化锰换为氧化铁也能较快地产生氧气,若要证明它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须补做的实验有____(填序号)。

      A . 测量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是否不变 B . 检验氧化铁物理性质是否不变 C . 检验氧化铁化学性质是否不变 D . 观察能否改变反应速率
  • 21. (2023·福建)  为求证“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NaNO2计):。结果表明,1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 的I2
    1. (1) 计算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
    2. (2) 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22)》,经换算,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 。结合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填“会”或“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