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2...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据报道,截至2023年1月31日21时,2023年1月全国报收总票房100.73亿,刷新中国影史1月票房纪录,其中影片《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28亿。《流浪地球2》展现出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普通人在人类文明危在旦夕之际重拾爱与信念、消弭隔阂偏见所凝聚起的强大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光明前景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外网友在观看《流浪地球2》后表示,在好莱坞电影中,你只能看到美国人拯救人类,而在中国《流浪地球2》中,人类拯救了自己,不同的文化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新形势下,我们要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增强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最深厚的软实力。从《红高粱》到《活着》,从《中国奇谭》到《流浪地球2》,中华文化内在的深厚意蕴正在推动各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火爆“出圈”,走向世界。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哲理以及家国情怀,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核,更体现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要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中国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不断推动其创新发展。要阐述好中华民族“至大无外”的天下观和“亲仁善邻”的处世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国气派,表现中国特色,传递中国声音,宣传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选好相关题材,深入阐述其中蕴含的共同价值。要以全球化视野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进而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要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大文明对话力度,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连相通,不断拓展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朋友圈”。此外,还要建立起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媒体机构多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懂传播、会传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从“半截皮带”到“半条被子”,从“中国姑娘”在普埃布拉传授纺织技艺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精辟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同人民血肉联系、中国与世界携手合作的故事,为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树立了典范。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用好用活社交软件以及短视频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呈现方式。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把握受众思维,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不断创新传播思雄、方法、路径和渠道,增强创造力,让世界读懂中国。

    (摘编自何远芳《立足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二:

    媒介技术的演进为我国讲好中国故事带来机遇,在媒介技术范式变革中,我国应抓住媒介变迁的契机,在媒介技术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住,同时利用媒介技术搭建传播矩阵,为中国故事的传递提供畅通的媒介渠道。

    我国在讲好中国故事时,需在媒介技术范式变革的趋势中搭建中国故事数据平台,将先进的媒介技术应用到中国故事中,为在国际社会中传递中国声音建立媒介渠道。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将“范式”一词界定为领域内公认的模式或者模型,而媒介技术范式变革则是改变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固定模式,将新兴媒介技术运用到信息流通中,继而实现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我国需对自身的媒介技术进行突破,在跟随媒介技术变革趋势的同时,及时根据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新媒介平台,将先进的媒介技术运用到中国故事的讲述中,抓住媒介技术范式变革的契机,研究出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在媒介技术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搭建牢固的技术支撑。

    人机协同技术融入国际传播领域是媒介技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讲好中国故事时,可将智能技术作为故事内容的发现者,通过深入分析海外用户的数据与信息,为内容制作者提供专业的选题方向。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在于在国际社会中传达中国声音,表明中国态度,使中国故事传达至海外用户的内心深处,继而与海外用户达到心灵层面的情感共通。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与语言表达的不同,各国之间存在着文化隔阂,中国故事传播的效果往往有所削弱。因此,在对中国故事的内容进行构思时,可利用智能AI技术对海外用户的阅读偏好与情感倾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内容制作;要利用智能机器对内容进行本土化翻译,使中国故事的表达符合海外用户的阅读习惯,拉近与海外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借助智能穿戴设备观察用户阅读时的神情,从而得到精准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内容对中国故事进行深化或者调整,使中国故事可以贴近海外用户的内心,从而激发情感共鸣。

    在利用媒介技术时,要跟随媒介技术范式变革的趋势,及时对媒介技术平台进行更新,在全球媒介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媒介支撑。同时,也要根据数据与算法技术搭建社交媒体矩阵,利用全方位与多领域的媒介矩阵模式突破数据茧房对于我国讲好中国故事的阻碍,实现对外传播信息内容的无障碍传递,在畅通的媒介渠道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向国际社会展示出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大国风范。

    (摘编自曹楠、哈丽娜《媒介技术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创新》)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流浪地球2》的火爆归根于高科技手段的助推力,当下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的热捧。 B . 以中华文化促进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发展,走向世界,相信在未来,我国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C . 我国只有坚持一直使用原有的媒介技术,才能不断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D . 目前,由数据与算法技术搭建的社交媒体矩阵还无法突破数据茧房对于我国讲好中国故事的阻碍。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用《流浪地球2》票房的实际数据来说明,中国科幻电影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B . 在材料一中,作者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 C . 材料二提及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范式”,是新兴媒介技术领域都公认的固定模式和先进模式。 D . 材料一侧重阐释立足中华文化来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材料二侧重阐释讲好中国故事在媒介技术视角下的具体路径。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实现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的一项是(   )
      A . 利用不同传播媒介的优势,将文字、图片、短视频相融合,为海外用户制作出多形态融媒体作品。 B . 利用互联网与算法智能技术进一步加固国家之间的物理界限,更新信息传播模式,坚守传统文化。 C . 把握媒介技术变革的趋势,依托于全媒体数据资源库与区块链搜索技术,搭建“好故事数据库”。 D . 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故事内容中,为用户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氛围,加深用户对中国故事的理解。
    4. (4) 请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5) 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 2. 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客厅里的爆炸

    白小易

    主人沏好茶,把茶碗放在客人面前的小几上,盖上盖儿。当然还带着那甜脆的碰击声。接着,主人又想起了什么,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匆匆进了里屋。

    做客的父女俩待在客厅里。十岁的女儿站在窗户那儿看花。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

    忽然,啪的一声,跟着是绝望的碎裂声。

    ——地板上的暖瓶炸了。女孩也吓了一跳,猛地回过头来。尽管事情极简单,但这近乎是一个奇迹:父女俩一点儿也没碰它。的的确确没碰它。而主人把它放在那儿时,它虽然有点摇晃,可是并没有马上就倒。

    暖瓶的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了出来。他的手里拿着一盒糖。一进客厅,主人瞅着热气腾腾的地板,下意识地脱口说了声:

    “没关系!没关系!”

    那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示,但他控制住了。

    “太对不起了。”他说,“我把它碰了。”

    “没关系。”主人又一次表示这无所谓。

    从主人家出来,女儿问:“爸,是你碰的吗?”

    “……我离得最近。”爸爸说。

    “可你没碰!那会儿我刚巧在瞧你玻璃上的影儿。你一动也没动。”

    爸爸笑了:“那你说怎么办?”

    “暖瓶是自己炸的!地板不平。暖瓶被李叔叔放下时就晃,晃来晃去就炸了。爸,你为啥说是你……”

    “这,你李叔叔怎么能看见?”

    “可以告诉他呀。”

    “不行啊,孩子。”爸爸说,“还是说是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的越是真的,也越像假的,越让人不能相信。”

    女儿沉默了许久:“只能这样吗?”

    “只好这样。”

    (有删改)

    文本二:

    孙少安在白杨树下站了一会儿,又开始往回走。走不多远,他就看见了双水村星星点点的灯火。

    一股温暖的激流刹那间漫过了他的心间。那灯光下,有他亲爱的家——亲人们的脸庞都在他的眼前浮现出来了。

    于是,头脑中迷茫的云雾顷刻间消散,滚烫的额头重新又凉了下来。他顿时感到他刚才的情绪充满了危险。是的!一家老老少少都依靠和指望着他,他怎么能这样胡思乱想呢?

    他弯下腰在路边拾起一块石头,抡起胳膊,狠狠地甩向了东拉河对面的山洼,好像要把他的一切烦恼都随着这块石头抛出去。

    他匆匆把外衣穿上,也没扣纽扣,就向村里走去。

    临进村子时,他为了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想在什么地方坐一坐。

    他于是就顺路走进一片高粱地,找了一块空地方坐下来,两只手麻利地卷起一支旱烟卷。

    他刚抽了两口烟,就听见前面的高粱地传来一片沙沙的声响,接着,一个黑乎乎的人影向他走过来。少安仔细一瞧:竟然是父亲!

    他父亲走过来,在他面前怔了一下,也没言传,就在他身边坐下来,掏出自己的旱烟锅,在烟布袋里挖来挖去。

    “你怎到这儿来了?你怎知道我在这里呢?”少安迷惑地望着父亲。

    孙玉厚半天才咄讷地说:“我就在你后头走着……我让兰香先回去了。我怕你万一想不开……”

    少安鼻子一酸,竟冲动地趴在高粱地上出声地哭了。在这一刻里,在父亲的面前,他才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个孩子!他需要大人的保护和温情,他也得到了这一切——哎,让他哭一阵吧,痛痛快快地哭一阵!这样,也许他心里会好受一些的……

    少安听见他父亲的哭泣声,才惊慌地从地上爬起来。

    父亲也哭了。他就不能再哭了。亲爱的爸爸很少这样在孩子面前抛洒泪水,现在却在他面前如此不掩饰地痛哭流涕,这使他感到无比震惊!

    他立刻又把自己从孩子的状态变成大人的状态,对父亲说:“爸爸,你不要难受。我什么事也没!我只是一时心里闷得不行,想一个人消散一会儿。你放心!我不会做什么出边事;我才二十三,怎么可能往绝路上走呢?你想想,我从十三岁开始和你一块撑扶这个家,我怎么能丢下这一群人呢?你不要哭了,爸爸。你放心!我的心一点也没松,我还会像往常一样打起精神来的。我年轻,苦一点也没什么。咱们受苦人,光景日月就这么个过法,一辈子三灾六难总是免不了的。也许世事总会有个转变,要是天年再好一点,咱们的光景会翻起来的。再说,少平和兰香也快大了,咱两个一定把他们的书供到头。你不要灰心,门里门外的大事总有我承担哩……”

    孙玉厚听了儿子的一番话,就难为情地用手掌把脸上的泪水和鼻涕揩掉,在鞋帮子上擦了擦手,然后沉痛地说:“爸爸对不起你。爸爸一辈子没本事,没把你的书供成,还叫你回来劳了动。受苦不说,你这么大了,爸爸连个媳妇也给你娶不回来。爸爸心里像猫爪子抓一样,死不能死,活不能活啊!”

    少安重新点着一支旱烟卷,对父亲说:“我的婚事你不要熬煎。我年龄还不算大。就是年龄大了,我不相信我就打光棍呀。”

    “你也不小了,得看着给你瞅个媳妇。只要有你合心的,财礼多少不怕,咱们打闹着借,慢慢再还。我现在还能出山哩,少平高中也快念完了,咱父子三个熬上几年,就会把账债还完的。”

    “我不想掏这些财礼。财礼重的人家我不会娶。咱们不能再欠账债,这样一辈子也翻不起来!”

    “可是天下没有不要钱的人家啊!”

    “慢慢碰吧……爸爸,天不早了,咱们回去吧!家里人一定心焦得不知咱两个出了什么事。”

    于是,孙少安父子俩就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出了高粱地,在月光下顺着公路回家去了……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岁的女儿站在窗户那儿看花”,这句话看似闲笔,实则为女儿确定自己看到爸爸没有去碰暖瓶埋下了伏笔。 B . “暖瓶的爆炸声把主人从里屋揪了出来”,“揪”字生动地写出了主人听到爆炸声而不得不出来一看究竟的尴尬。 C . “没碰它。的的确确没碰它”,作者一再强调“没碰它”,意在为后文女儿对爸爸的揽责行为感到疑惑提供依据。 D . “客厅里的爆炸”交代了文本的主要事件,“爆炸”一词含义丰富,既引人注意,又蕴含对文中爸爸的赞美之情。
    2. (2) 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篇幅短小,但结构精致,讲究前后照应,如“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与后文“暖瓶是自己炸的”相照应。 B . 文本一中“绝望的碎裂声”,“绝望”一词生动地写出暖瓶碎裂的无法挽回的情状,突出爸爸当时无奈的心情。 C . 文本二中“一股温暖的激流刹那间漫过了他的心间”使用白描手法,写出孙少安面对星星点点的灯火时的触动。 D . 文本二在描写父子痛哭交谈的场景时运用了细节、神态等描写,写出了孙少安的无助与坚强、孙玉厚的愧疚。
    3. (3)  文本一中,爸爸主动说是自己打碎了暖瓶,并告诉女儿“只好这样”。有人认为爸爸的做法深蕴生活的智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 (4) 两则文本中的父亲在文中的地位不同,请比较并简要分析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逆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 .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 .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 .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藏室。是藏书和档案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守”是典掌之意,指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 . 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系着丝绳的短箭,因系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泛指短箭。 C . 孝文。汉孝文帝是刘恒的谥号,谥号是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文字,始于西周。 D . 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 . 引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超常人。 C . 老子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之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 . 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贬斥老子的学说。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②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5. (5) 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
  • 4. 古代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旅居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②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以“二龙争战”比喻两军相持的情形,“楼船扫地空”五字点明了战争的结局。 B . “烈火”句交代了“楼船扫地空”的原因,也表现出诗人对东吴辉煌战果的赞许。 C . 这首诗前四句咏史,为后四句写送别提供了背景和环境,并形成了特有的气氛。 D . 诗人最后表示把看到的景象一一写下来告诉友人,是为了让友人从中得到鼓舞。
    2. (2) 这首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两者刻画周瑜形象时的描写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景物描写是古典诗文中的重要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了谢灵运居住过的地方的景物特点;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描写宅地周围植物缭绕丛生来表明谪居地环境特点的句子是“”。
    2. (2) 《师说》中在说明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后用“”表明孔子曾向几位老师请教过;并将几位老师的才德与孔子进行比较的句子是“”。
    3. (3) “人物不可不饰”,人物形象的刻画在诗文中也颇具匠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战船烧成灰烬来侧面烘托周瑜战功赫赫的形象;《归园田居》(其一)“”来表明陶渊明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信手拈来,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行云流水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 . 行云流水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C . 天衣无缝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D . 天衣无缝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 7. 语言文字运用(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远古时期的火星,①____。它的表面曾出现过辽阔的海洋、星罗棋布的湖泊、涓涓流水的河流和洪水泛滥形成的冲积扇,也出现过生物。各种理论研究表明,当时火星表面的水体总量,平均可覆盖火星表面深达100米。然而,火星表面的水体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大气、电离层被太阳风吹走而丢失;另一部分,则可能以冻土和地下冰层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现在,②____,人们只能看到它们的“遗迹”——在火星的北半球,裸露着干涸的海洋盆地、湖水蒸发后留下的各种盐类矿物的小洼地和一些已经干涸殆尽的古河床。

    如今的火星仅保留了一个稀薄的大气层,其中的大气成分组成以二氧化碳为主,占95.3%,其他微量气体有氮、氩、氧、一氧化碳和痕量水蒸气、甲烷等,火星的大气压是地球的0. 6%~1%。这里的冬季最低温能达到-125℃,夏季最高温度仅为22℃,平均气温是-63℃。火星表面的风速极大,易诱发区域性或全局性的尘暴,相对于地球来说,这里可谓是“寒冷”“干燥”“贫瘠”“荒芜”的代名词。

    火星作为距离地球较近的一颗类地行星,自古就有许多传说。许多古文明都有相关的火星观测记载,但对火星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是在望远镜被发明后。人类从1960年开始,才算真正③____。2021年2月5日,中国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拍摄的首幅火星图像。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根据材料,你认为人类如果要在火星上定居,面临的困境有哪些?请大胆想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四、写作
  • 8.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