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烟台爱华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4-04-06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 1. (2020九上·丰台期中)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石蜡熔化   B . 酒精挥发   C . 纸张燃烧   D . 胆矾研碎
  • 2. (2017九上·江都月考) 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电热器取暖 B . 天然气燃烧 C . 水力发电 D . 太阳能供热
  • 3.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 铁钉生锈 麦磨成面 B . 空气液化 白磷燃烧 C . 烧制瓷器 粮食酿酒 D . 铁水铸锅 石蜡熔化
  • 4.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古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5.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到国外,下列古代生活、生产工艺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磨制石器 B . 烧制陶瓷 C . 粮食酿酒 D . 冶炼金属
  • 6.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 .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 . 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 7. (2019九上·德阳开学考) 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进行实验 D . 获得结论
  • 8.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为低钠盐(一种含有氯化钾的盐).小婷看了包装后想:这两种盐哪一种更咸?于是她开始了探究.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对于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设计实验方案 D . 得出结论
  • 9. (2021八上·招远期中) 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完成的几个问题: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一获得结论一反思与评价”进行排序,其中正确的是猜想(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②⑤ C . ①③②④⑤ D . ①②④③⑤
  • 10. (2016九上·正定开学考) 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

    A . HCHO B . CO2 C . NH3 D . CH4
  • 11. (2021九上·冠县月考) 有关原子、分子构成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从水分子模型可以看出,水是由许多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 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构成的; C .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D . H2O、O2、H2是三种不同的分子,总共含有两种原子。
  • 12. (2018九上·桥东月考) 为了探究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将稀盐酸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对比实验.

    下列对比实验的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对比实验

    探究影响因素

    A

    ①和②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B

    ②和③

    温度

    C

    ②和④

    温度

    D

    ③和④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46分)
  • 13. (2020九上·泰山月考)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
    1. (1)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 (3)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 14. 下面是一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1. (1) “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2. (2) “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3. (3) “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4. (4) “将呼出的气体吹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5. (5) “这个实验既操作简单,又现象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6. (6)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 15. 我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初步感知化学的奇妙。
    1. (1) 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新材料的研制 B . “神十一”飞天轨道的设定 C . 新药品的合成 D .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 (2) 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能。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填字母序号,下同)。烟花、照明弹中用到镁粉作燃料,其原因是镁条燃烧时

      A.发出耀眼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生成白色固体

    3. (3)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①世间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水由构成,水分子是由构成。

      ②氧气是由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

      ③二氧化碳(CO2)是由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构成的。

三、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18分)
  • 16. 李彬同学就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一系列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一]李彬同学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于火焰中,约1s后取出。然后再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

    1. (1) [实验分析]李彬同学把小木条迅速从火焰中取出,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中A所示,这证明焰心
    2. (2) 李彬同学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观察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所示),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玻璃管的上口,上口处产生火焰。我认为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是
    3. (3) [实验操作二]李彬同学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我们可预测:烧杯内壁会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4. (4) [实验操作三]李彬同学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做出假设]

      猜想I: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猜想Ⅱ: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猜想III: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操作]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不要接触烛芯)。

      [实验分析]

      操作①是为了验证猜想(填”I”“II”或“III”),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5. (5) 操作②中若,则猜想II不成立。
    6. (6) 操作③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猜想提供了证据,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