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周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培优试...

更新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 1. (2023高三上·郑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前期的唐朝拥有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且秉持开放理念治理国家的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就是以李渊为核心的领导层。陈寅恪先生归纳为“关陇集团”。它最初是由西魏的掌权者宇文泰所创立。宇文泰为扭转与东魏抗衡中的弱势地位。他聚合关中陇右的各路豪强和朝中汉人等,团结在他周围,形成力量以壮大自身。此后的北周兼并北齐、隋唐之统一,其凝聚力量都与这个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它的特点就在于融合了众多的胡汉势力,集中原传统、草原游牧文化诸多要素于一身。其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这也是促使它在那纵横捭阖的博弈中能够展现开拓进取,引领潮流的基本动因。

    唐朝兴盛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结合的成果。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若从人群组合为中心的结构上考察,大体可分作汉系和胡汉结合的两种类型,有的学者将其归结为“外侯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像制国家”和“内亚边疆帝国模式”。是吗?

    唐朝之强盛,最终的促成要素是人而非物,即人群构成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说唐朝有什么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期的地方,那就在于它人群多样的“异质性”组合的形态,而今日的话语表述就是多民族多族群,尤其是来自诸如粟特人那些域外群体的参与和合入。

    首先,外族人于唐廷为官者的高比率。据史料记载,贞观四年(630)唐朝征服东突厥之后,为了妥善对待他们,朝廷将其民众安置在长城沿线地区,设置羁庶糜州,满足其生活需求;上层贵族则落居长安,任命官职,“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

    其次,粟特等西域胡人在唐朝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西域胡人朝向东方求得发展,是那个时代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他们中不乏使节、学者、宗教信徒。更多的则是从事商贸的各类人等。另据文献记载,唐后期德宗在位期间,宰相李泌出于朝廷负担过重的考虑,曾下令检括那些定居在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户口,查得4000余人,唐廷下令让他们选择:要么入籍成为唐朝百姓承担相应税赋,要么返回西域老家。结果没有一个返回的。他们早已娶妻生子,置办产业,与长安社会融结一体了,倘若离开长安返回原籍后,无异于抛家弃子。

    最后,胡人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丝绸之路在唐朝表现得十分突出。然而仔细分析,承担其重要角色的,更多的是粟特商人。出土文献中记载的“商胡”“兴胡”,主要指的就是他们。

    史实证明,当王朝强盛繁荣之时,往往伴随着开放的内外交流和中西互动;反之,当大门紧锁、自我封闭之时,也多与萎缩衰落相伴生。前后300年的唐朝历程,我们看到的恰是这种盛世及衰相的前后嬗替。

    (摘编制人民论坛网《唐朝的兴盛与域外人士的参与》)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盛唐时代是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性格更为平易开朗,其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 B .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是朝气蓬勃,在盛唐,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 . 促成盛唐强盛的最终要素是人,而多民族,多族群的“人”的组合形态是唐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 D . 丝绸之路是唐朝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丝绸之路贸易中承担重要角色的主要是商人。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李白“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等句夸张地表现了愁之多、愁之长,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 B . 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然都说愁之多、愁之长,但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 C . 盛唐之时,检括清查定居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人口达4000余人,足见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 D . 盛唐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融合的成果,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统治集团集中原传统、草原游牧文化诸多要素于一身,具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
      A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D .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4. (4) 材料一在论述“盛唐气象”时,提到楚国的屈原和南唐后主李煜,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 (5) 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盛唐又被推到了我们眼前,由《长安三万里》回望盛唐,世人皆想去长安。盛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

    都市文学空间的拓展需要作品来说话。试问当代中国有多少作家在创作都市文学,他们又是如何创作都市文学的?创作都市文学当然包括对都市人的书写、都市环境的书写、都市风貌历史的书写。真正促成都市文学空间的建立,还需要有一大批的都市作家、都市作品。都市文学作品写出的东西很多,但写出都市的人性、都市的灵魂无疑是重中之重,我们的作家任重而道远。都市文学的发展还需要培育、培养一批能够理解、读懂都市文学的读者。都市自然是最有可能培养都市文学读者的地域,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市扮演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它具有区别于一般城市或城镇的气息和灵魂,它们拥有文化多元体验的天然优势,大都市里的作家如何书写成熟的大都市,一直以来都被文学界关注。

    以北、上、广、深为例,这些现代化比较成熟的城市,在作家们的眼里其形象是分化的,一方面是以市中心那种面向世界的时尚潮流形象,表现出富庶、现代强大的气质,一些都市小说书写时尚、优雅、豪华的都市生活;另一方面作为对比的是城市不发达区域,那里聚集了大量底层打工者,产生了许多问题,各种声音汇聚在小说中形成嘈杂不一的感觉,不少书写都市问题的小说,将底层人群的生活与命运书写出来,引发了许多具体思考。另外,还有些是描写日常生活和精神困境的文学作品。应该说,这些年的都市文学创作群体有年轻化趋势,这是都市文学的希望所在。

    现在,一些新都市文学,往往是单向度的,他们将都市或城市写成是罪恶、阴暗、欲望的化身。对身居其中的城市,他们只能提出否定或批判,他们提出的否定或批判往往是浅层次的,少有像波德莱尔、本雅明那样真正深入的反思。正如勒·克莱齐奥在其2012年来华时的演讲《都市中的作家》中所指出的:“现代都市,在其所有的暴力与复杂中,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作家的镜子,一枚巨大的放大镜,透过它,作家可以发现人类关系的错综复杂,同时还有他自身的投影。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当代文学作品似乎都同城市生活相联系,尤其是小说作品。”笔者以为,恰恰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人类关系”的表现上,我们的作家能够胜任的还不多,还需要尽其所能地付出更大的努力。

    (摘编自周思明《当代都市文学的建构与发展》)

    材料二:

    作家在都市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都市在文学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诺奖得主勒·克菜齐奥认为,“文学始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另外一方面,勒·克菜齐奥又认为,文学能够创造一座永恒的城市,与真实的城市交错、重登,比纪念碑或者史书能更好地发现城市的往昔和历史,这又显示出他对文学的乐观与信心。

    都市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作家的镜子,大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似乎都跟都市生活相联系。将作家与一座城市连接起来的例子数不胜数,像巴尔扎克、博尔赫斯,还有老舍。哪怕这座城市已然不复存在,它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在书中存在着,这就是文学的优势所在。 

    谈到文学中的人与城市,老舍的《四世同堂》等描绘了老百姓的生活场景;让外国读者感受到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别样的美丽,感受到中国民众面对战争时的英雄主义,感受到对于一个正在逝去的世界的深切怀念。这种深刻的感受,不会被任何外力干扰,这就是文学的优势所在,它创造了一个“永恒的城市”。尤其是《四世同堂》里描述的中国家庭关系,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老舍笔下的世界带有一种乡愁,四代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虽然不一定完全那么和谐,但也有一种其乐融融的东西。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转型之下,有许多新的现象发生,许多新的特点凸显。现在的城市文学、都市文学的作家已经敏感地面对着这种变化,有些人已经敏锐地写出了这种变化。也许,勒·克莱齐奥所谓“一个真实的城市是无法书写的,今天的真实明天就不复存在”之说不无道理。但这并不代表作家面对色彩缤纷的都市生活只能束手无策、无所作为,我们完全有理由、有责任,也有信心、有条件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都市文学、城市文学来。

    全球化、工业化的浪潮,虽然很容易将人的个性棱角磨损,让它们趋于同质化,但也为新的都市文学、城市文学的诞生准备了资本、公寓、流水线、高速路、霓虹灯,以及可作为都市文学表现元素的小市民心态、移民歌曲、底层呼喊、官场样貌、老板姿态、白领身影、毕业生走向……拜时代和生活所赐,我想,我们的作家们是完全可以写出表现灵魂的挣扎与搏斗、人的尊严与自由、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时代的希望与发展,让读者满意的够水准的都市文学作品来。

    (摘编自周思明《作家在都市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市扮演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它具有优胜于一般城市或城镇的气息和灵魂。 B . 由于大都市拥有文化多元体验的天然优势,因此大都市里的作家如何书写大都市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更受文学界关注。 C . 一些作家创作的单向度地将都市或城市写成是罪恶、阴暗、欲望的化身的作品,并不是真正的都市文学。 D . 勒·克莱齐奥认为现代都市能体现“错综复杂”的“人类关系”,其中有着作家自身的投影。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前有不少都市小说的作者,将笔触引向城市不发达区域里聚集的底层打工者,去关注底层人群的生活与命运。 B . 勒·克莱齐奥认为,文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他对文学在重视城市的往昔和历史等方面的作用仍持乐观态度,认为文学能够创造出永恒的城市。 C . 在城市化进程中,现在的城市文学、都市文学的作家敏感地面对着城市文学、都市文学的各种新的现象和新的特点。 D . 新的时代和生活为都市文学提供了众多表现元素,我国都市文化的先进性完全可以让作家创作出让读者满意的够水准的都市文学作品来。
    3. (3) 下列著作中,不属于都市文学作品范畴的一项是( )
      A . 路遥《平凡的世界》 B . 茅盾《子夜》 C . 老舍《骆驼祥子》 D . 巴金《家》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5) 都市文学空间的拓展需要作品来说话,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当前都市文学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材料二:

    赵武灵王北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②,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

    【注释】①肥义:赵国的国相。②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③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明德先论A于贱B而从政C先信于贵D故愿慕E公叔之义F以成G胡服H之功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文中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其”用法相同。 B . 略,在文中是“征伐”的意思,与《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中“略”的意思相同。 C . 微,在文中是“(假如)没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意思相同。 D . 中国,在文中指“中原”,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中国”所指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武灵王想推行“胡服骑射,又担心遭到他人的讥讽和指责。国相肥义的一番分析使他消除了思想顾虑,坚定了改革决心。 B . 起初,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做法遭到了以其叔父公子成为代表的诸大臣的不赞成。 C . 赵武灵王派人对其叔父说“家听于亲,国听于君”,言下之意是说:您虽是我的叔父,但是在国家大事上您必须听我的。 D . 最终,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并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嘱咐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

      ②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5. (5)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赵武灵王在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之前做了哪些工作。
三、古诗词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乐天

    刘禹锡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注释】少微星:本事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屈遭贬谪,命运多舛。 B . 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千。 C . 颔联用比喻手法,“冬青”树因冬月青翠而得名,诗中以“树似冬青”来喻人之晚达,生动贴切。 D . 尾联直抒胸臆,“印绶”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仕途功名。“终期”与《兰亭集序》中“终期于尽”中的“终期”二字意义相同。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释】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父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点明人物活动,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 . 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的境界。 C .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是对岌岌可危的政权的担忧;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 .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
    2. (2) 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句中,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 ”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3. (3) 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白绸和箭头为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山水美景两句是“ ”。
    4. (4) 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一句通过前方的军事文书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
    5. (5) 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吃辣真的太爽了,对于喜欢吃辣的人来说,水煮鱼、麻辣香锅、麻辣烫、麻辣火锅……简直就是“痛,并快乐着”。实际上食物中含有的辛辣成分,是一部分植物保护自己的一种防御手段。而“辣味”也并不是一种味觉,   ①    , 这种痛觉会充斥着口腔和鼻腔。痛觉感受器被激活时还会刺激大脑主动释放内啡肽,内啡肽又可促进多巴胺分泌,让人产生快感,所以吃辣会让人感觉很痛快。

    辛辣的食物不仅能让菜肴味道加倍,常吃辣对健康也有益处。首先,   ②   。辣椒可是蔬菜中的“维生素C之王”,不同品种的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依次为甜椒、彩椒、小红尖辣椒、青尖椒。其次,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辣椒中的辣椒素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了死亡风险以及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再次,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辛辣食物与高血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促进血管舒张。还有,可能有助于减肥。辣椒素干预可作用于脂肪组织的辣椒素受体,抑制脂肪合成和预防肥胖。所以吃的辣比较清淡能提高代谢,对减肥可能有用,但是很多人吃的辣比较油腻,反而可能发胖。

    虽然研究表明吃辣对健康有很多益处,   ③   。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等疾病发生,危害健康。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辣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B . 盲目的“外教崇拜”,会让一些素质不高,甚至在国外劣迹斑斑难以谋生的外籍人士在我国获得赚钱良机。 C . 他们是为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却有人说他们是“暴徒”! D .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期盼的节日。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可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下面改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辣椒中的辣椒素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尤其是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 B . 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了死亡风险尤其是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 C . 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以及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 D . 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尤其是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绳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到如今已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艺术品。

    张先写到:“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绳结是一种艺术,用彩线当笔,勾勒律动的符号。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国泰民安的气象;新人的同心结,    ①    ;汽车上的平安结,承载一路顺风的心愿。小姑娘头上的蝴蝶结,西瓜老板编的网结,农村老翁拴牲口的链扣结,老妇人编的盘扣结,以及截取谐音的吉字结、鑫结、鱼结、如意结等,成为吉庆有余、万事如意等祝福的灿烂文化符号。    ②     , 来表达丰盈而美好的寓意。

    《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当先民用绳线穿制兽骨、贝类装饰品及缝制衣物时,结绳技术已然萌芽。据考证表明,大约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600年左右出现的麻绳是编结的材料。著名艺术家黄永松对中国数千年历史的编结艺术整理归纳,并赋予其统一而响亮的名字——“中国结”。尹氏结艺的传承人尹崇芹强调:“编结最重要的是绳尾、绳耳、绳环三个部分。”绳的末端叫绳尾;绳中间拧成的线圈叫绳耳;将绳耳一端交错叠加在另一端上,就得到了绳环。编结时,左手张开,每根指头肩负起“固定物”的重任。右手运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技巧,将不同颜色的绳结分别套在手指上,严格按照章法循环有致地编织。颜色鲜艳的绳子,在两手之间或延展、或勾连、或组合,    ③    

    1. (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用法与文中加点处相同的一项是(   )
      A . 1831年,法拉第发明电机,人类开始能够使用“电”这种新能源。 B .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 C . 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D . 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