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

更新时间:2024-03-04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烧制陶瓷 B . 伐木制舟 C . 纺纱织布 D . 粉碎矿石
  •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气密性检验 B . CO2 验满  C . 取氯化钠固体 D . 加热液体
  • 3.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B . 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C . 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 .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稀有气体
  • 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 在氧气中点燃铁丝,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 . 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成无色 D .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 2:1
  • 5.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地运动 B .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 干冰升华后体积增大——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6. (2023·长沙) 2023 年 5 月 14 日至 20 日,长沙市开展了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自觉。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 . 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多,不需要珍惜水资源 B . 用淘米水浇花 C . 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 D . 向湘江中乱扔垃圾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SO2中含有氧分子 B . 2H 表示两个氢分子 C . O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D . CH4 表示一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 8. 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7:11 B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 . 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D . 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 9. 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 CO 和 CO2 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元素观:CO 和 CO2 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 分类观:CO 和 CO2 都属于氧化物 C . 结构观:CO 和 CO2 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D . 变化观:CO 和 CO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0. 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D .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 11. (2023·成都) 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 . 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 . 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 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 12. 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 . 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C . 金能压成很薄的片,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 . 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
  • 13. (2023·长沙) 2023 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已成功首飞,制造该飞机使用了铝锂合金等多种合金。下列有关铝锂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铝锂合金的熔点比纯铝更高 B . 铝锂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非常差 C . 铝锂合金是混合物 D . 铝锂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小
  • 14. 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

    通入氧气,点燃

    B

    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小木条

    C

    鉴别黄铜片和纯铜片

    相互刻划

    D

    除去 O2中混有的 CO2

    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用生石灰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子 B .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 . 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类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3 分,其余每空 2 分,共 20 分。)
  • 16. (2023·长沙)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煤被誉为“工业的粮食”、“黑色金子”。煤最大的用途是作为燃料,用于发电。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可以生产出优质硫酸。煤灰和煤渣可以用来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在煤灰里甚至还可以提取出半导体材料——锗和镓。“煤氏三兄弟”是指无烟煤、烟煤、褐煤,它们的含碳量依次降低。无烟煤是一种很好的燃料,烧起来火力很强,发热量最高,烟尘很少,燃烧后灰渣也不多。

    1. (1) 根据“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说明煤中除碳元素以外还含有元素;
    2. (2) “无烟煤、烟煤、褐煤”中含碳量最低的是
    3. (3) 无烟煤作为一种很好的燃料,原因是(任写一点)。
  • 17.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硫在氧气中燃烧
    2. (2)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 18. 水是生命之源。某学校九年级的同学模拟黄河水变成自来水的部分净化过程如图。

    1. (1) 吸附池内常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2. (2) 检验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加入
  • 19.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 (1)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请你写出生活中一条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写一条即可)。
    2. (2) 地铁的开通,使得出行更加便利,有效减少了主城区私家车的使用,降低了因汽油(主要含 C、H元素)燃烧产生的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
三、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 2 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3 分,其余每空 2 分,共 11 分。)
  • 20. 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 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应过程如图:

    1. (1) 操作 a 的名称
    2. (2) 反应 I(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 (3) 整个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1.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第 19 届亚运会在杭州举办,本次亚运会点燃开幕式主火炬的燃料—零碳甲醇备受瞩目,这是全球首次对于零碳甲醇的实践应用。亚运会上使用的甲醇之所以称为“零碳”,是因为生产甲醇的技术有了革新。其方法是利用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每生产一吨甲醇可以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375 吨,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满足了我国碳中和的发展需要。甲醇(化学式为:CH3OH)是一种易燃、有酒香气味、无色透明的液体。人体若摄入 5~10 毫升甲醇就会发生急性中毒,30 毫升即可致死。甲醇通常用作有机溶剂、制备福尔马林和燃料。甲醇燃料储运、分配和使用方面和传统汽油相似,且原料来源丰富,燃烧效率高。

    1. (1) 请写出生产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2. (2) 以甲醇、乙醇(酒精)等代替汽油作燃料的优点是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8 分。)
  • 2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依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下列仪器名称:②
    2. (2) 既可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3. (3) 用 F 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23. 学过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 CO2 或 CO,小师同学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可能有:

    ;②;他想确定生成物有哪些而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后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Cu 和 CO;猜想②:Cu 和 CO2;猜想③:Cu、CO 和 CO2

    【实验探究】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 1 及图 2 的装置的组合:

    1. (1) 组装仪器,顺序是 B→(按所需装置出现先后顺序选择图 2 装置对应字母填空,装置可重复使用)
    2. (2) 实验中观察到,由此推断猜想③成立。
    3. (3) 实验结束时,停止加热,待 Cu 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目的是
    4. (4) 小梅同学认为实验检测到了生成物有 CO,但不能说明一定是反应导致,他的理由是:
    5. (5) A 中加热装置可用酒精喷灯,用酒精灯则使用金属网罩,作用是
    6. (6) 实验还需要改进的一点是:
五、(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 24. 实验室取 67.4g 过氧化氢溶液和 1g 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得锥形瓶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 66.8g。求:
    1. (1) 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g;
    2. (2) 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