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四十七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9</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闻名遐迩    沧海桑田    秀色可餐    息息相关 B . 如雷贯耳    沧海桑田    秀色可餐    休戚相关 C . 闻名遐迩    岁月变迁    色味俱佳    息息相关 D . 如雷贯耳    岁月变迁    色味俱佳    休戚相关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 . 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C . 然而,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D . 然而,中原地区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茶味纯,香气浓。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延年益寿之功效。 B . 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而且还有生津止渴,清凉解暑之功效。 C . 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而且还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 D . 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9</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系。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来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摘编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在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以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愿望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

    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大学》的“修齐治平”思想深入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B . 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表现为礼治德治、文明教化和“公天下”的世界意识等,这些都受到共同体深深的影响。 C . 尽管“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D .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B . 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证明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有时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C . 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性的。 D . 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3. (3) 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 . 大河无水小河干。 C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D .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三、课内知识(本题共<strong><span>7</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题</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14</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恶得不禁恶而爱 劝:劝说 君子于义 喻:知晓,明白 B . 自伐者无功,自者不长 矜:夸耀 虑而后能 得:有所收获 C . 人皆有不不人之心 忍:怜爱 天下仁焉 归:称赞,赞许 D . 譬之如医之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卖
  • 4.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 就有道正焉 B . 若火始然,泉之始达 虽至大夫相乱家 C . 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天下归仁 D . 不失其者久 则用之异也
  • 5. 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世世为洴澼絖 B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若火之始然 C .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故不孝不慈亡 D . 当察乱何自起     曰余食赘行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全都不同的一组的选项是( )

    ①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②回虽不敏 , 请事斯语矣

    ③虽至大夫之相乱

    ④譬如平地 , 虽覆一篑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⑥剖之以为

    ⑦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小子何莫学夫《诗》

    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⑩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A . ②④ B . ①③⑩ C . ③⑤⑧ D . ④⑥⑦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的一项是( )

    ①朝闻道,死可矣    ②欲治其国者,先其家    ③能不龟手

    ④可以 , 可以怨    ⑤夫子固拙于用矣    ⑥不难得之货

    ⑦冬,与越人战    ⑧故人以利其身    ⑨我之成而实五石

    ⑩故父而自利 ⑪其不能自举

    A . ①⑦/②⑥⑩/③/④⑧⑨/⑤⑪ B . ①⑦⑧/②⑥⑩/③/④⑨/⑤⑪ C . ①⑦/②⑩/③/④⑧⑨/⑤⑪/⑥ D . ①⑦⑧/②⑩/③/④⑨/⑤⑪/⑥
  • 8. 下列选项中,从文言句式的角度考虑,全都属于一个类型的一项是( )

    ①其坚不能自举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③克己复礼为仁

    ④非不呺然大也

    ⑤请买其方百金

    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⑦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⑧仁以为己任

    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⑩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⑪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⑫是以圣人无为

    A . ①⑧⑫ B . ②⑦⑪ C . ③⑤⑩ D . ④⑥⑨
  • 9.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英国

    谋得斯通先生

    米考伯主义

    B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春秋末期

    儒家

    仁政思想、性善论

    C

    《兼爱》

    墨子

    春秋战国之际

    墨家

    亲亲,尊尊

    D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圣地亚哥

    魔幻现实主义

    A . A B . B C . C D . D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15</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违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已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选自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材料二: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置,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 , 吾不谓然也。

    (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必其志之尚未也         笃:坚定 B . 诸生不至于此            殆:大概 C . 素无师友之讲习规也            饬:谨慎 D . 而习类尚其故                    因:沿袭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使为善父母怒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B . 必其志尚未笃也     民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C . 而贵能改过     非所以内交孺子之父母也 D . 世徒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 圣人治天下为事者也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B . 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C . 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D . 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4. (4) 下列出自文中斜体字的六句话分编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同的观点的一组是( )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②自当从事于学    ③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④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    ⑤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⑥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

      A . ①②④ B . ③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⑤⑥
    5.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第一段王阳明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 B . 王阳明谈勤学,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 C . 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D . 材料二中王阳明认为龙场有着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②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五、(共<strong><span>8</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1. (2022·)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书喜

    【南宋】陆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注】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 B . 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 C . 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 D . 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
    2. (2)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
    3. (3) 诗题为“书喜”,请结合全诗指出诗人因何而喜。
六、名句默写(每空<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 (1)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2. (2) 《大学之道》中,写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的句子是“”。
    3. (3) 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的句子是“”。
七、(共<strong><span>17</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重新做人

    (美)欧·亨利

    看守来到监狱制鞋工场,吉米·瓦伦正在那里勤勤恳恳地缝着鞋帮。看守把他领到前楼办公室。典狱长把当天早晨州长签署的免状给了吉米。

    典狱长说:“你明天早晨可以出去啦!振作起来,重新做人。你心眼并不坏。以后别砸保险箱了,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吧!”

    第二天,他离开监狱回到自己住处,推开墙壁上的一块暗板取出一只蒙着灰尘的手提箱。那是一套样式俱全、用特种硬钢制造、最新式的工具,有钻头、冲孔器、摇钻、螺丝钻、钢撬、钳子和两三件吉米自己设计并引以为自豪的工具。半个小时后,他换了一套雅致身的衣服,手里提着那只抹拭干净的箱子。

    一星期之后,印第安纳州里士满发生了一起保险箱盗窃案。两星期后,洛根斯波特有一只新式防盗保险箱被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大侦探本·普赖斯调查后宣布说:“那是‘花花公子’吉米·瓦伦汀的手法。他又恢复营业了。”

    一天下午,吉米·瓦伦汀带着他的手提箱搭了邮车来到艾尔摩尔。艾尔摩尔是阿肯色州黑地带的一个小镇,离铁路线有五英里。吉米在宽阔的人行道上向旅馆走去。

    一位年轻姑娘穿过街道,在拐角那里打他身边经过,走进一扇挂着“艾尔摩尔银行”招牌的门。吉米·瓦伦汀直勾勾地瞅着她,忘了自己是谁,仿佛成了另一个人。这位年轻姑娘垂下眼睛,脸上泛起一阵红。有吉米这种气宇和外表的年轻人在艾尔摩尔是不多见的。

    吉米用拉尔夫·迪·斯潘塞的姓名在一家旅店登了记,……就是这一阵突如其来、脱胎换骨的爱情之火把吉米·瓦伦汀烧成了灰烬,从灰中重生的凤凰拉尔夫·迪·斯潘塞先生在艾尔摩尔安顿下来,开了一家鞋店,买卖很兴隆。

    一年后,他赢得了当地人士的尊敬,结识了当年让他倒的安娜贝尔亚当斯小姐,也得到安娜贝尔的父亲银行家亚当斯的器重。她非但爱他,并且为他骄傲,他们决定在两星期后婚。

    一天,吉米在他的房间里写了如下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朋友:

    下星期三晚九点钟到小石城沙利文家。我已经不干那一行啦,我开了一家很好的店铺,如今我老老实实地过活,两星期后,我将同世上最好的姑娘结婚,她相信我。我非见你不可,工具我送给你并随身带去。

    你的老朋友:吉米

    吉米发出这封信之后的星期一晚上,本·普赖斯乘了一辆租来的马车悄悄到了艾尔摩尔。

    第二天早晨,吉米在亚当斯家里吃早饭。他那天要到小石城去订购结婚礼服,再替安娜贝尔买些好东西。早饭后,家里的人浩浩荡荡地一起到商业区去。亚当斯先生、安娜贝尔、吉米、安娜贝尔已出嫁的姐姐和她的两个女儿,一个五岁,一个九岁。路过吉米住的旅店,吉米上楼到他的房间里去拿上了手提箱。等一会儿将由多尔夫·吉布森赶车送他去沙利文那儿。

    大伙走进银行营业室的雕花橡木的高栏里,艾尔摩尔银行最近安装了一个新的保险库,亚当斯先生得意洋洋地把它的构造解释给斯潘塞先生听,斯潘塞彬彬有礼地听着,但好像不很感兴趣。这时候,本·普赖斯逛了进来,胳臂肘支在柜台上,有意无意地向栅栏里去。

    突然间,女人当中发出了一两声尖叫。在大人们没有注意的时候,九岁的梅好奇地把五岁的阿加莎关进了保险库。老银行家跳上前去,呻吟着说定时锁没有上,暗码也没有对准。阿加莎的母亲发疯似的用手捶打着保险库的门,有人甚至提议用枪。安娜贝尔转向吉米,她那双大眼睛里充满了焦急,但并没有绝望的神色,她所崇拜的男人仿佛是无所不能的。“你能想些办法吗?拉尔夫——试试看,好吗?”他瞅着她,眼睛里露出一抹古怪的柔和的笑容。

    “安娜贝尔,”他说,“把你戴的那朵玫瑰给我,好不好?”

    她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的话,但还是从胸襟上取下那朵玫瑰,交到他手里。吉米把它塞进坎肩口袋,脱去上衣,卷起衬衫袖子。这一来,拉尔夫·迪·斯潘塞消失了,代替他的是吉米·瓦伦汀。

    他把手提箱往桌子上一放,打了开来。他敏捷而井井有条地把那些闪亮古怪的工具摆出来,一面照他平时干活的脾气轻轻地吹着口哨。周围的人声静息,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似乎都着了魔。不出一分钟,吉米的小钢钻已经顺利地钻进了钢门。十分钟后——这打破了他自己的盗窃纪录——他打开钢 , 拉开了门。阿加莎几乎吓瘫了,但没有任何损伤,被搂在她妈妈怀里。

    吉米·瓦伦汀穿好上衣,来到柜台外面,向前门走去。半路上他模模糊糊听到一个耳熟的声音喊了一声“拉尔夫!”,但他没有停下脚步。

    门口有一个高大的人几乎挡住了他的去路。“喂,本!”吉米说道,脸上还带着那种古怪的笑容,“你终于来了,是吗?好吧,我们走。我想现在也无所谓了。”本·普赖斯的举动也有些古怪。“你认错人了吧,斯潘塞先生。”他说,“别以为我认识你。你的马车在等着你呢,不是吗?”

    本·普赖斯转过身,朝街上走去……

    (有删改)

    1. (1) 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瓦伦(tīng)(shè)免(chèng)身 B . (hú) 红(yùn) 灰(jìn) C . (qīng)倒(jiē)婚(zhà)栏 D . (piě)去(bǐng)声静息 钢(shuān)
    2.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小说开头写吉米在监狱制鞋工场勤勤恳恳缝鞋帮,为后文吉米的“重新做人”埋下了伏笔。 B . 小说写瓦伦汀出狱后立即取出工具,说明他有重操旧业的打算。详细介绍他独特的盗窃工具,主要是表现吉米是个善用工具、技巧娴熟的惯偷,为他多次盗窃成功作铺垫。 C . 瓦伦汀在救人之前索要安娜贝尔胸襟上的玫瑰,既暗示爱情对他的感化,又表明他做好了暴露自己、失去爱人的思想准备。 D . 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侦探看到吉米为了救孩子而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最终放过了他。这表现了作者崇尚人性善良的创作主旨。 E . 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人物形象立体,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
    3. (3)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小说中本·普赖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 (4)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八、整本书阅读(共<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4. 回答下面与名著《红楼梦》相关的问题。
    1. (1) 《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个人是
    2. (2) 元宵时节,贾府众人做灯谜赏玩,其中有几个预示着贾家小姐的命运,哪个是错误的( )
      A .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探春(谜底:风筝) B .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元春(谜底:炮竹) C .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薛宝钗(谜底:算盘) D .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惜春(谜底:海灯)
九、(<strong><span>6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几年,“中国式速度”“中国式力量”“中国式创造”等成了中国的代名词,这些代名词书写着新时代辉煌中国的崛起和国民新风范树立的崭新篇章。当然,我们在为这些成就感到骄傲时,也应看到它们背后的问题。“中国式”,一个带有国家名称的词汇,本应充满了自豪与荣耀,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群体性行为被贴上“中国式”标签,如“中国式过马路”占据新闻头条,“中国式教育”“中国式父母”引起社会关注,“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旅游”激起舆论层层浪花……在各种各样的“中国式”问题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是旁观者,我们应一起努力从“中国式”标签中寻找存在的问题,让“中国式”成为先进、有中国独特魅力的代名词,彰显中国的正能量。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对“中国式”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