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

更新时间:2024-01-23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 1. 有学者认为,龙山时代是最初意义上中国的孕育期,这个时代涌现了大批城邑。迄今为止,已发现龙山时代城址七十座以上,遍及黄河中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黄河河套地区。下列关于龙山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华大地上邦国林立    ②人们开始从事原始农业

    ③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④代表性遗存有陶寺遗址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③④
  • 2. 明堂,最早在传说时代出现,专门用来祭祀。如图是根据《逸周书》绘制的,西周进行祭祀活动时,明堂内的位置安排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区域间相互交流频繁 B .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C . 宗法制度得到坚决贯彻 D . 早期国家结构的脆弱
  • 3.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下列主张与之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
    A .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B .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 .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D . 政在四方,要在中央
  • 4. 下图是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质地为汉代蜀锦。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汉隶文字,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 20 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由此可以得出( )

    A . 隶书是汉代官方字体 B . 新疆在汉代已归属中央政府 C . 是研究汉代丝织技术的第一手史料 D . 汉代对外丝绸贸易兴盛
  •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混战不断,除了西晋短暂统一之外,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请指出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哪个政权(   )

    A . 魏、齐、北魏、隋 B . 秦、前燕、北魏、隋 C . 前秦、北燕、后秦、唐 D . 魏、前赵、后赵、唐
  • 6. 关于江南地区,《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而《宋书》(南朝沈约著)则是:“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变化( )
    A . 得益于江南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 B . 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趋势 C . 源于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地区开发 D . 反映了南朝政府更注重农业发展
  • 7. (2022高一上·长安期中) 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 .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 . 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 . 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 . 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 8.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部门的职责是“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该部门是(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政事堂
  • 9. 张帆在《中国古代经济简史》论述到: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旬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据此可知,两税法的作用不包括(   )
    A . 减轻了政府的人身控制 B .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 . 简化了税收名目 D .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10. 某一历史时期时人描述“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这一历史时期是(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 11. 在宋代,可供无常产者选择的职业较为多元:有契约制下的佃农,有小手工业者,有商品流通领域的小商贩,甚至出现身兼数业的“多种经营者”,如台州郑四客,为林通判家佃户,在农闲时经常外出作丝织品的买卖。这主要反映出宋代(   )
    A . 社会经济活力较强 B . 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 .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12. “古人铸鉴(镜子),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这一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A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 . 沈括的《梦溪笔谈》 C . 裴秀的《禹贡地域图》 D . 郭守敬的《授时历》
  • 13. 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
    A . 废除宰相,加强皇权 B . 设置三司,分割相权 C . 设置内阁,强化相权 D . 设军机处,加强皇权
  • 14. 王守仁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两人都(    )
    A . 提倡格物致知 B . 批判虚假说教 C . 注重知行合一 D . 反叛程朱理学
  • 15. 如下图为某同学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所做的读书笔记。若为其补充一条内容,应是(   )

    ①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

    ②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③甘著、玉米等高产作物引入中国

    ④____

    A . 铁质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普遍推广 B . 国家推行了均输平准干预民间贸易 C . 在西南地区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D . 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
  • 16. 晚清时期,从湘军走出来的总督、巡抚、尚书有26人,三品以上大员52人;淮军将领中出任地方大员者4人,文职僚属中担任疆吏枢臣者34人。这反映了(   )
    A . 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B . 清政府统治危机解除 C . 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实现 D . 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
  • 17. (2023高一下·柯桥期末) “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该材料反映英国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     )
    A . 协定关税权 B . 通商口岸传教权 C .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 领事裁判权
  • 18.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旨在(   )
    A . 救亡图存 B . 开眼看世界 C . 建立民国 D . 推翻清政府
  • 19. 下文是近代中国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摘录,该条约第六款第一条: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两国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该条约(   )
    A . 使国家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B .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了瓜分狂潮 D . 清政府与英、德、法、俄等八国签订于1901年
  • 20. 如表是晚清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学大事记。这样的求学经历最主要得益于(   )

    求学经历

    主要内容

    初入学为生员

    岁经两考,名列第一,补廪生

    考入山东客籍高等学堂

    兼学中西课程,熟练运用英语

    通过京师学部考试

    授予举人出身

    考入京师大学堂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A . 洋务运动 B . 清末新政 C . 中华民国建立 D . 新文化运动
  • 21. 下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一只猴子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寓意当时的中国(   )

      

    A . 政治转型艰难曲折 B .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 尊孔复古的逆流 D . 君主立宪的追求
  • 22. (2023高一下·海淀会考)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以上言论出自(   )
    A . 《新学伪经考》 B . 《革命军》 C . 《孔子改制考》 D . 《新青年》
  • 23.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人民购买国货的热情高涨。这有力地推动了(   )
    A . 社会生活新气象的出现 B . 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4.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重大作用是(   )

      

    A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 B .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25. 20世纪30年代,安徽岳西红区广泛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打开地主仓,救济我穷人。大人分一斗,小孩得五升,粮食是我亲手种,今日归还我穷人。红军来到我潜山,工农掌政权。”这首民谣反映出(    )
    A . 中央苏区政权得到稳固 B . 土地革命政策深得人心 C . 游击斗争策略机动灵活 D . 国民大革命的成果突出
  • 26.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该会议召开于(   )
    A . 江西瑞金 B . 贵州遵义 C . 陕北吴起镇 D . 甘肃会宁
  • 27. 下列民主革命时期出现的语句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②“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 . ①②④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③④②
  • 28.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一面坚持抗战,一面巩固抗日根据地和发展生产,在敌后根据地实行(   )
    A . 耕者有其田 B . 平均地权 C . 农业合作化 D . 地主减租减息
  • 29. (2023·台州期末) 台儿庄战役后,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德国也报道说:“徐州方面中国抵抗力之强,殊出人意外”。法国外长在国联发表演说,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以上材料表明该战役(  )
    A .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B . 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 .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 有利于中国争取外部援助
  • 30. 1957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 . 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C . 已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 . 实现了“四个现代化”
  • 31. 1965~1975年,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40%以上.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肥、森林、建材、铁道、交通、民航等各个方面。由此可知,三线建设(   )
    A . 推动了国家工业合理布局 B . 降低了沿海地区发展水平 C . 以民用轻工业为建设正点 D . 消除了东北地区战争威胁
  • 3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首要问题,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要完成的任务,实施行之有效的农村政策,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下列属于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而采取的措施有(   )
    A .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B .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C . 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D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 33. (2023高一下·柯桥期末) 在某次国际会议的最后一天,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走近周恩来诚恳地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要能恢复和平。”该会议中 (     )
    A . 推动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B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 34. 1956年12月,毛泽东约见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同他们谈话时说:“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 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 C . 改革开放已经开始实施 D . 三大改造已经提前完成
  • 35. 如图是一张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图中时间(中华民国十四年)按公元纪年是(   )

      

    A . 1924年 B . 1925年 C . 1926年 D . 1927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 36. (2023高一上·台州期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和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主流诉求。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先后对楼兰、大宛进行了征讨,皆以胜利告终。在征伐大宛之后,“自敦煌 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西域 都护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主要人员均由中央任免。西域的一切事务均由都护去 处理,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而且西域都护府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在西域的权 限已经超过了国内的一般地方行政,似乎拥有与诸侯相等的权力,其权力最大的表现就是行使中央 对于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 

    ——摘编自张《“天下”与“统一”:汉与西域关系的再认识》

    材料二 

    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中国 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 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策略。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面临的来自东西的海上威胁分别有哪些,并指出明政府为此 采取的对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运用外交手段划定疆界”、“把列强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 范围内”对应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清朝辽阔疆域的历史价值。
  •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并以会议方式形成决策并贯彻实施。

    中共会议简表  

    时期

    内容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同时规定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在汉口举行,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确定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

    1. (1)  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中一、二、三、四对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哪一个历史阶段。
    2. (2) 请从表格中选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期,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通顺,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