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24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包括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上好“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融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媒介。依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学术成果和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课堂叙事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的“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激励他们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将志气、骨气、底气固化为信仰、转化为信念、强化为信心。

    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在实效性,实现课堂叙事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课堂叙事式教学,指根据“小故事大主题、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针对教材中的不同知识点,挖掘“红色故事”蕴含的教育主题,聘请英雄模范人物担任特聘教授走进课堂,强化课堂教学的叙事性和吸引力。平台情景式教学,指借助多功能思政课实践

    教学平台,以学生深度参与、深度体验为主旨,利用文艺表演、情景剧、辩论赛等形式,将教学内容转换在体验探究之中。基地体验式教学,指因地制宜,建立和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参观考察、调研访谈或劳模授课等方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感受革命历史、感悟先进事迹、追寻先辈足迹,用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习热情和奋斗激情。网络延展式教学,则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等共享性学习资源,运用虚拟仿真、新媒体、人机交互、大数据等技术,让学生在图形、动画、三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感受和掌握教材内容。

    通过“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体现了从知性启智、感性润心,到悟性思辨、理性笃行的循序渐进过程。

    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已经成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点。“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实现了教材与现实相结合,在形式上实现了显性与隐形相结合,在功能上实现了引领与内化相结合,在场域上实现了课堂与社会相结合。 突破实践教学“瓶颈”,有效解决了实践教学长效规范运行的难题,通过系统建构、整体推进,克服了教学组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解决了实践教学要素分离的弊病,通过同类资源协同化、社会力量同向化、异质资源相容化,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有效解决了实践教学实施偏窄扁平的困境,通过深度挖掘实践教学元素、综合利用实践教学资源、高效整合实践教学功能,实现实践育人的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

    聚焦“讲深讲透讲活”,通过开展课堂叙事式教学,实现明理学道;通过网络延展式教学,实现明理识道;通过平台情景式教学,实现明理悟道;通过基地体验式教学,实现明理行道。在方法选取、路径实施、原则遵循、环境优化、机制保障等方面,坚持一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进行顶层设计,形成了“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实践育人体系,从而把“教”的目标和成效化于“学”的感知和践行,让学生在教学主体转换中做到知行合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倡导不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同与互动、不同实践教学方式的整合与联动,旨在通过实践教学过程的“共建”和“共育”,实现实践教育价值的“共创”和“共享”。它以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丰富多样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抓手,通过“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为构建课堂教学引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反哺课堂教学的良好生态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专题化推动,贯通“课堂+实践”,解决课堂教学供给与学生理论需求不平衡的矛盾。通过全链条带动,融通“要素+方法”,一体化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解决教学要素离散化与教育系统完整性的矛盾。 通过多项目驱动,联通“网上+网下”,多模态搭建沉浸式育人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福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与路径》)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源头是伟大建党精神。 B . “大思政课”有助于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是融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媒介。 C . 基地体验式教学借助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参观考察、调研访谈等方式来引导学生。 D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可通过专题化推动、全链条带动、多项目驱动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文化的相关遗址、遗迹等资源,这有利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B . 课堂上老师讲授《长征胜利万岁》后总结长征精神,这不属于材料中所界定的课堂叙事式教学。 C . 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应将“教师+学生”双主体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 D .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抓手,旨在实现实践教育价值的“共创”和“共享”。
    3.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通过引用论证,明确提出“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这一中心论点。 B . 文中论述了课堂叙事式、基地体验式、平台情景式、网络延展式四种实践教学模式,比较了它们的优劣。 C . 文中指出高校思政课应采用“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重点论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 D . 文章站位高远并有现实针对性,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思路逐层深入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4. (4) 高校思政课采用“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重大,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5. (5) 平台情景式教学和网络延展式教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人与海

      海明威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 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①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孩子对他说:“我又能陪你出海了。我家挣到了一点几钱。”

    老人教会了这孩子捕鱼,孩子爱他。

    “不,”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跟他们待下去吧。”

    “不过你该记得,你有一回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跟着有三个礼拜,我们每天都逮住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把握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孩子,不能不听从他。”

    “我明白,”老人说,“这是理该如此的。”

    “他没多大的信心。”

    “是啊,”老人说,“可是我们有。 可不是吗?”

    “对,”孩子说,“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然后一起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去。”

    “那敢情好,”老人说。

    他们坐在饭店的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并不生气。 另外一些上了些年纪的渔夫望着他,感到难受。不过他们并不流露出来,只是斯文地谈起海流,谈起他们把钓索送到海面下有多深,天气一贯多么好,谈起他们的见闻。 当天打鱼得手的渔夫都已回来,把大马林鱼剖开,整片儿排在两块木板上,每块木板的一端由两个人抬着,摇摇晃晃地送到收鱼站,在那里等冷藏车来把它们运往哈瓦那的市场。遮到鲨鱼的人们已把它们送

    到海湾另一边的鲨鱼加工厂去,吊在复合滑车上,除去肝脏,割掉鱼鳍,剥去外皮,把鱼肉切成一条条,以备腌制。

    刮东风的时候,鲨鱼加工厂隔着海湾送来一股气味;但今天只有淡淡的一丝,因为风转向了北方,后来逐渐平息了。

    “要我去弄点沙丁鱼来给你明天用吗?”

    “不。 打棒球去吧。”

    “我很想去。 即使不能陪你钓鱼,我也很想给你多少做点事。”

    “你请我喝了杯啤酒,”老人说,“你已经是个大人啦。”

    “你头一回带我上船,我有多大?”

    “五岁,那天我把一条又大又猛的鱼拖上船去,它差一点把船撞得粉碎,你也差一点给送了命。还记得吗?”

    “我记得鱼尾巴砰砰地拍打着,船上的座板给打断了,还有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朝船头猛推,那儿搁着湿漉漉的钓索卷儿,我感到整条船在颤抖,听到你啪啪地用棍子打鱼的声音,像在砍一棵树,还记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甜丝丝的血腥味儿。”

    “你当真记得那回事儿,还是我不久前刚跟你说过?”

    “打从我们头一回一起出海时起,什么事儿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老人用他那双常遭日晒而目光坚定的②眼睛爱怜地望着他。

    “如果你是我自己的小子,我准会带你出去闯一下,”他说,“可你是你爸爸和你妈妈的小子,你搭的又是一条交上了好运的船。”

    “我去弄沙丁鱼来好吗?我还知道上哪儿去弄四条鱼饵来。”

    “我今天还有自个儿剩下的。我把它们放在匣子里腌了。”

    “让我给你弄四条新鲜的来吧。”

    “一条,”老人说,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没消失过。现在可又像微风初起时那么清新了。

    “两条,”孩子说。

    “就两条吧,”老人同意了。

    “谢谢你了,”老人说,他心地单纯,不去捉摸自己什么时候达到这样谦卑的地步。 可是他知道这时正达到了这地步,知道这并不丢脸,所以也无损于真正的自尊心。

    “看这海流,明儿会是个好日子,”他说。

    “你打算上哪儿?”孩子问。

    “驶到远方,等转了风才回来。我想天亮前就出发。”

    “我要想法儿叫船主人也驶到远方,”孩子说,“这样,如果你确实钓到了大鱼,我们可以赶去帮你的忙。”

     “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

    “不过你现在还有力气对付一条真正大的鱼吗?”

    “我想还有。再说有不少窍门可用呢。”

    “我们把家什拿回家去吧,”孩子说。

    他们从船上拿起打鱼的家什。老人把桅杆扛上肩头,孩子拿着内放编得很紧密的褐色钓索卷儿的木箱、鱼钩和带杆子的鱼叉。盛鱼饵的匣子给藏在小船的船梢下面,那儿还有那根在大鱼被拖到船边时用来收服它们的棍子。

    他们顺着大路一起走到老人的窝棚,从敞开的门走进去。老人把绕着帆的桅杆靠在墙上,孩子把木箱和其他家什搁在它的旁边。桅杆跟这窝棚内的单间屋子差不多一般长。窝棚用大椰子树的叫做“海鸟粪”的坚韧的苞壳做成,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泥地上一处用木炭烧饭的地方。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人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逮到一条鱼,男孩的父母认为老人非常倒霉,因此,就不再让男孩跟着老人一起打鱼。 B . 在饭店有渔夫拿老人开玩笑,但老人心态平和,并不生气;有些上了年纪的渔夫虽对老人怀有同情却也无奈。 C . 老人打算天亮前就出发到远方打鱼,他仍怀有信心,认为自己还有力气对付大鱼,还有不少打鱼的窍门可用。 D . 老人孤独年老,家境贫困,现在长时间没打到鱼,让人感到悲观,但他捕鱼经验丰富,坚强无畏,乐观面对生活。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和肖像等描写塑造老人形象,通过写脖颈上的皱纹和手上的伤疤,表现出他的消瘦和沧桑。 B . 文中虽没有写到打鱼的惊险过程,但通过写老人很多天没打到鱼、打鱼的工具等内容侧面说明打鱼生活的艰难。 C . 老人希望带着男孩出去闯,而男孩父母希望男孩能安稳地生活,文中通过对比指出老人的做法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D . 文中首尾都写到带帆的桅杆,不仅前后照应,也表明了老人渔夫的身份,还暗示老人生活的艰难和面对艰难的坚强。
    3. (3) 文中两次描写老人的眼睛,分别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的主人公是老人,男孩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于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 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朋,众之暴寡,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恶人、贱人生,”是故别非也。是故于墨于曰:“兼以易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 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融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爱人、利人生。”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且乡吾本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别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园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除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为彼A疏为己也因然即C国都D不相攻E伐F人家G不相乱H贼1此天下之害与?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贼,指“伤害”,与《孟子·公孙丑上》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相同。 B . 易,指“替代”,与《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其安易持”的“易”意思不同。 C . 而,表转折,与《论语·八佾》中“人而不仁,如礼何”的“而”意思相同。 D . 知,指“知道”,与《礼记·大学之道》中“致知在格物”的“知”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墨子认为,仁人的事业应追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些利是从关爱他人、有益他人中产生的。 B . 墨子认为,假如对待别人的国家,像治理自己的国家,就不会动用本国的力量,用来攻伐别人的国家。 C . 墨子认为,兼爱可以使没有父母的幼弱孤童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然而天下的士人对兼爱加以非议。 D . 孟子以尧舜为例,指出智者与仁者的区别在于智者更急于解决当前事务,而仁者更急于亲近贤才。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②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

    5. (5) 墨子和孟子都主张“爱人”,各自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①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 , 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苏轼在密州获悉自己又将调任他处,遂登上超然台写下此词。②马耳、九仙:均为山名,都在密州诸城县西南。③使君:文中指的是作者。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先写碧山与天相连,矗立在晚云间,词人站在高台上有一种超然之感。 B . 上阕实写词人夜间所见的美景,云彩很快地散去,今夜有美好的月光相伴。 C . 下阕写景动静结合,先写鸥鹭静静地蜷聚在一起,再写离去时的动态身姿。 D . 本词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都写到“凄凉”,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2. (2) 这首词结尾三小句写法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指出,“”,即见到有德行和才学的人应该向对方学习;“”,即遇到没有德行和才学的人应该自我反思。
    2. (2) 曹植才识不凡,却抱负难展,后世文人常在诗文中以其遭遇寄托自身感慨,如李白在《将进酒》中用“”两句来抒写内心愤懑。
    3. (3) 小刚临摹了一幅月下雁飞图,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有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就很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成都东安湖畔,放大了270万倍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在夜幕下( A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倒计时在太阳神乌金饰图案的光芒中开启,既彰显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和谐包容、追求光明的精神品格,也表达出对全世界大学生如阳光般灿烂温暖的美好祝愿。

    成都大运会不仅是国际体育竞技的舞台,① 。大运会形象元素极具“中国风”:吉祥物“蓉宝”集合了大熊猫、川剧脸谱和“火”文化,火炬“蓉火”融入了“太阳神鸟”和三星堆青铜立人元素,奖牌“蓉光”以“太阳神鸟”为设计灵感,奖牌绶带则为蜀锦材质。

    本届大运会开幕式上节目( B ),令人目不暇接,而代表成都这座城市形象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频频出现,给世界留下“阳光”的青春记忆。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②  , 也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更是古蜀文明的象征。 图案中太阳神乌一直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 C ),永不停息。这一动态图案既体现了古蜀人对太阳及神鸟的强烈崇拜,也表达了古蜀人③  , 这就将文化与运动有机融合起来。 可以说,大运会开幕式上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绽放的光芒带领着全世界的青年跨越3000年的古蜀文明之光,“赶赴”现代体育盛事。

    1. (1)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出版已超过一百七十多年,文学思潮尽管不断变化,但这部作品仍然深受世界人民的爱戴。这一切都说明,《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之作。

    跟《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艰难时世》等作品相同,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依然关注为数众多的中下层社会小人物的生活,着力表现他们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这部作品带有自传色彩,很多内容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狄更斯曾在《大卫·科波菲尔》的原序中说:本书脱稿之初,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此,若想以看似必需的平静来谈论这部作品,我觉得并非易事。 关于这个故事,凡是我所能说的任何有关的话,我都尽我所能在书中说了。从来没有人在读这本书时,比我写它时,更相信它的真实性了。人们不难相信,对于我想象中产生的每个孩子,我是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他们。不过,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可改变原意。
    2. (2) 下列句子中的“跟”和原文中加点的“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焦裕禄认识到,这涝、沙、碱“三害”跟瘟神一样,要制伏很难。 B . 帝国主义跟国内反对派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还在作最后挣扎。 C . 对抗疫情,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因此,要跟科学要答案。 D . 跟着乌尔苏拉来到马孔多的人四处宣扬它土地肥美、位置优越。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我心中最爱的作品是《大卫·科波菲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四、写作(60 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问其弟子曰:“知者若何?”

    子贡对曰:“知者知人。”

    颜渊对曰:“知者自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