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

更新时间:2024-03-08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每小题3分,共27分)
  •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舸(gě) 炽(zhì)热 纤(xiān)细 掂量 雷厉风行 B . 笨拙(zhuō) 籼(xiān)米 造诣(yì) 精湛 和言悦色 C . 挑剔(tī) 毛坯(pēi) 霓裳(cháng) 帐篷 出类拔萃 D . 田埂(gěng) 间(jiàn) 歇 悲怆(chuàng) 碾轧 一惊一乍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孤注一掷地坚持研究。 B . 在今天这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 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C . 每天,售货员张秉贵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箭在弦上。 D . 钟扬的“暖”是一目了然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会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发展规划。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 ____ ,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

    ②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 ____ 下去……

    ③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各国水稻研究工作者心目中的

    ④“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____ 地嘟囔着。

    A . 传诵 延续 胜地 不知所措 B . 传颂 接续 圣地 无所适从 C . 传颂 延续 圣地 不知所措 D . 传诵 接续 胜地 无所适从
  • 4.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 备往前行动…… ” B . 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 . 这位年轻的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 D .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开始对他生起气来。
  • 5.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 ① 山不厌高 (厌恶) ②少无适俗韵 (气质)

    ③使快弹数曲 (快速) ④羁鸟恋旧林 (约束)

    B . ①枉用相存 (探望) ②失向来之烟霞 (原来)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意) ④忽魂悸以魄动 (因惊惧而心跳)

    C . ①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时) ②烽火扬州路 (道路)

    ③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 ④如今有谁堪摘 (经得起)

    D . ① 烟涛微茫信难求 (确实)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 (震动)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 (来来回回) ④秋月春风等闲度 (平常,随随便便)

  • 6.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送客滥浦口 ②整顿衣裳起敛容 ③潦倒新停浊酒杯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 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⑧老大嫁作商人妇 ⑨凄凄不似向前声

    A . ①④⑥⑦ B . ③⑥⑧⑨ C . ②④⑤⑧ D . ①②⑦⑨
  • 7. 下列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 . 低眉信手续续弹 C . 主人下马客在船 D . 樯橹灰飞烟灭
  • 8.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②遂命酒 ③商人重利轻别离 ④栗深林兮惊层巅

    A . ① ②相同,③④相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9.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今天常用“阡陌”称呼田间小路,其实,“阡”是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陌”是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B . 歌行体,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由乐府诗发展而来。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C . 迁,指官职调动, 一般含有升的意味;而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出官,是指京官 贬黜往地方任职。 D .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即指京 城富家豪族子弟。
二、(1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这中华民族苦难的100年里,与中国农村文化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 村文化的振兴之路。据统计,1848年时,中国、美国的城市化率分别为10.9%、10.6%,而到 1949年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仍然是10%左右,美国已接近70%。发达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环境改造、空间规划,特别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美国的乡村“巧发 展”战略、日本的“一村一品”农村振兴运动,使得乡村经济和文化一起得以重构和振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我国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 的发展战略,以致城乡文化差距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断拉大。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 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 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和维修利 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 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古村落是农村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古村落,要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尽可能地保留古村落的 历史风貌和特色,传承好文化根脉。古村落、文化名镇的开发要杜绝“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 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要在以保护文化和生态的前提下,适度控制开发规 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城镇建设要注意有文化特色,要能体现出地方风 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分门别类,将列入国家、省、 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料逐一进行数字化采录、存储,以 便长期保存。通过调查、采访,将各类非遗项目以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的形式记录 下来。

    (摘编自李长庚《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材料二:

    特色小镇被人们寄予“记得住乡愁”的遐想。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各地域、各民族都 有拿得出手的文化特色。知名特色小镇中,苏州震泽丝绸甲天下,浙江横店以影视拍摄而闻 名,大理喜洲白族民俗独具一格……

    可惜的是,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息 和人情味,在商业化、地产化、同质化的路上走偏了,造出大量的赝品景观,让人审美疲劳。背 后的问题值得反思。

    特色小镇建设,重外观,轻内核。这个内核就是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常见的误区是 用做地产的思维建小镇,大拆大建,迁出原始居民和生产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钢筋 水泥、公寓酒店,处处是“人造盆景”,照搬欧式洋房别墅,或江南小桥流水。初看富丽堂皇,古 色古香,细看各地造型都差不多,给人一种“南橘北枳”的感觉。人们寻找的是与拥挤喧嚣的城 市不一样的感觉,是千姿百态、小而精致,而不是大而划一。

    特色小镇建设,重商业、轻文化。开发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资本搭台、文化唱戏”。不错,商业是文化的重要经济支撑,然而很多地方在开发的时候,过度重视商业利益,导致商人 来了,艺术家走了;消费产业来了,文化产业走了。也有重视文化建设的,但多用舶来文化,甚 至是低俗文化,这也等于没有文化。

    文化和商业,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感召力和神秘感,激发人们来旅游学 习、投资创业、安居立业。有了人气支撑,地方的经济产业才能自我循环,反哺文化培育。我们

    并不惧怕商业化,担心的是过度商业化、唯有商业化。

    失败的经验教训已经不少,切莫再商业至上,让人去了一次不想再去第二次,使得小镇陷入死亡的“陷阱”。特色小镇回归文化,充满烟火,才能生机四射。正如那首著名的小曲唱道: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摘编自《没有文化的特色小镇,是没有灵魂的》)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乡村文化是从近代走向衰落的,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也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 动写照。 B . 中国和西方国家乡村文化要发展振兴,前提是推进或完成城市化进程,以城市文化反哺 乡村文化。 C . 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乡 村发展之路。 D . 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忽略精神和文脉的延续,要重视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批判借鉴 外来文化。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名特色小镇都有拿得出手的文化特色,被寄予“记得住乡愁”的遐想,都有烟火气、人情味。 B . 许多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因为过度追求商业利益,造成大量的赝品景观出现,让人审 美疲劳。 C . 建设有文化特色的小镇,既要体现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又要融入现代文 化气息。 D . 建国之后,我国为了迅速积累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战略,导致城乡文化差距越 来越大。
    3. (3) 请结合两则材料,为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建议。
三、(2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 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丞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何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融贪懦者三土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 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 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 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者硕,帝亦推心 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慵罢,倪岳代滴,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 拔木,升请帝减膳撤乐 , 修德省 , 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 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 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 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 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都御史     拜:授予官职 B .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      耆硕:高年硕德者 C . 饥民,捕盗贼          振:救济、救助 D . 文升老,连求去          疏:一种文体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被称为进士。 B . 大理卿,大理寺长官,掌平决狱讼,是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位九卿之列。 C . 藉田,也叫“籍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以奉祀宗庙,寓劝农之意。 D .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B .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C .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D .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文升考中进士后,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南京大理卿。平定满四之乱后,又被记功 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B . 马文升因为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方面,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所以在兵部任职十三年。 C . 马文升辞官在家后,无事从不到州府去。谈到时政时,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D . 马文升注重气节, 一生走正直之道,他去世后,有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此地,就放弃抢劫离开了。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②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绝游宴。

四、(17分)
  •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 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 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单刀直入,直陈本意。作者爱琴是因其“弦直”,爱棋是因其“局方”,所述喜爱原因

      均出常情之外,让人感觉新颖别致。

      B . 颔联二句分承首联,“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说没有用它较量胜负;“那能记

      宫商”承“怜琴”句,说没去记宫商五音。

      C . 前两联写行之结局,颈联写心之所尚。“拙”,与世俗的“巧”相对;颈联字字说自己,却无 一字不是讽世,反语藏锋,颇多余韵。 D . 尾联将诗意再推进一步,同时又回扣首联的琴棋,使首尾紧密关合。作者抓住琴、棋二 物生发,饶有趣味,形象鲜明,构思极巧。
    2. (2)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请简要分析。
  •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的佳句描绘了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  

    2. (2)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高峻的山崖外, 还以“

        ,  ”两句从声色方面描绘骇浪击打江岸的壮丽景色。

    3.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

      朝宋时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4. (4) “猿啼”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古诗词中,如杜甫《登高》里的“  ”,李白《梦游天姥 吟留别》里的“ ”。
五、(16分)
  •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东藏记(节选)

    宗 璞

    太阳从新校舍东面慢慢升起,红彤彤的朝霞又唤醒自强不息的一天。这时,新校舍轮廓渐 渐清晰, 一排排板筑土墙、铁皮搭顶的房屋,整齐地排列着。墙脚边这样那样的植物,大都是自 己长出来的,使土墙不致太褴褛。铅皮屋顶在阳光抚摸下,泥垢较少的部分便都闪闪发亮。学 生们为此自豪,宣称“这是我们的‘金殿’”!

    金殿是昆明东郊一处铜铸的建筑物,似亭似阁,可以将阳光反射到数里之外。新校舍的光 芒,岂止数里呢。

    一会儿,教室门都开了,图书馆门也开了。图书馆是校舍中唯一的砖木建筑。 不知什么时候,孟弗之已经在图书馆里了。他穿着一件旧蓝布衫,内罩一件绸面薄棉袍, 手边放着一个蓝花小包袱。他每次到新校舍来都要到图书馆看看。书架上整齐地放着报纸杂 志,弗之随手拿起一份报纸。报上有一篇分析空袭的文章,说前几个月空袭虽没有重大伤亡, 却给人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警报期间还发生盗窃案件,新的一年里空袭会更频繁更猛烈。这时 学生渐渐多起来,见到弗之,有人恭敬地打招呼,有人赶快躲开,有人置之不理。弗之神情蔼 然,他坐在那里,整个室内便有一种肃穆气象。

    有人在门外大声议论明晚时事讨论会的题目,好几个人都说看庄先生讲什么。弗之有些 感慨。只知微观世界而不知宏观世界的卤辰,抗战以来,对外界的事关心多了。他走出门, 一 个学生对他笑笑说:“孟先生有课?庄先生每两周给我们分析战局,很有意思。”

    “好。”弗之说,“讲过几次了?”

    “两次。”学生答,他忽然手指着远处大声说,预行警报!

    大家都朝五华山方向看去,山顶的旗杆上果然升起了一个红球。若不是它预示警报,这个 红球在蓝天白云之下倒是很好看。

    “我去上课。”弗之向大家点点头。学校惯例是有预行警报照常上课,空袭警报的汽笛响了 才各自疏散。弗之进了教室,站在教桌前,慢慢解开包袱,把中国通史的讲义拿出来。

    凄厉的汽笛声响了。空袭警报!汽笛声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处降低下来,好像力量不够了 似的,稍停一下又从低到高。

        弗之抬抬手臂,表示不上课了,慢慢地放好讲义,包起蓝布。学生们陆续向外走。最初 有警报时人们很慌乱,有人真的拔脚飞奔,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警报。后来习惯了都悠闲起来, 似乎是到郊外散一次步。

    弗之和人群的走向相逆,尽量靠边。“弗之,你往回走?”忽听见招呼,见庄卤辰夹在人群中 匆匆走来,遂立住脚说:“你走得快,肯定不是跑警报。”

    “当然不是。”卤辰穿一件深色大衣,拿着手杖,眼光还是那样天真清澈,脸上却添了不少皱 纹,大概皱纹里装了不少时事报告。他指一指几排房屋后面的实验室:“老地方。”

    弗之知道,每有警报,卤辰都到实验室守护,怕电器着火,怕仪器失窃。他觉得对实验室的 惦记比对警报的恐惧还难受,还不如在实验室守着,炸弹来了也知道是怎么掉下来的。秦校长 和朋友们几次告诫,他都如耳旁风。自辰也知道,有警报时,弗之的习惯是回家坐在腊梅林里。 有些文章便是那时构思的。

    “我还有个防空洞,紧急警报来了可以钻进去。”“我有铁皮屋顶呀。”两人笑笑,各奔前程。

           ②这时街上已没有多少人,空荡荡的好像是等人占领,让人看了心酸

    弗之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走到门前,见门上挂着锁,知道碧初等已往 防空洞去了,遂也往城墙走来。城墙下原有一小洞,为狸牲出没之所。附近邻居一起把它修成 了防空洞,实际上面都是浮土,很不结实,不过躲在其中有一种精神安慰。此时弗之走到近处, 见杂草中城墙有好几处裂缝,心想以后还该让妻儿到郊外去,便是邻居也最好不用这个洞。

    汽笛猛然尖锐地响起来, 一声紧接一声,声音凄厉,紧急警报!五华山的红球取下了,怕给 敌机作目标。

    弗之走进洞去,他只是想和妻儿在一起。离洞口几步处有一个木栅栏,栏内黑压压的坐着 许多人。碧初和三个孩子挤得紧紧的,给弗之腾出地方。这洞很窄,靠两边墙壁用砖搭了座 位,人们便促膝挨肩而坐。众人都不说话,注意倾听飞机声音。黑黢黢的洞里一点声息皆无。

    这时忽然一声猫叫,“喵——喵。”声音很好听。杂货店老板喝道:“不听说!等着掐死你!” 就在猫叫人呼中,远处传来“轰隆轰隆”的沉重声音。③大家,连那只猫忽然都静了下来。敌机 来了。

    飞机响了一阵,声音渐远。“喵 ____ ”猫儿又大叫起来。众人都舒了一口气,想着今天不会 扔炸弹了。

    忽然飞机声又响起来,愈来愈近,似乎来到头顶上了。猫儿配合飞机,又大声叫了,声音不 那么好听了,有点像紧急警报。另一家邻居说:“咋个整?你这只猫!”过了一阵,飞机声又愈来 愈轻,终于消失了。

    约又过顿饭时刻,解除警报响了。 一声声拉得很长,没有高低。

    “解除了!解除了!”大家愣了几秒钟才纷纷站起向外走。④他们出了防空洞,见天空还是 那样蓝,云彩还是那样飘逸,腊梅还是那样馥郁

    (有删改)

    【注】《东藏记》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以历史教授孟弗之一家人为轴心,写从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经历遭遇和精神历程。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简陋的新校舍在阳光照耀下散发光芒,凸显了学校为办学付出的努力,隐喻学校在传承 文化、传播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B . 孟弗之听到门外有人大声议论时事讨论会的题目时,不禁心生感慨,这说明他对庄亩辰 的转变产生了微妙的心理变化。 C . 当习惯于听到警报时,人们“都悠闲起来,似乎是到郊外散一次步”,是对战争环境下人 的坚强乐观心态的真实描摹。 D . 本文与小说《百合花》都没有直接描写战场的激烈残酷,而是以战争为宏大背景,从具体 情境和细节中展示人物形象。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中孟弗之的动作与其形象相契合,也是他在战争中逐渐养成的习惯。 B . 句子②着重描写街道的空荡,与后文防空洞里拥挤的场景形成了巨大反差。 C . 句子③中猫的安静与其前后叫声变化,更有利于揭示战火带来的巨大伤害。 D . 句子④连用“还是那样”,把战乱中人们对平稳生活的渴望鲜活地表现出来。
    3. (3) 战争中的孟弗之、庄亩辰两个人物身上彰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哪些可贵品质?请简要分析。
    4. (4) 文章虽然只是原著的一部分,却可以当作一篇独立完整的小说来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 理解。
六、(60分)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令我陶醉,家乡的风土人情令我着迷,家 乡的亲朋好友让我牵挂,家乡的新变化新气象让我惊叹……

    请以“我和我的家乡”为副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