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4-03-24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热映的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受到追捧。电影中的盛唐美景如诗如画,李白、高适等一众诗坛“顶流”____登场,让观众梦回“大唐群星闪耀时刻”。

    电影不仅在美术层面有所突破,更探索出关于中国叙事的新路径。“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以生动的故事与观众相遇,( )。《长安三万里》的“____”是传统文化拥抱大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批深具东方美学的爆款文艺作品深受年轻人喜爱。比如,《如果国宝会说话》在严肃中玩梗,拉近了千年文物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上新了•故宫》将建筑艺术与沉睡数百年的传奇文物带到大家面前;《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技惊全网……

    这类文艺作品备受追捧,可以说是文艺领域践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传统文化并非____,只要找到时代化的表达,让观众与中华文明共情,它们同样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连续            破防     曲高和寡     脍炙人口 B . 陆续            破防     阳春白雪     脍炙人口 C . 陆续         出圈     曲高和寡     喜闻乐见 D . 连续         出圈     阳春白雪     喜闻乐见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长安的繁华气派,田园风光的梁园,扬州的温柔妩媚,苍凉辽阔的塞北,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起,“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B . “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长安的繁华气派,梁园的田园风光,扬州的温柔妩媚,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起。 C . 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起,繁华气派的长安,梁园的田园风光,温柔妩媚的扬州,苍凉辽阔的塞北,“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D . 长安的繁华气派,梁园的田园风光,扬州的温柔妩媚,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起,“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3. (3) 下面所列文学常识相关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华经》

      道家

      老子

      春秋

      无为而治

      B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儒家

      孟子

      战国

      四端说

      C

      《老人与海》

      戏剧

      海明威

      美国

      迷惘的一代

      D

      《百年孤独》

      小说

      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现实主义

二、(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数字产业化深入推进,关键技术加快攻关,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年平均增速达到15.9%。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是成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特别是工业化转型的范例,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截至6月底,中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300多个城市。

    “中国科技实力已经从跟跑转变为跟跑和并跑并行,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中国自主研发了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特别是5G、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加快了数字经济增长。”汤之敏表示,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自《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机遇世界共享》,《人民日报》2022年8月29)

    材料二:

    数字乡村治理是信息技术在乡村空间中不断应用、嵌入与融合的过程,虽然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存在多重耦合基础,并在经济、生态、文化、民生等重点领域有着应用空间,但这一行进过程还面临诸多的挑战、误区及潜在风险,精准定位这些阻力因素,有助于数字乡村治理的持续推进。

    “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开发”是数字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两者分别是数字乡村的“硬件底座”和“软件基础”。目前来看,在硬件上,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的挑战。不少研究明确提出,当前我国数字多效治理面临的最突出挑战是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薄弱,而向农业生产的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4G和5G网络、北斗导航、遥感卫星等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应用都远落后于现实需求。在软件上,面临系统平台互斥与数据孤岛的挑战。实践中,数字乡村建设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治理体系,始终存在条块平台分割、系统独自运行的矛盾,数字技术与乡村现实情境难以形成有效耦合。因此,数字乡村治理要想真正实现,一定要以“数据包容”为理念,注重共性平台的打造,通过县域数字一体化平台的推进,纵向上形成“中央一省一市一县一乡”各层级基础数据资源的互联贯通,横向上注重各部门条口的数字协同与涉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应避免因数字平台条块分割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平台的重复建设,从而消除数据资源的横向排除与信息孤岛。

    (摘编自中国农村研究网《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可能》)

    材料三:

     (图表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材料四: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基础性、战略性生产要素,成为决定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核心资源。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是中国实施数据安全监督和管理的一部基础法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国家数据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数字经济的治理能力。

    随着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保护立法也成为大国竞争和争夺数字经济领先地位的重要标志。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数据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损害个人隐私,攫取破坏和滥用数据资源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许多国家都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逐步开始实施相关法律,加大了数据安全治理力度。同时,在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39.2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防范数据安全风险、构建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完善数据安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安全法》的实施,将改变长期以来对数据的“重搜集、轻保护”现象,树立全民数据安全保护理念,为企业数据安全“保驾护航”,全面提升政府数据安全保护和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国际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国家地方省市以及各行业监管部门关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已颁布5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数据安全法》的出台,也预示着我国数据开发与应用将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

    (摘编自《数据安全保护的“中国方案”》)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中国是全球工业化转型的唯一典型。 B . 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特别是5G、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增长,我国科技实力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 C . 数字乡村建设有着广泛应用空间,但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面临着较大挑战,各层级基础数据资源难以实现互联贯通。 D . 数字技术在应用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与乡村现实情境难以形成有效的耦合,因此,只要以“数据包容”为理念,就能真正实现数字乡村治理。
    2. (2)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经济岗位的需求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高度相关,从区域分布上看,招聘规模大体呈现东中西部逐步缩小的特征。 B . 一般来说,数字经济的招聘规模越大,就越能够吸引更多数字型人才,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内数字经济的发展。 C . 无论是在数字经济的就业岗位方面,还是在薪资方面,第三产业都高于一、二产业,可见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好于一、二产业。 D . 图1与图2都呈现了我国当下数字经济招聘的相关问题,能够为下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调控作出有效指导。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39.2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 B . 近年来,全球数据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国家都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加大了数据安全治理力度。 C . 《数据安全法》的实施,将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对数据“重搜集、轻保护”的现象,保障企业数据安全。 D . 近五年来,我国国家地方省市以及各行业监管部门关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已颁布50多部法律法规,强化了在数据安全方面的保障作用。
三、(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 , 公大奋骂。贼怒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豆,不止。王疑秣者绐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有删节)

    [注]①莝:铡碎的草。    ②绐:欺骗。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即代勒所民兵昼夜行            部:统率 B . 与王党结避祸              素:一向 C . 始公以大学生夔州府通判          除:授予官职 D . 固有衣冠介胄所不者            逮:逮捕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贼欲降 , 公大奋骂             若火始然,泉之始达 B . 贼怒刀断其喉及右臂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C . 王命秣者加莝豆,不止           我世世洴澼絖 D . 性柔怯狡猾               人不仁,如礼何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B .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C .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D .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4. (4)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 . ①⑤⑥ B . ②④⑤ C . ②③⑥ D . ①③④
    5.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祖孙二人均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 B . 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王桢带兵击贼,壮烈牺牲。 C . 王桢遇难后,他的儿子王广为了送他的遗体回家乡安葬,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 D . 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回夔州府报讯,最终将仇人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耶?果尔,当三啸止。” 

    7. (7)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面对贼寇作乱,王祯表现出哪些品格?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②格是:已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颈联使用叠词技法精巧,“厌厌”“的的”两词的运用增强了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韵律。 B . 尾联“朝衣”“钓蓑”为借喻手法,这句话是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时的无奈和愤激之辞。 C . 此诗是一首近体诗,近体诗在对仗、押韵、字数等方面有一定规格和限制,它有别于古体诗。 D . 诗歌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描写、叙事、抒情为一体,用语较为朴素直白。
    2. (2) 请赏析诗歌首联写景手法。
    3. (3) 请概括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就有道而正焉。 (《<论语>十二章》)
    2. (2) 譬如为山,,止,吾止也。 (《<论语>十二章》)
    3. (3) 自伐者无功,。 (《<老子>四章》)
    4. (4) ,自知者明。 (《<老子>四章》)
    5. (5) 《大学之道》中的“”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四、(共22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暮 鼓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见到夕阳,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在这条破旧的路上向前望去,灰色路面上,纵横交错、蜿蜒的黑色沥青补丁好似一条条压扁了的巨蟒,正无声地爬行。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黄昏已是尾声,这使他看上去仿佛躺倒在路边的一截枯树冷不丁站起来开始行走,有点 , 风吹拂着他的齐耳乱发,他穿着一件辨不清颜色的肥大的中山式制服,老派的四个明兜更给他的行走增添几分累赘 , 过长的袖子几乎盖住了闲着的那只手。脚上的鞋不跟脚,使他的步子发出踏啦踏啦的响声,加上铁锨的刺拉声,把这条黄昏以后静僻的柏油路鼓捣得乱糟糟的。

    天已经大黑了。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疙疙瘩瘩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找个暗处,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她固执地想着自己的错认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

    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会所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母子,他们仍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取材于铁凝的同名小说)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小说以“暮鼓”为题,富有艺术魅力,“暮鼓”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情节紧凑集中,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小说中“暮鼓”象征着“她”从打工母子的精神中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 C . 小说中外来农民工母子间的相互惦记、关心等美好的瞬间,让读者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D . 文中“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一句,写出了路灯骤然亮起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E . 小说情节平实,语言简约洗练,比喻生动形象,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让人感动,字里行间让人领会出人生启悟。
    2. (2)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 (3) 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妙处。
    4. (4) 小说中写到:“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共10分)
  • 7. 名著阅读。

    ①智子疑邻    ②克已复礼   ③安土重迁

    以上三个现象涉及《乡土中国》中“乡土性”“差序格局”“礼治秩序”三个内容,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结合相关现象,进行阐述。要求:明确所选内容及对应的现象;80字左右。

  • 8. 下列引用的古诗文名句与情境契合的一项是( )
    A . 某校举办传统文化节,大家一致认为“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学习传统文化很重要。 B . 某校举办演讲比赛,参赛代表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是一个锻炼口才的好机会。” C . 校运会接力赛,主持人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希望大家相互配合,赛出好成绩。” D . 高三成人仪式上,代表发言说:“‘少年心事当拿云’,让我们郑重许下自己的青春誓言。”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人都有一双手,人人都有一张口。”人是生产者,可以创造财富;

    ,既有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还有教育、医疗、就业、娱乐等其他需求。一个地区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成为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问题。例如,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如果短时间内增加的人口太多,会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等社会问题。

    但是,有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例如,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等。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共60分)
  • 10. (2023高三上·怀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黄宗羲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利也”,强调了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合理之处。但当今有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将个人私利作为唯一追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