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4-01-04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13-15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动植物呼吸 B . 酒的酿造 C . 铁水铸锅 D . 食物腐烂
  • 2.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用滴管取液体 B . 点燃酒精灯 C . 试管洗干净后放回 D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D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B . 氦气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C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 . 稀有气体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5. 利用催化剂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X的化学式是( )
    A . B . C . D . C
  • 6. 2023年央视春晚节日《满庭芳·国色》带给观众惊艳印象.其中桃红色在古代可由红花染色,红花的染色成分为红花素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个红花素分子中含有6个氢分子 B . 红花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C . 红花素分子中含有30个原子核 D . 红花素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的
  • 7.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
    A . 糖水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 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 C . 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D . 打开白酒瓶盖可以闻到酒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8. 下表中有关化学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正确的一项是( )

    A.化学与环境

    B.化学观念

    ①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②施用化肥可能会引起水体污染

    ①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化学实验记录

    D.化学与生活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铜粉

    ②用量筒量取的水

    ①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②自来水厂用明矾净水

    A . A B . B C . C D . D
  •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里氧气、氮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B . 道尔顿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C .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其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 B . 元素周期表是由7个周期,18个族组成的 C . 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也可能是软水 D . 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是负价
  • 11.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则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化钠离子
  • 12.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0

    21

    待测

    9

    已知甲和丁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B . 反应中的甲、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 C . 甲和乙是反应物 D . 反应后丙的质量为
  •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

    A .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在密闭容器中 B . 碳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C . 水通直流电分解 D . 等质量的红磷和氧气完全反应
  • 14.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厨房中的面粉和小苏打

    观察颜色

    B

    鉴别软水和硬水

    加入等量的肥皂,观察现象

    C

    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D

    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分别

    加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氨经过多个反应可制得硝酸,其中第一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 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C . 丙和丁都是氧化物 D .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5分)
  • 16.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1. (1) 氩气
    2. (2) 氮分子
    3. (3) 3个汞原子
    4. (4) 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7.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常温下铁与水是不发生反应的.但在高温下,铁粉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在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 18. 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图1                                   图2

    1. (1) 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 (2)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易形成离子(填离子符号).
    3. (3) 图2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填序号),与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
  • 19. 下图工业制备硝酸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1. (1) 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步骤②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 (3) 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4. (4) 制取硝酸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5. (5) 写出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 已知A、B、C、D、E、F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D是黑色固体,E有刺激性气味,.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D

    2. (2)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 (3) 在做的实验中,放细沙的作用是
    4. (4) 在做的实验中,加水的作用是
三、简答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分,共9分)
  • 2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请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可以燃烧,判断“白烟”的主要成分.
    2. (2) 纸在空气中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3. (3) 市场上出售的活性炭净水器,其中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 22.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了水体污染.请写出水体污染的危害(答一点即可).
    2. (2) “绿水青山,都是金山银山”,请写出生活中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答一点即可).
    3. (3) “白天蓝云,你我共建”,请写出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答一点即可).
  • 23.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请解释下列问题.
    1. (1) 在化学反应前后,为什么质量是守恒的?
    2. (2) 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3. (3) 学习化学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下列物质氧化汞、锰酸钾、氧化铁哪种物质不属于氧化物?
四、实验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 24. 掌握疫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取用粉末状药品用
    2. (2) 在倾倒液体时标签要
    3. (3)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4. (4) 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有套上、取下.
  • 25. 下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部分实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制取蒸馏水量        B.木炭在氧气    C.过滤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1) A实验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2. (2) B实验中,将红热的木炭由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3. (3) C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 (4) D实验中玻璃管的作用是;锥形瓶底部铺细沙的目的是
  • 2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 (1) 实验一:制取氧气:
      B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2. (2) 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对比装置D、E的异同,选用E而不用D收集的理由是,验满方法是
    4. (4) 如图F所示,当看到集气瓶口有的现象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5. (5) 用如图G所示装置收集时,应从(填“a”或“b”)端进气.
    6. (6) 实验二:制取乙炔:
      电石(主要成分为)是一种块状固体,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气体,工业上常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焊接金属.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该装置的优点是以免剧烈反应、放热而引起装置炸裂.
  • 27.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

                   图1                                         图2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1.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表:

    物质

    颜色、状态

    熔点/

    着火点/

    密度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色固体

    44.1

    40

    1.82

    2.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1. (1)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来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

      【交流与讨论】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2. (2) 他们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①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②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3. (3) 【探究与反思】

      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证明乙同学的猜想(填“合理”或“不合理”).

五、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2分)
  • 28. 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请计算:
    1. (1) 丁香油酚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2) 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丁香油酚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4. (4) 丁香油酚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g.
  • 29. 实验室加热的高锰酸钾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请计算: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
    2. (2) 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