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1月...

更新时间:2023-11-22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据一园之形胜,莫若山,无山则不为园。叠山理水,其中叠山又占有重要位置。水系易成,山势难立。山势立,则一园风景之大概已具。假山是人们运用石料“叠”的、“掇”的,做出一片风景,也演绎着创造者的一片灵心。杂乱之石叠起胜景,配之以明花疏树,延之以陂陀平冈,引之以涧瀑清泉,幕之以藤情蕉影,再辅之以蓝天白云、月上柳梢,其凛凛风神,爱煞人也。故应知,不到园林,哪知春色如许:园无假山,怎疗烟霞痼疾!

    中国画论中有“卧游”的说法,山水画是满足人们心灵需要而获得特别发展的。假山也是如此,它也是人们的卧游之具。假山者,垒石而成,傍土得生,非造化所形成,乃人工之所为。唐人姚合《寄王度居士》诗论假山有云:“无竹栽芦看,思山叠石为。”将山林之景缩于庭院之中,以尽卧游之趣。山林之想,包含着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旨趣。

    明代造园艺术家计成以“山色有无中”(王维)的诗句来概括假山的特色 , 颇为精到。我以为,若以这句诗作为假山艺术的总纲,也不为过。假山之妙,就在山色有无之中,在似有若无、似象非象之中。我们说假山创造的重要特点是给人留下想像空间,这个想象空间不光是使人起真山的眼想,如果是由假山想到真山,由小山想到大山,这样的联想又有什么意味?假山之妙,不在“山”中,而在“有无中”,似与不似,真与幻等所构成的微妙的关系之中。这个微妙的关系,乃是寄托诗意之根本、产生境界之源泉。计成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

    假山的垒石中,必须要“假真山形”——借真山的形貌,不能脱离山味做假山。但随便扔几块石头于林间,那不叫“假山”,那是虚假的山,没有山的意味、山的精神。假山绝不是胡乱堆积起来的石头。假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要叠石,依照画理、根据创造者的公灵来垒石。李渔批评有些叠石家是“目无天地,胸无文章”,叠石家在天地间垒出一个意义世界。董其昌曾说书法是“下笔即有凹凸之形”,下笔即打破虚空,流出一段生命的悠长,在虚空中延续潺溪的生命。掇石一片,也是在虚空中书写性灵的妙文章。

    假山胜过真山 , 如果说这样的话,恐怕很多人不会同意。其实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观点。董其昌说:“以径之奇怪论,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山水画高于真山水在于笔墨的精妙,笔墨不是纯然的形式,而是表现心灵的语言,艺术家用心灵照亮了山水,假笔墨而表达出来。纯然的山水是外在的对象,是与人的心灵无关的存在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中的假山才是“真山”。

    (摘编自朱良志《真水无香》)

    材料二:

    苏州假山艺术发展是历代工匠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宋代以石叠山蔚然成风以来,江南地区出现不少叠山世家,尤其以苏州地区居多。《吴风录》记载:“朱动子孙居虎丘之麓,尚以种艺叠山为业,游于王公之门,俗呼花园子。”一方面,叠山专业化发展模式加速了假山技巧的成熟,计成、周秉中、顾文彬、“山石韩”叠石世家等历代造园叠山家将苏州假山艺术不断发扬光大,并影响整个中国园林的掇山风格。另一方面,苏州“花园子”凭借其高超的技艺也提高了叠山工匠的社会地位,叠山名手“且与缙绅先生列坐抗礼焉”。冷雪峰在《假山解析》中称赞到:“中国高水平的工匠都出自江南,苏州‘香山帮’则是江南工匠的代表。”

    同时,苏州掇山技艺被提升到理论高度,《园冶》《长物志》等著作都对叠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清中期苏州假山以戈裕良为代表,创新采用拱结构原理构筑洞窟拱顶。其代表作环秀山庄假山采用大小石钩带联络之法,是以小石造大山的经典之作。陈从周称赞:“戈氏承石涛之余绪,洞悉拼镶对缝之法,故所叠假山纹理统一,宛转多姿,浑若天成。”反观同时代北方假山所用房山石、北太湖石等外形都较浑圆,难以施展苏州园林假山常见的勾联作法,只能以叠砌为主,上下石料少有纹理拼合,因而假山形象多不如苏州园林假山灵秀。近现代,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山石韩叠山技艺”其实也起源于苏州。苏州“山石韩”叠山世家以横式拼缀手法将苏州假山技艺与北方造园特色融合,推动了北方园林叠山的发展。可见苏州园林假山技艺对中国各地园林假山营造影响深远,在中国造园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象征名山大川的景观意境,融合了园林空间布局、景观设计的功能需要,包含着人们对于审美、文化的理解和向往。

    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苏州园林假山艺术价值应该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加以继承与发展。现代报山叠石的文化背景与人们的审美动机都与古代大相径庭,假山材料、技术与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在吸取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合理创新,才能创造出融功能和艺术为一体,既有时代特色又能体现传统文化的报山作品,苏州园林假山艺术才能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摘编自顾至欣、张青萍《苏州古典园林假山艺术价值研究》)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传统园林的营建,以堆叠假山为主,疏理水系等为辅,是因为假山是园林最重要的景观。 B . 假山是真山的替代品,满足了人们的心灵需要。人们足不出户,在庭院里就可以体会山林之乐,烟霞之趣。 C . 假山不是简单地模仿真山,让人们由小山想到大山,而是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在有无中,似与不似之间品赏玩味。 D . 假山虽然是做出的风景,但不可随意为之,造山者不仅要懂画理还要有一颗创造的灵心,才可使假山具有山的意味和精神。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假山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工所为,好的假山能带给人们极致的美感,这说明人工之美胜于自然之美。 B . 假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工匠的共同努力,叠山专业化的发展模式以及建造理论的出现推动了假山技巧的成熟。 C . 中国古代假山艺术风格南北各不相同,以苏州为代表的南方风格更为灵秀,主要是因为用料和建造方法的差异。 D . 在材料、技术与形式发生的根本变革的今天,现代景观设计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园林技艺和审美意趣。
    3. (3) 下列选项和材料一审美趣味不相同的是(   )
      A . 唐代画家张操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 B .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赞盛唐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 C . 倪云林诗:“江山万里远,一亭约略之。” D .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 (4) 朱良志认为“假山胜过真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5) 假如你需要作以“‘山色有无中'是假山艺术特色”为主题的交流报告,请根据两则材料写出体现这种特色的提纲。
  • 2. 现代文阅读II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出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③杨灿灿咬了咬牙,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

    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

    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艰险,特别是最后一站的月牙巅,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越的“孤岛”。

    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艰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

    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以及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地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

    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

    ⑨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

    ⑩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

    ⑪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传的美!

    ⑫别胡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度呢!

    ⑬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

    ⑭吃完饭,战士们集体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作化妆间。

    ⑮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上,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

    ⑯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

    ⑰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

    ⑱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山上,在包裹着棉衣棉裤还嫌冷的哨所前,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

    ⑲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

    ⑳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打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

    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

    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粲然盛开!

    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到下巴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

    (原载《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可以看出杨灿灿性格比较执拗,这一点从后文她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上穿绸纱跳舞的情节中可以得到印证。 B . 文中“戴眼镜的战士”是一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C . 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是一段插叙,交代了哨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突出了坚守哨所的这一群可爱的军人的形象。 D . 小说注重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如通过文中战士们喜欢的歌曲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国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们在雪山上坚守。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注重细节描写,如文中“杨灿灿咬了咬牙”“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都属于细节描写。 B . 文中插叙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 C . 本文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对杨灿灿舞姿的描写,运用二字词语和四字短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杨灿灿的曼妙舞姿,音韵和谐,富有诗意。 D . 第⑥段写看到文工团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第⑦段写一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用雪水泡茶的情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爱可敬的战士的形象。
    3. (3) “雪莲花儿开”作为小说题目,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文章题目含义。
    4. (4) 小说结尾逆转后戛然而止,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欺;无往,恐秦怒。昭睢[]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奈何绝秦之欢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缗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注]昭睢,楚国的将领。

    1. (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寡人A愿与君王B会C武关D面相约E结F盟而去G寡人之愿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谢,指道歉,谢罪,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意思不同。 B . 见,表被动,与《齐桓晋文之事》“百姓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中的“见”用法相同。 C . 卒,指最后、最终,与《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中的“卒”意思相同。 D . 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谷是立国之本和立政之基,社稷常用来代指国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太子与秦国的大夫斗殴,杀死秦大夫后逃回楚国,秦发兵攻楚,楚怀王惊恐,就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以求和解。 B . 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想不去,内心犹豫不决。 C . 昭睢与子兰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还是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会见秦昭王,结果被秦国扣留。 D . 昭睢不同意楚国大臣另立怀王庶子为王的议策,就派人到齐国迎回当人质的太子横,立太子横为君,封他为顷襄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

      ②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5. (5) 鲁迅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尤韵之离骚”,请结合本文,从史学性与文学性的角度简要分析。
  • 4. 古代诗歌阅读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对杜甫的思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答。②何逊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一诗,何逊是杜甫所喜爱的南朝梁代的诗人。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 B . “此时对雪遥相忆”是说裴迪送客时雪中遇梅,突出梅之洁白,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 C . 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的。 D . 此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
    2. (2) 诗歌尾联中“朝夕催人自白头”,诗人“白头”因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老子》第三十三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 (2) 《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权贵之家的豪富奢侈之气。 《阿房宫赋》中也有与之相近的句子“ , ”。
    3. (3) 在中国古诗词中,“舟”这一意象紧紧伴随着文人士子的羁旅游宦生涯,具有丰厚的情感内涵。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近日,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推出的“酱香拿铁”刷屏朋友圈。美酒加咖啡的独特设计、别具一格的包装口味、贴近受众的营销方式,让这杯跨界饮品备受影响。一个希望拓展年轻消费群体的中国传统白酒品牌,正与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展开激烈竞争、亟待挖掘本土化优势的中国年轻咖啡品牌结合,②成为这个时代无数中国品牌成长、发展、探索的生动注脚

    传统品牌如何绽放新的光芒?这是如今不少中国品牌面临的课题。营销理论认为,一个品牌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老字号在时间的淘洗面前,也会面临品类窄化、形象固化的烦恼。____?近年来,从靠魔性广告出圈的五芳斋到推出抹茶冰激凌的吴裕泰,从进军饮品市场的同仁堂到与新品牌推出联名产品的稻香村,众多“中华老字号”、历史名品牌使出浑身解数,为的就是让老树开出新花。

    传统品牌有传统品牌的烦恼,____。近年来,许多年轻的中国本土品牌持续发力,不仅能和外国品牌掰掰手腕 , 有些甚至实现赶超。这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品牌持续深挖本土资源,推出更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咖啡中加入茶、白酒,在化妆品的设计上使用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汽车的设计上更多考虑中国家庭的实际需求等等。商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比谁更懂用户,越来越多中国本土品牌,已逐渐找到那把走进消费者内心的钥匙。

    1. (1) 下列成语中不能替换文中加点词语的一项是( )
      A . 分庭抗礼 B . 势均力敌 C . 平分秋色 D . 半斤八两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①②句都有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她虽然冻得红惨惨地瑟缩着,但是笑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 (2) 文中写“极细小的粉红花”和“枣树”,分别用了“她”和“他”,赋予景物不同性别的人称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是当代许多青少年追求的目标;而有趣又发人深思的是,绝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又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学习的榜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