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

更新时间:2023-12-20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流浪地球2》的“数字生命”能否突破次元壁,照进现实生活?

    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上映,许多硬核黑科技纷纷登上银屏,数字生命就是其中一项。那么,现实世界中的数字生命究竟为何物?

    有关“数字生命”的研究历史悠久,而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兰顿提出了“硅化生命”思想,并将人工生命确立为一类独立的研究领域,即“数字生命”。

    何为“数字生命”?简而言之,就是将人类的意识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存在于随机存取存储器环境中,使人类的思想意识脱离躯体而独立存在。这需要具有生命体征或行为的人工系统,以计算机作为媒介来创造新的生命形式。这里澄清一点辨析的误区,人工智能是大数据算法创造的机器生命,它之所以能够具有科学生命体征和行为,来自于人类仿生学的应用,AI并没有人的意识,所以和数字生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一区别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550-W”基于对图丫丫“人在回路”的学习,不断迭代进化。这就意味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一旦有了数字生命的介入,便可将机器意识与数字人意识相结合,由弱到强实现进化。通常情况下,机器学习过程都是基于数据的黑箱,人类只负责调整参数和数据集,无法了解和干涉计算机的学习训练过程。而“人在回路”学习指的是人(数字生命)融入了整个计算机系统,参与机器学习的过程。

    制作数字生命的前提工作繁杂,存储人类生前记忆需要高精度仪器拍摄大脑结构快照,制作出完美的脑机接口才能实现机器与人类大脑的长期脑波交互,记录各种意识活动对应的大脑运作模式,脱离于人脑自主重建人类意识需要成熟的全脑仿真技术进行思维拟合。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个拥有极强算力的设备支撑数字生命的持久运作,否则就会像影片中图恒宇在550-A中上传图丫丫备份卡,数字图丫丫只能获得两分钟的寿命。但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上述一系列工作,目前仍仅能在科幻电影中能够完成。不过,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实现用计算机模拟生命行为和关键特征进行自行迭代,遵循生物基因遗传进化的规律。

    影片中马兆蛤图恒宇的个人意识数据备份卡是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内部的核心部件“类脑芯片”是“数据生命”能够产生的关键、类脑芯片的基本架构就是模拟人脑的神经突触传递结构,模仿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具有无数类似于神经元的处理器和类似于神经纤维的通信系统,其在整个数字生命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类比手机芯片在手机内部发挥的作用,集全部功能于一身,人类被储存在备份卡中的意识会在类脑芯片驱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延续乃至“成长”。

    虽然当今世界技术水平还无法达到影片中能够将人的意识储存为备份卡上传,但“初级数字生命”已经能够实现,围绕它展开的产业也已经延伸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3D数字人公司优链时代研发的3D云阵相机就是其中的代表,已经应用在科研教学、品牌推广、游戏娱乐、文博旅游等多个行业和商业场景中。“初级数字生命”在医学健康领域的应用更贴近于数字生命的本质,研究者综合运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实现将碳基生命数字化这一过程,将有机生命“量化”,然后解读生命数据。

    从传统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数字生命显然不算是生命,它没有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但正如影片中马兆所表述,数字生命对于普通人的诱惑过大。暂且不去追究这些直击人类根源的深奥问题,“数字生命”仍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钻研和反复推敲的学术课题。但试想未来某一天人类能够实现这项技术,“数字生命”或将成为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创新方式。

    (摘编自《科普中国》)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数字生命”技术可以使人类的思想意识脱离躯体而独立存在,其在现实生活中也早有人研究。 B . 储存个人意识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其内部的核心部件“类脑芯片”是“数字生命”产生的关键。 C . 通常情况下,在机器学习的过程中人类无法干涉计算机的学习训练过程,这与“人在回路”学习不同。 D . “初级数字生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产业化运作,在医学健康领域的应用更贴近于数字生命的本质。
    2. (2) 下列关于文章写作思路及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A . 文章从电影引出探讨话题、从研究历史、科学内涵.实现途径、应用前景等方面对现实中的数字生命进行阐述。 B . 文章对比区别了数字生命与人工智能的不同,以手机芯片的作用类比数字生命的“类脑芯片”,有助于理解科学概念。 C . 作者提出“数字生命能否照进现实生活的问题”,从科学技术和现实运用层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论依据充分。 D . 文章从数字生命的起源人手,运用科学严谨的语言,层层递进,将对数字生命的讨论引向深处,逻辑性强。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如果人工智能有了“数字生命”的介人,机器意识与数字人意识便可相结合,从而由弱到强实现进化。 B . 影片中的数字图丫丫只能获得两分钟的寿命,是因为缺少极强算力的设备支撑数字生命的持久运作。 C . 目前人类科技已经可以实现用计算机模拟生命行为和关键特征进行自行迭代,遵循生物基因遗传进化规律。 D . “初级数字生命”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数字生命”将从科幻走进现实,或将创新人类文明的延续方式。
  • 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从现实来看,乡村振兴要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乡村的传统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农产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乡村的这一功能都无可替代。要更好地发挥乡村这一功能,既要坚持原来的好方法,还要探索新路径。要继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保障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农产品数量充足后,要把提高品质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四个关键环节,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让农民得到更大比例的增值收益。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挥乡村在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新功能,依托各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底蕴等优势,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从长远来看,乡村振兴还应准确把握乡村演变规律,提高乡村建设的前瞻性。随着乡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以前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而形成的村庄布局,会逐步面临新的问题,如农村人口空心化,一些村庄常住人口大幅减少,留下的多是老年人;农村土地利用空心化,一些村庄中大量房屋无人居住,有些年久失修就垮塌成废墟;农村公共资源闲置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到城镇上学,农村学校在校学生越来越少。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逐步调整优化现有村落布局。村落布局优化调整应因村制宜,对人口净流出较多、但又需要长期保留的村庄,应着重调整优化内部空间,盘活闲置资源,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留守村民的生活品质;对人口空心化严重、趋于消失的村庄,可适当撤并搬迁,逐步实现相对集中居住;对产业集聚、人口流入的村庄和集镇,应适度超前规划,加大建设投入,提升人口和经济承载力。

    (摘编自马建堂《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材料二:自今年“十四五”开局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坚持农牧业农牧区优先发展,以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农牧民收入为关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海西州多举措支持农牧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以培育产业发展能力为抓手,促进农牧区低收入人口稳定就业增收,加大在硬件设施投入上的支持力度,以政策倾斜为乡村振兴铸基铺路。

    坚守耕地“红线”,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优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安排,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应用。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海西州勇于探索新路径,大力推广舍饲和半舍饲养殖,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持点。

    依托州内龙头企业,以开发利用村级资源的方式来发展产业,以村集体经济资产租赁经营等方式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园区十企业十村集体十农户”的新模式带动发展村级产业,建立起经营灵活、管理有效、运行稳健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鼓励以自主开发、投资入股和就业参与等方式,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效能,为乡村振兴探出新路。

    (摘编自青海新闻网《“多手联弹”谱写乡村振兴乐章》)

    材料三:丽江市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全力打造拉市乡村振兴示范园。拉市乡村振兴示范园,包括核心区以及外围辐射区两部分,总占地面积为69.86平方千米,总投资约35.83亿元。该项目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一流产业基地+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因建设模式要求,坚持生态优先,重点实施山体修复、水体治理、湿地修复等措施。

    在打造高原绿色经济示范基地方面,拉市乡村振兴示范园通过特色化育种、科技化培育、精细化加工、智能化商贸等方式,将形成海东村“百果园”种植试验田、吉余村“千亩蔬菜基地”的农业种植基地。拉市海是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国际重要湿地,拉市镇以此为依托,重视发展生态旅游。此外,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上,该地将运用自然教育研学、纳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度假三类产品体系,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营建纳西生态人居示范区。

    拉市镇资源禀赋良好,地理位置优越,拉市乡村振兴示范园高原农产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以及农产品规模化种植、产供销一体的发展方式,将成为丽江高原特色农产业发展的标杆,引领带动全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丽江市已要求各部门制定政策,落实责任,做好督导,积极推进拉市乡村振兴示范园高原特色农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示范村建设,完成田园综合体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

    (摘编自《丽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经济发展,乡村向社会提供农产品的这一功能会越来越重要,而要更好地发挥乡村这一功能,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是关键。 B . 实现乡村振兴,还需发挥乡村在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新功能,拉市镇所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园就是在进行这样的探索。 C . 海西州推广舍饲和半舍饲养殖的做法,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积极尝试,在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D . 拉市海是云南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拉市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来发展旅游业,未来拉市镇有可能会成为丽江旅游的新亮点。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原有的村庄布局将难以适应发展之需,其面临的农村人口空心化、公共资源闲置化等问题会逐渐显现。 B . 乡村振兴任务艰巨,所面临的情况也十分复杂,因此要准确把握乡村演变规律,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C . 海西州的龙头企业对当地乡村振兴作用明显,在新模式的驱动下,这些企业帮助当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带动了村级产业发展。 D . 拉市镇是乡村振兴中因地制宜的典范,其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打造出的高原特色农产业,引领着丽江的农业发展方向。
    3. (3) 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海西州与丽江市有哪些相同的做法?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单文本

    千年丝路归去来

    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蓝瓦瓦地将大地罩了个严严实实,地也是尽力地延展,在尽头迫不得已而与天交于一线。这无垠的沙地与戈壁本没有路,一个脚印踏过,来一阵风,便什么也不再留下。

    ②这样的一方天地,一直在沉睡。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这位正值盛年的侍从官,从汉武帝刘彻的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再拜君主,一表心系朝廷的忠心,二表定当竭力完成任务的决心。前路漫漫,这位名叫张骞的侍从官,带领着身后的100多名随行人员,转身骑上骏马,面向西域进发。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

    ③马匹走在沙丘上,四周悄无声息。久居长安城,从未见过如此阔大的景致,他惊叹于大自然的壮美,心底同时也有些寒意,漠漠平沙有一种令人畏惧的肃穆。天似穹庐,笼盖四方沙地。人与马被晚霞映得通红,犹如披着一件神圣的袈裟。

    ④张骞用一生丈量出一条蜿蜒的路,这条路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再大的风也抵挡不住历史的进程,丝绸之路应运而生,长安和罗马,形形色色的人一队又一队,带有中亚的骏马、印度的医药、西亚的金银器、美洲的棉花和番薯……在这贫瘠的地上留下了文明的印记。

    ⑤张骞来过后,这里便设有玉石障,五代是天门关,明代又称嘉峪关。站在关上,天地尽是金黄,城楼的砖与戈壁沙漠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仿佛这嘉峪关是大自然一手造就的。古老的风,似从城墙上吹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⑥一阶阶走下千古关隘,觉得这已经被风干的历史,此刻却都活了起来。我能听到,驼铃声、熙攘的人声和着羌笛和胡笳,点缀着这条路,与自然浑为一体。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敦煌这一带本该是佛教盛行之地,那莫高窟、榆林窟,吸引了一代代工匠前来修葺,也吸引了中外虔诚的信徒来此拜谒。

    ⑦可偏偏,为什么在这丝路之上,出现了这样一座庙?殿内供奉着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髯,带着一种与莫高窟瑰丽色调完全不同的美感。这座庙告诉后人,古代在这里戍守边关的人是山西人。因为关帝来自山西运城。

    ⑧运城与嘉峪关,家乡与边邑,1600多公里,唯有信仰能跨越这段距离。这样的信仰,又在有形的丝绸古路之上架设起一条无形的精神之路。人们虽然殊途,但最终会同归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安宁。这份安宁,可以抵抗走在大漠中深深的不安感。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

    ⑨我开始想象古时戍守边关人的生活:扎营、练兵、打仗,闲暇时注视着远方若有若无的地平线和家乡的方向。“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在那个闭塞的地方,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闲暇时去戏台子转一转吧,听听边塞的曲艺,那铿铿的撼动天地的锣鼓声中,或许可以听到秦腔,运城离着陕西很近,所以秦腔也能被认作是乡音了。听到了,心中又不禁翻腾起不尽的乡思。一台戏终了,还可以在戏台周围打听打听各路的讯息,运气好,会收到家人的口信。

    ⑩1516年,这明代的重要隘口被满速儿汗攻破,大西洋上船只的黑烟也渐渐代替了丝路上的驼铃。清朝末年,这座要塞被荒废,众人东迁,官道与民道一同成为了百姓的弃子。一百年后,一把火也将那座古物烧成断壁残垣。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中原的史官把卷帙一片片翻过,此处的西风裹着沙,也一层一层地将这条昔日繁华的古道淹没。

    ⑪此后,中原大地一如这沉默的古道一般,强盛不再,自信不再,被列强践踏,被帝国瓜分。

    ⑫时间转到今日,我来到此地,又是喧闹的景致了,游客熙攘。这样一条用丝绸点缀的路已然复活。同时复兴和崛起的,还有整个民族。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开头用雄浑的笔调描绘出戈壁滩苍茫的景色和恶劣的环境,也从侧面表现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 B . 作者游览嘉峪关,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任笔端在现实与想象间来回穿梭,连缀出一幅幅壮丽的关外图景。 C . 第③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把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件描绘得庄严又神圣。 D . 第⑨段中描写了古时戍守边关者孤独单调的生活,渲染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
    2. (2)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3. (3) 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 , 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叔向归以告平公。平公曰:“吴其亡乎!奚以敬舟?奚以敬民?”叔向对曰:“君为驰底之台,上可以发千兵,下可以陈钟鼓。诸侯闻君者,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于是平公乃罢台。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有宿笑。”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及,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于是罢师而归。

    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简公曰:“田常与宰予,此二人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相攻虽叛而危之,不可,愿君去一人。”简公曰:“非人之所敢议也。”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贼简公于朝。简公焉太息,曰:余不用之言,以至此患也。”故忠臣之言,不可不也。

    (节选自《说苑·正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 B . 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 C . 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 D . 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逆之”与“寓逆旅”(《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逆”字含义相同。 B . “臣有宿笑”与“宿舂粮”(《逍遥游》)两句中的“宿”字含义相同。 C . “非细人之所敢议”与“而听细说”(《鸿门宴》)两句中的“细”字含义不同。 D . “不可不察”与“察臣孝廉”(《陈情表》)两句中的“察”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景公在海上游玩乐不思归,颜烛趋进谏说,假如都城内有人取代你治理国家,你还能快乐游玩吗?结果国内果然有人谋划不让景公回城。 B . 叔向由晋平公对吴人装饰舟船的议论,指出晋平公建造驰底之台与吴人的作法只是看重的各有不同罢了,说服晋平公停止建造驰底之台。 C . 赵简子发兵攻打齐国,公卢给他讲述了邻家夫追逐桑中女的笑话,他从中悟出自己攻打齐国不成还会因此失掉自己的国家,于是撤军回国。 D . 诸御鞅劝谏齐简公说,田常与宰予二人互相憎恶得厉害,希望简公离开其中一人,否则会危及自身,简公不听,后来田常果因此杀了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

      ②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

  • 5. 古代诗歌阅读

    题李次云窗竹

    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子瞻墨竹

    黄庭坚

    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无像 , 问取人间老斫轮

    【注】①无像:没有画像的白纸或白绢。②老斫轮:斫轮老手。《庄子·天道》记载,轮扁是一位斫车轮的巧匠,常年操作,经验丰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诗和黄诗都以“竹”为写作对象,题材虽相同,但前者是题画诗,后者是咏物诗。 B . 白诗前三句“鸣凤管”“钓鱼竿”“千花百草”都是对竹的陪衬,与末句构成对比。 C . 黄诗前二句写东坡墨竹神态,“写竹真”强调先从形似入手,然后再描写它的枝叶。 D . 白诗“留向纷纷雪里看”与黄诗“枝掀叶举是精神”中“竹”的精神内涵并不相同。
    2. (2) 这两首诗中,“竹”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出师表》中诸葛亮以“”鼓励刘禅激发志士勇气,以“”提醒刘禅要建立自信,这对跋涉在求学路上的当代学子具有启示意义。
    2. (2)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起笔便以“”两句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的感慨,这也告诫我们要珍视当下、奋发进取。
    3. (3) 子规即杜鹃鸟,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往往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通过子规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或倾诉悲苦哀怨之意,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说起汪曾祺,在很多人眼里,他的文章大多关乎吃吃喝喝,是个把美食写到极致的作家。比如高邮的咸鸭蛋、北京的豆汁儿、江阴的河豚、湖南的腊肉,都让人(____),大呼过瘾。甚至他一度被人称为美食作家,这其实是(____)。如果你完整读过他的全集,会发现他作品里写美食的连百分之十都不到。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上,刻画的都是传统中国的烟火气、衰败的大时代和精致的小人物。

    他的美食,大多出现在晚年回忆家乡时写的小文章。汪曾祺先生写下的是他的回忆,而不止是美食。如果细读其作品,你会发现他笔下的美食,种类并不丰富,价格并不昂贵,没有(____),甚至连大鱼大肉也没有。他写的全都是日常的饮食,从土豆、萝卜、鸭蛋、香椿、咸菜、苦瓜,到炒米、茶面、豆腐、荠菜、桂花、枸杞、野菜、萝卜丝、干丝、回锅油条等等。有些人一看可能要笑了,没有意大利阿尔巴白松露,也没有艾玛斯鱼子酱和北海道甜瓜,实在不能算美食家。但就是这些再普通不过的食材,一旦落于他的笔下,都会变得活色生香。那是因为,他写每一道食材,都是饱含着感情在写,都是不带有任何偏见在写。

    1. (1)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运用排比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增强语句的表现力。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为什么松柏树在严寒的冬天还能枝繁叶茂呢?这是因为松柏树有能够御寒的特质。松柏树原是寒带和高山生长的树木,因为____,最终具备了强大的抗寒能力。松柏树的叶一般都呈针形、线形或鳞片形,由于叶片面积小,能锁住水分,因而水分不容易蒸发散失。同时,松柏树叶片内水分少,又含松脂,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很快地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增加糖分和脂肪以便防冻。所以,即使在冬季,松柏树也不会因缺水而干枯,保证了树木的生机永存。

    其实,____,每片树叶达到一定的年龄就要脱落,松柏树也不例外。它们的树叶也是要衰落的,只不过松柏树的叶子生命周期长,可生长3-5年,脱换时又是互相交替,____,老叶才次第枯落,保持冬夏常青。

    由于冬天气温低,叶内叶绿素的生成受到限制,能减弱叶内的光合作用,使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这对于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概括松柏树在严寒的冬天还能枝繁叶茂的原因,不超过70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3高三上·盐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作为新时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