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第—轮复习:考点强训——文化常识(一)

更新时间:2023-11-03 浏览次数:1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 . 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如“国子生皆冠族华胄”。 C . “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D . “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坟典,即《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其中《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B . 辎重,指古代军队的一切军用物资、生活物资。包括粮草、衣被、武器、装备等(实际上也包含装载运输军用物资的车辆、工具)。 C . “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但各有自己的专项任务:太子太保教武,太子太傅保护其安全。有时也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衔,有衔无职。 D .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国君用孝治理国家,臣民以孝立身理家。传说是孔子所作。
  • 3.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又指宦官。宦官又称内官、内臣等。 B . 昆季,即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季,幼为昆。此外,古代还用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C . “癸丑”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地支和十天干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 .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夺其志”是指父兄等强逼妇女改变守寡的志向,如李密《陈情表》里“舅夺母志”是舅父强逼母亲改变为父亲守寡的志向,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B . “先君”指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也是指死去的父亲,“如丧考妣”是指好像死了父亲一样伤心。 C . 幼而丧父或父母双亡为“孤”,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子为“独”,失去丈夫为“寡”。 D . “夜分”,即夜半,是三更天时候。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鳏,年老无夫或丧夫的人;寡,年老无妻或丧妻的人。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独,年老无子的人。 B . “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亦常被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 . “观”,指宫廷或宗庙门前两旁的高大建筑,也指道教的庙宇。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D . “上元日”,农历正月十五,也称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灯节”。
  •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时南京又称建康,镇江又称京口,开封又称东京,杭州又称临安、钱塘。 B . 中国干支纪年法中的“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C . “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表示拜两次,表达敬意。 D . “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侍郎。
  • 7.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丁父忧”指遭遇父亲去世。 B . “左拾遗”属于古代的谏诤机构。唐代始置左、右拾遗,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等事务。北宋曾改为左、右正言,以后历朝均随设随罢。杜甫就曾担任过“左拾遗”。 C . 棺是古代盛放尸体的盒或柜,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入葬时分“殓”和“窆”两个步骤,“殓”是尸体入棺椁,“窆”是下棺入土。 D . “徭役”是指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制征调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 8.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词语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西周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 B . 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有别于“官学”,孔子以兴办私学著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和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 . 书院是由官府设立的讲学授书研究经传的场所,书院兴盛于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东林书院、鹅湖书院等。 D . 科举制度开始之前,官吏的选拔主要有征辟制和荐举制等。征辟是由朝廷征召社会知名人士出任官职,荐举则是由地方官员向上推荐人才,推荐的名目有孝廉、秀才等。
  • 9.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B .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C . 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如《战国策·秦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D .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有别于翰林院学士,亦称“首揆”。主持内阁大政,虽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权。
  • 10.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居丧,古代人直系尊亲去世后,在家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也称居忧、守丧等。 B . 齐鲁,原来是一个国家的概念,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后来变为地域概念。 C . 公,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从周代到清朝,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 . 刺史,自汉设立,本为监察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名称也有变化。
  • 11. (2020·镇江模拟) 下列诗句与“书画琴棋诗酒茶”等雅事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②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③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④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A . 酒    茶    书    棋 B . 茶  琴  画    棋 C . 茶    棋    画    琴 D . 酒  琴  书    画
  • 12. (2020·淮安模拟) 下面四首唐诗,各描写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②偶来人世值中元 不献元都未日闲。

    ③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④香帐簇成排窈窕 金针穿罢拜婵娟。

    A . ④①②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①③④②
  • 13. (2020·江苏模拟) 下列对联中,全是写泰山的一组是(  )

    ①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②一条界破青山色,万古带疑白练飞

    ③卧龙两表酬三顾,岱岳千寻接九霄

    ④谈经云海花飞雨;说法天都石点头。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0高三下·江苏月考)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 . 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 . 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D . 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 15. (2020·辽源模拟)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语出《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季鹰指晋朝吴地人张翰。《世说新语》记载,他在洛阳做官,西风起即想起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B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语出《师说》。其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 . 初七下九,语出《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D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所著。《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16. (2020·浙江模拟)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指《易》《诗》《书》《礼》《乐》《论语》六种经书 B . 是岁,元和四年也          元和:年号名称,这里用年号纪年 C . 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太史:官职名称,至明清两朝,又称翰林为太史 D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东:黄河以东;河,专指黄河
  • 17. (2020·浙江模拟)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驽马十 , 功在不舍      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B . 句读之不知             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 C .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D . 朝菌不知晦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18. (2021高三下·章丘开学考)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 . 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 . “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 . 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 19. (2021高三下·章丘开学考)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 B . 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C . 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摄”“领”“行”等。 D . 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 20. (2021·塘沽模拟)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 . 中国文化中的“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孟子》《礼记》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而解释经书的著作称为“传”,如《左传》。 C . 出,古代指京官外调,如《张衡传》:中“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名为“出官”,实为被贬谪。 D . 《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形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个独白表现了他极度困惑、痛苦的灵魂搏斗。
  • 21. (2020·浙江模拟)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 留恋处、兰舟催发           兰舟:古代对船的美称。 B . 顷之,持一象至            笏:古时大臣上朝所执的手板。 C . 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星宿名,指斗宿(南斗)、牛宿。 D . 、末、红同上             旦:元杂剧男角色,分为正且、副旦、小旦、老旦等。
二、填空题
  • 22. (2020高三下·双鸭山月考) 2016 年 11月 30 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①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②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③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④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⑤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 23. (2020·渭南模拟) 很多古诗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 (1)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 (2)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 (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 (4)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5. (5)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6)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三、诗歌鉴赏
  • 24. (2020·宜宾模拟) 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②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③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④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⑤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共一丘。

四、综合题
  • 25. (2020·龙江模拟)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请写出以下诗句中涉及的传统节日名称。

    ①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②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③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④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⑥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