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10月...

更新时间:2023-11-13 浏览次数: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角树,紫红的桑葚。”这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生物世界。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 蔬菜 B . 石井栏 C . 皂角树 D . 桑葚
  • 2. 人工智能机器人能与人对话、能送餐、能送快递等等,要判断它是否为生物,下列特征中可作为依据的是( )
    A . 能否繁殖 B . 能否活动 C . 能否说话 D . 能否变形
  • 3. 某学校开展野外研学活动,美好的景色让同学们兴奋不已。下列能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 . 阳光明媚 B . 微风和照 C . 雄鸡报晓 D . 高山流水
  • 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盛开鲜艳的花朵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 呼吸 B . 变异 C . 遗传 D . 繁殖
  • 5. 下列生命现象中,体现了“生物能产生变异”这一特征的是( )
    A . 乌贼在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 B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 天气炎热时,人大量出汗 D . 菊花盛开,有粉色的,也有白色的
  • 6. 我国优秀的科研成果中,属于生物学研究范围的是( )
    A . 神舟十六号 B . 北斗导航卫星 C . 新冠病毒疫苗 D . 超级计算机
  • 7. 科学家常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生命的奥秘。下列研究中,主要应用观察法的是( )
    A . 了解中学生的近视率 B .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形态 C . 清查我国森林资源 D . 探究水中溶氧量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 8. 小晗为了探究温度对菊花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其中①和②分别为( )                                                                                                                                                           

    实验处理

    菊花的数量/株

    光照条件

    温度/℃

    浇水情况

    对照组

    10

    向阳

    20

    适量浇水

    实验组

    10

    适量浇水

    A . 10、向阳 B . 10、遮光 C . 20、向阳 D . 20、遮光
  • 9.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想要调查某森林公园生物的种类,应遵循的一般步骤是( )

    ①设计调查路线    ②做好记录    ③明确调查范围    ④整理和分析资料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①③②
  • 10.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对照实验中可以不设计变量 B . 一组对照实验中可以设计多个变量 C . 低温和低氧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D . 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条件应相同
  • 11. 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小晗观察到这一现象,她认为:蚯蚓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中缺少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作出假设 C . 实施计划 D . 得出结论
  • 12. 小晗家种植的百合叶片出现发黄现象,她的爸爸将发黄的和颜色正常的百合叶片送到检测公司进行检测,其中一组数据对比明显(其余指标正常)如下表。根据检测结果,初步判断百合叶片发黄的原因是( )

    发黄的叶片与颜色正常的百合叶片中铁元素含量(单位:微克/克)

    叶片状况

    发黄的叶片

    颜色正常的叶片

    铁元素的含量

    22.0

    30.3

    A . 缺少光照 B . 缺乏水分 C . 缺少铁元素 D . 环境温度过低
  • 13.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黄河边的一块农田 B . 黄河中的泥沙 C . 黄河中的水 D . 黄河里所有的生物
  • 14. 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在露天环境中栽培,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发黄。这一现象说明影响大蒜叶片颜色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 水分 B . 空气 C . 温度 D . 光照
  • 15. 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右图所示生态瓶,要使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应选择透明的瓶子 B . 瓶中的池水应装满 C . 应放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D . 应放在光照充足的环境
  • 16. 星头啄木鸟以天牛、甲虫等昆虫为食。星头啄木鸟与天牛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
    A . 竞争 B . 寄生 C . 捕食 D . 合作
  • 17. (2022七上·姜堰期中) 下列环境中,空气湿度最大的是(   )
    A . 裸地 B . 草地 C . 灌木丛 D . 森林
  • 18.   2023年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今年的主题是“森林与健康”。秦岭陕西段植被固碳量达到3327克碳/平方米,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了( )
    A .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 生物能适应环境 D . 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
  • 19.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特征,下列特征与低温环境相适应的是( )
    A . 枯叶蝶的叶状翅 B . 海豹厚厚的脂肪层 C . 仙人掌的刺状叶 D . 眼镜蛇的斑纹
  • 20.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水稻、蝗虫、青蛙组成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段时间青蛙的数量大量减少,较长时间内蝗虫数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 持续减少 B . 持续增加 C . 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D . 先减少后增加,然后趋于稳定
  • 21. 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下列对改造后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种)

    植被覆盖率(%)

    主要的植物

    改造前

    20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

    25

    菖蒲、芦苇、睡莲

    A . 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B . 该区域的植物种类增加 C . 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 D . 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 2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草原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 . 沼泽和池塘均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C . 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产生的氧气量最多 D .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最为突出
  • 23. 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生物圈 B . 农田生态系统 C . 湿地生态系统 D . 淡水生态系统
  • 24. 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的是( )

    ①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        ②长江滋润着沿途的农田

    ③狮子鱼生活在太平洋的深处        ④北方白琵鹭迁徙到南方过冬

    A . 仅①② B . 仅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5.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在我国举办。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 . 露天燃烧废旧塑料和橡胶 B .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C . 大量施用农药防治害虫 D . 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35分)
  • 26. 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位于内蒙古的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头之一,为了防风固沙,阿拉善某基金会发起了“一亿棵梭梭”项目,计划在十年间通过种植200万亩荒漠植被,以期恢复历史上的800公里梭梭屏障。

    梭梭是一种独特的沙漠灌木植物,是我国二类濒危植物,平均高达2~3m,有的高达5m,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梭梭的叶呈鳞片状,根系发达,耐干旱,喜沙,耐严寒,有顽强的生命力,是戈壁沙漠最优良的防风固沙植被之一。

    1. (1) 梭梭能够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能环境。梭梭的叶呈鳞片状,根系发达,这说明了生物能环境。
    2. (2) 阿拉善沙漠生态系统中,梭梭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当地牧民饲养的骆驼、羊以梭梭为食,骆驼和羊属于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
    3. (3) 在阿拉善流传着“老鼠吃骆驼”的说法,老鼠啃食梭梭的根部,当老鼠大量增加时,会导致梭梭大量死亡,造成骆驼的食物减少,老鼠与骆驼之间的关系是
  • 27. 荔枝园养鸡是利用多层次空间和生物饵料进行规模化养殖的立体农业生态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荔枝园中的所有生物和构成了荔枝园生态系统。
    2. (2) 在该生态系统中,害虫取食荔枝树的皮、嫩枝和叶,进而造成荔枝减产,而鸡可啄食害虫。请写出荔枝园养鸡防治害虫的食物链:
    3. (3) 荔枝树能为鸡遮风挡雨,提供生活空间。园内食料丰富,鸡可以自由取食,这样既能(填“增加”或“减少”)饲料的投入,又能提高鸡肉的品质。
    4. (4) 鸡粪是一种优质有机肥,需要经过土壤中微生物等的分解作用进行转化。因此,应用鸡粪可减少化肥的投入,同时提高荔枝果实的品质。的分解作用进行转化。
    5. (5) 综上所述,荔枝园养鸡可充分利用光、水、土等资源,是种养结合的文体农业生态模式,更好地促进了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
  • 28. 下图1为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后绘制的部分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上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2. (2) 若X代表图1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对于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X→蛇→猫头鹰”,X可表示
    3. (3) 图2是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4. (4) 正常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 29. 天气炎热时,蟑螂会增多,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影响人的健康。为了治理蟑螂,小晗查阅资料得知,蟑螂喜暖爱潮、喜暗怕光、昼伏夜出。于是,小晗与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蟑螂生活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首先,装置3的设计被老师否定了,原因是该装置违背了对照实验设计中的原则。
    2. (2) 利用装置1探究非生物因素对蟑螂生活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
    3. (3) 小晗利用装置2探究光照对蟑螂生活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图。

      ①实验前,小晗计划用2只蟑螂做实验材料,可老师说这样统计的结果不科学,理由是

      ②经过修改,小哈用10只蟑螂进行实验,并重复实验5次。分析上图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③根据蟑螂的生活习性,消灭蟑螂应该在(填“白天”或“夜晚”)进行,因为这时蟑螂活动的频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