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

更新时间:2023-11-09 浏览次数: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 1. (2020七上·青岛期中) 你知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吗?请你选出下列一组都属于生物的是(   )

    ①珊瑚②珊瑚虫③钟乳石④克隆羊⑤机器人⑥衣藻⑦珍珠⑧新冠病毒

    A . ①②③④ B . ⑤⑥⑦⑧ C . ②④⑥⑧ D . ①③⑤⑦
  • 2. (2022六上·莱西期末) 下面是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 镜头污染——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 B . 对光成功的标志——目镜内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C . 放大物像——目镜和物镜 D .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 3. 如果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选择哪组最为恰当( )
    A . B . C . D .
  • 4. (2015七上·临沭期中)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变化?(  )

    A . B . C . D .
  • 5. (2018六上·杜尔伯特期末) 如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 . 生态瓶中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 . 生态瓶中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 . 生态瓶中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 6. 植物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是: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上层针叶林,顶层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温度 B . 水分 C . 阳光 D . 海拔高度
  • 7. 有些动植物体表的颜色可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如鲫鱼的体色背灰腹白,冬天雷鸟白色的羽毛。这两个例子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 )
    A . 环境影响生物 B . 环境改变生物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生物影响环境
  • 8. (2022六上·莱西期末) 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的培养效果”,实验设计如下。下列对该实验给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组别

    营养液的种类

    营养液数量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 毫升

    25℃

    2 只

    乙组

    牛奶营养液

    300 毫升

    10℃

    2 只

    A . 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B . 草履虫数量改为20 只 C . 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D . 营养液数量统一为500 毫升
  • 9. (2019·威海)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该生态系统所含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式是(    )

    A . 树→虫→鸟 B . 光→树→虫→鸟 C . 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D . 光→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 10.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视野中出现一处颜色较深的部分,为了进一步看清该部分,该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图中①~④为显微镜的结构图,⑤和⑥为该同学观察的两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旋转结构③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 B . 视野⑤的亮度比视野⑥的亮度大,⑤视野范围小 C . 从视野⑤到视野⑥,依次调节的结构是①④②③ D . 从视野⑤到视野⑥,该同学向右下角移动装片
  • 11. 我国是农业古国,诗经中提到“或耘或耕,黍稷嶷嶷”,为农作物除草、施肥;“去其螟滕,及其蟊贼”,为农作物去除害虫;“茶蓼朽止”,将杂草腐烂在田里作为肥料,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A . 秸秆还田是利用微生物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 B . 杂草与农作物是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 . 除虫、除草可以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 . 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很关键
  • 12. 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海湾的浅海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更深处长红藻。影响藻类生存的环境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空气 D . 水分
  • 13. (2017七上·腾冲期末)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
    A . 左下方变亮 B . 左下方变暗 C . 右上方变亮 D . 右上方变暗
  • 14. 到了寒冷冬天,杨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的,叶子不落这说明( )
    A . 杨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 . 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 . 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 . 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 15. (2022七上·青岛期末) 小刚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

    A . ①和③ B . ②和③ C . ①和④ D . ②和④
  • 16.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4种生物在一段时间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丙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C . 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丙 D . 该生态系统中乙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甲和丁的数量减少
  • 17.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图所示是某稻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水稻 B . 图中鸟和青蛙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C .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食物链循环的 D . 水稻→昆虫→细菌和真菌是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18. 如图是科研人员根据一段时间内草原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绘制成的曲线图,晓明同学据图作出下列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 . 图中存在的食物链是:草→鼠→食鼠动物 B . 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C . 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D . 此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可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 19.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 . 图中生理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是② B .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的最多 C . 二氧化碳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D . 图中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甲
  • 20. 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叶形,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的( )

    A . 能够生长和发育 B . 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C .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 . 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1. 在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后,李玲同学制作了菠菜叶的临时切片,并进行了认真观察。图一所示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组成、图二所示为李玲同学操作显微镜的部分过程、图三所示为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以及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图四所示为她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 (1) 李玲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先进行对光,她应转动图一所示结构【3】使对准通光孔。
    2. (2) 李玲在进行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图二中的图是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操作目的是
    3. (3) 李玲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她转动目镜,发现污点也跟着移动,则可判断该污点在图一中的【上,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它取下,用擦拭干净后,放回原处再继续观察;如果在阴雨天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进行观察实验,为获得明亮视野,应调节显微镜的和反光镜。
    4. (4) 图三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用图三中的____。
      A . ①④⑥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③⑥
    5. (5) 李玲为进一步观察图四中的结构【9】,进行了下列一系列的操作,观察的物像由甲变为乙,你认为她进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A.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B.移动装片,将【9】移到视野中央
      C.转动细准焦螺旋
    6. (6) 要将图四中的视野甲中,【9】所示结构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移动。
  • 22. 保护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鼠、蛇等因素统称为
    2. (2) 图1中有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3. (3) 图1中所有的动物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其中鹰和蛇之间存在的关系是,这两种关系分别可以用图2中的(填字母)表示,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4. (4) 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草场退化、荒漠化扩大以及污染加剧。研究发现图1的食物网中,体内积累的重金属铅最多,这是因为
    5. (5) 如果人类过度捕杀鸟和青蛙,就会造成多种生物数量的锐减,甚至使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