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修辞...

更新时间:2023-10-25 浏览次数:2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 . “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 .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2. (2023九上·江油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 .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比喻) C .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拟人) D .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反复、拟人)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项是 ( )
    A .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牌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面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 .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 .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 .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4. 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 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B . 她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C . 她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D . 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 5. (2022九上·汉阴期末) 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D . 闰土的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 6. 下列各句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偶、夸张、互文) B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比喻、夸张) C .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对偶) D .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借代)
  • 7.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对偶、互文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了祖国幅员辽阔,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宽广。) B .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了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快。) C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群山蜿蜒起伏、奋发竞争的态势,显得神采飞扬。) D . 只识弯弓射大雕。(借代,以弯弓射雕代指尚武力而少文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肯定中包含批判的情感。)
  • 8.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夸张) B . 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夸张) C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对偶) D .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反问)
  • 9. (2023九上·仁化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B . 难道同学们不觉得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 C .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曾经嫌弃父母没本事、没眼界,意味着你已经走出了父母的局限。 D . 每次来小陈烧饼店买烧饼的人都特别多,今天的队都要排到天边去了。
  • 10.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B .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 C .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D . 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
  • 11. 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甲】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 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②[栖迟]停留,居留。③[汉文]指汉文帝刘恒。④【吊】凭吊。贾谊曾在此作《吊屈原赋》。

    A . 【甲】诗中诗人因不能做到悠闲地在碧溪上垂钓和乘着小船做白日梦而感叹“行路难”。 B . 【甲】“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使两句诗颇具婉约美。 C . 【乙】诗最后两句,诗人用“怜君”含蓄地透露出“自怜”之意。 D .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首诗都借写眼前古迹而发心中真情,完美地做到了情景交融。
  •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 . 颔联引用典故写归来后的感触,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未能尽忠朝廷的愤懑之感。 C . 尾联中“君”指白居易,它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有与友人共勉之意。 D .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 13. (2022九上·翁源期末) “绿茵场上的魔术师”栏目征稿,下面是四位同学来稿的节选,其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起跳,像一只天鹅舒展到最美的姿态,在接近零度角的狭窄空间里,巴斯滕选择了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凌空射门,皮球越过最佳门将达萨耶夫的双手后急速下坠。这一幕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B . 迪迪经常用“枯叶球”愚弄对方的守门员:他用脚的侧面踢球,球旋转着升空,在空中继续旋转舞蹈,像一片被风吹落的枯叶改变着方向,直到准确地飞入球门内门将最意想不到的位置。 C . 格里夫斯 20 岁前就已打入百球,到他 25 岁时,人们依然没发明出可以躲闪他那闪电般射门的避雷针,与其说他在奔跑,不如说他在爆炸,人们能看到他降落,但是永远也看不到他起飞。 D . 这团橙色火焰前后翻飞,急速向前,又急速撤回。每个人都投入进攻,每个人都参与防守,进退迅捷,令人目眩神迷。脚生双翼、不知疲倦的荷兰人,全攻全守,犹如水银泻地,锐不可当!
二、问答题
  • 14.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 (1) 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    )
    2. (2) 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
  • 15.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1)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2. (2)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3. (3)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4. (4)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5. (5)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
三、语言表达
四、语段阅读
  • 17.         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黄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  )。他们手wǎn(  )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荡(   )然无存       箱箧(   )       wǎn(   )手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 (3) “丰功伟绩”是短语。
    4. (4) 画线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对英法联军的讽刺、谴责。
五、综合题
  • 18.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 (1)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2.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3. (3)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六、诗歌鉴赏
  • 19. 文章前后部分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有很大不同,请分别分析其特点和妙处。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啊,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音:/“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1. (1) 通读全诗,说说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的一句话概括。
    2. (2) 诗中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最终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3. (3) 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选文中运用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各举一例并阐述其妙处。
    4. (4) 本文首尾两节通过相互呼应的“问”与“答”的方式,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 20. (2022九上·兴平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1) 诗歌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 (2) 诗歌颔联表达的感情委婉而深沉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