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

更新时间:2023-10-27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段阅读</strong>&nbsp;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岁月沧桑中,成都涌现出多少位卓绝千古的风流人物,上演过多少出____的传奇!一代代文人学士____地咏歌这片土地的壮丽、丰饶和繁华。成都,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三星堆文化的考掘、金沙遗址的横空出世,渐次掀开了古代蜀国身上神秘面纱,那些精妙绝伦的青铜神像,太阳神鸟金箔,无一不在向世人炫耀着这片土地上____的远古文明,在向世人默默地诉说:中华文明的源头____一处,古老的蜀地也曾经是辉煌的中心。公元三世纪初,这片华夏西南的一隅,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山川物产,凭借其济济人才的智勇忠义,书写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历史。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见证了成都当时独领大唐风骚的繁华。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益”是益州,就是成都。 

     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一座城市, ①  , 就有了底蕴; ②  ③  ④  ⑤ ;有了灵魂,一切都变得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成都的气韵,从锦官城的迷蒙细雨中氤氲,从浣花溪畔的千朵万朵中飘荡,从宽窄巷子的舌尖温情中洋溢,让“诗和远方”成了人们魂萦梦牵的向往。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回肠荡气   不厌其烦   诡谲   不止 B . 回肠九转   不厌其烦   诡诞   不只 C . 回肠九转    不胜其烦    诡谲   不止 D . 回肠荡气    不胜其烦    诡诞    不只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序列。 B . 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在他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 C . 李白是第一位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唐代诗人,在他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序列。 D . 李白是第一位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
    3. (3) 依次填入文中标号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有了文化 ②有了底蕴 ③就有了历史 ④有了历史 ⑤就有了灵魂 B . ①有了历史 ②有了底蕴 ③就有了文化 ④有了文化 ⑤就有了灵魂 C . ①有了历史 ②有了文化 ③就有了生机 ④有了辉煌 ⑤就有了繁华 D . ①有了文化 ②有了历史 ③就有了灵魂 ④有了生机 ⑤就有了繁华
    4. (4) 与文中加点词相关的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除称“华夏”外,还有许多别称,如“海内”“神州”“赤县”等。 B . 盛唐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代表作有近体诗《蜀道难》。 C . 古时天下分为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D . 杜甫曾漫游各地,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 2.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是描写成都的著名诗句,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其对应的城市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九江 B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杭州 C .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南京 D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扬州
  • 3. (2022高三上·天津月考)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复.众人之所过(弥补)

      悟.言一室之内(同“晤”,面对)      强公室,杜.私门(堵塞)

    B . 审.容膝之易安(深知)              空以身膏.草野(滋润)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    辟.邪说,难壬人(批驳)

    C . 迨.诸父异爨(等到)                  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河海不择.细流(同“释”,舍弃)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D . 莫不殷.忧而道著(深)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统治)

      盖.亦反其本矣(同“何”,为什么)    门衰祚.薄(福分)

  • 4.  下列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皆出于此乎 日月忽不淹兮 则与吾业者亦有类乎 B . 毋吾也 木欣欣向荣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 . 吾属今之虏矣 齐彭殇妄作 数十年,竟秦所灭 D . 长余佩陆离 杳不知其所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
  • 5. (2022高三上·天津月考) 下列选项中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A . 石之铿然有声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          客有吹洞箫者 B . 句读之不知        古之人不余欺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 不拘于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D . 见犯乃死         信而见疑                冀君实或见恕也
二、文言文阅读</strong>&nbsp;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 , 恣臆谈谑,了无忌惮。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死。张阳和力解,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议者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方:以之为准则 B . 令童仆续纸丈余进  阴:暗中 C . 下狱死 论:批决,定罪 D . 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 数奇:命运不好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文长既已不得志有司 外欺张仪 B . 如寡妇夜哭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 C . 苦之 不赂者赂者丧 D . 张阳和力解,得出 羝乳得归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B .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C .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D .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4. (4)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 

       ①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②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③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④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⑤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⑥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A . ①②③ B . ②⑤⑥ C . ③④⑤ D . ②④⑥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文长文章自成风格,却不合流俗。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也愤怒地抨击,所以他的名声没有传出越地以外。 B . 徐文长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花鸟画美妙飘逸而富有情趣。 C . 到晚年,徐文长的狂疾更加厉害。有一次他竟拿起斧头砍人,所幸没有砍死,但他自己最终因为不合于时,不得伸展抱负,心怀怨愤而死。 D . 作者在文中描述了徐文长杰出的才能、不羁的个性、坎坷的遭遇,表露出作者对徐渭才气性情的钦佩激赏和对其遭际境遇的怜悯同情。
    6. (6)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 

       ②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7. (7) 徐文长诗歌特点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7.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 , 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华灯纵博”三句追忆往事,发表感慨。前两句重现了当年词人与同僚纵情博弈、策马射猎的场景。 B . “酒徒”两句中,一个“独”字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词人的潇洒豁达跃然纸上。 C . “占断”一句,极烟水迷离之致,尽逍遥容与之意,诗情画意,境界全出,充分体现了词人用笔蕴蓄的特点。 D . 词中“谁记”、“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 (2) 上阕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诗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 (3) 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两句的妙处。 
  • 8. (2022高三上·天津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的部分。
    1. (1) 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内在依据,“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所以他说“”(《论语·颜渊》),二者是紧密结合的。同时,他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2. (2) 携来百侣曾游,。(《沁园春·长沙》)
    3. (3)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4. (4) 寄 蜉 蝣 于 天 地 ,。(《 赤 壁 赋 》)
    5. (5) 故 木 受 绳 则 直 ,。(《 劝 学 》)
三、现代文阅读</strong>&nbsp;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路亭 

     柯灵 

     ①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 , 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②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 

     ③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 , 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 

     ④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 

     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 , 容他们且驻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 

     ⑥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崖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 , 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夹背 , 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蔼蔼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 

     ⑦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 

     山色湖光,四时佳兴。 

     早南晚北,廿里官塘。 

     ⑧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少安毋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 

     ⑨“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 

    1. (1) 下列选项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僻远(bǐ) 行人如(jì) 坐(qì) B . 一掬清泉 排迎人(tà) 落(zháo) C . 天崖沦落 冬避风(shuò) 高(jù) D . 汗流背(jiā) 盘(huán) 道(bù)
    2. (2)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开头使用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自然,能够引发读者对城市找不到栖息之所的感受的共鸣。 B . 文章对“路亭”描写,有写实性的白描速写,也有寄托于想象性的景象叠现,两者的相互映衬,绘就了极富诗情画意的浪漫风貌。 C . 作者引用“民亦劳止,汔可小休”表现对现代都市中难寻休息之处的行人的关爱和同情。 D . 文章引用过渡亭亭柱上的两副对联,揭示路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彰显过渡亭建得“特别讲究”。 E . 本文恰当地使用口语、俗语,又化用古语,用词华丽精美,风格绚丽飘逸。
    3. (3) 从全文看,本文开头叙写“通都大邑,行路更难”有哪些作用? 
    4. (4) 作者认为“路亭”具有怎样的“风貌和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5. (5) 文末说“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结合全文探究内涵。 
四、整本书阅读</strong>&nbsp;
  • 10.  班里组织“小说人物谈”专题讨论会。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他(她)的认识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100字左右) 
五、语言文字运用</strong>&nbsp;
  • 11. (2022高三上·天津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杨绛:“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易经·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意思是君子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谄媚,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交往不轻慢。

    平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

    作为当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