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16</strong>小题,共<strong>48.0</strong>分)
  • 1.  根据甲骨文、金文等资料,商王朝的官职可分为最高政务、一般政务、宗教文化、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族尹”。这说明商朝(  )
    A . 国家管理体制已初具规模 B . 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
    C . 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 . 官职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
  • 2.  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                                                                                                                      

    时期

    概况

    西周

    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

    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申当,四曰喜为辔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

    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 . 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 B . 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 . 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 D . 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 3.  汉代在西南边郡的广汉北部、蜀郡北部、益州西部、牂牁南部、犍为南部等地设立部都尉进行统辖,实行军事领护制,守卫边疆,管理地方各类族群,他们的辖区绝大多数后来演变成了郡或比郡属国。部都尉的设置表明汉代(  )
    A . 在西南地区强制设立郡县 B . 重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 . 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D . 西南地区开始归属中央管辖
  • 4. (2017高三下·日照模拟) 西晋末年,匈奴单于刘渊自称汉朝刘姓子孙,以复汉为名,建立汉政权,同时,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三祖五宗(西汉、东汉、蜀汉8位皇帝)神主而祭之。对刘渊尊汉的合理解释是(    )

    A . 反映了汉朝在历史上影响巨大 B . 表明刘渊企图统治全国的野心 C . 尊汉的目的在于获取政治资本 D . 刘渊提倡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 5. (2022高二上·余干月考) 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   )
    A . 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 B . 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C . 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 D . 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
  • 6.  民国考试院成立之初,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要求将考试院设计成类似孔庙布局,他还师法明清的考官和皇帝,亲笔写榜,以示隆重。当国民政府拟定文官礼服时,戴季陶力争不以中山装为礼服,而以蓝袍黑马褂为礼服,获得通过。据此可知,民国考试院的设立(  )
    A . 具有党治和君治的色彩 B . 使官员的选拔与任用脱节
    C . 未摆脱传统制度的案臼 D . 体现公开公正、严格考核
  • 7.  1946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
    A . 建立边区苏维埃政权 B . 落实重庆和谈的民主建国要求
    C . 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 D . 团结民主力量以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 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国际体系的态度是某种“拒绝”或“观察”;改革开放后变为“加入”或“适应”;现在变成“争取更大的发言权、承担更多的义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
    A . 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 B . 中国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导者
    C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以贯之 D . 国际形势变化决定了对外态度变化
  • 9.  阅读下面“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的GDP增速对比”图可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增速逐渐高于全国GDP增速。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政府(  )
    A . 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基本政策 B . 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
    C . 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D . 坚持和完善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0. (2022高二上·任丘月考)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
    A . 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 B . 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 . 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 D . 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 11.  雅典实行公开审核制度,鼓励民告官。每位官员经手的账目皆须接受由公众抽签产生的10位会计的核查:离任官员向陪审法庭提交账目后的3日内,由各地域部落抽签产生的10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众对离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这一制度(  )
    A .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良好运行 B . 损害了公务人员的正当权益
    C . 杜绝了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 D . 保障了地域之间的利益平衡页面
  • 12.  吉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变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
    A .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 .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 . “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 . “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 13.  赫尔德是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倡导关注德国民歌,认为民歌之于德语,德语之于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文学之于德国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种关注的转移中,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而不是黑森人或图林根人或达姆斯塔特人”。材料表明(  )
    A . 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
    C . 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 D . 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
  • 14. (2019·天津) “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 . 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 . 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 . 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 . 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 15.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延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由此可知(  )
    A . 近代民族主义思湖源自启蒙运动 B . 推酬君主的革命都属于民族革命
    C . 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 D . 暴力是形成民族国家的必经之路
  • 16. (2022高二上·宁波期中) 美国疫情严重,但没有官员因此被追责。其原因在于,在选举民主制下,对高级别政务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但选举周期过长;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也无需负责。材料意在说明(    )
    A . 美国的政治制度尚未稳定和成熟 B . 政党分肥制使政府行政效率日益低下 C . 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D . 西方缺乏对政府官员的监察问责机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4</strong>小题,共<strong>52.0</strong>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 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都有规模不等的集市分布,罗马商人的足迹也遍布四方,此时的罗马社会上借贷、抵押、动产与不动产的买卖已广为流行,公民与非公民间因经济往来而出现纷争不断,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和调整。罗马统治阶级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选择“武 カ十法治”,这就需要罗马法学家们从事理论活动,著书立说,开展法学研究,并且借鉴古东方和古希腊的法律成果,形成自己的法律成果及体系。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材料二:在 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被称为近代宪法。资产阶级国家强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其次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并且依法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 
    ——摘编自许兵《试论近代宪法的基本功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发达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主要功能。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法国是西方阵营中追随美国比较积极的一员。随着冷战发展,美国人在北约中以发号施令者自居,这让崇尚“均势”的欧洲国家甚感不悦。 1959年1月,戴高乐政府提倡实行维护国家主权、民族权益的独立自主方针,提出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中法建交联合公报》,西方有媒体将之称为“外交核爆炸”。在记者招待会上,戴高乐自信地宣布:“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是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某些国家政府迟早会效仿法国。在这种局面下,美国总统约翰逊于1966年7月宣布实行“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 
    ——摘编自张伟《中法建交震动西方》
    材料二: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表示,“我的政策继承了戴高乐将军的政策”。1997年中法两国决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承诺要“加强多极化”,认为双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事务负有特殊责任”。2013年4月,中法两国发表《中法联合新闻公报》,强调“中法关系至关重要,是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国家间和平共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中法将在国际秩序方面共同探讨多极化进程、多样化发展,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改革,并就各自关切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磋商。 
    ——摘编自王毅《对构建中法新型大国关系的几点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60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法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孙中山在考察英国等欧美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后曾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古最好的制度”。
    ——孙中山:《五权宪法》(发表于1921年)
    提取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