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一轮复习9月第3周周练试...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默写题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琵琶女年少时就技艺超群、容貌出众的两句是“”。
    3. (3) 古典诗词中,作者常借“月”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其作品具有“言外之意”的美学旨趣,如“”。
二、语言表达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写道:“如果一名散文作家对于他写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他也许会省略他懂的东西,而读者还是会对那些东西有强烈的感觉的,仿佛作家已经点明了一样,如果他是非常真实地写作的话。冰山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老人与海》简洁而含蓄的文体风格、单一的结构及省略而直白的人物塑造方式,典型地体现出“冰山原则”。《老人与海》这部不朽作品不仅是他留给世人的,而且其创作中运用的“冰山原则”在世界文学中更是创造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小说中无论是景物的描写、人物动作还是人物语言都是简而概之。如“鲨鱼莽莽撞撞地一下子冲过来,划破了蓝色的水面,豁然出现在太阳底下。”这段描写并没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来渲染,但鲨鱼的迅猛及当时紧张的局势却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读者脑海里,使人有①____之感。另外,运用了直白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老渔夫在经历了海上②____的生死较量后,对小男孩说的是“它们把我打败了”“它们真的打败了我”。他内心丰富多变的感情变化实际上全部隐藏在这几句简单的话语之中。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海明威及其“冰山原则”所创造的价值和产生的影响都是③____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框的部分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3.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近日召开的联合国安理会高级别会议上,中方深刻阐明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这一主张切中肯綮,为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提供了良方。 B . 只要发现蛛丝马迹,就要缘木求鱼,做到一网打尽,坚决不能在抓住一只“大鱼”的时候,还留下几块“腐肉”祸害一方。 C . 给学生减负当然存在种种困难,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畏葸不前,关键是学校、家长和培训机构等各方都要办好自己的事,久久为功,必有收获。 D . 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了河南的文化底气,也提供了可以容纳各类文化进行创新尝试的土壤。水下洛神、龙门金刚,这些不落窠臼的文化创新尝试才得以实现。
  • 4. 下面选项中,修辞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麦粒的香味和栀子花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收割了。(该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麦香“婉约而不张狂”,是将麦粒香味拟人化,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突出了麦香的淡雅。) B . 那年冬天,我去贝加尔湖旅游,零下四十度,呼出的气瞬间凝成一团白雾,湖畔只有冷风,只我一人。(该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瞬间”将寒冷的程度加以突出强调,表达了对贝加尔湖天气的抱怨。) C . 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该句借代和反问连用,“披铠甲”借指“上战场”,将“我”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一腔热血加以强调,增强了英雄气概的感染力。) D . 书对我而言,是世俗烦扰中的一枚盾牌,替我抵御人生困惑的侵袭。(该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书”比作“抵御人生困惑的盾牌”,生动地表达了书给我人生困惑以指导和启发的阅读意义。)
  • 5. 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离骚》,屈原创作的诗篇,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该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 B . 天汉元年,天汉是汉武帝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中国历史上最初的年号为建元。 C . 山东豪俊,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太行山以东,《过秦论》一文中代指东方诸国。 D .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 6. (2023高一下·宁德期末)  下列各组中文言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 . 赵尝五战于秦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B . 终必不蒙见察 吾属今为之虏矣 C . 是乃仁术也 视为止,行为迟 D . 夫晋,何厌之有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孟子在其“仁政”思想中提倡“民贵”“民本”,这体现了孟子的仁爱精神。“为仁由己”“推己及人”“扩而充之”,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未尝不可,但是欲“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借此来要求当时的统治者成为“圣君明主”,并“施仁政于民”,显然是期望值过高,无异于缘木求鱼。况且,他的“民本、民贵、君轻”之说也有本末倒置之嫌。①____,何以终其一生,周游列国,游说君王,而不似墨子游走于臣民之间呢?听其言,观其行,庶几近之矣。纵观中国历史,“暴君、昏君”史不绝书,②____。孔孟之道对于统治者的“性善”寄予厚望,而对其“兽性”却过于低估;殊不知,没有约束的制度或权利必然导致专制与滥用。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以假想统治者“性善”为基础的,中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③____,而“奸者、庸者”在位却是史不绝书的;这种所谓的“贤者、能者”在位的官僚等级制度思想只不过是乌托邦式的。因此,无论是“素王”(素王是孔子的众多称呼中的一个)还是“亚圣”,只能被历代帝王,尤其是那些“圣君明主”供奉在寺庙里吃“冷猪肉”了。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简述第2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 8. 请以“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为主题,在下列成语中任选三个组成一组,模仿画线的句子,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

    要求:⑴符合首句的观点;⑵句式基本一致。

    成语:锲而不舍;见义勇为;精益求精;雪中送炭;别出心裁;夜以继日;筚路蓝缕;古道热肠

    成语深植于中华文化,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博大的风景,那么成语就是它的缩微景观。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言传身教”,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是丰富深邃的教育智慧,它体现的爱生育人的教育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教育文化的精神财富。

  • 9. 请将下面的语段整合成一个长句,不得改变原意,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赤壁二赋帖》为元代文人赵孟頫于1301年创作的书法作品。“赤壁二赋”指苏轼被贬黄州时创作的名篇《赤壁赋》《后赤壁赋》。赵孟頫所书之《赤壁二赋帖》为行书长卷。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

三、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注】横色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玉梯:楼梯的美称。

    1. (1) 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开头“楼上黄昏”四字点明了时间、地点,“欲望休”三字则惟妙惟肖地描摹出了女子的行动,这既让我们看到了女子的姿态,也透露了她的神情。 B . 三、四句写了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的景物: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和花蕾缄结不开的丁香,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 C . 本诗以景托情,从对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钩月、芭蕉、丁香等景物的描写中,衬托出她失望、愁苦以及满怀希望的情感。 D . 本诗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优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2. (2)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的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至惠州时暂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而得名。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朝》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言春暮人愁。 B .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飘落翻飞、柳絮随风滚动的画面。 C .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本词更富有感染力。 D .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词作。
    2. (2) 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作者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
四、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任选一题写作。

    ⑴先秦诸子百家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至理箴言,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泽被后世。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辨析或阐释。如儒家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致知在格物”,道家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墨家的……

    请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⑵黑塞说过,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

    体育如此,修养如此,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亦如此……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五、基础知识
  •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个国家的公民能否真正做到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B .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C . 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的讲述“悬崖村”脱贫攻坚故事的民族舞剧《太凉山的同响》,在锦城艺术宫正式公演。 D . 虽然毛泽东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千锤百炼的巨人,但从来没有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情感,最让他揪心动容的是百姓的苦乐悲欢。
  • 14. 下列各选项中,加粗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C . 致知在格物 D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15.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 必浚其泉源 B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 . 得佳者笼养之 D . 择善而从之
  • 16. 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其他几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B .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C .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 D .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 17. (2022高二下·贵州会考)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___________,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①当中是穿堂 ②两边是抄手游廊 ③转过插屏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①③ D . ②③①
六、现代文阅读
  •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巨翅老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

    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许多多的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一片杂有臭贝壳的烂泥塘。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的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地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一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两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但却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两人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雷雨把他打落在地上了。”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门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周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

    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之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分钱。地球上最不幸的病人来这里求医: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心跳,其数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声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在这场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

    这位天使唯一超人的美德好像是耐心。母鸡们在他的翅膀里啄来啄去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去碰触自己的残缺之处,缺乏同情心的人向他投掷石头想让他站起来,以便看看他的全身。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表示愤怒。他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大风简直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于是贝拉约的院子又恢复了阴雨连绵、螃蟹满地时的孤寂。

    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贝拉约还在市镇附近建了一个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瘟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翅膀光秃秃的,几乎连根毛管都没剩下。这位苍老的天使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一阵风从阳台窗子外刮进屋来,她以为是海风,若无其事地朝外边探视一下,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地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似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贝拉约夫妇收留巨翅老人后的一系列举动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善意。 B . 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吸引了一大批麻木、无所事事的人前来围观。 C . 随着时间的推移,巨翅老人和蜘蛛女孩给贝拉约夫妇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D . 埃丽森达切完洋葱,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消失,她的内心忽然变得轻松了。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对贝拉约家院落前后不同环境的描写,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说明人可以凭借聪明才智改变生存环境。 B . “蠕动”“呻吟”“挣扎”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有别于大家惯常想象的天使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荒诞色彩。 C . 作者采用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写巨翅老人面对戏耍者攻击时的无动于衷,凸显了巨翅老人隐忍、坚强的品格。 D . 巨翅老人蛰伏数年最终展翅飞翔,一反前文落魄潦倒的形象,两相对比,更能凸显文章蓬勃、昂扬的感情基调。
    3. (3) 马尔克斯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提及,“《百年孤独》等作品混糅着魔幻与现实”。请简要分析本文中“魔幻”与“现实”各体现在哪些地方,二者又有怎样的关系。
    4. (4) 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完全客观地陈述。零度写作不是抽空作者的感情,而是不让作者的感情影响读者。请从写作手法上,简要分析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
七、改错题
  • 19.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