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48分)
  • 1. (2023高三上·宜丰开学考)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 )
    A . 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源动力 B . 对航海家的作用认识不足 C . 准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D . 忽视了客观条件的重要性
  • 2. 15世纪前,欧洲人仅把棉纺织品用作装饰品、桌布等。从16世纪开始,印度实用、舒适、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到欧洲。到17世纪中期,印度莫卧儿帝国控制了全世界1/4的棉纺织品贸易,每年税收达到1亿两白银。这可以用来佐证(  )
    A . 海路贸易得到蓬勃发展 B . 印度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C . 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D . 欧洲产生价格革命的根源
  • 3. (2022·河西二模) 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得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材料意在强调(   )
    A . 近代科学体系已经建立 B . 科学在与神学的斗争中前进 C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足 D . 天主教会的权威仍旧占主导
  • 4. (2022·济宁一模)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善于用数学推理来解释宇宙的状况,他认为学者对其探讨的问题应先持全面性的怀疑,然后从事物的本质本性去推断真理真相。其观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 否定神学世界观 B . 强调人性尊严 C . 尊重知识的力量 D . 彰显理性精神
  • 5. (2023·淮南模拟)  16至17世纪,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他们将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卓著的战功视作他们身份的标志,十分注重竞技体育运动,这种风气也逐渐影响了广大平民。较多的法国人已经意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带给他们愉悦,而且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材料说明,此时的法国( )
    A . 社会风气逐步摆脱宗教影响 B . 社会等级界限正在日益消除 C . 启蒙思想推动了体育的发展 D . 新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观
  • 6. 1846年以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丈夫坚决反对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对外政策,逼迫帕默斯顿辞职。她在位后期,转向保守党并同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结为至交,积极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这表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 (  )
    A . 内阁地位得到巩固 B . 国王仍有较大影响 C . 政体发生明显变化 D . 国王权力得到加强
  • 7.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据此可知(   )
    A .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 B . 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C .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 D . 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
  • 8. (2022高三上·稷山开学考) 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 )
    A . 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 B . 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 C . 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 D .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 9.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吃惊地发现,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区里,每到星期天就有3 000多个工人集体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这是很震撼的场景。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出(   )
    A . 工人意识到自身困境的根源 B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C . 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理论指导 D . 工人阶级渴望建立自己的政党
  • 10. 下图漫画由(美)托马斯·纳斯特创作于1881年。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BLOOD.RED.SEA)漫画中间写着“痛苦的湖”(BITTER LAKE),远处的“狮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该漫画意在表明 (  )

    A . 整个非洲被欧洲殖民者瓜分殆尽 B . 美国利用武力干涉非洲国家事务 C . 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 D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11. 独立前,北美有13个英属殖民地,独立后,北美英属殖民地组成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中南美洲的西属殖民地只有4个总督区,独立后却分立出十几个独立的国家。上述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两地(  )
    A . 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差距明显 B . 殖民地反抗方式迥异 C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 D . 移民人口数量的不同
  • 12. (2022·海淀二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以及“战斗,不要乞求”和“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等主张,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一战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控制 B . 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 C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展开 D . 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受十月革命影响
  • 13. (2023高一下·朝阳月考)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应用到“人类社会”,将“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视为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的最高解释原则。十九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洲盛行,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解释( )
    A . 生物进化发展的规律性 B . 自由平等思想的普世性 C . 世界联系加强的必然性 D . 欧洲对外扩张的合法性
  • 14. (2022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暴发,随美军进入欧洲。随着战事和全球经贸往来,流感传播到了很多欧洲国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由于战争双方封锁信息,只有西班牙有大量报道,所以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致命病毒使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暴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表明(   )
    A . 瘟疫的命名有明显政治目的 B . 全球化促使了瘟疫发生 C . 一战和全球化加速瘟疫传播 D . 一战的结束具有偶然性
  • 15. (2022高三上·大庆期中)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农业集体化以后,集体农庄(包括农民)与国家之间形成实行义务交售制的经济关系。义务交售制采用买卖的形式,但农副业产品不是商品,而是被征购的劳动产品,实际上是“贡税”。该做法(   )
    A . 优化了国民经济的格局 B . 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 C . 提高了农业的经济地位 D . 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 16. (2022高三上·夏津月考)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 . 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B . 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 . 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 . 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殖民侵略与工业文明

    材料一

    图7 图8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前,如果想征服热带非洲和亚洲,无论从生命还是资源的耗费来说,都无疑是巨大的。在持续了四百年的奴隶贸易时期,西非曾被人们称作“白人的坟墓”。19世纪60年代,海底电缆铺设成功,电报机为统治遥远的殖民帝国提供了很大帮助。蒸汽机船,无论是远洋船还是内河船,都大幅削减了通信和交通成本,在帮助欧洲人渗透至亚非内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膛装填的来福枪已经十分常见,不久之后,连发枪和机关枪也加入了它的行列。很多场与非洲和亚洲人的战斗简直就是屠杀。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799—1900)》

    材料三  在政治上,非洲各国原有的部落组织、酋长制度陷于崩溃边缘,从欧洲引进了西方的司法和管理体制。在经济上,非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欧洲商品的输入破坏了原有的经济形态,形成了经济畸形发展的单一制或矿产制。在欧洲人和非洲人开办的工厂和企业里,出现了一批雇佣工人。在文化上,宗主国的语言成为殖民地的官方语言,形成了所谓英语国家、法语国家。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 (1) 列表比较欧洲殖民国家早期入侵非洲与19世纪中期以后侵略非洲活动的不同。(要求:至少找到两个比较项并列表比较,表格设计合理,角度清晰,内容准确,表达精炼。)
    2. (2) 谈谈你对工业文明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以《18世纪的欧洲——扩张的时代》为题,研究欧洲百年的整体特征,试图从全局的视角理解社会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目录如右:

    18世纪的欧洲——扩张的时代

    (一) 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启蒙运动高潮的来临

    (二)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

    (三) 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工业革命的发生与扩展

    (四) 海外殖民扩张:英法殖民活动

    根据材料,简述本小组的研究思路。

    请参照上述研究思路,任选中外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世纪,另拟标题,设计目录,并简要阐释设计理由。(要求:标题明确,设计合理,阐释充分,逻辑严密)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而传染病的传播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即使有时会发生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足供应。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新医药科学的应用,例如接种疫苗、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等措施使得西北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从1800年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使工人离开人口稠密的农业地区进入新的工厂中心。欧洲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南部和东部等地向德国、法国,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工业中心输送了几十万移民。在19世纪末,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移民者也如潮水般涌入了有更广阔前景的拉丁美洲国家。19世纪早期,在英国的领导下,从非洲贩运奴隶的贸易废止了,只是向中东贩运奴隶的现象还留下一些残余。人道主义关怀和工业化工厂有效组织自由工人进行生产的新能力都推进了奴隶制度的废除。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著《全球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以后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工业化进程对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为应与西方社会和平相处,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削弱对手、壮大自己,并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政策。而后斯大林废除新经济政策,采用高速度工业化、全盘农业集体化,以便使苏联在最短时间内建成社会主义。但由于计划经济下的多种政策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变动和激荡,这种政治体制在斯大林逝世后几十年中都未得到根本改变。此外,斯大林与美英两国大搞“实力外交”,并试图通过经互会等组织控制东欧国家,严重违背了列宁的国际主义原则。到了赫鲁晓夫时期,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领域的建设,扩大了集体农庄和自营农场的的自主权,试图以经济杠杆带动生产发展。但由于大规模垦荒、与美军搞军备竞赛,使苏联进一步陷入危机。直至戈尔巴乔夫,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失败后,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

    材料二 由于俄罗斯旧版历史教科书出现了“去苏联化”“去苏共化”等对历史事件的诋毁性解读,成为各种势力煽动反俄情绪、鼓动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工具。因此包括广大民众在内的阶层提出“重新审视苏联历史”这个命题,在2004年4月的民意调查中发现,对列宁的正面评价在民众中仍然超过55%以上,对工业化也产生了新的评价。为了治理历史教科书乱象,普京继前两次任内干预历史教科书,在第三次任职时提出编写统一历史教科书问题,其中包括2003年取消“抹黑”历史的教科书、2009年成立直属总统的“反击篡改历史行为的委员会”。有俄罗斯学者指出,俄罗斯应进一步在欧亚经济联盟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历史教育空间,强化这些国家间历史与文化联系。

    ——摘编自吴恩远《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的反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社会发展道路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罗斯由“去苏联化”到理性看待苏联历史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