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联考试...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11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课内基础知识(18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惕(chù)    户(yǒu)    大(hù)    功亏一(kuì) B . (jīn)    然(xiāo)    埴(shān)    风乎舞(yú) C . 涔涔(céng)    窿(kū)    (dì)听    然(kuì) D . 栏(zhà)    杜(zuàn)    惊(chà)    怪(dàn)
  • 2. 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无求饱  ②见思齐焉  ③在明德  ④芷阳间行  ⑤项伯杀人,臣

    ⑥不难得之货  ⑦后人哀之而不之  ⑧其不能自举也  ⑨故人以利其身

    A . ①④⑨/②⑧/③/⑤/⑥⑦ B . ①④/②⑧/③⑤/⑥⑦/⑨ C . ①④⑤/②⑧/③/⑥⑦/⑨ D . ①⑨/②⑥⑧/③/④/⑤⑦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己复礼  终者盖寡 B . 使烛之武见秦君  火之始然 C . 欲治国者 吾还也 D . 后能得 物格后知至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②譬如平地  ③复众人之所过  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⑤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⑥强行者有志  ⑦至于颠覆 , 理固宜然  ⑧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⑨可怜焦土

    A . ①⑤⑥⑧⑨ B . ③④⑥⑦⑨ C . ①④⑥⑧⑨ D . ②④⑦⑧⑨
  • 5. 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②虽董之以严刑 ③洎牧以谗诛 ④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⑤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⑥大王来何操 ⑦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⑧加之以师旅

    ⑨当察乱何自起

    A . ①③/②④/⑤⑦/⑧/⑥⑨ B . ①③/②⑧/④⑦/⑤/⑥⑨ C . ①⑥/②/③④⑦/⑤/⑧/⑨ D . ①⑥/②③/④⑦/⑤/⑧/⑨
  • 6. 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 “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又指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小人喻于利”中的“小人”指的是后者。 C . 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D . 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周代将诸侯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将其封地称作“家”。
二、课内外阅读(60分)
  • 7. 《红楼梦》专题阅读
    1. (1)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如海的女儿黛玉读书。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母家荣国府帮助。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B . 黛玉因将袭人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情思。黛玉于是把那些残花瓣拿去掩埋,不由自主地感花伤己,随口念了几句诗,宝玉听到后痛苦不堪。 C . 宝玉与金钏儿说悄悄话被王夫人听见,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羞愤投井自杀,贾环向贾政诬告此系宝玉逼奸不遂引起。同时,宝玉又因留恋戏子蒋玉菡被告了状。二罪并罚,宝玉因此挨打。 D . 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英莲伤了人命,被告至应天府。刚到任的贾雨村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张“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人。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胡乱判了此案。最后薛蟠夺走英莲,又逍遥法外。
    2. (2)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单表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那底下凡执事人等,闻得是贵妃作好事,贾母亲去拈香,正是初一日乃月之首日,况是端阳节间,因此凡动用的什物,一色都是齐全的,不同往日。少时,贾母等出来。贾母坐一乘八人大轿,李氏、凤姐儿、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然后贾母的丫头鸳鸯、鹦鹉、琥珀、珍珠,林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春纤,宝钗的丫头莺儿、文杏,迎春的丫头司棋、绣枯,探春的丫头待书、翠墨,惜春的丫头入画、彩屏,薛姨妈的丫头同喜、同贵,外带着香菱、香菱的丫头臻儿,李氏的丫头素云、碧月,凤姐儿的丫头平儿、丰儿、小红,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一共又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这个说“我不同你在一处”,那个说“你压了我们奶奶的包袱”,那边车上又说“蹭了我的花儿”,这边又说“碰折了我的扇子”,咕咕呱呱,说笑不绝。周瑞家的走来过去的说道:“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笑话。”说了两遍,方觉好了。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早已到了清虚观了。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有删改)

      以上这段文字是贾母到清虚观祈福出发时的场面描写,《红楼梦》中的场面描写往往富有深意,你认为上面文字中有何深意?请结合文本简析。

    3. (3) 作为“贾府四春”之一,探春是姨娘所出,身份并不高贵,但她通达事理、机敏过人,成为大观园群芳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后世读者喜爱。《红楼梦》第五十五、五十六回通过描写探春协理大观园,展现了她的过人才干。第五十五回为《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有研究者说探春“表面上不动声色,谈话却比王熙凤更有机锋”,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第五十五回的内容说说你的思考。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开年以来,ChatGPT当仁不让成为网络上最火热的词语。这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被大面积讨论,但是这一次对ChatGPT的讨论,却明显带着更强的忧思;ChatGPT的能力进入了新闻、出版、写作、教育等领域,离大众生活与工作如此接近,以至于让人有了一种恐惧,人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随着ChatGPT使用者猛增,乐观派认为这只是一款辅助性软件,在处理文字、代码等工作中能替代一些基础性劳动,且更加规范优化,但在稍微精细的文献需求、意见咨询等方面还远未成熟;悲观派认为人类大量的文书工作恐怕都会遭遇威胁,而ChatGPT的成长速度惊人,恐怕很快会替代人完成更多的知识和文化生产。人文艺术这一代表着人类文明精粹的独特领域,似乎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专属圣地。

    技术进步带来艺术领域的忧虑,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是在每一次飞跃性的技术变革诞生时,都不免出现。1839年,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在第一次看到照片时宣称:“从今天起,绘画已经死亡!”但从实际来看,照相术的出现将画家从模仿和还原客观事物的目标中解放出来,从此绘画进入了新纪元,印象派、表现主义、野兽派、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大大拓展了绘画的审美边界,且对整个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广大的影响。技术占领了一块领土,艺术便会由此开拓新的大陆。因此,技术和艺术并不是二元对立关系。

    但要看到,大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发展,也许会给某些行业带来暂时性的冲击,也许会对个体的职业生涯带来挑战。就如同工业时代诞生的多种机械化,从长远来看催生了新的行业、新的工作,但是对当时的工人而言,还是面临着个人谋生技能被取代的“技术性失业”境遇。ChatGPT对于人类社会的改变到底会到何种境地,对包括文化艺术领域在内的多行业的冲击到底会有多么剧烈,现在没有人可以充当准确的预言家。现代社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为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行业转型震荡进行减震和提供缓冲,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心的恐慌,迎接技术的曙光。

    (摘编自杨慧《从ChatGPT说起:技术革新与艺术忧虑》)

    材料二:

    ChatGPT背后拥有极为庞大的语料数据库,具有重组各种数据的强大能力。如让ChatGPT起草一份学术会议开幕式的致辞。拿到稿子后,觉得稿子太短,ChatGPT立即添上数百字;要求增加一些理论深度,ChatGPT迅速补上一堆相关的概念术语。当然,ChatGPT的能力并非局限于狭隘的语言表述,而是可以从事许多延展出来的工作。

    显然,ChatGPT可胜任通常的文学生产,建设日常的文学环境,就像为一个公共大厅增添椅子或者为一个寓所增添冰箱。但ChatGPT能否跨过第二道门槛写出一流的好文学?情节、人物、叙述语言、历史背景……文学涉及的因素太多了,很难找到一个公约数作为普遍的标准,但一流的好文学必定是创新的文学。

    于是,我们可以从事“算法”的创新实验。以“清风”一词为例。“清风”衔接“明月”,这种组合几乎没有任何创新。汉语语料库之中,“清风明月”的组合数不胜数。相对地说,“清风”衔接“粪便”,这种组合相当新颖——可是,这种创新难道没有问题吗?首先,美学标准就无法通过。必须意识到,创新周围同时分布另外一批或显或隐的尺度,美学的、历史的、更大范围的意识形态,如此等等。问题复杂起来了。

    创新不是一个内涵清晰的概念,一流的好文学如同水中的倒影摇晃不定,ChatGPT会不会感到为难?人工智能的“算法”必须事先确定一个目标。目标的模糊、摇摆乃至丧失可能使“算法”束手无策。“阿尔法狗”在围棋对弈之中的杰出表现已经人所共知。这种表现同时取决于一个确凿无疑的目标:按照围棋的规则赢棋。如果将这个目标设定为“下出一盘让对手心情愉悦的棋”,“阿尔法狗”的“算法”如何着手?什么叫作“心情”?如何定义“愉悦”?“心情”和“偷悦”是一个常数还是如同股票那样在时刻浮动?这些问题未曾明确之前,“阿尔法狗”简直无法开机。

    众多经典作品成为经典的理由各不相同。事实上,这些理由至少包含了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远古时期无法诞生现今的长篇小说经典。这不仅因为当时语言简朴、传播媒介原始,同时还因为单纯的社会关系无法提供曲折的情节作为长篇小说的躯干。“地利”的意义不难理解:一部作品通常首先在某种地域文化背景之中获得肯定,进而赢得经典的荣誉并且踏上世界文学舞台。改换一下地域文化背景,初始的成功甚至奇怪地消失了。当然,文学离不开“人”的经验体会、“人”的历史感受、“人”的不可代替的至亲至爱至痛至恨之情,如此等等。这恰恰是ChatGPT所匮乏的。ChatGPT的“算法”能否复制出“人和”——包括形形色色的“个人”——拥有的所有经验?哪一天如果ChatGPT可以提供众多经典作品各不相同的理由,那么,文学的人工智能时代就真正到来了。

    (摘编自南帆《ChatGPT:文学与“算法”》)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ChatGPT的出现使得原来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再掀起高潮,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忧虑。 B . ChatGPT在替代人完成更多的知识和文化生产等方面已经成熟,这无疑是人们对此悲观的原因之一。 C . ChatGPT语料数据库极庞大,重组数据的能力很强大,它能进入新闻、出版、写作、教育等领域。 D . 任何一部经典作品都会体现某种地域文化背景,倘若换成另一种地域文化背景,那它就有可能成不了经典。
    2. (2)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技术和艺术并不是二元对立关系”观点的一项是( )
      A . 荷兰小画派时期的画家如维米尔应用小孔成像投影装置来辅助绘画,从而提高了绘画的写实性。 B . 人们利用虚拟技术在动画片的某个街区里面模拟一些有意义的画面或者声音,制作出需要的背景。 C . Napster的出现令音乐进入网络MP3时代,《21世纪经济报道》称:“此后,全球音乐产业陷入了长达10年的噩梦。” D . 数字电影在电脑特效等后期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使电影可以展现越来越多无法直接拍摄出的奇观异景。
    3. (3) 材料二认为,ChatGPT等人工智能目前并不能创作出经典作品。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 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 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

    已而燕人叛。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有删改)

    [注]①徯(xī):等待。②苏:解救,拯救。③旄倪(máo ní):老人和幼儿。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陈贾曰A周公使B管叔C监商D管叔以商畔也E周公知F其将畔G而使之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旬而举之”与“举以予人”(《六国论》)两句中的“举”字意思相同。 B . “何以待之”与“客得之,以说吴王”(《五石之瓠》)两句中的“以”字意思不同。 C . “系累其子弟”与“薄产累尽”(《促织》)两句中的“累”字意思不同。 D . 重器,古代君王所铸造的作为传国宝器的鼎之类的器物。迁其重器,意味着灭亡其国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王跟孟子说,有人建议他不要攻占燕国,也有人建议他攻占燕国,还说如果不攻占燕国的话就会有天灾。 B . 各国策划援救燕国。齐王问孟子该怎么办,孟子劝齐王停止战争,施行仁政,但齐王没有采纳孟子的建议。 C . 燕国人纷纷反叛齐国,齐王叹息地说后悔没有听孟子的话,陈贾宽慰了齐王,并拜见孟子,为齐王犯错找借口。 D . 孟子说,哪个国家更强大,燕国百姓就认为哪个国家能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百姓就欢迎哪个国家。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②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5. (5) 孟子是如何反驳陈贾“圣人亦有过”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10.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诗首句就透出山村风味,选取典型意象“鸡鸣”“一两家”。“鸡鸣”和人家是村居特征之一。 B . 王诗写诗人雨天经过山村,只见村民们都在忙农活,诗人闲得无聊,只好欣赏庭院中的栀子花。 C . 翁诗中“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一“绿”一“白”,色彩明丽,都是静景描写。 D . 翁诗末句中“蚕桑”“插田”分别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白满川”。“了”和“又”极富表现力。
    2. (2) 有人说,这两首田园诗将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2. (2) 《〈老子〉四章》中,老子以“”两句,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3. (3)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以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们常将土楼等同客家土楼,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因为客家人迁徙至福建后确实建造了用于防御的高大一座座土楼。因客家土楼发现较早并得到广泛宣传,客家土楼的说法便        ①    。事实上,福建土楼不仅仅有客家土楼,还有闽南土楼。在南靖土楼中,田螺坑土楼群居住人数多,生活气息浓。人们在这里,仍可以观察土楼内原汁原味的生活。推开土楼厚重的木门,仿佛进入了一片自成体系的小天地。周末早上8点,进门处,人们        ②        聊着天;老人从菜地里摘回新鲜蔬菜,中年人忙着准备一家人的早餐,小孩们搬出凳子开始做作业……或圆或方的空间里,是一幅幅流动的生活景象,充满温暖的烟火气。

    漫步村中,鹅卵石铺就的乡间小路上,处处    ③        。阳光照射下的土楼,散发着一抹橙黄色的暖意。如果将镜头拉远,从空中俯瞰,一座座庞大的、或方或圆的土楼,带着土壤的肤色,散落在绿色深处的山峦与河流之间,像时光长河中的一颗颗明珠,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段段悠悠岁月。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道德经》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也曾提出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可见,人生的路上,我们要做大事,这是我们的追求;但是想要成就大事,也不能忽视细微,忽视根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