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

更新时间:2024-02-19 浏览次数:5 类型:开学考试
一、中外小说阅读(35) 
  • 1. 小说阅读Ⅰ 

    ①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 《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 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我堂堂须眉 , 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 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 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 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 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 “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读者之意。 

    ②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 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 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 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 夜悲哀。 

    ③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 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 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 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 那里去走一遭。”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④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 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 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此石堕落之乡、投 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 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偈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 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⑤空空道人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 无伤时淫秽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 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 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 解其中味! 

    (节选自《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B . 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C . 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D . 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后世以之作为男子的代称。 B . 纨袴,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与“膏粱”一词同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C . 蓬牖,指蓬蒿搭盖的窗子,作者自谦语,类似用“蓬荜生辉”中“蓬荜”称自己家。 D . 簪缨,均为古代官宦的冠饰,后遂借以指官宦之家。小说中指今后贾宝玉投胎之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创作此书的初衷是要传昭闺阁中杰出女子的行止,使她们不因自己的不肖而泯灭不

      得传世。 

      B . “梦”“幻”等字眼,看似荒唐的“假语村言”均饱含着作者于世道人情中感到的心酸

      与苦涩。 

      C . 作者自述虽处在半生潦倒的逆境中,却得到自然中美好风物的启迪慰藉,更加富有创作

      的灵感。 

      D . 空空道人所见的大石上记录着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年代清晰,故

      事完备。 

    4. (4) 《石头记》一书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请根据文本梳理概括。
    5. (5) 《红楼梦》曲子《终身误》中唱到“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请结合《红楼 梦》一书谈谈“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各自的含义。
  • 2. 小说阅读Ⅱ 

    苦恼【俄】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刚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然后降落在屋顶、人的肩上和帽 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一身雪白。他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地坐 在驾驶座上。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它的身子一动不动,而且瘦骨嶙峋,再加上它那如 棍子般笔直的几条腿,近看起来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也 是心事重重。 

    约纳和小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 

    “车夫,去维堡区!”约纳听见有人叫。 

    约纳打了个哆嗦,看见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说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去维堡区!” 

    为了表示愿意,约纳抖了抖缰绳,马背和自己的肩膀上滑落下大片的雪花……军人坐 上雪橇。车夫咂巴着嘴唇,像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挥动着马鞭。马也伸直了脖子,活动 活动笔直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 

    “鬼把你往哪带啊?往右赶!”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四轮马车夫破口大骂,另一个肩膀碰到马脸的行人也在恶狠狠地瞪着他。约纳如 坐针毡。他摇动着缰绳,眼珠乱转,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缘何在此。 

    “这些人都是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撞你,好像串通好了似的!” 约纳回头望了望客人,微微动了动嘴唇……可喉咙里除了沙哑的咝咝声外,并没说出 一个字来。 

    “你想说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嘴一笑,哑着嗓子说:“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怎么死的?” 

    约纳转过身子朝着乘客说:“谁也不知道!也许……这是天意。” 

    “鬼东西!赶车吧,赶车吧……”乘客喊叫道。 

    车夫振作起来,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好几次他回头看看客人,那军人闭着眼 睛。到维堡区后,乘客下了车,雪把他和马又涂成了白色。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过去 了…… 

    人行道上响起相互谩骂的声音,三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其中两个又高又瘦,另一个又 矮又驼。 

    “赶车的,去警察桥!”驼子用那破锣似的声音叫道,“坐三个人……二十戈比!” 

    约纳嘴里吧嗒了几下。这点车钱是不公道的,不过他顾不上价钱了……只要有主儿就 行…… 

    “好了,出发!”驼子还是用他那破锣似的声音说道。 

    “我的头痛得要炸了,”一个高个子说,“昨天我喝了四瓶白兰地。” 

    “撒谎!”另一个高个子生气地说。 

    “我发誓,我说的是真话。” 

    “如果这也算是真话,那虱子咳嗽也是实情了。” 

    “这些老爷真够开心的!”约纳笑着说。 

    “呸!……”驼子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老不死的,走还是不走啊?难道有你这么赶 车的吗?快用鞭子抽它!” 

    约纳听到了驼子不停地骂他的那些话。高个子开始谈论一个好像叫娜杰日达·彼得罗 芙娜的女人。约纳等他们的谈话有了一个短暂的间歇时,他再次回过头去喃喃地对他们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所有人都会死!”驼子说道,“快点赶,快点赶!” 

    “那你就稍微让他振作点嘛……给他脖子一拳!” 

    “老不死的,听到了吗?我可要揍你了!”“嘭”的一声,约纳的后脑勺就被打了一 拳。 

    “嘿嘿……”他笑道,“你们这些快乐的老爷……” 

    “赶车的,有老婆吗?”一个高个子问。 

    “我吗?呵呵……你们这些快活的老爷!如今我是有一个老婆,可那是一抔湿土。哈 哈哈……就是坟墓!……你们瞧,我的儿子都死了,可我还活着……” 

    约纳回过身,想讲讲儿子是如何死的,可这时候总算到了警察桥。约纳久久地看着这 几个人消失在远处。他又成了孤零零的一人了。寂静朝他袭来……刚刚稍见平息的苦恼, 现在更加强烈地压在他的心口上。约纳不安而痛苦地打量着街上穿梭不息的人群:在这人 群当中,难道真没一个人愿意倾听他的诉说吗?然而就是没人注意到他,更不要说注意他 的苦恼了……这苦恼大得简直无边无际。要是把约纳的胸膛剖开,让他把胸中的苦水都倒 出来,似乎可以淹没整个世界。这种苦恼居然可以容纳在这样一个小得连白天打着灯笼都 看不见的躯壳里…… 

    约纳看见一个扫院人,决定和他攀谈几句。 

    “老兄,几点了?”他问道。 

    “九点了……你在这干吗?快走!” 

    “回马店去,”他想,“回马店去!”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约纳已经坐在一个脏兮兮的大火炉边。炉台上、地板上、长凳 上,到处鼾声一片。空气又臭又闷……约纳瞧着这些酣睡的人,后悔自己不该这么早就回 来了…… 

    “连买燕麦的钱都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苦恼的原因。” 

    “去看看马吧。”约纳想。 

    他来到马厩。“你在吃草吗?”约纳望着自己马儿亮晶晶的眼睛说,“好吧,你吃吧, 吃吧。既然我们连买燕麦的钱都没捞到,那我们就吃干草好了……库兹玛·约内奇不在了……他死了……现在,好比说,你生了个马驹儿……可是突然,如果驹儿死了……你不难过吗?” 

    小马一边嚼着干草,一边听着,还对主人的手呼着气…… 

    约纳像入了迷似的把一切都讲给了它听……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写了约纳多种苦恼,有丧子的痛苦与伤心,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穷与困窘,更多的是无处诉说、无人理解的深层痛苦与无奈。 B . 小说塑造了军人、三个青年人、扫院人等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人道主义关怀的状况。 C . 结尾约纳向小马诉说心里话,小马“对主人的手呼着气”,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温情,给读者以无限的希望。 D . 约纳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不停向世人倾诉自身的悲惨遭遇,约纳的“无人围观”与祥林嫂的“被围观”情节,都在批判现实,震撼人心。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篇没有宏大的叙事,只讲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约纳傍晚拉车的故事,但字里行间却反映着深刻的社会问题。 B . 小说在句式的选用上,较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如约纳吞吞吐吐的话语、断断续续的表达,突显了他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态。 C . 小说以约纳“等客、载客和归去”为叙事线索,着重以约纳想向人诉说苦恼来行文,不动声色地把主人公的不幸呈现在读者面前,结构紧凑。 D . 契诃夫小说塑造了不少漫画式人物,如约纳与别里科夫,作者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人物的精神特征,于夸张变形中批判冷漠畸形的社会现实。
    3. (3) 《苦恼》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多次写到“雪”,请分别概括下面两处“雪”在原文 中的作用。

      ①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刚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然后降落在屋顶、人的肩上和帽 

      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苦恼》

      ②(林冲)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 

      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4. (4) 有人说“客观的叙述和热烈的抒情”构成了小说《苦恼》独特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3. 文言文阅读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 “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 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 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 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壁其上,夜令人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壁,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令其宗庙不祓除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 A 无礼 B 彼若有时 C 反 D 国 E 而起兵 F 即恐为曹伤 G 君 H 不如杀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不相同。 B . 遗,指给予、馈赠,与韩愈《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意思相同。 C . 出入,表示“大约”,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的“出入”意思不同。 D . 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君无礼于重耳,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

      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 

      B . 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 C . 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帮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D . 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 4. 古代诗歌阅读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B . 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C . 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D . 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2. (2)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向德才兼备的人学习以提升自己。在《论语·学 

      而》篇中,他告诫君子要“ ”;在《论语·里仁》篇中,他倡导人们“”。 

    2. (2) 在《春江花月夜》中,“  , ”写了游子和思妇不能互通音信,只 

      能通过月光来表达思念之情,这和李白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 

      曲同工之妙。 

    3. (3) 古人常在诗词中借黑发变白的现象,表达对时光易逝、人世沧桑的感慨,李白《将进 

      酒》中的 “  , ”是这样,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也是这样。 

    4. (4) 素有“语文小王子”称号的小刚因为作文偏题,期末考试很不理想,语文汪老师给他 

      发了一条信息,写到:“你不要失去信心,相信自己的才华一定会得到施展的,古诗云 

       , 。’老师永远为你点赞!”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都江堰坐落成都西部岷江之上,是中国最出名的水利工程之一。这座古老的无坝引水工 程并非____,而是在漫长的尝试与实践中发展而成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 敢、智慧的结晶。 

    伫立水边,听着____的涛声,我的心与波涛一同澎湃;望着水跳跃奔流——““卷 起千堆雪”,我的心被至清之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可是,想到黄河将成为泥 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 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的天地?何处有可 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原生态的都江堰水质干净、水流不断,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 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 追寻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 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 —如今,他们就靠立在伏龙观前的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 堰同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仿佛快要窒息,无处安身,失去生命之泉,没有可 供自由呼吸的天地和可供安枕的绿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 好? 
  • 7. 语言文字运用 II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 易,____。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 “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 耳机____?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 的 60%,时间要限制在 60 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 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 上,____,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 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 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 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1. (1)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 . 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 . 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 .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 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担当起匡世济民的责任。如《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改变国家贫弱现状,面对质疑,敢于迎难而上,推动变法;如《与妻书》中,林觉民为拯救国家民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再如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们为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敢于挺身而出。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对此持不同看法,有的说:“我们还小,没必要在这时就践行担当精神,等长大了再说。”也有的说:“践行担当精神,就会牺牲个人的利益,这样值得吗?”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阅读上面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你作为高二学长代表,以“发扬担当精神,践行青春 

    使命”为题在高一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符合演讲稿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书写工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