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崇德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在事茶、饮茶中,由礼仪遵行、习俗认知、技能体验和艺文鉴赏而内向自省所感悟到的精神哲思,即为中华茶 文化精神内核。

    中华茶文化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承载了历代茶人的理想情怀,展现茶人的智慧和品格。但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某一个历史阶段来说,既承继于前代,又融于当代并通向未来。魏晋时代,赋茶以“俭约”“素业”的精神,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唐代茶人承袭前代的“俭”,同时提出“德”与“和”的精神。宋代传承唐人“致和”的观念,提出“致清导和”之说。明清茶人多颂扬茶的“清”“明”“精”“真”精神。当代茶人重提茶德,以敬为礼、崇尚以和为贵、清为德,美真康乐,综合凝练出“和、敬、清、美、真”为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

    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华茶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综观历史,茶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中华茶文化更是滋养了人们的心灵,澡雪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华茶文化包涵了人文情怀、淑世态度,如婚姻的礼仪中,“三茶六礼”取自“至性不移”之意,表示爱情的坚贞 不移。人们在茶礼、茶俗、茶艺等茶事活动中,饮茶、习茶,以茶为“道形一体”的媒介,饮者、事茶者沉静思绪,

    启迪、感悟、洗涤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因此,复兴茶礼、茶俗、茶艺,是培育当代人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茶文化涵养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人,提升人们的人格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是世界茶文化源头。1200年前,中国最早提出茶道;中国存有的古代茶诗词、茶画数量居世界第一,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民族饮茶习俗,现拥有一万多份茶树品种资源,茶叶的品类数量和质量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从2005 年起再次超过印度,成为第一产茶大国;中国茶道哲学思想体系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中国茶,不仅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品,更蕴含着中国人崇尚自然、知行合一的精神特质,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同时,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金名片”,将中国茶和中华文化传递至世界各地。中华 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一碗茶汤也融入了伦理道德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以茶敬长辈,明伦理;以茶赠友人,增友情;以茶待邻居,睦邻里。这些茶礼、茶俗表现出和亲、和友、和邻,和美、和乐、和谐等一系列风尚,是茶文化精神内核“和” 的体现。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媒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外交场合,以茶叙的形式招待外国元首,茶已成为中国标志性的传统文化符号。中国茶,味醇而不烈,蕴含着和谐身心,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和”的思想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一脉相承,将茶的精神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对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周智修、薛晨、阮浩耕《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探析》)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主要通过三条路径逐渐流行起来。

    一是茶文化典籍的外译。在众多影响中国茶文化在日传播的典籍中,《茶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宋朝时期,日本荣西禅师两度入宋,将茶籽和茶学典籍带回日本,其中就包括《茶经》的手抄本。《茶经》中有饮茶加盐的记载。煎茶、煮茶和制茶工艺在唐朝时期尚不成熟,煮出来的茶水苦涩,而放入适量盐之后可使茶水更加可口,直到今天,我国仍有部分地区保留着茶里加盐的风俗,如基诺族的凉拌茶、广西的油茶等。17世纪的日本也有往茶里加 盐的相关记载,该国的梅子茶泡饭就是一个典例。

    二是日本僧侣的推崇。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历史进程中,日本僧侣扮演了重要角色。来华学习的留学僧最澄和尚归国后,将从天台山上带回的茶籽播种在位于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并借助日本天台宗创始人的影响力,将饮茶活动导入了日本的寺院佛堂,上流社会。掌管崇福寺的永忠和尚曾长期生活于长安,他认为茶叶是唐朝饮食文化的高雅象征,在嵯峨天皇路过崇福寺时献上茶水。对茶叶印象深刻的嵯峨天皇 开始下令在关西地区大面积种植茶叶。

    三是中国茶诗的传入与日本茶诗的创作。唐宋诗人往往在茶诗创作之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其茶诗所体现的理性色彩将茶性与人性相融合,而日本茶诗里的“和、敬、清、寂”茶道精神,就是诗人追求高尚品德的书写,这与中国茶诗中蕴含的哲理一脉相承。遣唐僧将茶文化引入日本之后,饮茶之风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茶作为一种社交手段开始在社交活动之中频繁出现,茶作为社交的媒介与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使得诗的创作不仅成为茶会 的主题,茶也成为诗咏颂的对象。

    (摘编自蒋莹、周文革《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传播的路径与启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不同时期的精神追求融合中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内核。 B . 中国茶文化在日本早期的传播与发展,既离不开该国来华僧侣的大力推广,也离不开该国当局的一定支持。 C . 中国茶文化为日本茶诗的创作提供了基础,日本茶诗的创作助力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D . 茶作为社交媒介与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说明《茶经》在日本的传播带动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本土的发展。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和、敬、清、美、真”为内核的中华茶文化的形成,是我国成为世界茶文化源头的最重要原因。 B . 领悟中国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可以涵养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坚定人们的文化自信。 C . 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当代意义,因此中华茶文化“和”的精神内核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相一致。 D . 以我国基诺族凉拌茶、广西油茶和日本梅子茶泡饭为例,是为了论证《茶经》对中日茶文化具有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中华茶文化精神内核”的一项是( )
      A . 云南白族“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蕴含对世俗的感慨和对人生的追求。 B . 晚唐赵州和尚曾三呼“吃茶去”,以茶作为妙传心印的载体和明心见性的途径。 C . 闽北地区的民众视“擂茶”为家珍,“喝擂茶”是当地习俗和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D . 闽东霞浦等地以中草药与茶团制成的茶饼“草茶”,有开胃消食、健脾提神功效。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5) 当下,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 2. 现代文阅读Ⅱ

    十二岁出门远行

    李永康

    鸡叫第二遍,妈就把我喊起来。妈说,先洗一帕冷水脸清醒清醒。我知道妈不会为了一小盆水浪费一小捆柴火。 一小捆柴火可以卖两角钱,两角钱可以买两斤多盐,买十多盒火柴了。但我确实需要冷静冷静。昨晚,妈试探着问我,敢不敢一个人进城去看看你爸。我夸下海口说,敢!妈说,我还是担心。我缠着妈说,就让我出一趟远门嘛。 妈好不容易同意了,我兴奋得一夜也没睡落实。

    洗过脸,妈拿出一个鼓鼓的半旧军用帆布包斜挎在我的肩上。妈边挂边叮嘱,一路上要小心。我边啃昨晚蒸的玉米窝头边“嗯”着。遇到啥事,你要端端地走,千万不要去凑热闹,千万不要去爬车。妈说着,又将我的腰带一根帆布绳子解开,从裤裆里扯出一个布袋对我说,钱就装在这里面,路上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见到你爸才把它拿出来。妈试着将布袋拖了拖,感觉结实了。才又塞进去。然后,蹲下将腰带绾了几个死结,用牙咬着扯得紧紧的。

    妈直起身子又说,路上口渴了也不要去田边水塘捧生水喝,走拢你爸那里有糖开水。我用兴奋的口吻催着妈问,可 以走了吗?妈紧紧地捏了捏我的手弯,似乎才刚刚下定决心说,走吧。

    推开院门,雾像浓烟一样涌过来包围着我和妈。四周白茫茫一片,脚下的路只能见着簸箕大一团。妈陪着走了几步,犹豫了一下把我叫住,说等雾散开了再走。我极不情愿地停下。路边的马蹄子、线线草,还有不知名的小花 像刚刚被一场小雨淋过一样,绿的黄的叶子颜色越发的亮,叶尖、花瓣挂着水珠儿像举着放大镜一样——我有点吃惊自己的发现,正要蹲下身拿食指去逗亮晶晶的水珠玩。妈又说。算了,走!我在前,妈在后——上了大路——碎 石路,我才发现。我要妈回去。妈说,等雾再散一下。我在前,妈在后,又走。路上没有行人,也没有车。不晓得走了多长时间,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到远处一些人家的竹笼和房屋了,我才想 起该叫妈回去了。转过身,妈不知啥时候已经回了。空荡荡的路上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一片茫然。

    我静立了一分钟,把搭在屁股上的包移到肩胛下,那里面装着两件给爸用来换洗的衣服和两个我的午饭——玉米面窝头,最最重要的是衣服里还藏着一张纸条,那上面记着爸的地址,弄丢了,我去城里就会成为瞎子——找不 着爸。我在包上轻轻压了压,又摸了摸裤裆处,就挺挺胸,迈开大步带劲地走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门远行啊!

    起初,我目不旁视,只埋头走路。渐渐地,顽皮性就显露出来。时不时把一小块浮石踢着在路上滚得远远的。

    有时,劲用得大,石子碰着石子飞溅到路边的农田里。我就不由得伸伸舌头,四下里瞄瞄,生怕被人看见挨骂。农田里还有一些稻草垛,东一块西一块堆放着,像教科书上画的蒙古包一样。收割后的稻茬儿已长出一些尺把长的粗粗的墨绿色秧苗。田里东一团西一团正由嫩黄返油绿的,远看如针一样细的秧苗密密的,那是打谷机作业过的地方。

    公路弯了又直,直了又弯,好像没有尽头。

    一段坡路上,有辆驴车拉着尖尖一车蜂窝煤在道路中间很吃力地往上爬。我赶快过去帮忙。推上坡后,车把式 抹把汗,看了我一眼笑着问我,去哪里?

    和车把式说了地点后。我才想起妈的叮嘱,就有点后悔。

    车把式看也不看我一眼拖长声调漫不经心地说,还远着呢。

    我脸上有些不快地问,还有多远啊?

    车把式又说,其实说远呢是逗你的,我天天走这条路,不紧不慢的,我从来就不晓得这条路有多远。你跟着我 走吧,消磨一定的时间自然而然就会到的。

    我跟着驴车走,它快我也快,它慢我也慢。听着驴踢跶踢跶,还有车轱辘吱呀吱呀的声音,我心里的不快也烟 消云散。

    过了桥,就进城了。

    我从书包里搜出纸来问了一位老大爷。经他的指点,我很快就找到了爸住院的医院。一打听,爸早上已经出院 回家了。我二话没说,撒腿就打了转身。

    那天,我回到家夜已经很深了。爸妈还坐在灶房的煤油灯下焦急地等待着。见着我,爸说:我也是走走停停休 憩着回的家,咋在路上就没有看见你呢?

    我默默地摇头。

    妈把书包接过去打开,取出压扁的玉米窝头问,你中午都没有吃饭?我才感到肚子饿得发慌。爸用虚弱的声音

    吩咐妈,赶快去抱捆柴火进来烧盆滚水给娃烫烫脚。爸说,娃娃今天走了八十多里地呢。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 绪,伏在饭桌上就呜呜呜地大声哭了起来。

    那年,我虚岁十二,刚上初一。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亲一方面希望“我”独自远行,另一方面又无比担忧,所以在雾中送了又送,叮嘱了再叮嘱,然后悄悄离开了“我”。 B . 车把式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和前文母亲的叮嘱呼应,并且表现出孩子眼中成人世界的辛劳和 善良。 C . “我”与父亲的错过,并非巧合,而是父亲与母亲的一次精心策划,是为了让“我”能够迅速成长而人为设置的考验。 D . 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这其中有欠缺,有遗憾,有辛酸,甚至浸透着泪水,但充满真诚,表现着至 善至美。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插叙前一晚母亲让“我”自己一人出远门的情景,交代了故事情节的起因,也写出了“我”的兴奋和母亲的担心。 B . 小说首尾照应,以洗冷水脸开始,以洗热水脚结尾,一冷一热,都流露出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倾注的深沉而隐 秘的爱。 C .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大量使用细节描写,如“我在包上轻轻压了压”,写出了“我”独自出门时的悠闲自在与信心百倍。 D . 小说通篇以“我”的孩童视角进行叙事,呈现出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小说的艺术 性。
    3. (3) 请概括主人公“我”的心情变化。
    4. (4) 本文画线部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馀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 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

    赵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 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立,以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取东周。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 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客有观津人朱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

           秦逾黾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於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於是去陈徙寿春;而秦徙卫野王,作置东郡。 春申君由此就封於吴,行相事。

    (节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B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C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D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宾客,贵族的门客、策士,也可作客人的总称。文中指的是后一个意思。 B . 相,辅佐君王的大臣。也称为“相国”“相邦”,是秦及汉朝廷臣的最高职务。 C . 假道的“假”指借,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的“假”相同。 D . 爱许的“爱”即吝惜、舍不得,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时,他礼贤下士,招徕宾客,辅助君王掌握国政,为楚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B . 在接待赵国平原君的使臣时,春申君的上等宾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这使赵国使臣自惭形秽。 C . 有人认为楚国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春申君治理楚国,将楚国变弱了,朱英不认同这种观点。 D . 春申君的门客认为现在魏国割了城池给秦,秦进攻楚就近了,于是春申决定据守在封地吴。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

      ②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

    5. (5) 春申君在楚国为相,经历了哪些大事?
  • 4. 古代诗歌阅读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1. (1)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篇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踌躇满志之情。 B . 第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在 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 C . 颔联两句极写归思之深、之切。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 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 D . 颈联又从忆想回到现实。鸦投古刹,草入荒城,诗人于登亭所见景物之荒凉,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 遂使全诗的思致更见深入、意蕴更见丰厚。
    2. (2) 诗歌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 5. (2022高三上·山东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认为一个人持之以恒的结果是“”,半途而废的结果是“”,以此来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2. (2) 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向郯子、老聃等人学习为例,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究其原因是“”。
    3. (3) “长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通常用来表现宏大气象或豪迈之气,如“”。
三、语言基础与应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感动中国2021 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后,导致了全社会的热烈反响。观众对其   , 称之为“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2021 年,中国发生的每一个重大事件都能从当选人物身上找到现实的印记,祖国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能在个体奋斗的讲述中得以生动地体现,百姓关心的每一个民生话题都能从节目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里听 到真诚的呼应。

    当一张张至刚至伟的面孔点亮屏幕,当一个个至真至柔的故事“照亮”时代,无数观众   , 人们不仅看到了一幅  的时代画卷,而且看到了“踔厉奋发”的个体。这些有血有肉的个体,就像是茫茫人海中一个个似曾相识的身影,普通而平凡地生活在你我的周围。他们的经历  、千回百转,属于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难以复制。但,他们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用非凡的行动和卓越的成就,“驱散着”漫长冬季的寒意,传递着超越时空 的向上力量,为初春的大地“播撒下”温暖的种子。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一个个至真至柔的故事“照亮”时代 B . 看到了“踔厉奋发”的个体 C . “驱散着”漫长冬季的寒意 D . 为初春的大地“播撒下”温暖的种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顶级短跑运动员的跑步速度几乎可以达到40 公里/小时。不过,这与动物王国的短跑成绩相比真不算什么——只相当于一只家猫的最高时速。猎豹的速度是人类的两倍多,甚至羚羊、疣猪和野兔都比人类跑得快。实际上,许 多四条腿的哺乳动物,  。而且,( )。

    研究人员表示,经典例子是老鼠和大象。老鼠永远无法达到大象的体型,因为它们的骨头会在如此庞大的重量下断裂。相比之下,大象的骨骼更厚、更重,腿也更长、更直。然而,沉重的骨骼和直腿限制了大象的最快速度,

    它们的速度远低于猎豹——  。然而,  , 还取决于结构,比如腿的数量和脊柱的灵活性。例如,许多四 条腿的哺乳动物能够达到比人类和鸟类等两足动物更快的跑步速度,因为它们可以利用躯干肌肉的推进来飞奔。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猎豹或羚羊等动物在跑步时达到很快的速度,借助的是苗条的体型、长腿和特别灵活的脊柱。 B . 因为苗条的体型、长腿和特别灵活的脊柱,帮猎豹或羚羊等动物在跑步时达到很快的速度。 C . 苗条的体型、长腿和特别灵活的脊柱,也帮猎豹或羚羊等动物在跑步时达到很快的速度。 D . 猎豹或羚羊等动物在跑步时达到很快的速度,是因为苗条的体型、长腿和特别灵活的脊柱。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高考结束后,取得优异成绩的省实验中学毕业生纷纷给学弟学妹们写来书信,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为新一届高三同学加油助威。他们的信中,都反复提到了以下一些词语:坚持 疲惫 欢笑 执着 超越 初心 友谊 竞争 实力

    那么你眼中的高三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选择上面2-3词语作为关键词,并以高三学子的身份在这次高三誓师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