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大卫·科波菲尔(...

更新时间:2023-10-23 浏览次数: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

    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房间里家具很少。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自己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

    “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节选自[英]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写“我”小小年纪遭人遗弃,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童工,这使“我”的身心备受伤害。 B . 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告诉我,让我下次找到回货行的路,写出他的虚伪、狡诈。 C . 米考伯夫妇虽然孩子众多,家庭贫穷,债台高筑,但仍然雇佣“孤儿”仆人,刻画出他们有一颗慈善之心。 D . “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充分体现米考伯太太为减轻家庭债务所做出的努力,颇有成效。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面目消瘦、憔悴”的肖像描写刻画出米考伯太太的贫穷。 B . 米考伯太太反复说起“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的日子,通过对比突出了她对婚后生活的极度不满和后悔。 C . “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债主们逼债的急迫和米考伯无力偿还债务的窘境。 D . 小说的语言质朴、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比如叙写债主上门大声叫骂的情景,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 (3) “米考伯”一词被收入英语词典,请解释该词条的含义,并结合小说具体事例阐述。
    4. (4) 小说以童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逃的结局

    狄更斯

    天黑时,我终于走到一个小镇。我曾想一路跑到多佛,但这种想法过于荒唐,很快就被我否决了。我坐在一家门前的台阶上休息,身上共有三枚半便士。之后,我又继续向前走着,心想过两天报纸上可能会刊登出这样一则消息:一个少年倒在一排树篱之下,恍若死去。这个想法让我的心中满是苦涩。

    我看到一家小店的门上写着收购服装的字样,店老板只穿了件衬衣,正站在门口抽烟。我想起了米考伯夫妇曾经传授给我的经验,也许这是个救急的方法,能让我免于挨饿。于是,我走进旁边的小巷,把身上的背心脱下来卷整齐,然后走进那家铺子前,说道:“老板,你要是给个合适的价钱,我就把这件背心卖给你。”

    老板接过我的背心,走进店里,把它铺在柜上打量了一番,又把背心提起来看了看,然后说:“嗯,这件小背心,你打算卖多少钱?”

    “18便士怎么样?”我迟疑了一下,试着说。

    老板把背心卷起来,还给了我:“就算出九便士买下它,也和抢劫我家没什么分别。”

    当时我的处境实在太过窘迫,只好说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以九便士卖给他。老板嘴里嘀咕着将钱付给了我。出门后,我扣上外套的纽扣,安慰自己说即使身上少了件背心也没有什么。但是我知道,这样下去我的外套也将难以幸免,因此,我要尽快赶路,使自己能穿着衬衣和裤子到达多佛。

    这里离从前的萨伦学校不算远,我想去学校的围墙外过夜,那里通常会放一堆干草,虽然我无法看到以前的同学,也不能到曾经的宿舍过夜,但仍然感觉像是和他们住在一起。我沿着校外的围墙走了一圈,抬起头时只能看到漆黑的一片窗户。四周寂寥无声,我躺在草堆上,看着头顶上的星空,倍感孤寂凄凉。第二天,我在那条笔直的大道上整整走了23英里,当我过了罗切斯特大桥的时候,感觉双脚酸痛,没有一丝力气。不远处的一家旅馆让我动了心,但我怕花光身上仅有的钱,更怕碰上凶恶的流浪汉。因此,除了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我再无容身之所。

    后来为了生存,我又卖掉了自己的外套。这一路上,母亲年轻的形象一直在心中,引导着我前行:她在啤酒花丛中陪我睡去,她在清晨的阳光下陪我醒来,她在晒得灼热的街上出现、在古老的教堂前浮现、在钟楼盘旋着的白中翱翔。第六天,我终于踏上了多佛市镇。当皮肤黝黑、衣衫褴褛的我终于站在这期盼已久的地方时,母亲的容颜竟又像梦一样消失不见了。

    我跟附近的渔夫打听姨婆的消息,他们说法不一,最终也没能为我指明方向。当我坐在台阶上歇息,脑海里盘算着再去哪里打听的时候,一辆马车经过我的身旁,车上的衣服恰好掉落在我脚下。我拾起衣服递给了马夫,见他面相和蔼,便顺口向他打听特洛伍德小姐。

    “特洛伍德?”车夫说,“我好像有些印象,是个老太太吗?”“是的,”我说,“没错。”

    “腰板儿挺直的,是不是?”他说,同时伸了伸自己的腰板。“没错,”我说,“我想是的。”

    “常拎着手提包,一个能装不少东西的大包,”他说,“跟人说话总是斩钉截铁,脾气挺倔的,是不是?”

    他所说的正和母亲曾向我形容的相仿,因此我回答说没错。随后他用鞭子指向前边的高坡,说她就在那几座面朝大海的房子里。

    走了很久之后,才来到他所说的那几座房子,我向小店里的人们打听特洛伍德小姐的住所。

    一个年轻的女人转过身来说她是特洛伍德小姐的女仆。我很激动,跟着她来到了一座规整的小房子跟前。屋前是个铺有石子的小院,里面种满了花草,收拾得整洁大方,空气中飘着迷人的芳香。

    “特洛伍德小姐就住在这儿。”那个女人说完就匆忙进了屋,留下我一个人站在花园的门口,不安地向着客厅的窗户里张望。我抬头向客厅上方的窗子看去,只见那儿有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他满头白发,面色红润,冲我眨了眨眼睛,做了个鬼脸,然后笑了笑走开了。

    我感到十分不安,正想偷偷溜开,却看到门里走出了一位女士。看她走路那昂首阔步的样子,我就知道这一定是贝特西小姐。

    “去!”贝特西小姐摇着头冲我说,“走开!这儿不准小孩进来!”

    我提心吊胆地看着她,只见她走到园子的一个角落里,俯下身子用剪刀修剪着花草。这时,我虽然害怕,但仍有着不顾一切的决心。于是我悄悄地走进园子,站在她身边,用手指碰了碰她。

    “对不起,小姐。”我开口说。她吃了一惊,抬起了头。

    “对不起,姨婆,我是您的甥孙。”

    “哎呀,我的天!”姨婆惊叫了起来,一下子坐在花园的小径上。

    我向她说出了我的名字,我的身世,以及我那些痛苦的遭遇。我说自己是一路走来的,已经有一周没在床上睡过觉了。我指了指自己,让姨婆看看我落魄的样子,接着就伤心地大哭起来。

    姨婆听着我的讲述,一脸惊讶,直到我的哭声响起才回过神来。她连忙站起身子,揪起我的衣领,把我带进客厅,让我坐在沙发上。

    姨婆找来狄克先生商量该如何安置我。

    那晚我洗了热水澡,吃了一餐丰盛的晚宴,睡在了姨婆的房子里。

    我所住的房间高居顶楼,非常舒适。我站在窗户边眺望着月光下的大海,又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床铺,想到近日自己在夜空下的凄凉遭遇,便默默祈祷,但愿自己永远不要再做无家可归的人,也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摘编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刚刚出逃的我就想到了可能会死的问题,这说明我已经预感到了出逃之路的艰辛。 B . 从我在学校的围墙外露宿可以看出我内心的孤独,然而露宿并没有起到慰藉作用。 C . 车夫一连串问题表明他对贝特西姨婆很了解,并且印象深刻,熟知她的生活习惯。 D . 姨婆不认识我,但听着我的讲述,看着我落魄的样子,她很吃惊,最终收留了我。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大卫投奔贝特西姨婆为线索展开叙事,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了大卫机敏、坚强的形象。 B . 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富个性,文中与店老板、车夫三言两语的对话,使店老板的精明狡黠、车夫的热心爽朗跃然纸上。 C . 车夫的描述和对整洁大方的小院的描写为贝特西姨婆的出场做了铺垫,突出了人物的个性,也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D . 小说中的我一路出逃,其间不乏艰辛孤独,但还是有人愿意施以援手提供帮助,这在我的心中种下了“善”的种子。
    3. (3) 文中画线部分是一组排比句,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 (4) 本文叙事视角特色鲜明,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好处。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早晨我下楼时,发现姨婆倚在餐桌上,正在出神,我确信我就是她出神的中心,于是就更急于想知道她对我的处置意向了。

    “喂!”姨婆说道,“我已经给他寄了封信,告诉他他和我会有番理论!”“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姨婆说,“还要看情形呢。”

    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她自顾自从衣柜里拿出一件粗布围裙并穿上,亲手洗茶杯;把茶杯洗净后放到茶盘上,再把桌布叠好放在茶杯上。这之后,她又用小扫帚扫面包皮屑,一直扫到地毯上一点纤尘都没有;接着她又收拾打扫那本已被收拾打扫得无可挑剔的房间。当这一切家务已干得令她满意了,她才取下手套,解下围裙叠好,放回衣柜里某个专门的角落。她把她的针线盒拿到打开的窗子前的桌上,坐了下来开始干活。

    “特洛伍德小姐,一收到你的信,我就感到,为了更合情理地表示我本人,或许也为了更表示对你的尊敬——”

    “谢谢你,”姨婆尖锐地看着他说,“你不必在意我。”

    “还是亲自面谈比借信交谈要好,”谋得斯通先生继续说道,“虽说旅途不便,这个倒霉的孩子,他已抛弃背离了他的朋友和职责——这个倒霉的孩子,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生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他有一种阴郁逆反的心理,一种粗暴野蛮的脾气,一种不驯服不听管教的气质。家姐和我都曾努力想改变他的恶习,却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我认为这孩子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最坏的——”

    “太过分了!”姨婆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曾让这孩子去从事一种受尊重的职业,并置他于我一个朋友照顾下,但他不喜欢那职业;他跑走了,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叫花子,衣衫褴褛地到这儿向你特洛伍德小姐求哀告怜。”

    “还是先说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姨婆说,“如果他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也会那么把他送去从事吗?再假设,如果那可怜的孩子——也就是他的母亲——还活着,他也要去投身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是吗?”

    “我深信,”谋得斯通歪了歪头说,“凡是我和家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对其没有异议。”

    “唉!”姨婆说,“不幸的吃奶娃娃!”“那可怜的孩子的年金也和她不复存在了吗?”“也和她一样不复存在了。”谋得斯通先生答道,“那么那笔小小的财产——就是那座房子和那花园——”

    “我的亡妻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没头脑、最不快活、最不幸的吃奶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呢?”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恰如其分的方法处置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他,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坐得直挺挺的,双手叠放在膝盖上,忿忿地盯着那说话的人等他说完。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我用“不”字回答,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姨婆把我拉到她身边,对谋得斯通先生说:“你可以走了;我要来试试这个孩子。如果他真像你说的那样,至少我还可以像你做的那样去对待他,不过,你说的话我一点也不相信。”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你让那可怜的、不幸的、误入歧途的吃奶娃娃过的什么日子吗?你以为我不知道,当你向她套近乎时——我敢说,你对她卖弄风情时装得对鹅都不敢嘘一声一样——对那软弱的小人是何等可悲的日子吗?现在我就是看到了你,也听到了你!谁会像谋得斯通先生一开始那样柔顺听话!那个可怜的、上当的、没头脑的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男人——他是用糖做成的,他崇拜她,他溺爱她的儿子,非常非常溺爱他!他要做这孩子的第二个父亲,他们要一起生活在开满玫瑰的乐园里,不是吗?”

    “呸!滚开!滚!”姨婆说。

    “谋得斯通先生,”她向他摇着手指说,“在那没有头脑的吃奶娃娃眼里,你是个专横的君王,你伤了她的心,你利用她弱点里最大的那部分给了她致命的创伤。这事实使你心安了。”

    在这当儿,他一直站在门边、面带某种微微笑意打量姨婆,不过他的黑眉黑眼重重拧在一起了。我看得出,虽然他仍然挂着微笑,脸色已变了,并像刚跑过那样喘着气。“祝你好,先生!”姨婆说,“再见!也祝你好,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没有回答一个字,挽起她弟弟的胳膊,大模大样地走出了那小屋。她的脸色渐渐缓和,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就这样,我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有删改)

    【注】谋得斯通,大卫的继父;谋得斯通小姐,谋得斯通的姐姐;特洛伍德小姐,大卫的姨婆;克莱拉,大卫的母亲。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谋得斯通说凡是自己和姐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没有异议,这反映出克莱拉十分赞同谋得斯通姐弟的行为。 B . 特洛伍德多次用“吃奶娃娃”称呼克莱拉,体现了她对克莱拉的满满爱意,同时也流露出她对谋得斯通姐弟的不满。 C . 谋得斯通姐弟一开始想把大卫接回去,但姨婆的责骂与强硬态度,使得他们不得不留下大卫,让姨婆来照顾他。 D . 特洛伍德因大卫的去留问题而“出神”,当她看清姐弟俩的嘴脸后,确信大卫跟着他们不会幸福,最终决定收留大卫。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写“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埋下伏笔,结尾写“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呼应开头,结构紧密。 B . 本文借助“我”的视角,写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俩围绕着“我”的归属问题所展开的激烈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塑造得更为丰满、立体。 C . “他是用糖做成的……不是吗?”运用第三人称写克莱拉眼中谋得斯通的“美好”形象,再加上反问语气的运用,使得讽刺效果更为强烈。 D . 与姨婆争论一番后,谋得斯通的“黑眉黑眼重重拧在一起了”,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人物此刻内心的悲伤,还使小说主题得以升华。
    3. (3)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4. (4) 小说中多用对话,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故事背景提要:大卫离家后,十岁时进了谋得斯通—格林比公司,给他们当童工,住宿环境阴暗潮湿。大卫在当铺的工作中认识了米考伯夫妇,知道了米考伯太太也是个孤儿,但是米考伯夫妇随时要去外地。大卫不堪忍受屈辱地位,决计逃走,去姨奶奶家。

    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车后面,我站在路上无言看他们时,她眼前一层薄雾消失了,她看出我实在只是多么小的一个人。我这么想,是因为她面带一种从未有过的母亲样的表情向我招手,要我爬上车;她搂住我脖子,像吻自己儿子那样吻了我一下。我刚下车,车就开了。他们挥舞着手帕,以至我看不见他们一家人。我又要去谋得斯通—格林比公司开始那令人厌倦的一天。

    可我已不想再在那里过多少令人厌倦的日子了。不,我已经决心要跑开,要用一切办法去乡下,去见我在这世上唯一的亲属,要把我的遭遇告诉我的姨奶奶——贝特西小姐。

    自从那晚产生了念头并失眠后,我就一次又一次、一百次地重温我那可怜的母亲讲的我出生的故事,昔日听她讲这故事于我是件快活事,我已把它熟记在心了。在那故事里,我的姨奶奶以令人生畏的威风登场;但她的举止中有处小地方令我常常回味,正是这一小小特征给了我些鼓励。我忘不了,母亲认为姨奶奶摸她那头漂亮的头发时手并不粗暴。虽然那也许只是完全出自我母亲的臆想,或许根本就没那回事,但我用它构成一小幅图画,画出我记得那么清楚也爱得那么深切的女子,她的美打动得那可怕的姨奶奶也发了仁慈,这幅画使整个故事变得温柔了。很可能由于这幅图画已久久在我心中,才使我的决心逐渐形成。

    我连贝特西小姐住哪儿也不知道,所以就给佩格蒂写了封长信。不久就收到了佩格蒂的回信,和往常一样充满了忠诚和爱心。她随信附上半几尼(恐怕她花了不少气力才克服重重困难,从巴吉斯的箱子里弄出这笔钱呢),并告诉我贝特西小姐住在多佛附近,不过她也不能肯定是就住在多佛当地,还是在海斯,沙门,或弗克斯通。我们工友中的一个人在我向他打听这些地方时,竟说这些地方都在一起,我认为这于我的目的已够了,决定那个周末就动身。

    我是个诚实的小人儿,不愿离开谋得斯通—格林比公司而留下一个有污迹的印象,所以我认为我必须等到星期六晚上才能走;而且我刚来时预支了一星期薪水,所以我决定不在往日领工钱的时候去帐房。为了后一个特殊理由,我借了半几尼,这样我就不乏旅行所需费用了。于是,星期六天黑时,我们都在批发店里等着领工钱,我握住米克·沃克尔的手,请他在轮到他领钱时告诉奎宁先生我去把箱子搬往提普家了;然后我对粉白·土豆道了最后一次再见,便跑走了。

    我的箱子放在河对面的住处。在一张我们钉在桶上的地址卡上我写上了:“大卫少爷,留在多佛马车票房,待领。”我把这卡边放在口袋里,准备把箱子拿下来后拴到上面去。我一面朝住处走,一面四下张望,想找到一个帮我把箱子送到票房去的人。

    一个腿很长的年轻人带着一辆很小的空驴车,他站在黑弗莱尔路的尖塔附近。我走过时,眼光和他的相遇,他把我叫做“小痞子”,还希望我“认清他以后好作证”,无疑,这是说我瞪他了。我停下来向他解释,说我并没这么做,我不过是不能肯定他会不会愿意干一件活。

    “哈(啥)活?”那长腿青年说。

    “运一只箱子,”我答道。

    “哈箱子?”那长腿青年说。

    我告诉他是我的箱子,就在那边街上,我要他把它运到多佛马车票房,运费是六便士。

    “六便士就帮你干呢!”那长腿青年说罢就上了车——不过是架在车轮上的一个大木托盘——驴子拖着那车咕隆隆跑了起来,那速度我要使劲跑才可以跟上。

    这年轻人的态度带着挑衅的意味,尤其他对我说话时嚼草的样子让我不喜欢;可价钱已讲好,我就把他带到我马上要离开的房间,我们一起把箱子搬了下来。现在,我不愿意把那卡片拴上去,因为我怕那房东家的什么人会对我的举止起疑心而把我扣留下来;于是我对那青年说,请他到了最高法院监狱的高墙外时就停一分钟。我话音刚落他就赶车咕隆隆跑将起来,那架势像是他、我的箱子、那车还有那驴都发了疯一样。我跟在他后面跑着,喊着,等到预定地方赶到他身边时,我气都透不过来了。

    因为太兴奋又太紧张,我在掏卡片时,把那半几尼也从口袋里翻出来了。为了不弄丢它,我就把它含到嘴里;虽说我的手抖得好厉害,但还是把那卡片如我心意地拴好了。就在这时,我觉得那长腿青年朝我下巴上重重拍了一记,就见那半几尼从我嘴里飞到了他手上。

    “什么!”那青年抓住我衣领,凶狠狠地龇牙裂嘴道。“是犯了事吧,是不是?想跑掉,是不是?去派出所去,你这个小坏蛋,去派出所去!”

    “把钱还给我,行不行?”我万分恐慌地说,“别管我的事。”

    “去派出所去!”那青年人道,“你一定要去派出所证明这事!”

    “把我的箱子和钱还给我,”我哭着叫道。

    那青年仍然说:“去派出所去!”他还很粗暴地把我往那头驴那儿逼,仿佛那畜生和警官有什么相似之处;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跳上车,坐到我的箱子上,嘟嘟念叨说要一直赶到派出所去,就比先前更加起劲地咕隆隆飞快地走远了。

    我尽一切力跟在后面追,可我没力气叫了,即使有那会儿我也没胆量喊。我追了半英里路,其间至少有二十次,我几乎被车碾到轮子下。我时而看不见他,时而看见他,时而看不见他,时而遭到鞭子抽打,时而被叫骂,时而陷到泥里,时而爬起来,时而撞到什么人怀里,时而撞到一根柱子上。后来,由于生怕这时或许半个伦敦城都在出动捉拿我,我只得又惊又气地眼睁睁看着那青年带着我的箱子和钱去他要去的地方去了;我就一面喘着气,一面呜咽着,但我并没停下脚步,我朝格林威治走去,我知道那地方就在去多佛的大路上;我所带着的从这世界上所得的并不比我出生时带到这世界上的多什么(就在我出生那天晚上,我的出生给我姨奶奶带来了那么多不快),走向我姨奶奶贝特西小姐的隐居之地。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米考伯太太“像吻自己儿子那样吻了我一下”,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卫所感受到的久违的母亲般的呵护,这也为大卫后文的离开做了铺垫。 B . 选文部分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讲述大卫童年的故事,直接、准确、生动地展现了大卫的童年生活,也融进了作者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C . 选文部分是对大卫早年生活的描写,以孩子的心理视角真切地展示了一个遭遇坎坷的童年世界,大卫挣扎和逃离的过程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 D . 选文结尾部分连续运用多个“时而”,以排比手法写出了此时年仅十岁的大卫追赶驴车的过程的急迫和艰难,表现了此时大卫的无助和无奈。
    2. (2) 选文部分第三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选文部分是如何表现大卫心理的?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喂!”姨婆说道,“我已经给他寄了封信,告诉他,他和我会有番理论!”

    “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说。

    “我不知道,”姨婆说,“还要看情形呢。”

    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她自顾自地从衣柜里拿出一件粗布围裙并穿上,亲手洗茶杯;把茶杯洗净后放到茶盘上,再把桌布叠好放在茶杯上。这之后,她又用小扫帚扫面包皮屑,一直扫到地毯上一点纤尘都没有;接着她又收拾打扫那本已被收拾打扫得无可挑剔的房间。当这一切家务已干得令她满意了,她才取下手套,解下围裙叠好,放回衣柜里某个专门的角落。她把她的针线盒拿到打开的窗子前的桌上,坐了下来并开始干活。

    ……

    “特洛伍德小姐,一收到你的信,我就感到,为了更合情理地表示我本人,或许也为了更表示对你的尊敬——”

    “谢谢你,”姨婆尖锐地看着他说,“你不必在意我。”

    “还是亲自面谈比借信交谈要好,”谋得斯通先生继续说道,“虽说旅途不便。 这个倒霉的孩子,他已抛弃背离了他的朋友和职责——这个倒霉的孩子,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生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纷扰和不安。他有一种阴郁逆反的心理,一种粗暴野蛮的脾气,一种不驯服、不听管教的气质。家姐和我都曾努力想改变他的恶习,却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我认为这孩子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最坏的一个!”

    “太过分了!”姨婆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儿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曾让这孩子去从事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并置他于我一个朋友的照顾下,但他不喜欢那职业;他跑走了,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叫花子,衣衫褴褛地到这儿向你特洛伍德小姐求哀告怜。”

    “还是先说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姨婆说,“如果他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也会把他送去从事那职业吗?再假设,如果那可怜的孩子——也就是他的母亲——还活着,他也要去投身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是吗?”

    “我深信,”谋得斯通歪了歪头说,“凡是我和家姐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都对其没有异议。”

    “唉!”姨婆说,“不幸的吃奶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的年金也和她不复存在了吗?”

    “也和她一样不复存在了。”谋得斯通先生答道。

    “那么那笔小小的财产——就是那座房子和那花园——”

    “我的亡妻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毫无保留地信任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没头脑、最不快活、最不幸的吃奶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呢?”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恰如其分的方法处置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他。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坐得直挺挺的,双手叠放在膝盖上,忿忿地盯着那说话的人,等他说完。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我用“不”字回答。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分上照顾我,保护我。

    姨婆把我拉到她身边,对谋得斯通先生说:“你可以走了;我要来试试这个孩子。如果他真像你说的那样,至少我还可以像你做的那样去对待他。不过,你说的话我一点儿也不相信。”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你让那可怜的、不幸的、误入歧途的吃奶娃娃过的什么日子?你以为我不知道,当你向她套近乎时——我敢说,你对她卖弄风情时装得对鹅都不敢嘘一声一样——对那软弱的小人是何等可悲的日子吗?现在我就是看到了你,也听到了你!谁会像谋得斯通先生一开始那样柔顺听话!那个可怜的、上当的、没头脑的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男人。他是用糖做成的。他崇拜她。他溺爱她的儿子——非常非常溺爱他!他要做这孩子的第二个父亲,他们要一起生活在开满玫瑰的乐园里,是吗?呸!滚开!滚!”姨婆说。

    “谋得斯通先生,”她向他摇着手指说,“在那没有头脑的吃奶娃娃眼里,你是个专横的君王,你伤了她的心,你利用她弱点里最大的那部分给了她致命的创伤。这事实使你心安了。”

    在这当口儿,他一直站在门边,面带某种微微笑意打量姨婆,不过他的黑眉黑眼重重地拧在一起了。我看得出来,虽然他仍然挂着微笑,但脸色已变了,并像刚跑过那样喘着气。

    “祝你好,先生!”姨婆说,“再见!也祝你好,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没有回答一个字,慎重地挽起她弟弟的胳膊,大模大样地走出了那小屋。

    她的脸色渐渐缓和,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就这样,我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新生活。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的“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与结尾的“我诚恳地搂住她的脖子去吻她”是伏笔与照应的关系。 B . 第四段中“姨婆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开始干活”写的是从“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姨婆劳作的情形,其背后有一个感到惴惴不安的“我”。 C . 画线部分“他是用糖做成的……是吗?”运用第三人称写克莱拉眼中谋得斯通的“美好”形象,反映了特洛伍德对谋得斯通虚伪本性的清醒认知。 D . 小说注重不同人物的情绪随着矛盾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如特洛伍德小姐开始比较克制,后来逐渐变得愤怒,最后渐渐缓和。
    2. (2) 特洛伍德小姐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请谈谈节选部分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3. (3) “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大卫母亲克莱拉死后,他的继父谋得斯通先生把他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工作,后来他来到贝特西姨婆处]

    第二天早上下楼时,我发现我姨婆低头坐在早餐桌前,想得出了神,她的一只胳膊搁在茶盘上,水罐往茶壶里倒的水都漫出来了,整块台布都泡在了水中,直到我进来才把她从沉思中唤醒。我敢断定,她想的一定是关于我的事。

    吃早饭时我老朝姨婆看。我看她看不了一会儿,发现她也在看我,我不知所措。我的刀子落在了叉子上,叉子又绊到刀子上。切下的咸肉还没送到嘴里,肉的碎片却飞到了空中,高得吓人。连茶都要呛我,不肯走正路下去,走了错路。

    “喂!”过了很久,我姨婆才开口说话,“我已给他写了信了。”

    “给——?”

    “给你的后爸。”我姨婆说。

    “你——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问道。

    “我还说不上来,”我姨婆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啊,要是我得回到谋得斯通先生那儿去的话,”我喊了起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会儿我对这件事,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姨婆摇着头说,“我只知道,我还没法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我一听这话,心都凉了。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她围上围裙,亲自洗起茶杯来。

    谋得斯通先生的回信终于来了。我姨婆告诉我说,他第二天要亲自来跟我姨婆谈我的问题。我听了吃惊不小。第二天,我坐在那儿计算着时刻,心里有时希望低落,有时恐惧上升,此起彼落地冲突着,弄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就这样坐在那儿,等待着那张阴沉的脸来吓唬我。

    “我要走开吗,姨婆?”我战战兢兢地问道。

    “别走,少爷,”我姨婆说,“当然别走!”

    ……

    “特洛伍德小姐,接到你的信,我觉得,为了表白我自己,更为了表示对你的尊敬——”谋得斯通先生说。

    “谢谢你,”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说,“你用不着考虑我。”

    “这个淘气的孩子,居然丢下朋友和工作,出逃了。他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死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这孩子,性格乖戾,桀骜不驯,态度粗暴,脾气倔强、执拗。我姐姐跟我,都曾尽力设法想把他的毛病改过来,可是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我相信,他是最坏的一个。”

    “这话太过分了!”我姨婆立即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把这孩子托付给我的一个朋友照顾,叫他学一门体面的职业。可是他不喜欢这种职业,逃跑了,成了一个乡下的流浪汉,衣衫破烂地跑到这儿来,来向你诉冤来了,特洛伍德小姐。你要是听了他的一面之词就袒护他,那必然的后果,我愿就我所知,直率地对你说一说。”

    “你还是先说说那体面的职业吧,”我姨婆说,“要是这孩子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也会要他去学那门职业吗?要是那可怜的孩子——他妈妈——还活着,你仍会要他去学那体面的职业吗,会吗?”我姨婆问。

    “我相信,”谋得斯通先生点了点头说,“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

    “哼!”我姨婆说,“不幸的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一死,她的年金也没有了吧?”

    “她一死也没有了。”谋得斯通先生回答说。

    “那份小小的财产——那幢房子、花园——那座没有乌鸦的鸦巢——就没有她儿子的份了吗?”

    “我的亡妻很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她完全信赖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不通世事、最可怜、最不幸的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为合适的方法安排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下去。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打算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着。”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他这番话。她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

    “这孩子有什么要说呢?”我姨婆说道,“你愿意跟他走吗,大卫?”

    “不!”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吧!”

    “狄克先生,”我姨婆说,“你看我该拿这孩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考虑了一下,犹豫了一下,忽然喜上眉梢,回答说:“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你可以走了。”姨婆对谋得斯通先生说,“这孩子我倒要留下碰碰运气看了。即使他完全像你说的那样,那我替他做的事,至少也可以跟得上你替他做的。不过你的话,我是一句也不会相信的。”

    “你以为我不知道,”我姨婆极其尖锐地说,“那个可怜、不幸、一步走错的娃娃,你给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第一次遇见她时——我敢肯定,你对她一定大送媚笑,大飞媚眼,好像你连对鹅都不敢嘘一声——那一天,是那个软弱的小东西多么倒霉的日子!对那个单纯的娃娃来说,你是个暴君,你把她的心都砸碎了。你利用了她大部分的弱点,伤害她,要了她的命。呸!滚开!滚!”

    谋得斯通先生一直站在门旁,脸带微笑地看着我姨婆,可是他那道浓眉却紧紧地锁在一起。

    “再见了,先生!”姨婆说,“再见!跟你也再见了,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一言不发,审慎地伸出胳臂挽住弟弟的胳臂,以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走出屋子。

    我姨婆的脸渐渐舒展开来。我怀着极大的诚意,双臂紧搂着她的脖子去吻她。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通过姨婆犀利的追问,揭露了以谋得斯通姐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私、冷漠、金钱至上的丑陋嘴脸。 B . “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姨婆的表现,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我”。 C . “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这说明大卫的母亲性格是软弱的。 D . “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当姨婆问及“我”的去留问题时,狄克看似答非所问,实际上坚定了姨婆收留“我”的决心。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二段,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焦急不安的心情。 B . 本文通过孩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感情细腻,具有真实感。 C . 文章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俩言行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性的善恶。 D . 文章多次运用“锐利地”“尖锐地”词语来描写姨婆,既写出她对“我”和妈妈的同情,也表现了其疾恶如仇的性格。
    3. (3) 本文以“‘我’的去留问题”为线索,使故事情节紧凑集中,便于展现人物性格。除此以外本文叙述故事还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相由心生”,选文中姨婆的表情随着心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请结合本文的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在我已相当练达世故,几乎丧失了为任何事感到吃惊的能力了;但是我当时那么小就这么被人轻而易举地给抛弃了,就是现在也叫我多少有些吃惊呢。一个才能优异的孩子,一个具有很强的观察力的孩子,机敏、热心又纤弱,身体和精神很容易被伤害,却没有一个人表示出半点为我着想,我至今觉得不可思议。没人为我着想,而我年方十岁便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小苦力了。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就设在河边,位于黑弗莱尔的一角。那地方已被现代的改良举措改变了,不过那货行还是一条窄窄街道尽头的最后一所房子,而那条窄窄街道弯弯曲曲从小山上下来直达河边,街尽头有几级供人们上、下船的台阶。那房子相当破旧,但有自己的码头,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后是一片泥,事实上它已被老鼠占据了。它那镶板房间的颜色已被一百多年的污垢和烟气改变了,它的地板和楼梯也已腐朽,在地下室里争斗的灰老鼠吱吱尖叫,充斥那里的是腐败和龌龊;这一切在我心中并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就在眼前。就像当年被奎宁先生握着我颤抖的手第一次走过这一切一样历历在目。

    帐房的钟指到十二点半,大家都准备去吃午饭了。这时,奎宁先生敲敲帐房的窗子,作手势要我进去。我进了帐房,看到那里有个胖墩墩的中年人,穿着褐色外套、黑色紧身裤和黑鞋。他的头很大,亮光光的;上面的头发决不比一个鸡蛋上的多,他把那宽宽的大脸完全转向我。他衣衫寒酸,却戴一条很打眼的硬假领。他的手杖挺帅气,上面还系了对褪色的大穗子,外套上还挂了个单片眼镜——后来我发现这只是个饰物,因为他几乎从不用它看什么东西,就算他看也看不见什么。

    “这,”奎宁先生指着我说,“就是他。”

    “这,”那位陌生人说,他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那种屈尊下交的语调,还有那种从事上流职业的无法形容的文雅气派,“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我希望你贵体无恙,先生。”

    我说我很好,也希望他很好。我当时十分不安,上天知道;但我不愿在那时诉苦,所以我说我很好,并希望他也很好。

    “谢天谢地,”那陌生人说,“我很好。我收到默德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希望我把我那现在未住人的后一部房屋当作——简言之,出租——简言之,”那陌生人笑了笑,迸发出勇气说,“当作卧室——租给我此刻有幸结识的年轻创业人——”那陌生人挥挥手,把下巴搁进那硬衬领里。

    “这是米考伯先生,”奎宁先生对我说。

    “嗯哼!”陌生人说,“这是我的姓氏。”

    “密考伯先生,”奎宁先生说,“和默德斯通先生相识。他给我们拉生意,只要他拉到了客户,我们就付他佣金,他收到了默德斯通先生请他替你安排住处的信,并愿意收你当他的房客。”

    “我的地址是,”米考伯先生说,“都会路,温泽巷。我——简言之,”米考伯先生又一度迸发出勇气说,但还是用那种上流人的神态——“我就住在那里。”

    我向他鞠了一躬。

    “依我之见,”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大都市的见闻尚不甚广泛,要穿过这现代巴比伦的迷宫时都会路——简言之,”米考伯先生又一次迸发出勇气说,“你可能会迷失方向——我很高兴今晚来这里,用最近的路线的知识将你武装起来。”

    我真心真意地谢了他。因为他竟愿意费神,真是太热诚了。

    “几点,”米考伯先生说,“我可以——”

    “八点左右。”奎宁先生说。

    “大约八点,”米考伯先生说,“再见,奎宁先生。我不再打扰了。”

    于是,他戴上帽,夹着手杖,身子挺得笔直地走了出去,哼着曲子离开了帐房。

    就这样,我正式被奎宁先生雇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做我力所能及的事,薪水嘛,我想是一星期六先令吧。我记不清是六先令还是七先令了。在这一点上我不能确定,我倾向于是六先令;先是六先令,后来是七先令。他立刻付了我一星期的(我相信是他从自己口袋里掏的)。

    晚上,到了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示对他的那种派头的敬意,然后我们一起朝我们的住宅走(我想,这时我也该这么说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弯住房屋式样都教我记住,这样明天早上我就不会费事地找到回去的路了。

    ……我见到或听到的来客全是债主。他们总是在任何时候来到,其中一些还好凶。有一个一脸脏兮兮的人,我猜他是个鞋匠,总是早上七点钟就钻到走廊里,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嚷嚷说:“下来!你还没出门呢,你知道的。还我们钱,好不好?别藏着,你知道,那太可鄙了,我要是你就不会这么可鄙。还我们钱,好不好?你要还我们钱,听见了吗?下来!”这番辱骂得不到回应,他就气得骂出“骗子”、“强盗”,而这样仍得不到回应,他就走到街对面,冲着二楼窗子(他知道米考伯先生在那里)叫骂。这时,米考伯先生好生伤悲羞愧,以至(有一次,我从他太太的尖叫声中得知)用把刮胡子刀对自己比划了一下。可是半个小时不到,他就会不惜力气地擦亮皮鞋,哼着曲子出门时,那神气较平日还更像个体面人。米考伯太太也一样的弹性。我曾亲眼看到她在三点钟时被法庭批下的帐单和讼费单逼昏过去,可是四点钟时,她就吃裹面炸的羊排,喝热麦酒(这些是当掉两个茶匙后买回的)。有一次,我偶然提前在六点钟回家,见她昏倒在火炉前(还带着双生子中的一个),头发披在脸上,原来法庭刚刚强行采取了手段。可就在那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灶前烤牛肉,一面给我讲她爸爸妈妈的故事,还告诉我他们过去的交往,我再没见过她那样兴高采烈过了。

    ……

    米考伯先生的困难更加重了我的精神痛苦。我在这种孤苦伶仃的情形下,和那家人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时时惦着米考伯太太的各种筹款计划,时时心头压着米考伯先生的债务。星期六的夜里是我的好时光——部分因为我口袋里有了六或七个先令,回家的路上望着那些店铺,盘算着这笔钱可以买什么,这可是了不起的事;部分因为我能回得早——米考伯太太会把最伤心的秘密向我倾诉;星期天早上她也会这样,那时我把头天晚上买回的茶或咖啡在一个刮脸用的小罐里调好,开始坐下吃那已过了钟点的早餐。在这类星期六的夜间谈话开始时,米考伯先生总要痛苦忘情地哽咽一番,而谈话将近结尾时,他却又在唱“杰克快乐地和南在一起”了。我曾看到他流着泪回家吃晚饭,嘴里叨念说只有进监狱是唯一出路;然后又盘算“如果有什么机会出现”(这是他很引以自得的句子)可以弄到装弓形窗所需的费用入睡了。米考伯太太跟他完全一样。

    ……

    米考伯先生的困难终于到了危急关头。一天清早,他被捕并被送进市里最高法院的监狱。他走出住宅时对我说,他的末日降临了——我真的以为他的心都碎了,我的心也碎了。可后来我听说,有人在午前看见他快快活活地玩了九柱戏。

    1. (1) 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选自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B . 全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入了狄更斯本人许多的生活经历,借助大卫的眼光描写了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的生活遭遇。 C . 课文选自小说第11章“独自谋生”,叙述大卫当童工的经历和房东的交往,写出了底层人们的悲惨遭遇。 D . 作者长于捕捉人物特有的外部特征来塑造形象,如对米考伯先生穿着、心理、习惯动作等方面来进行描写。
    2. (2) 下文对作品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卫·科波菲尔》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更有艺术魅力的是具有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B . 《大卫·科波菲尔》对人物的刻画是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来展现人物特点,不会集中在人物的独特之处。 C . 《大卫·科波菲尔》的语言通俗、夸张,具有幽默与讽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与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 D .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面,塑造了众多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底层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也鼓舞着人们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心。
    3. (3) 请分析文中划波浪线文本内容的作用。
    4. (4) 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简要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特点。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己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跟各色人等都有生意上的往来,不过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给一些邮船供应葡萄酒和烈性酒。我现在已经记不起这些船主要开往什么地方,不过我想,其中有些是开往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雇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连我在内,我们一共三四个人。我干活儿的地方,就在货行的一个角落里。昆宁先生要是高兴,他只要站在账房间他那张凳子最低的一根横档上,就能从账桌上面的那个窗子里看到我。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儿。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跟斯蒂福思、特雷德尔那班人比较了——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那天上午,每当米克·沃克离开时,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窍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账房里的钟已指向12点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去账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这位就是。”昆宁先生指着我说。

    “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其实,老天爷知道,当时我心里非常局促不安,可是当时我不便多诉苦,所以我说很好,还希望他也好。

    “感谢老天爷,”陌生人回答说,“我很好。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陌生人含着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说着,陌生人挥了挥手,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

    “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对我介绍道。

    “啊哈!”陌生人说,“这是我的姓。”

    “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说,“认识谋得斯通先生,他能找到顾客时,就给我们介绍生意,我们付他佣金。谋得斯通先生已给他写了信,谈了你的住宿问题,现在他愿意接受你做他的房客。

    “我的地址是,”米考伯先生说,“城市路,温泽里。我,简而言之,”说到这儿,他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同时突然再次露出亲密的样子,“就住在那儿。”

    我朝他鞠了一躬。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因为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对我真是太好了。

    “几点钟?”米考伯先生问道,“我可以——”

    “8点左右吧。”昆宁先生回答。

    “好吧,8点左右。”米考伯先生说,“请允许我向你告辞,昆宁先生,我不再打扰了。”

    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让“我”感到“咄咄怪事”,表现了“我”内心的震惊、悲愤和无助。 B . “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表明“我”虽处境恶劣,但对能自食其力又感到欣喜与满足,“我”年纪虽小,但敢于面对残酷现实。 C . “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面对陌生的米考伯用屈尊俯就的口气、装成文雅气派的问询时,“我”的表现反映了局促纠结中怀有希望的复杂心理。 D . 作者通过叙写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用劣等商品换取钱财,雇佣童工做最低级的工作等事实,揭露并批判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插入大段米克·沃克的讲述,可表现伙伴都出身社会底层,为下文写“我”因被抛弃。做了童工而感到痛苦、羞辱做好铺垫。 B . “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离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运用了比喻、夺张手法,表现“我”遭人遗弃而去做童工的痛苦与羞辱。 C . 为塑造“我”这一艺术形象,作者运用心理描写表现“我”复杂的内心世界,又用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段来丰富“我”这一人物形象。 D . 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我”抒发感情,展示心理,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小说情感更加贴近读者。
    3. (3) 小说对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塑造米考伯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贯析。
二、小阅读-课内
三、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 , 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 , 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德斯通——格林比货行的一名小童工了。

    谋德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已经变了样。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弯弯曲曲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也已腐朽;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的。

    他就是古赛家里的小儿子,名叫帕勒达帕。男孩十分懒散,他的父母经过多少次费尽心血的努力,不见成效,就放弃指望他能对改善家境做些什么。然而,懒人也有占便宜的地方,家人厌嫌他,他却通常成为讨外人喜欢的角色,因为他不做任何事,没有任何牵挂,就成为人们的公共财产了。正如城里需要一座半座与家庭没有任何瓜葛的独立的公共花园,供游人休憩;乡村也十分需要两三个闲散的公共人物,在活动事务、娱乐消遣等方面缺少人手时,他可以马上到那儿凑个份,帮个忙。

    帕勒达帕酷爱垂竿钓鱼,他的大部分光阴都耗费在这上面。每天下午,他坐在河岸边,沉浸于钓鱼这类事中,他因此经常与素芭在河岸边相见。不管什么事,若有个同伴参与,帕勒达帕总感到十分高兴;尤其在钓鱼时刻,有一位不会说话的同伴,那是再好不过的。帕勒达帕通过日常接触,了解素芭的禀性,十分尊敬她。这样,大家通常叫她为“素芭”,而帕勒达帕掺入了几许爱的成分,亲热地称呼她为“素”。

    素芭惯常坐在一棵合欢树底下,帕勒达帕坐在她近旁的地上,往河里投抛渔钓,专注地盯着,留心着河面动静。素芭每天为帕勒达帕带来一个槟榔包,并亲手把它调弄好。然后,她久久坐在河边凝视着。兴许素芭心里想做些什么,帮帕勒达帕一把,或者在他事务里助上一臂之力。她心里总想让他明白,她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废物,但这里真的没有什么可分配给她做的。于是,她从内心祈求造物主赐予她非凡的力量,她借此一念咒语,就会出现奇迹,让帕勒达帕一看到就会惊呼起来:“哎哟!素有这么大的本领!我真的没有想到,小看了你!”

    请你们设想一下,倘若素芭是位水神公主,渐渐地浮出水面,把蛇王额上的宝石置放在岸埠上,让帕勒达帕放弃自己那个低贱的工作,拿着宝石,潜沉到水底。他在那里将看到,水晶宫里的金床上,一位公主端端正正坐着!他会惊喜地说:“哎哟,这位坐在金床上的人,不是巴尼康托家的那位哑女吧!是素!我的素!今天,金碧辉煌的静谧的水晶宫里的唯一公主,正端坐在这里!”——那难道是海市蜃楼吗?难道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吗?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里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

    素芭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她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对自我的感受日益觉醒。仿佛在月圆之夜,一种崭新的大海般的无法描述的意识力量,充盈着她的心灵。现在,她仿佛瞥见了自己,正思考着自己,询问着自己,但没有任何答案。

    一天,月圆的深夜,素芭缓缓地打开自己闺房的窗户,惶恐地探出头,朝外窥望。她似乎感到,月圆时节的大自然,像她一样孤寂地坐在熟睡的大地上,觉醒着。她也仿佛全身充盈着青春的欢乐、激情和忧伤情愫,抵达那无限孤寂的边缘,甚至超越了那边缘。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夫妻俩反复商议着这件心事,最终巴尼康托离开村子,去了异乡多日。

    一天,他终于回来了,对妻子说:“走吧,我们一块去加尔各答。”

    家里开始着手赴加尔各答的准备事宜。素芭的整个心宛如被浓雾笼罩的清晨,浸没于泪水里。这些日子,她像是一头无言的牲畜,怀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恐惧心理,紧紧尾随着父母;她睁大了自己的黑眼睛,目不转睛地死盯着他们,好像企图探听到一些消息似的,但父母没有作任何开导,没有作任何安慰。总之,什么也没有对她说。

    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说罢,他又凝视水面。

    素芭犹同中了箭的牝鹿一般,怀着令人怜悯的目光望着猎人,仿佛在怨恨地唠叨个没完:“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你?”素芭就这样直盯盯地望着帕勒达帕。那天,她没有坐在合树底下。

    (节选自泰戈尔《素芭》,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画线句两次提到没有人出来说句话,一次用“他”,一次用“我”;前若站在客观立场,后者站在个人立场,共同表达了自己遭人遗弃、成为童工的痛苦。 B . 甲文写“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就跟……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既强调了记忆的真实,也反映出当年的不幸经历给“我”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C . 乙文第一段“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的”语含双关,既指一个正常人和一个哑巴的语言有差别,也指素芭和帕勒达帕的心灵语言有差别。 D . 帕勒达帕虽懒散,却“讨外人喜欢”,且能主动陪伴孤独的素芭;可他的家人却只在意“他能对改善家境做些什么”,表现出自私、功利的特点。
    2. (2) 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从外到内详细描写了货行破败污秽的环境,这一方面反映了那段生活给“我”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另一方面也侧面表现了继父的冷血、无情。 B . 乙文用“公共财产”“公共花园”比喻“公共人物”帕勒达帕,既刻画了男孩讨外人喜欢的特点,也以“公共”二字暗示了他对素芭的情感特点。 C . 乙文“请你们设想一下”这段文字,讲述者替素芭说出她对庶民身份的不甘、怨愤以及对爱情的向往;还将读者拉入文中,请读者一起设想、评说。 D . 素芭“朝外窥望”时的“惶恐”同时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惶恐,她自我感受的觉醒和父母对她个人感受的无视形成对照,暗示了其婚姻悲剧的必然性。
    3. (3) 从小说内容出发,谈谈你对素芭和帕勒达帕的友谊的理解。
    4. (4) 甲、乙两文中,不同的故事讲述者对小说内容的呈现有怎样的影响。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我跟着那青年女子,不久就来到一座很整洁的小房子前,那房子还有明亮亮的半圆形小窗户,房前有一个铺满石子的小四方院,你也可以说是还长满了被精心栽培而香气四溢的鲜花的小花园。窗子上挂着纱帘,纱帘的中间没扯上。透过窗棂可以看到一个弧形绿色大屏风或一把扇子,还有一张小桌和一把大椅子,我不禁想姨奶奶那时也许正好不神气地坐在那儿呢。

    我的鞋那时已处于万般凄惨的境况了,鞋底已一片一片地掉了,鞋帮也破绽得难以被再认为是鞋了。我的帽又扁又皱,就是被扔到垃圾堆上的脱了柄的破镐和它相比也不会不好意思了。我的衬衣和长裤上沾着暑气、露水、草屑、肯特的泥土(我在那泥上睡过觉),再加上破烂,当我站在门前时,我姨奶奶小院里的鸟儿也受了惊吓。从离开伦敦后,我的头发就没碰过梳子和刷子。由于没受惯风吹日晒,我的脸、脖子和手都被烤成了紫褐色。我从头到脚都是白垩粉和沙土,就像刚从一座石灰窑里出来一样。就这么一幅样子,还对这幅样子有强烈的自觉,我等着向我那严厉的姨奶奶介绍我自己,让她接受我这样的第一印象。

    有那么一会儿时间过去了,客厅窗子依然那么平静,以至我想她可能不在那里。就在这时,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头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

    “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

    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我战战兢兢地望着她。我勇气丧尽,只抱着豁出去的想法了,于是我轻轻走过去,在她身边站下,用手指碰碰她。

    “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

    她吃惊地抬头看看。

    “对不起,姨奶奶。”

    “呃嘿?”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

    “对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孙子。”

    “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

    “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过那儿,见到了我亲爱的妈妈。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学,被迫去独立谋生,干不适合我干的苦活。所以我跑到你这里来。我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说到这里,我的自制力全丧失了;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来,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

    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厨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伤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呜咽,她向我投下这些滋补剂后就把我放到沙发上,在我脑袋下垫一条披肩,又把她头上的头巾取下垫到我脚下,以免我会把沙发套弄脏。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说过的绿色大扇子或屏风后,这一来我就看不见她的脸了;她每隔一分钟就叫一声“上帝!”,像号炮一样。

    我姨奶奶个头高高的,神色严厉,但并不难看。她的脸上,她的声音里,她的步态举止中,都无不流露出一种刚毅,足以说明她往日在像我母亲那般软弱的人身上可产生的影响;她容貌还可算秀丽,虽然面容坚定严肃。那个房间就像珍妮或我姨奶奶一样整洁。就在刚才我放下笔回忆那房间时,带着花香的海风又吹进来了;我还又看见擦得铮亮的老式家具,弧形窗里绿扇子附近我姨奶奶的那把凛然的大椅子和桌子,粗毛地毯,壶架,两只金丝雀,古磁器,装满干玫瑰叶的酒罐,放置各种器皿的高橱架,还有和这一切极不协调的——脏兮兮躺在沙发上打量这一切的我。珍妮去烧洗澡水了。洗澡实在是很大的享受。我开始感到因曾睡在野地而四肢疼痛,而我又那么疲乏虚弱,几乎无法让眼连续睁开五分钟。我洗澡之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我像一捆什么呢,我也说不上,但我觉得是热哄哄的一捆。我觉得很乏,极想睡,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

    (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有删改)

    文本二:

    三联生活周刊:狄更斯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始于20世纪初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的狄更斯的5部长篇小说。作为当时的翻译大家,林纾为什么选择了狄更斯?

    张玲:林纾的翻译行为,应该说是在中国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启蒙改良运动的组成部分。或许林纾和这些19世纪以来的外国大作家具有某些共通之处,那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从林纾对狄更斯的评价中也可见一斑,林纾说狄更斯“扫荡名士美人之局”,“善叙家常平淡之事”,写的是世情常态,读起来娓娓动人,这些评价直到今天看来还非常精准。

    (节选自《为什么重读狄更斯——专访狄更斯评论家、翻译家张玲》,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开篇的场景描写比较细腻,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后文贝西姨奶奶的出场做铺垫。 B . 文本一第二段通过对“我”的“鞋”“帽”“衬衣”“长裤”等衣衫褴褛的惨状的描写,表达“我”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C . 文本一采用有限视角“我”叙事,“我”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 . 文本二张玲的转述和林纾对狄更斯的侧面评价,有助于读者更全面了解狄更斯及其创作风格。
    2. (2) 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简要分析贝西姨奶奶的形象特点。
    3. (3) 文本二中林纾对狄更斯小说的评价是“善叙家常平淡之事”,请结合文本一分析这一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名著阅读
  • 13. 《大卫·科波菲尔》和《复活》都是主人公的成长史,请从大卫·科波菲尔与聂赫留朵夫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谈一谈对“成长”的认识。字数不超过120字。
  • 14. 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卫善良诚挚,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B . 爱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C . 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仁慈乐观,尤其是债多不愁、得过且过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后人将这种特点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D . 大卫的继父谋得斯通凶狠贪婪,常责打大卫。大卫母亲去世后,即把十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只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 15. 下列有关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复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卫》中,米考伯家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仆人,她是“一个孤儿”,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描绘,引起人们对 “孤儿”、童工等问题的广泛关注。 B . 《大卫》以全知全能视角叙事,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能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更加可靠,产生艺术感染力。 C .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在第一次探监时,怀着一腔热情来见玛丝洛娃,要拯救她脱离困境,但玛丝洛娃的表现让他质疑自己对她的拯救是否有意义。 D . 《复活》中,玛丝洛娃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经历了由天真烂漫逐步走向堕落,又从天昏地暗中良知觉醒,最终实现精神复活的曲折历程。
  • 16. 《大卫·科波菲尔》中,以下哪句话是大卫的姨婆要大卫记住的(    )
    A . 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他就快乐;如果花二十镑一先令,他就苦恼。 B .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免除这三种罪恶,我可以对你永远怀抱希望。 C . 只考虑做这件事是否对就行了,如果是对的,那就去做好了。 D . 永远要记住自己的身份,在比我们高贵的人面前,永远要低声下气。
  • 17. 下列对《百年孤独》这部小说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描述了马孔多镇布恩迪亚家族六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 B . 《百年孤独》是北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它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又奇幻瑰丽。 C . 《百年孤独》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传统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D . 《百年孤独》的作者本不广为人知,此书一面世,震惊文坛,马尔克斯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 18. 下列对《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人与海》可以看作是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 . 小说要告诉人们:命运无常,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C . 小说中的人物自始至终充满了激情,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壮的。 D . 桑地亚哥象征硬汉精神,是一种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失败的压倒命运的力量。
  • 19. 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说:“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如果请你为大卫•科波菲尔造像,你会拟一个什么题目?

    要求:结合小说节选部分以及你所了解的其他相关情节,至少给出两条理由,语言通顺,不少于60字。

五、微写作
  • 20. 请联系《大卫·科波菲尔》中童年的大卫和《百年孤独》中的丽贝卡两个人物,谈谈你对于“孤独”的认识。(200字以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