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

更新时间:2023-08-28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它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14年4月,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提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厚,其所蕴含的中国故事精彩绝伦,其所彰显的中国精神熠熠生辉。在第二届陶瓷与文化论坛暨讲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把中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归纳为三类。一是图像叙事。比如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讲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中的撒种故事;景德镇陶瓷大学李砚祖教授讲述的儿童与侍女、文人与高士、神话与仙人、农耕与渔乐在陶瓷上的叙事故事。二是器物叙事。比如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讲述的陶瓷上的音乐历史变迁故事;江西师范大学曹柯平教授讲述的瓷与茶的故事。三是社会与文化学阐释。比如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讲述的瓷器上反映的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故事。当然,这一归类划分不一定能够概括其全部,但足以说明陶瓷上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本。这些故事,时时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气息——儒家文化的积极乐观、道家文化的深刻睿智、佛家文化的大彻大悟,在陶瓷故事中构筑起属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景观。

    (摘编自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民间陶工在瓷器上讲故事,与文人士大夫在宣纸上讲故事的心境是不同的,如李惠芳所说: “民众的创作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民众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并不把它当作艺术创作来对待。民众的文艺审美活动有着自发的倾向,没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它坦白、快活、自由,一任自然。”这样的心境表现在陶瓷图像风格上,可用野趣来形容。

    野趣是相对于“雅趣”而言的,即不受文人士大夫文以载道、温柔敦厚等创作理念和美学规范的制约,自然质朴,粗野奔放,追求快乐美学、游戏美学,展现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比如《西厢记》故事中“游殿惊艳”一节,陶工将故事的主角从张生和莺莺变成法聪和红娘。红娘机智勇敢,热血心肠,敢于挑战权威和世俗观念,身上有股“野气”,比莺莺这个闺阁小姐更让普通民众觉得亲近和喜爱。再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在陶工的手下变得滑稽可爱:他身着艳丽的衣服,将花盆里的菊花采来戴在头上,手舞足蹈。为了表现他这一行为的怪诞有趣,陶工还特意在他旁边画了一个眼神里满是惊讶好奇的小童。这位陶工对《饮酒》诗作了完全不同的诠释: 陶渊明之态不是“悠然”,而是飘飘然。他在用他的人生经验和思维方式理解陶渊明热爱自然、闲逸自在的情怀,与文人士大夫不同。

    野趣是相对于“俗趣”而言的,即不合常规,离经叛道,但不庸俗、不低俗,体现的是人之本心与真性,比如陶瓷图像所塑造的一些叛逆的女性形象,最早的应数磁州窑生产的宋三彩柳阴读书枕上的那位女性了。她优雅地半卧榻上,身着薄纱,裸露着修长纤细的手臂,慵懒地看着书。这一图像以如此大胆的构图表现宋时女子读书情景,彰显了民间审美的野趣。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掷果盈车”的故事,但只说妇人们在洛阳道上围观潘岳,没有具体说是站在道上什么位置、以什么方式围观,这给后来的绘图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明代的一个铜镜上,潘岳出行的队伍阵势很大,但城楼上观看的只有一个女子。她低头拱手地朝下观望,安静斯文。到了清康熙瓷器上则大不一样了,一个女子变成了一群女子,安静斯文变成了欢呼雀跃。“掷果盈车”故事的思想内涵,从魏晋风流变成了大众娱乐,从而在陶瓷、木刻版画、象牙雕等上面广泛传播,尤其是陶瓷。由此可见,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只有不断吸收时代的元素,不断被改写重述,才能保持在历史长河中持久前行的动力,并最终成为一种叙事传统。这恰如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说的,我们逃不出传统的掌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是一成不变的、外在于我们的,传统其实会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时间的链条上表现出连续性,“作为时间链,传统是围绕被接受和相传的主题的一系列变体”。

    陶瓷上的小说戏曲题材图像中,以《西厢记》最多,其次是《红拂记》《牡丹亭》等。它们的女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冲破礼教枷锁,大胆追求爱情,充分地反映了民间的爱情观念和审美诉求。在用图像讲述这些大胆叛逆的爱情故事方面,陶工们也同样大胆叛逆,比如清顺治青花人物故事碗上的杜丽娘,右手托腮,双眼微闭,沉浸在与柳梦梅相依相偎的白日梦中,不在乎他者的眼光,完全一副蔑视陈规、挑战旧俗的叛逆姿态!

    (摘编自倪爱珍《陶瓷的物性与图像叙事》)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为我们提供了广博而深远的思想源泉。 B . 中国陶瓷上的故事共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图像叙事”“器物叙事”“社会与文化学阐释”。 C . 与文人士大夫讲故事的心境不同,民间陶工创作不会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一任自然。 D . 清朝顺治青花人物碗上的杜丽娘,不屑于他人眼光,蔑视陈规,是一个大胆的叛逆女性。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陶瓷文化容纳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用故事构筑起了属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景观。 B . 材料二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观点鲜明,语言通俗不失严谨。 C . “野趣”是相对于“雅趣”“俗趣”而言的,故没有“雅趣”“俗趣”也就没有“野趣”之说。 D . “掷果盈车”本是魏晋时一个风流故事,但民间陶工把它变成了大众娱乐,因此流传受阻。
    3. (3) 下列各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清康熙斗彩杯上的王羲之,穿着红绿搭配的鲜艳衣服,坐在柳树上,看着池塘里一群鹅呼朋引伴、引颈高歌。 B . 元杂剧石君宝的《鲁大夫秋胡戏妻》故事画在陶瓷上:图像中的秋胡,身材矮小、形象猥琐,反映了民间朴素又鲜明的爱憎情感。 C .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绘战争故事者谓之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品皆极为西人所嗜。” D . 宋代邯郸磁州窑《孩儿鞠球纹枕》:童子头梳双丫辫,身着左衽交领长袖花衣,下穿肥裤,正在摆臂伸腿踢球,生动传神。
    4. (4) 艺术总是相通的,郑振铎研究明代民歌创作时说:“文人学士们的作风在向死路上走去,而民间作品却仍是活人口上的东西。”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陶瓷图像创作的理解。
    5. (5) 如何才能通过陶瓷图像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2. 现代文阅读Ⅱ

    归来罗烽

    天上没有云,柳絮和蜘蛛丝在碧蓝色的空气里,轻轻地舞着,飘着,全是跑着一个方向,忽上忽下地乱飞。它们时常碰在黎典的身上,也有的挂在他的脸上,这竟也引起黎典的烦躁,两手气愤地揉擦着面颊,粉白色的面颊,被揉成红色了。

    他躲在树阴下面,两只手插进学生服的裤袋里,两脚稍微分开地站着,并且倾出全部的视力向北张望,心脏异乎寻常地跳动,而身体却也异乎寻常地安静。

    黎典已经等得够久了,他的小伙伴白骞还不来。现在他有点儿不耐烦,心里在埋怨着,不是昨天傍晚已经约好了吗?既是说什么都不成问题,就该早来,早把那事情解决才对。难道说白骞变卦了吗?不会的,那么,为什么还不来呢?

    两架银色飞机,在黎典头顶的上空,像一对鹞鹰那样盘旋、角逐着,隆隆地轰鸣着。

    两年以来黎典已听惯这嘈乱的声音,他虽然没有亲眼看见飞机投弹,无理由地轰炸农村的庄稼人,不过那一幅悲惨浴血的景象,无时无刻不在他脆弱的头脑里刻画着。

    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就是在现在黎典站着的地方,偏东一里多地的郊野上,一个牧牛的孩子骑着一头老乳牛,就被两架演习机枪扫射的飞机当做射击的目标了。牧牛的孩子慢慢地从老乳牛的身上滚落在草地上,死了。老乳牛的一只腿受了弹伤,惊叫得一边吼叫,一边奔回村子里去。

    黎典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那时,他被义愤激动了,他想将那个残暴的事实,描写成一段动人的、能获得广大同情的故事,公布给全世界的读者。可是结果失败了,当他将那事实如实地讲述给他父亲的时候,就遭到父亲的教训:

    “这就是了,你们孩子们还是少浪费点热情吧!”

    “不能,绝对不能的,爸爸,我,”黎典坦然而且加重语气地说,“我还是中国人啊!我对于这种暴行,不能不有一些表示的……”

    “表示什么呢?”父亲捻着老经世故的短须,而后轻微地叹息一声,说,“你应当安分啦,孩子!”

    “爸爸,我不相信你的话,你看猪该多么安分哪,可是它始终躲不了屠户一刀!爸爸,我感觉到我们的性命,同样是攥在屠户的手心里,安分和不安分全是一个样!”

    父亲没有继续跟他分辩,从沙发上站起来,关住了客厅的房门,然后亲蔼地推着黎典的肩膀,一直推到卧室里去。他这才安心了,因为这样一来,一切不安分的声浪,才不至于泄流到外人的耳朵里。

    当天夜里,父亲就发现儿子失踪了。

    黎典是藏在同学白骞的家里。两天以后,白骞将他逼送回家。在途中,白骞说:

    “别再耍脾气了,光耍脾气是不中用的哩。”

    “明知道是那么一回事,那为什么睁着眼让他们奴化!”黎典鼓着嘴唇说。

    这话已经相隔快一年了。

    两架银色飞机,箭一般向东急驶了。放出浓厚的烟幕,好像层叠不穷的白云团,横亘在很大一面蓝天上,渐渐地由浓而淡地消失了,飞机也不见了,只是留着隆隆的余音。

    原来已经躲进榆树林的黎典,他知道那两架银色飞机已离开这块草原的上空,可是他又似乎不大相信,他在树叶编织的空隙中眯起眼睛向上窥寻着,倾听着……

    天空是晴朗的,周围是静悄悄的。他心里咒骂着失约的白骞,决定去到白骞家里斥责他一顿。

    当他越过第一个丘岗时,遥远地有一个短小的影子出现了,样子非常张慌地迎着黎典的方向走过来。从强健的步子、宽臂膀、秃光的脑袋和蓝布长衫等等特点上,黎典看得出那个人就是他久候不来的白骞,现在他虽然立刻感到了愉快,但是他仍是装扮着盛怒的样子迎上前去。

    距离渐渐地缩短了。白骞扬起宽肥的衣袖,向黎典招着手,喊道:“小家伙,你等久了,等久了!”

    “你竟把这事忘了,忘干净了!是不是?”

    当白骞要跟他握手时,他拒绝了,把右手避到背后去,并且那样责备着。白骞更凑前两步,拍着黎典的肩膀,笑着说:“请原谅,实在是意外呢……”

    “嘿,真巧!第一次就赶上意外啦,嗯?”

    “你不要太火性啊,你听我说,刚才我家又被搜查了,……嗳,侥幸得很!”

    “什么人去的?”

    “日本宪兵队。”

    “日本宪兵队?哦!为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事走漏了消息?”

    “不是,昨天我们同班一个同学被他们捕去了,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关系。从前有过类似这样的事情,甚至一个同学遇难,全校要跟着遭殃的……”

    “他们从你家里搜出去什么没有?”

    “你想能搜去什么呢?我家里所有的东西,全像从盘古时遗留下来的尸骸……这些没有灵魂的东西,是万一也不会犯法的。犯法的证据全在这里呢!”白骞爱抚地轻拍着左胸脯,他感觉到那颗充血的心,正兴奋地跳跶着。他继续说:“可是连鬼都无从得知啊!我的心是这样的活跃着呃!”他挨着黎典的肩膀,太阳在他眼前闪烁着金色的光丝。

    “我们应该定日期了。”

    “后天怎样?”

    “好。”

    “夜车。”

    “好。”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提到“早把那事情解决才对”,设置悬念,与结尾处的“后天”“夜车”,前后呼应,情节完整。 B . 黎典想把自己看到的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众,但父亲考虑到当时的形势,让他选择暂时隐忍、安分守己。 C . 白骞因家中被搜查而迟到,而黎典在他赶到时仍“把右手避到背后去”,可以看出他性格的执拗与幼稚。 D . “全像从盘古时遗留下来的尸骸”,白骞看似自我调侃的幽默话语,饱含了他因国土沦陷而家境贫寒的控诉和心酸。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插入了黎典去年秋天的一段回忆,揭露了日军残暴的罪行,同时也交代了黎典反抗意识觉醒的原因。 B . 小说善于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展现黎典的情感变化,如对白骞迟迟不出现的急躁、愤怒,及白骞到来后的愉快。 C . “太阳在他眼前闪烁着金色的光丝”,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包含着白骞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D . 小说以沦陷区两个青年一次郊外的约会为主体事件,语言质朴自然,于日常生活的叙述中,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3. (3) 文中对黎典父亲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却有其深刻的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作为抗战小说,本文并未正面展现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而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请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太祖吴元年九月,新内三殿成,殿之后为宫,前曰乾清,后曰坤宁。六宫以次序列,皆朴素不为饰。命博士熊鼎类编古人行事可为鉴戒者,书于壁间,又命侍臣书《大学衍义》于两庑壁间。太祖曰:“前代宫室,多施绘画,予用此备朝夕观览,岂不愈于丹青乎!

    夏四月丙辰,上谓侍臣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其在宫禁,止可使之供洒扫,给使令而已。向使宦官不得典兵预政,虽欲为乱,其可得乎?”

    十一月辛丑,延儒臣教授太子、诸王,以起居注魏观侍太子说书。上问太子:“近儒臣讲说经史何事?”对曰:“昨讲《汉书》七国叛汉事。”遂问:“此曲直孰在?”对曰:“曲在七国。”上曰:“此讲官偏说耳。景帝为太子时,常投博局杀吴王世子。及为帝,又听晁错之说,黜削诸侯。七国之变,实由于此。若为诸子讲此,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

    二年二月戊申,上与詹同论文章,上曰:“古人为文章,以明道德,通世务,皆明白易知。至如诸葛孔明《出师表》,亦何尝雕刻为文,而意溢出。自今翰林为文,但取通道理,明世务者,无事浮藻。”

    六年二月甲午,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众。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

    秋八月,上惩元氏以宽纵失天下,颇用重典。上谓彦良曰:“法数行而辄犯,奈何?”彦良曰:“用德则逸,用法则。”上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 B . 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 C . 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 D . 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居注,中国古代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职官,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 B . “而诚意溢出”中的“诚”字与《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诚”字意思相同。 C . 文艺,有“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学问”和“高超的技艺”两个意思,此处是前一个意思。 D . “用法则劳”中的“劳”字与《送东阳马生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的“劳”字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太祖命人在新建宫殿的墙上书写有鉴戒意义的内容,又让人在两廊的墙上抄写《大学衍义》,可见他讲求朴素,不愿奢华。 B . 明太祖认识到宦官参政是加速汉、唐灭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即位之初就禁止宦官典兵参政,力图防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C . 明太祖认为七国之乱是因为汉景帝在做太子时杀死了吴王世子,称帝后又黜削诸侯,明太祖借此教育太子汲取历史教训。 D . 明太祖认为有关部门以文辞取士并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并暂停了科举考试,在他看来,察举贤才时文艺水平并不重要。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代宫室,多施绘画,予用此备朝夕观览,岂不愈于丹青乎!

      ②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

    5. (5) 明太祖认为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文章观?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冬夜赠别友人

    卢纶①

    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

    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

    更送乘轺归上国,应怜贡禹②未成名。

    【注】①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一生仕途坎坷。②贡禹:西汉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著称,官至御史大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友人已经远去,而诗人的相思之愁,却正如这“千家流水”,扰人心绪,连绵不断。 B . 诗人独自行走在冬夜月色之下,触景生情,心情压抑,更加重了月下独行的愁绪。 C . 诗人久居他乡、身体多病、生活贫苦,与仕途不畅的友人可谓同病相怜,故离愁更浓。 D . 诗人面对即将归京的友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抒发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 (2) 有人认为该诗颔联“极富画面感”,请简要分析。
  • 5. (2023高二下·宜春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赤壁赋》中,苏轼与客人欣赏了赤壁月色后,禁不住扣舷而歌,以“  ,  ”两句描绘出一幅小舟在铺满月光的江面上逆流而行的画面,极富诗情画意。
    2. (2) 《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  ,  ”的现象,体现出了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
    3. (3) 古人常常能从消极的现象中发掘出积极的意义来,这在其诗歌创作中也有所体现,如“  ,  ”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不知何时起,人们佐餐下饭的,从榨菜、卤蛋变成了一段段短视频。“电子榨菜”的名号由此而来。它可以是一段萌宠萌娃的搞笑日常,让人即刻实现“云撸猫”“云养娃”的快乐;也可以是时尚博主的“开箱视频”,____的彩妆服饰令人目不暇接;还可以是浓缩在几分钟内的影视解说……收获短暂欢愉之后,我们不禁心生警醒——看似鲜香爽脆、让人欲罢不能的“电子榨菜”,到底在榨干什么

    无疑,“电子榨菜”正在榨干用户的时间精力。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身心本____。然而,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电子榨菜”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享受闲暇的真正能力。另外,看似需求旺盛的“电子榨菜”也反噬了视频创作的良性生产空间。如影视内容的过度浓缩或肢解,解说文案的“粗制滥造”、别字满屏,彼此间不计其数的抄袭、盗用冒用……甚至众多自媒体机构为追逐热点的一时流量,____“批量生产”。因此,如何平衡追求消遣放松和探求价值意义这两者的关系,如何摆正“电子榨菜”在生活中的位置,是一道考验我们智慧与定力的难题。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拒糖于千里之外”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健康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糖是肥胖的祸源 , 因此将无糖食品当成减肥食品。无糖食品,是指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的甜味食品,但①____,如糖醇或低聚糖等甜味剂品种。

    无糖食品就代表食品零能量吗?无糖食品强调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添加糖,但是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均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因此无糖食品并不等于无能量食品。对于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而言,除了要关注食品的含糖量,②____。

    商家为弥补无糖食品甜味不足的缺陷,在食品生产中加入食用代糖这一甜味剂以提高食品的甜味。根据来源的不同,代糖可以分为天然来源的甜味剂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糖的甜味,③____,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防肥胖等食品中。实际上,代糖的使用与体重控制之间尚没有科学定论。单纯选择食用无糖食品并非减肥良策,消费者还得在能量平衡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1. (1) 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乡土中国》不足八万字,是本典型的“大家小书”,值得我们好好阅读。 B . 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做足一个大家闺秀,通常很少表现自己的性情。 C . 李教练赛后点评本场比赛道:“今天大家防守做得比较努力,有一股拼劲。” D . 两旁的道路上,随处可见“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她”一类的标语。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跳高是由有节奏地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测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跳高是运动员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

    也有人称跳高是一个失败者的运动,因为每次比赛,运动员在跳过这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挑战,直到跳不过去为止。

    以上材料中,人们看待跳高各有各的见解,引发人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