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22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strong>
  •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 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在名前”旨在说明( )
    A . 郡县制影响深远 B . 中西方书写习惯不同 C . 专制主义的强大 D . 家族宗法制观念浓厚
  • 2.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此可知,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

     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道家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A . 构建官僚政治 B . 重建政治秩序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变革选官制度
  • 3. 下表是“封”和“郡”的金文, 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 )

    释义

    释义

    植树为帜

    划定疆域

    驻军守土

    为君主管理地方

    A . 扩大了统治区域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实现了国家统一 D . 借鉴了西周制度
  • 4. 汉昭帝时期,部分官员以儒家思想为武器,批评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 “贵德而贱利, 重义而轻财”的信条。他们批评的政策应是( )
    A . 打击豪强 B . 改革币制 C . 盐铁官营 D . 设立刺史
  • 5.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 , 四海南奔似永嘉”, 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 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C . 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 D . 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北方
  • 6. 唐初某税制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施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 则收其庸, 每日三尺。”由此可知, 该税制( )
    A . 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B . 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C . 抑制了唐代社会土地兼并的现象 D . 增加了政府的赋税和兵源
  • 7. 马球, 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 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 )
    A . 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 B . 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 C . 丝绸之路开始传播东西文明 D . 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 8. 宋朝建立初期,为解决前朝遗留的两大祸患: 一是腹心之患, 即禁兵; 二是肢体之患,即藩镇, 采取了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等一系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 .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B . 提升军队战斗力 C . 消除藩镇割据现象 D . 加强中央的集权
  • 9. 是某历史小组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时搜集整理的部分史料。其中能反映元朝官制的是( )

    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A . B . C . D .
  • 10. 北宋的城市以外普遍出现常设市集成为草市,农村中还有定期开放的小市,北方叫做集,岭南叫做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坊市界限被打破 C .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 官方榷场的带动
  • 11. 有观点认为“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打破这一政治平衡的做法是( )
    A . 唐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B . 元朝中书省的设置 C .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D . 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 12. 明嘉靖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 设“染局”, 汇工达千人,使本已有十几家染(作)坊且初具规模的浆染业迈上新台阶。这表明当时该地( )
    A . 是徽商的活动中心 B . 是全国纺织业龙头 C .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D . 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 13. 某思想家强调“内外合一”,将人们求圣致贤的教化之道, 从格物穷理的外烁路径转向致良知的内修路径。该思想家是( )
    A . 朱熹 B . 王阳明 C . 李贽 D . 黄宗羲
  • 14. 《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破坏了中国的( )
    A . 领土主权 B . 司法主权 C . 关税主权 D . 贸易主权
  • 15. 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的关于中国近代的文献。据此可知,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 . 天朝上国的彻底崩溃 B . 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 C . 政治民主的积极尝试 D . 新兴力量的日益崛起
  • 16. 在 1900年6月清廷正式向诸列强国家宣战之后,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主的东南督抚们与列强达成了互保约定,形成了中央对外宣战而地方议和的怪异政治局面。东南督抚们的这一做法( )
    A . 迫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运动 B . 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C . 展现了中国人不畏强暴的精神 D . 标志着清朝中央权力开始下移
  • 17. (2022高一下·青铜峡开学考) 某学生整理课本内容,梳理出如下时间轴。由此可知,其学习内容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百日维新”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18. 下表是中国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状况:

    年份

    工厂数

    资本额(万元)

    工人数(万人)

    1912

     698

     33083

    27

    1920

    1759

    50062

    56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 . 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 C . 南京国民政府支持 D .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 19. “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这是《每周评论》对近代某一运动的评价。该运动( )
    A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 .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D .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20.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民主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北伐胜利进军, 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次革命( )
    A .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成功 B .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C .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 .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21. 下面的示意图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 . 积极发动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C . 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 . 实现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
  • 22.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 )
    A . 八七会议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瓦窑堡会议
  • 23. 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的努力失效后,发动“兵谏”。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 .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 . 中国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C . 爱国民主运动达到高潮 D . 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 24. 近代史上,中国东部沿海工业一度大规模向西南地区迁移,华北、华东许多著名高校师生也迁到西南、西北地区。这主要是为了( )
    A .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B . 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 C . 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D . 建立合理的工业布局
  • 25. 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要求全党同志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由此可知, 这次会议决定( )
    A . 转移党的工作重心 B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C . 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D .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26.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 “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70年代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与美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这反映出新中国( )
    A . 外交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B . 开展了全方位外交 C .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 .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 27. 1956年底,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这一结论是基于三大改造( )
    A . 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 B . 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绝对优势 C .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D . 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步伐
  • 28. 虽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遭遇曲折,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 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里所说的“遭遇曲折”包含( )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9. 20世纪80年代,太原钢铁公司推行一系列改革: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拓宽产品销路、提拔优秀一线工人担任干部等, 公司效益逐渐好转。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反映了(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 . 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的建立 C .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30. 2018年, 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为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顺利安装,有关部门协调七家采砂企业、两百多艘船为之停工,这放在许多国家不知道要费多少周章。这充分体现了中国 (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B . 改革的全面深化 C .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D . 坚持可持续发展
  • 31. 某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城邦制度发展,涌现出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伟大哲学家。这一文明是( )
    A . 古埃及文明 B . 古印度文明 C . 古代西亚文明 D . 古希腊文明
  • 32. 依据下列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卡片描述的是( )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信仰伊斯兰教, 最高统治者是苏丹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首都伊斯坦布尔一度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A . 阿拉伯帝国 B . 奥斯曼帝国 C . 俄罗斯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 33. (2023高一下·东光月考) 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罗马法的编撰旨在(   )
    A . 扩大帝国疆域范围 B . 推动罗马法律发展 C . 有效缓和社会矛盾 D .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 34. 15世纪以后,黄金 和白银同为欧洲各国间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 黄金能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这一现象( )
    A . 有利于改善西欧商业环境 B . 导致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C . 刺激了西欧新航路的开辟 D . 体现了西欧探险的精神
  • 35. 16世纪以后,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下列不属于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
    A . 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B . 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出现 C . 货币贬值并伴随着物价上涨 D . 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36. 有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思想家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刻的批判:现存的宗教组织、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司法体系、教育模式等均受到了质疑。这场运动
    A . 倡导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 . 形成重视经验和事实的思维方式 C . 痛斥教廷兜售赎罪券的行为 D . 强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 37. 下列历史事件中, 既具有民族独立性质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德国统一
  • 38. 据统计, 1786年英国棉纱价格为每磅38先令, 1790年为30先令, 1800年为 9.5先令, 1830年为 3先令。促使英国棉纱价格下降的关键因素是( )
    A . 圈地运动的影响 B . 交通工具改进 C . 国内市场的形成 D . 蒸汽机的使用
  • 39. 19世纪 70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电气理论和电气技术的进展、热学的进步,钢铁化学、电力、汽车等工业部门获得飞快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 .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 . 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 . 实践经验被转化为生产力 D .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出现
  • 40. 它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由此可知,这一“武器”是( )
    A . 自由主义 B . 空想社会主义 C . 马克思主义 D . 列宁主义
  • 4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甘地领导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 )
    A . 华夫脱运动 B . 不结盟运动 C . 印尼反殖斗争 D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4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仍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 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标志着“短期取胜”心理破产的事件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日德兰海战
  • 43. 1921年春, 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城市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严重的是, 2月2日发生喀琅施塔德水兵叛乱,他们提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等口号。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局面, 苏俄政府采取的做法有( )

    ①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②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巩固工农联盟

    ③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④通过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44. 下面方框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论文写作提纲。其论文主题应是( )
    主题:
    1920年印度甘地领导反英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4年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进行改革 
    1940年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
    A .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B .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C . 两大阵营尖锐对峙 D . 西方的殖民体系已经瓦解
  • 45. 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先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二者都( )
    A . 促进了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B . 形成了有效制裁侵略的机制 C . 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D . 实现了国际格局中心的转移
  • 46. 马歇尔计划于 1947年7月正式启动,为西欧经济恢复提供了所需的资金,使西欧重要工矿企业在短时期内完成了重新装备。到 1949年, 西欧工业产量已达到战前水平, 西欧各国相继进入持续增长的繁荣时代。这反映了马歇尔计划( )
    A . 有利于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B . 是应对经济互助委员会而成立 C . 推行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整个欧洲 D . 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诞生
  • 47. 20世纪 60年代,一些西欧国家达到了无法想象的繁荣程度,像汽车、石油和飞机等工业非常繁荣, 商店里充满了丰富的食品和服装。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两极格局的瓦解 B . 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 C . 欧洲联盟的建立 D . 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
  • 48. (2022高一下·温州期中) 二战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其共同点在于(   )
    A . 改变了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 B .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 D . 导致了局势失控和国家的解体
  • 49. (2022高二上·中牟开学考)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明显,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了。这说明(    )
    A . 二战后两极格局已瓦解 B . 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被取代 C . 欧日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D . 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 50.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 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性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由此可见( )
    A .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B . 全球化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 C . 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展不平衡 D .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二、非选择题(共25分)</strong>
  • 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工业更加落后。1949~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8月, 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 以巩固国防, 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 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 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 并简析其成因。
  • 5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在国内实行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在农村进行大规模圈地运动,为城市工业发展准备了大量可供雇佣的自由劳动力。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热练工人,为机器的应用提供了技能经验和人才条件;同时,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以牛顿力学和数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金碲《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材料二: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 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 1900年时, 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燕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推动 19世纪末“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形成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