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了该法典(   )
    A . 宣扬君权神授 B . 重视保护人权 C . 维护奴隶主利益 D . 主张法律至上
  • 2.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易我于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上述材料体现的西欧封建社会制度是( )
    A . 种姓制度 B . 行省制度 C . 封君封臣制度 D . 庄园与农奴制度  
  • 3. 下图是12世纪末以来日本幕府政治权力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庄园经济的发展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②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的实权

    ③将军与武士之间形成主从关系

    ④模仿中国唐朝制度所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4. 16-18世纪,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阿姆斯特丹、新英格兰出现在的美洲大陆。与这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 . 早期的殖民扩张 B .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材料中的“这一法案”指的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法国民法典》  
  • 6. 列宁认为:“凡尔赛和约不过是高唱凯歌的帝国主义者的表面胜利”,这主要是因为和约( )
    A . 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B . 激化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C . 埋下了大国冲突的种子 D . 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 7. 下图所示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整体趋势。与“③”对应的是(   )

    A . 英国宪章运动 B . 《共产党宣言》问世 C . 巴黎公社运动 D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 8. 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从1940年起,到战争结束,美国向中国援助的总额有13亿美元左右。这说明(   )
    A . 苏联最早与中国结盟共同抗击日本 B .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 . 美国企图拉拢中国对抗苏联 D . 各国通力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力量逐渐壮大。下列属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的是(   )
    A . 万隆会议召开 B . 不结盟运动形成 C . 欧共体成立 D .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 10.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

    ①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②“中间阶层”人数减少

    ③“福利国家”的建立              

    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1. 下图呈现了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据此图可知(   )

    ①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②文字的消失最终导致文明的消亡

    ③农耕文明是文字出现的决定因素        

    ④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2. 在世界历史上先后兴起了一个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下列选项中对这些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波斯帝国大力推广希腊文化 B . 亚历山大帝国以基督教作为国教 C . 罗马帝国商人曾到达洛阳 D . 奥斯曼帝国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 13. 13世纪时,法国巴黎羊毛织工在行会章程中写明:“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买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的军队夺回了诺曼底等封建领地,使法国王室的领地扩大了三倍之多。这说明(   )
    A . 王权阻碍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 C . 城市一定程度上推动王权的加强 D . 王权与城市不存在利益的冲突
  • 14. 以下为哥伦布《航海日志》的摘录:

    据此,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哥伦布的航线受到地圆说影响        

    ②哥伦布对金银的渴求促使他远洋航行

    ③哥伦布远航到达了泉州和杭州        

    ④传播基督教是哥伦布探险的动因之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意大利文学史》:“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他奋力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最有可能产生于(   )
    A . 文艺复兴时期 B . 宗教改革时期 C . 近代科学兴起时期 D . 启蒙运动时期
  • 16.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

    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B

    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分权制衡具有虚伪性

    C

    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D

    日本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天皇退出政治舞台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如图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恶化 B . 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出现新变化 C . 美国确立全球霸主地位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18.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在英国,变革过程已经十分明显。它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波及大陆。在那里它将采取较残酷的还是较人道的形式,那要看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程度而定。”材料中的“书”是(   )
    A . 《共产党宣言》 B . 《法国民法典》 C . 《资本论》 D . 《法兰西内战》
  • 19. 到1900年,人类的“世界文明”意识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   )
    A .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 . 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C . 世界紧密地连为一体 D .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和战争
  •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下图标注序号的地方正确对应这三次重大战役发生地且符合发生时间顺序的排列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③④ D . ④②①
  • 21. 苏俄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7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材料说明苏俄(   )
    A . 对经济政策进行适时调整 B . 公有制经济已丧失生命力 C . 资本主义控制了经济命脉 D . 按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
  • 22. 1947年的美国总统在一次演说中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一演说(   )
    A . 意味着美国要援助欧洲 B . 标志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 C . 直接造成德国的分裂 D . 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 23. 美国1964年民权法规定:“任何人均有权在公共场所或地方享有自由,不得因种族、肤色、宗教或出身国籍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或隔离···.·”,美国1965年选举权法规定:“为保证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因种族和肤色而被否认和剥夺,在任何联邦、州或地方选举中,任何公民的选举权都不得由于未能符合州内的测试或其他要求而被否认。”上述材料表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的成果是(   )

    ①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被视为非法     

    ②黑人获得了较大社会福利

    ③基本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④保障了黑人的选举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4. 二战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其共同点在于(   )
    A . 改变了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 B .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 D . 导致了局势失控和国家的解体
  • 25. 16世纪至17世纪早期,欧洲许多国家物价飞涨,出现了所谓的“价格革命”。关于欧洲“价格革命”原因的认识,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价格革命是新大陆金银的流入所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关于欧洲“价格革命”原因的认识(   )

    ①视角不同观点不同              

    ②后期的研究比主流观点更可信

    ③缺少权威人士支持均不合理        

    ④随着研究的深入而趋于全面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7分,第27小题18分,共35分。)
  • 26.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8世纪“全球性交换”大事年表

    序号

    年代

    事件

    1493年

    哥伦布把甘蔗带到美洲。甘蔗产量的不断增加给美洲带来新的产业:蔗糖提炼和朗姆酒提取

    1510年

    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首次输入非洲黑人奴隶

    17世纪

    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

    1600-1800年

    大约100万欧洲移民来到北美

    18世纪初

    原产于非洲的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1761-1767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收入从200万镑增长到750万镑

    1788年

    英国船队到达悉尼,建立了在澳大利亚的第一批定居点(注:到19世纪早期,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成为太平洋各主要群岛的主要人群)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5-18世纪“全球性交换”的主要内容。写出引发这一时期“全球性交换”的两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大事件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法两国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 27. 近代以来,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优越的自然资源。富有创造力的工匠在先前的科学发展基础上实现了更大的技术创新。同时,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政府也通过鼓励新发明、新贸易和银行体系的种种法规支持了工业化的进展。

    ——据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1929年4月,苏联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它要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

    ——据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英国所具备的工业革命的条件。各举一例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在棉纺织业和生产动力领域出现的技术创新,并分别用一句话对其进行评价。
    2.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时间及取得的主要建设成就。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