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3-11-07 浏览次数:12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strong>&nbsp;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数字化和互联网环境下,如何避免全民电子阅读情况下传统沉浸式阅读的衰微,解决碎片化浅读及趋同性阅读的问题成为关键。如今中国的阅读研究还相对滞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关于阅读的理论资源,如果我们能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吸取“他山之石”,以攻本土文化之“玉”,就有可能形成新的成熟的阅读文化生态。为此,重访英美新批评和法国后结构主义,通过对前者“细读法”和后者“互文性”理论的考察,有可能发现改善数字化时代阅读文化生态的新启示和新策略。 

     “细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早已在古今中外的阅读史上留存痕迹。起源于英国、繁荣于美国的文学批评流派“新批评”,就特别强调“细读”的重要性。新批评派指出,语言是靠着相互关系而产生意义的,一个词的多义性的阐释有助于另一个词的多义性的界定,最终可以确定这些词语的正确意义。文本之意义就在文本的词语背后,所以必须回到“文本自身”,揣摩作品本身的词语及关系,更要仔细推敲文本的局部因素以及篇章结构,以此确认文本的正确意义,避免主观臆断。 

     其实,新批评“细读法”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精彩论述不谋而合。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一种形象的概括。每书皆读之数次,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体会,以此达到终生不忘的境界。朱熹也强调“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他认为:“故为学不可以不读书,而读书之法,又当熟读沉思,反复涵泳,铢积寸累,久自见功。” “反复”是指来来回回地阅读,精细把握书中词语;“涵泳”就是深入地体会词语的意义,特别是对一些有歧义或象征性的修辞性词语,只有通过细品咀嚼,方能领会其深意。 

     在今天中国的阅读文化中,读者对权威、师长、家长、前辈的尊重,远甚于对阅读的自我创新和建构的关注,加之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导向,阅读很容易成为一种对现成答案的接纳、对权威解释}的认可、对同一性诠释的屈从。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生产性理论对此很有启发意义。其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娃曾写道:“文本因而就是一种生产性,这意味着:首先,文本与语言的关系是可重新分布的;其次,存在着多个文本的变换组合,即互文性:在一个特定文本的空间内,来自其他文本的几种不同的言语相互交叉,彼此抵消。”这提醒我们,文本是被阅读的对象,是一个语言活动的产物,有生产性,只有当读者进入阅读,与作品语言产生互动时,意义才会显现。 

     换言之,创造性阅读就是创造出某种文本互文性关联结构。陆游指出:“学必本于书:一卷之书,初视之若甚约也;后先相参,彼是相稽,本末精粗,相与发明,其所关涉已不胜其众矣……一卷之书,殆不可遽通;此学者所以贵乎博者也。”中国古代所谓“博览群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需要特别强调,互文性所暗含的阅读策略,不是一般性的博览群书,而是如何在“博览”中建立起“群书”的内在相关性。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创造性阅读的策略,通过对特定文本的理解进入更多文本的视域拓展和多元理解。一个合格的读者应当是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要建构起一种文本关联结构,在阅读过程中从不同视角有所领悟、质疑、创新,从别人的文字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形成全新的思想和观念。这也是中国当代阅读产业逐渐从消费性阅读向生产性阅读转变的关键所在,前者局限于“有所知”,只是掌握了相关信息,而后者则在有所知的基础上有所悟、有所创,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进而使阅读成为自我创新和自我发现。 

     (摘编自《数字化时代如何重构文化生态:以全民阅读为例》,《探索与争鸣》2020 年第七期)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着丰富的关于阅读的理论资源,但只有从西方发达国家借鉴,我们才能形成新的成熟的文化生态。 B . “细读”,要求回到“文本本身”,揣摩作品的词语及其关系、推敲文本的局部因素及篇章结构,这其中可以有一定的主观臆断。 C . 读者对权威、长辈等的尊重,以及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导向,造成了如今阅读文化中普遍存在趋同性阅读的问题。 D . 从消费性阅读转向生产性阅读,其实就是从只对知识了解掌握到批判否定然后有所悟有所创形成自己独到理解的过程。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引用古代文人言论,目的是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细读法”的理念。 B . 文章针对全民电子阅读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借鉴西方经验来解决的办法。 C . 文章肯定“博览群书”,又强调不是一般性的广泛阅读,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D . 文章引用克里斯蒂娃的话有助于论证文本生产性理论对改变趋同性阅读有启发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化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寻常和便利,细读和创造性阅读可以帮我们培养良好的深读习性,养成专注的阅读文化生态。 B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均是古人对细读的精彩论述。 C . 创造性阅读需要对特定文本理解之后进入对更多文本的理解,也就是创造出某种文本互文性的关联结构。 D . 基于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无边落木萧萧下”等的创造性阅读,林庚写出了《说“木叶”》一文。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节粮减损需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打牢基础:在收获环节,着力解决降水、干燥等突出问题;在储粮环节,正确使用科学储粮装具,粮食损失可降低至 2% 以下;在运输环节,推广绿色、安全储粮技术;在加工环节,推广适度加工技术。 

     以前,每到丰收时节,人们会到割过稻谷的田里拾稻穗。如今,这一场景在很多地方已成为历史。“新农机不断升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今年以来,在天气条件较差、病虫害偏重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实现粮食丰收,离不开农业基础装备的支撑。 

     科技储粮是粮企的命根子,减少损耗,延缓陈化,才能确保每颗粮食的安全。运输过程中的抛撒遗漏、储粮设施落后、过度加工都是造成损失的原因。比如运输阶段,粮食从收购到加工如果反复打包拆包,易造成抛撒遗漏。可见,节粮减损就是增产增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加速,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可以补齐粮食产后服务短板,不仅能减少浪费,还能帮农民解决粮食销售问题。 

     (摘编自 2020 年 10 月人民日报《倾听粮食安全》)  

     材料二:  

     有人把种子比喻成粮食的“芯片”,可以说,种质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良种培育从源头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支撑。而推动种业发展,科技创新是“加速器”。就水稻增产而言,在肥料、农药、水和农机具投入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依靠科技改良品种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过去,育种工作者需要在海量稻田里艰难收集种质资源,再进行杂交、选育、繁育、试种工作;如今,通过远缘杂交、航天育种等多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能对农作物进行定向改良,育种工作步伐不断加快。尤其在种业自主创新工程与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的助力下,我国育种能力稳步提升,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添砖加瓦。 

     培育良种,一头丰富消费者的“米袋子”,一头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一段时间来,我国大米市场存在优质米、品牌米不足的问题,这对大米育种及良种推广提出更高要求。“决不让一颗种子因疫情落下!”在海南三亚南繁进行杂交水稻育种的研究员李剑波说。疫情防控中,南繁基地的 2800多名科研人员毅然从各地赶回田野,保障基地为全国提供科研用种。 

     (摘编自刘涓溪《良种培育为粮食安全提供强大支撑》)  

     材料三:  

     2019 年全球有近 6. 9 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受今年新冠疫情影响,还有多达 1. 3 亿人可能陷入长期饥饿。这个来自联合国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那么,全球粮食危机真的来了么?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卡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国农作物种植基本实现丰收,全球市场谷物供需形势并不紧张。但若疫情继续蔓延,将给全球粮食供应链带来巨大的冲击,各国要对粮食安全抱有危机意识。 

     卡伦指出,疫情蔓延、封锁措施引发的物流中断,不仅将增加部分地区食品进出口的难度,还会推高粮食的价格。疫情下,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实,这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被写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 年要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包括收获后的损失。 

     (摘自央广国际在线《警惕! 全球粮食危机要来了么?》2020 年 8 月 26 日)  

     材料四: 

     联合国发布的《2019 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冲突、气候变化与经济衰退仍是导致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其中,2018 年共有 21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7400 万人因冲突或安全局势动荡而陷入饥饿,占到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大约 3300 万人在非洲,另有超过 2700 万人在西亚和中东。同时,还有 2900 万人由于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而面临粮食不安全,其中绝大部分都居住在非洲。而经济衰退则在布隆迪、苏丹、津巴布韦等国造成 1020 万人食不果腹。 

     报告建议通过终止冲突、促进性别平等、为儿童提供营养和教育、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以及加强社会保障,来建立坚实稳定且具有抵抗力的“零饥饿”世界。 

     报告认为,来自中国的农业援助和技术支持,正在助力非洲饥饿问题的缓解。2018 年 12 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签署协议,双方将加强合作共同帮助索马里、南苏丹等非洲国家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根据协议,中国政府将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框架下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资金支持,援助的重点是那些遭受粮食严重短缺的流离失所者或难民,特别是其中的妇女和儿童等。报告以此呼吁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摘编自《2019 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提倡“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是充分考虑了粮食在收获、储存、加工和运输等多个环节均存在损失与浪费现象后提出来的。 B . 丰收季节,到割过稻谷的田里拾稻穗,曾是人们为减少粮食损失浪费而采取的常见做法,如今这样的情况在不少地区已成为历史。 C . 农业基础装备的不断升级,为我国克服天气、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实现粮食丰收,提高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D .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2019 年、2020 年全球处于饥饿状态的人数众多且在持续增长,这让相关官员开始担忧全球粮食危机即将到来。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目前育种工作者在海量稻田里收集种质资源后,再利用多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快了育种步伐,使我国粮食育种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B . 导致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有冲突、安全局势动荡、气候变化和经济衰退等,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也会造成严重的粮食损失和浪费现象。 C .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如果解决得当,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也可以消除全球粮食危机产生的恐慌。 D . 联合国发布的《2019 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建议通过多种措施来建立“零饥饿世界”,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来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3. (3)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具体做法有什么全球意义。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 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 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待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地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啊哟天哪! 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台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作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 安静! 现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好!”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抛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20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役,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句话了,而对一个未成年的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 

     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了居民同乐晚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涵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难以置信。 

     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挺进杀入支队”,企图对太行区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进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迫敌回援,变被动为主动。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然穿过那张炽热的电信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 

     齐竞接到指挥部 AAAA 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全场宣布:“全体起立! 出发!”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一号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民众运动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 

     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 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绍信,要去太行二中,你半路把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跑过来,他指头戳着民运科科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 听清楚了,甩掉她!”  

     齐竞一抖绥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讯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暗中。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开头叙述,老乡们感叹一台好节目被吹灯拔蜡,接着写女主人公汪可逾的出场演奏,情节上跌宕起伏。 B . 文中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如“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等句,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C . 老人们对晚会上汪可逾的演奏记忆犹新,而对当年战争中的细节记忆模糊,说明演奏效果的不同寻常。 D . 小说对团长齐竞的语言描写精彩传神,特别是吟诵诗句和指挥训话两处,前后形象判若两人,对比鲜明。
    2. (2) 小说节选部分可以看出汪可逾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 (3) 《牵风记》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何要对女主人公汪可逾的演奏进行详细的描绘?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nbsp;&nbsp;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步 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经四年,当迁,宰相庞籍言:“镇有异材,不汲汲于进取。”超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 

     帝在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暴得疾,中外大小之臣,无不寒心,莫敢先言者。镇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拜疏。章累上,不报。除兼侍御史知杂事,镇以言不从,固辞。执政谕镇曰:“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镇复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凡见上面陈者三,言益恳切。镇泣,帝亦泣,曰:“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三二年。”章十九上,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朝廷知不能夺,乃罢知谏院。镇虽解言职,无岁不申前议,见帝春秋益高,每因事及之。又因袷享,献赋以讽。其后韩琦遵定策立英宗。 

     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镇清白坦夷,遇人必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笃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 

     其学本《六经》,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少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镇于乐尤注意,自谓得古法,独主房庶以律生尺之说。镇作律尺、龠合、升斗、豆区、黼斛, 欲图上之,又乞访求真黍,以定黄钟。乃请太府铜为之,逾年而成。帝及太皇太后御延和殿,召执政同阅视,赐诏嘉奖。镇时已属疾,乐奏三日而薨,年八十一。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范镇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光辞枢密副使/ 诏许之/ 镇再封还/ 帝以诏直付光/ 不由门下/ 镇奏曰/ 由臣不才/ 使陛下废法/ 有司失职/ 乞解银台司 B . 司马光辞枢密副使/ 诏许之镇/ 再封还/ 帝以诏直付光/ 不由门下/ 镇奏曰/ 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 有司失职/ 乞解银台司 C . 司马光辞枢密副使/ 诏许之/ 镇再封还帝/ 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 镇奏曰/ 由臣不才/ 使陛下废法/ 有司失职/ 乞解银台司 D . 司马光辞枢密副使/ 诏许之镇/ 再封还/ 帝以诏直付光/ 不由门下/ 镇奏曰/ 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 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超授,指升迁,亦指越等授官。同样表升迁的有迁、擢、陟等,而表降职的有谪、放、左迁等。 B . 谏院,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和执法机关。谏官可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C . 黄钟,我国古乐十二律之一,声调最宏大响亮,在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中,宫属于中央黄钟。 D . 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去世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镇谦逊有才,受人赏识。他受到蜀地守官薛奎赏识,在薛府讲学,过了一年人们都不知道他是帅府的宾客;踏上仕途后,宰相庞籍认为他有才华而不热衷进取官职。 B . 范镇心系国家,敢于直谏。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重大事情,多次面陈皇上,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后来还写赋来讽刺仁宗。 C . 范镇临节不屈,笃行道义。他常冒死罪来争是非,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屈服;他奏请授官时先提本族的人,然后再提自己子孙;常帮助乡里没有能力办理婚葬的人。 D . 范镇文章出色,精于乐律。他的文章在契丹、高丽传诵,年少时作《长啸》一文,曾以此使胡骑退却;他晚年精心校订乐律受到皇帝下诏书嘉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镇虽解言职,无岁不申前议,见帝春秋益高,每因事及之。 

       ②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寓驿舍①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一千年外鹤仍归: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 . 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 C . 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 . 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 (2) 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了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 (2) 《诗经·氓》中,“ , ”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想象回到家时的情景,其间包含着无尽的凄婉和哀怨。 
    3. (3)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一句形象地写秦人把宝鼎当铁锅、把美玉当石头的奢侈生活,“ ”一句写秦人随意丢弃珍宝的场景, 极力表现秦人的奢侈浪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nbsp;分)&nbsp;&nbsp;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团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 31% 的骑手都希望用户“收餐时说声谢谢”。对此,网友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基于礼貌和教养,向辛苦送餐的外卖骑手道谢,是享受服务的顾客理应做到的事;而另一派则认为,自己花钱“购买”了外卖服务,而且,很多骑手的服务根本不____ ,因此没必要道谢。乍看上去,这场莫名而起的论战,似乎只是在争一件____ 的小事。但是, ( )。一种认为: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理应是富有人性和道德关怀的,因此,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的服务合约,并不会免去自动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而另一种则认为:劳动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市场交易,不带有任何道德属性,双方____ ,自主自愿,自然没有道谢的道理。在许多发达国家,叫外卖的人并不多,原因十分简单——人力成本高。在国内,之所以能够“人人天天叫外卖”,是因为外卖骑手的劳动力“不值钱”。基层劳动力价格之所以“不值钱”,一是因为基层劳动力的竞争过于激烈;二是对劳动力的权益保护尚不完善。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没什么____ 的解决办法。但是,作为消费者,却不能忽视这种结构性的不公,以至于连对那些辛苦劳作者说声“谢谢”,都仿佛受了委屈一般。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尽如人意 不足齿数 各得其所 药到病除 B . 尽如人意 无足轻重 各取所需 立竿见影 C . 尽善尽美 不足齿数 各取所需 药到病除 D . 尽善尽美 无足轻重 各得其所 立竿见影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同的观点造成了截然不同的观念 B . 截然不同的观念造成了不同的观点 C . 不同的观点对应的是截然不同的观念 D . 不同的观念对应的是截然不同的观点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上的服务合约,并不会自动免去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义务。 B . 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的服务合约,并不会免去自动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义务。 C . 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上的服务合约,并不会免去自动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 D . 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的服务合约,并不会自动免去享受服务者道谢的道德。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①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很不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② ,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③ ,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重要信息,为“数字人民币”下一个定义。要求句子通顺,无语病,标点符号正确,不超过130字。 

     ①数字人民币,又称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②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 

     ③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移动支付手段相比有三大核心优势:支持可控匿名交易,收付双方设备无需网络即可进行交易,支持万物互联支付场景。 

     ④虽然消费者与商家均反映使用过程与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类似,但在专家看来,数字人民币与移动支付工具有着本质区别。 

     ⑤数字人民币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实现可控匿名,具有“划时代”意义。 

四、写作(60&nbsp;分)&nbsp;&nbsp;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1955 年,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孙景坤复员,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悄悄掩藏过去的战功和荣誉,只一句“当兵回来了”就回到家乡。回乡第三天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用几年的时间和村民们在家乡栽下 13 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并带领村民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孙景坤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自己在战场奋勇杀敌的故事,甚至他的亲生儿女也不知道,若不是一次巧合,他的功绩可能会被掩埋一辈子。记者采访孙景坤时,他说自己一生普通而平凡,做得太少,奉献得不够。 

     材料二: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意思的人,他们的命运像行星的历史。每个行星的一切都是特殊的、自己的,没有命运相同的行星。 

     (摘自叶夫图申科《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意思的人》)  

     材料三:周筱扬是一名高三学生,普通的父母、普通的家境、普通的长相、普通的成绩,他总觉得自己前途渺茫。在紧张的高三学习阶段,这种感受更加强烈,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太难了!” 

     请你给周筱扬同学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看待个人的命运”,与他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