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更新时间:2023-07-30 浏览次数:23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2·浙江选考) 相关有机物分别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环己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2ΔH1≈ΔH2 , 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 B . ΔH2<ΔH3 , 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 C . 3ΔH1<ΔH4 , 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 D . ΔH3-ΔH1<0,ΔH4-ΔH3>0,说明苯分子具有特殊稳定性
  • 2. (2022·嘉兴模拟) 丙烷卤代反应的部分反应机理(以Cl2为例)如下:
    I.Cl2(g)→2Cl·(g)

    II.CH3CH2CH3(g)+Cl·(g)→(g)+HCl(g)

    III.(g)+Cl2(g)→CH3CHClCH3(g)+Cl·(g)

    其中,II步反应为决速步骤,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氯代时I步反应的ΔH大于溴代时 B . 稳定性:小于 C . 丙烷中不同基团上碳氢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不同 D . 丙烷氯代产物中与溴代产物中近似相等
  • 3. (2022高二上·南通期末) Li/Li2O体系的能量循环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H1+△H2+△H3+△H4+△H5=△H6 B . △H2<0 C . △H3<0 D . △H5>△H6
  • 4. (2022高二上·延庆期末) 2022北京冬奥会采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选择氢能汽车作为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 . 的过程中, C . 2mol和1mol的总能量大于2mol的总能量 D . 化学反应的 , 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 5. (2021高二上·慈溪期末)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Cl、Br、I),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H2>0,△H3<0 B . △H1=△H2+△H3 C . △H1越小,HX越稳定 D . 若X分别是Cl、Br、I,则过程III放出的热量依次增多
  • 6. (2021高二上·诸暨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反应; B . 因N2(g)+3H2(g)⇌2NH3(g)       △H=-dkJ·mol-1 , 故在某容器中投入1molN2与3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dkJ C .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H<0,当v(SO2)=v(SO3)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 .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7. (2021高二上·丹东期末) 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涉及如下反应:

    (i)

    (ii)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的总能量低 B . 在相同条件下,反应(i)的反应速率比反应(ii)快 C . D . 若在容器中加入催化剂,则将变小
  • 8. (2021高二上·慈溪期末)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 氧化钙与水反应 B .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C .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D . 氢气与氯气反应
  • 9. (2021高二上·慈溪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可用铜丝代替玻璃搅拌器 B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 D .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 ,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1
  • 10. (2021高二上·浙江期末) 如图所示,ΔE1=393.5kJ,ΔE2=395.4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1mol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需吸收1.9kJ热量 B . 石墨和金刚石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 . 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D . 1mol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高于1molCO2的总能量
  • 11. (2021高二上·邯郸期末) 下列描述与推断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描述

    推断

    A

    碳的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焓变为 , 碳与水蒸气制备水煤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焓变为

    B

    常温下,将铜、铁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中,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铁的金属性强于铜

    C

    工业上使用催化剂可提高的产量

    催化剂可改变平衡转化率

    D

    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将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的泡沫混合液起灭火作

    硫酸铝和碳酸氢钠可互相促进水解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1高二上·温州期末)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如下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ΔH4=ΔH1+ΔH2+ΔH3 B . CO(aq)+2H+(aq)=H2CO3(aq)ΔH=ΔH1-ΔH2 C . HCO电离时吸热,则ΔH1>0 D . ΔH2<ΔH3
  • 13. (2021高二上·凉山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则氢气的燃烧热等于 B . 下,将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 放出的热量为 ,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 . 已知     , 则 D . 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反应需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不需任何条件即可进行
  • 14. (2021高一上·静安期末) 在相同温度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以Q1和Q2表示

          

    则Q1和Q2的关系为(   )

    A . 2Q1<Q2 B . 2Q1>Q2 C . Q1=Q2 D . 2Q1=Q2
  • 15. (2021高二上·怀仁期中) 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判断a、b、c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6. (2021高一下·马鞍山期末)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图Ⅰ验证反应的热量变化 B . 图Ⅱ比较乙醇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C . 图Ⅲ比较Fe、Cu的金属活动性 D . 图Ⅳ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 17. (2021高二下·许昌期末) 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放出942kJ热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4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B . N4与N2互为同位素 C . N4沸点比P4(白磷)高 D . 1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放出882kJ热量
  • 18. (2021高一下·长春月考) 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的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 . 物质的燃烧可看成“贮存”在物质内部的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的过程 C . 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D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19. (2020高二上·黄山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固体硫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 由C(石墨,s) = C(金刚石,s) ΔH=+1.90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 1.0 mol NaOH分别与1.0 mol CH3COOH、1.0 mol HNO3反应,放出的热量: CH3COOH < HNO3 D . 当ΔH < 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二、非选择题
  • 20. (2017·新课标Ⅰ卷) (14分)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解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填标号).

      A . 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 . 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 . 0.10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 . 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2. (2)

      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

    3. (3) H2S与CO2在高温下发反应:生H2S(g)+CO2(g)⇌COS(g)+H2O(g).在610k时,将0.10mol CO2与0.40mol H2S充入2.5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a1=%,反应平衡常数K=

      ②在620K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a2a1 , 该反应的△H0.(填“>”“<”或“=”)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填标号)

      A.H2S        B.CO2          C.COS        D.N2

  • 21. (2023·天津模拟)  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
    1. (1)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用催化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反应过程如图。催化剂中添加助剂也起催化作用后可改变反应的选择性。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第Ⅰ步反应的活化能低于第Ⅱ步

      B.第Ⅰ步所发生的反应为:

      C.使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减小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添加不同助剂后各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加入助剂能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产量的根本原因是

    2. (2) 复合氧化物铁酸锰可用于热化学循环分解制氢气,原理如下:

                                             

                                 

                                                           

      的关系表达式为

    3. (3) 纳米铁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可用反应制得。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和 , 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测得与温度、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填“”或“

      温度下,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为。用某气体组分的平衡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代替物质的量浓度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 , 则表示

    4. (4) 高铁酸钾被称为“绿色化学”净水剂,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不稳定。电解法可制得 , 装置如图 , 阳极电极反应式为:,若转移电子,则透过交换膜的离子数目为
  • 22. (2022·柯桥模拟) 2-甲氧基-2-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添加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

    反应Ⅰ:(A)+CH3OH(TAME) ΔH1

    反应Ⅱ:(B) +CH3OH(TAME) ΔH2

    反应Ⅲ: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Ⅰ、Ⅱ、Ⅲ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与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物质A和B中相对稳定的是(用“A”或“B”表示);

      的数值范围是(填标号)。

      A.<-1 B.-1~0 C.0~1 D.>1

    2. (2) 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 , 控制温度353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α。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①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为mol,

      ②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③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请判断对反应Ⅰ的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3. (3) 为研究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向盛有四氢呋喃的另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B和。控制温度为353K,A、B物质的量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代表B的变化曲线为(填“X”或Y”);

      时,判断反应Ⅲ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 23. (2021·泰安模拟) 氮氧化物气体是造成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气体,降低氮氧化物气体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已知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气体主要涉及如下反应:

    ⅰ.N2(g)+O2(g)⇌2NO(g)  △H=+180.5kJ·mol-1

    ⅱ.2NO(g)+O2(g)⇌2NO2(g)  △H=-114.0kJ·mol-1

    ⅲ.2NO2(g)⇌N2O4(g)  △H=-52.7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条件下,N2中N≡N键的键能为916.5kJ·mol-1 , O2中O=O键的键能为458.0kJ·mol-1 , 则NO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2. (2) 向某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等量的N2和O2 , 一定温度下发生上述3个反应。

      ①下列状态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NO浓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每消耗2molNO2 , 同时消耗1molN2O4

      ②若起始时容器内总压强为p1 kPa,10s时容器内3个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的总压强和N2O4的分压分别为p2 kPa和p3 kPa;则前10s内N2O4的平均生成速率为kPa·s-1 , 该温度下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p=kPa-1

      ③若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NO的体积分数(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原因为

    3. (3) 反应6NO(g)+4NH3(g)⇌5N2(g)+6H2O(g) △H<0,是工业上处理氮氧化物的方法之一、向某密闭容器中投入等量的NO和NH3发生上述反应,平衡时,NO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图中代表NO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为

      ②T1℃下,N2的平衡体积分数为

  • 24. (2020·深圳模拟) CO2的回收与利用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可利用CH4与CO2制备“合成气”(CO、H2),还可制备甲醇、二甲醚、低碳烯烃等燃料产品。

    I.制合成气

    科学家提出制备“合成气”反应历程分两步:

    反应①:CH4(g) C(ads)+2H2 (g)  (慢反应)

    反应②:C(ads)+ CO2(g) 2CO(g)  (快反应)

    上述反应中C(ads)为吸附性活性炭,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图:

    1. (1) CH4与CO2制备“合成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能量变化图中:E5+E1E4+E2(填“>”、“<”或“=”)。
    2. (2) II.脱水制醚

      利用“合成气”合成甲醇后,甲醇脱水制得二甲醚的反应为:

      2CH3OH(g) CH3OCH3(g) + H2O(g)  ΔH,其速率方程式为:v= k·c2(CH3OH),v=k·c(CH3OCH3)·c(H2O),k、k为速率常数且只与温度有关。经查阅资料,上述反应平衡状态下存在计算式:lnKc = −2.205+ (Kc为化学平衡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反应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增大的倍数 k增大的倍数(填“>”、“<”或“=”)。

    3. (3) 某温度下(该反应平衡常数Kc为200),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 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物质的量/mol

      0.4

      0.4

      0.4

      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 v (填“>”、 “<”或“=”)。

    4. (4) 500K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甲醇 CH3OH,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体系中CH3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 B . C . D . 无法确定
  • 25. (2018·辽宁模拟)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乙烷为原料制取,回答下列问题。
    1. (1) 传统的热裂解法和现代的氧化裂解法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2H6(g)=C2H4(g) +H2(g) ΔH1=+136 kJ/mol

      ②C2H6(g)+ O2(g)= C2H4(g)+H2O(g) ΔH2=-110 kJ/mol

      已知反应相关的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g)

      H-O(g)

      O=O(g)

      键能( kJ/mol)

      436

      X

      496

      由此计算x=,通过比较△H1和△H2 , 说明和热裂解法相比,氧化裂解法的优点是(任写一点)。

    2. (2) 乙烷的氧化裂解反应产物中除了C2H4外,还存在CH4、CO、CO2等副产物(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图1为温度对乙烷氧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乙烷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反应的最佳温度为(填选项序号)。

      A.700℃      

      B.750℃       

      C.850℃     

      D.900℃

      [乙烯选择性= ;乙烯收率=乙烷转化率×乙烯选择性]

    3. (3) 烃类氧化反应中,氧气含量低会导致反应产生积炭,堵塞反应管。图2为n(C2H6)/n(O2)的值对乙烷氧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判断乙烷氧化裂解过程中n(C2H6)/n(O2)的最佳值是,判断的理由是
    4. (4) 工业上,保持体系总压恒定为100kPa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通常在乙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掺混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70%),掺混惰性气体的目的是

      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表:

      C2H6

      O2

      C2H4

      H2O

      其他物质

      2.4%

      1.0%

      12%

      15%

      69.6%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平衡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 26. (2015·临沂模拟) 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

    2NH3(g)+CO2(g)⇌CO(NH22(I)+H2O(I)△H(I)

    1. (1) 已知合成尿素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2NH3(g)+CO2(g)⇌NH2COONH4(s)△H1

      NH2COONH4(s)⇌CO(NH22(I)+H2O(I)△H2

      其能量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则△H、△H1和△H2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 (2) 在一个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NH3发生反应(I)合成尿素,恒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如图2所示.

      A点的正反应速率v(CO2 B点的逆反应速率v(CO2)(填“>”、“<”或“=”);CO2的平衡转化率为

    3. (3) 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恒容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H2NCOONH4(s)⇌2NH3(g)+CO2(g).在不同温度(T1和T2)下,该反应达平衡状态时部分数据见下表.

       温度

       平衡浓度/(mol•L﹣1)

       c(NH3

       c(CO2

       T1

       0.1

       T2

       0.1

      ①T1T2 (填“>”、“<”或“=”).

      ②下列能说明该分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代号).

      a.v生成(NH3)=2v消耗(CO2

      b.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4. (4) 氨基甲酸铵极易水解成碳酸铵,酸性条件下水解更彻底.25℃时,向1L 0.1mol•L1的盐酸中逐渐加入氨基甲酸铵粉末至溶液呈中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共用去0.052mol氨基甲酸铵,此时溶液中几乎不含碳元素.此时溶液中c(NH4+)=;NH4+水解平衡常数值为
  • 27. (2022高二上·钦州期末) 氢能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无污染。目前工业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为  △H,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H0(填“>”“<”或“=”)。
    2. (2) 过程Ⅱ是加入催化剂后的反应过程,则过程Ⅰ和Ⅱ的反应热(填“相等”或“不相等”),过程Ⅱ活化能kJ/mol。
    3. (3) 已知:   kJ·mol

         kJ·mol

      则H2(g)燃烧生成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 (4) 向1 L 1 mol·L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浓H2SO4;②稀硝酸;③稀醋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H1、△H2、△H3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28. (2021高二上·丹东期末) 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制作有降温、保鲜和镇痛的冷敷袋可以利用(填“放热”或“吸热”)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 (2) “即热饭盒”可利用下面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释放的热量加热食物。
      A . 生石灰和水 B . 浓硫酸和水 C . 钠和水
    3. (3) CH3OH是优质液体燃料,在 、101 kPa下,充分燃烧1 g CH3OH并恢复到原状态,会释放22.7 kJ的热量。请写出表示CH3OH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4. (4) 已知常温下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若Q1、Q2均大于零,则Q1和Q2的关系为____(填字母序号)。

      A . B . C . D . 无法确定
    5. (5) 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制得该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6. (6) 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如下: , 若断裂1 mol H-H和1 mol N-H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436 kJ和391 kJ,则断裂1 mol N≡N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 29. (2021高一下·许昌期末) 为解决目前燃料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有专家提出如图所示利用太阳能促使燃料循环使用的构想。过程Ⅰ可用如下反应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程Ⅰ的能量转化形式为:能转化为能;
    2. (2) 请完成第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上述转化过程中, 的关系是
    4. (4) 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见下表:

      共价键

      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能量/

      393

      460

      941

      499

      反应生成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0. (2020高二上·乐山期末) 铁及铁的氧化物广泛应于生产、生活、航天、科研领域。
    1. (1) 铁通过对N2、H2吸附和解吸可作为合成氨的固体催化剂,原理为:

      ①若用分别表示N2、H2和NH3 , 则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其中能量状态最低的是(填字母序号);

      ②在三个体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n1 mol N2和n2 mol H2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时c(N2)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与实验b相比,实验a、实验c分别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为(分别仅改变一个条件)。

    2. (2) Fe2O3与CH4反应可制备“纳米铁粉”,其反应为:△H2

      ①此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②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Fe2O3(s)和CH4(g)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B.铁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CO和H2的浓度之比为1:2     D.v(CO)=2v(H2) 

      ③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Fe2O3(s)和0.6 mol CH4(g)进行上述反应,反应起始时压强为p,反应进行至5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此时容器的压强是起始压强的倍。5 min内用Fe2O3(s)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该温度下反应的分压平衡常数Kp=(用含p的式子表示;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气体体积分数)。

  • 31. (2020高二下·北海期末) 碳、氮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已知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有如下反应:

      反应Ⅰ:C(s)+O2(g)=CO2(g)△H1=-393.5kJ•mol-1

      反应Ⅱ:2C(s)+O2(g)=2CO(g)△H2=-221kJ•mol-1

      反应Ⅲ:N2(g)+O2(g)=2NO(g)△H3=+180.5kJ•mol-1

      ①汽车尾气净化原理为反应Ⅳ:2NO(g)+2CO(g)⇌N2(g)+2CO2(g),其反应热ΔH=,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填“低温”或“高温”)。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Ⅳ的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B.体系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C.增大 ,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

      D.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充入CO2气体,K值减小

      E.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2. (2) 氮的一种氢化物是HN3 , 其水溶液酸性与醋酸相似,常温下,将a mol·L-1的HN3与b 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2c(Ba2+)=c(N ),则该混合物溶液呈(填“酸”“碱”或“中”)性,混合液中c(HN3)=mol·L-1
    3. (3) 利用电解法可以消除废水溶液中CN- , 其原理为:碱性条件下,阳极Cl-先转化为ClO- , 再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

      ①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②阳极附近溶液中除去CN-的离子方程式为

  • 32. (2019高二上·九江期末) 已知2A2(g)+B2(g) 2C(g)ΔH=-akJ/mol(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molA2和1molB2 , 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wmol·L1 , 放出热量bkJ。
    1. (1) ab(填“>”“=”或“<”)。
    2. (2) 若将反应温度升高到7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C)=2v(B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A2)=2v(B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 (4) 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操作是

      a.及时分离出C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5. (5) 密闭容器中,给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气体混合物加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CO(g)+H2O(g) H2(g)+CO2(g)。在500 ℃时,平衡常数K=9。若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2mol/L,则在此条件下CO的转化率为
  • 33. 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大小关系。
    1. (1) S(s)+O2(g)=SO2(g) ΔH1

      S(g)+O2(g)=SO2(g) ΔH2

      ΔH1ΔH2

    2. (2) CH4(g)+2O2(g)=CO2(g)+2H2O(l) ΔH1

      CH4(g)+2O2(g)=CO2(g)+2H2O(g) ΔH2

      ΔH1ΔH2

    3. (3) 4Al(s)+3O2(g)=2Al2O3(s) ΔH1

      4Fe(s)+3O2(g)=2Fe2O3(s) ΔH2

      ΔH1ΔH2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